「新希望:憂鬱和焦慮的深層醫治」,2022年7月,利阿賀拿。
新希望:憂鬱和焦慮的深層醫治
從憂鬱和焦慮中得到長期醫治的故事,說明了福音所鼓勵的、生活上循序漸進的改變,能大大幫助我們獲得長期醫治。
耶穌基督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教師,更是一位醫治者,祂帶領人們脫離苦難,得到持久的慰藉;這是因為救主承擔了祂「人民〔的〕痛苦、疾病……,這樣祂才能因肉身,了解如何……救助他們」(阿爾瑪書7:11-12)。
為了進一步了解如何從憂鬱和焦慮中得到持久的醫治,我查看了100多則相關的故事,其中有許多人在這些日益常見的挑戰中,經歷了更深層的長期醫治。看完這些故事後,我已找出幾個能有所幫助的主題;這些主題出現在許多則治癒的故事中,包括身體、情緒、人際關係和靈性上的改變。1
甚至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重人們的壓力、孤獨感和悲傷之前,就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到生活型態對情緒困擾的影響。正如史蒂芬·伊拉迪博士所說的:「人類從來都不是被設計成去過營養不良、久坐不動、待在室內、睡眠不足、社交孤立、極為繁忙的二十一世紀生活。」2
我們可以在自己家中採取哪些步驟,來對抗這些使我們容易受情緒困擾所苦的生活型態?根據我所找出的主題,那些在情緒上感到痛苦的人,可以做以下這些具體的調整,來加深他們的情緒自癒。
1.保有能獲得更深層醫治的希望
「如果你們有信心,你們就對沒有看到而又真實的事有希望」(阿爾瑪書32:21)。
相信情緒健康能夠逐步改善,並對此保有希望,是這些治癒故事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就像某個人曾說的:「醫治就是……保有希望。」3許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被告知,他們的病情是永久性的。成人的大腦不會再改變,是做出這種判斷的理論依據;但我們現在知道那是不正確的。大腦可塑性的發現帶來了希望:大腦有可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對那些正面臨心理疾病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大腦能發生明顯改變這件事,應該不會讓相信基督的人感到太意外。七十員艾易希·柯畢施凱長老在對那些受心理疾病影響的人演講時,教導:「要盡力而為,然後『站住……看神的救恩,並為了讓祂的臂膀顯露』〔教義和聖約123:17〕。」4如果身邊有不放棄我們的人,對我們的情況真的會很有幫助;就像丹尼爾·費雪醫師在與康復者面談時所發現的那樣:「我們一再聽到:『我需要有人相信我。』」5
2.對生活做出大大小小的調整
「藉著微小而簡單的事能成就偉大的事」(阿爾瑪書37:6)。
幾乎每一則治癒的故事,都涉及到人們學習新事物,並以不同的方式成長。有時候,他們做出了很大的改變。舉例來說,有位婦女說:「我發覺,我的心中還有其他傷痛、習慣和煩惱,需要我去面對。我的內心存有自私、控制、憤怒……還有更多我沒有察覺到的問題。」6
有時候,人們發現微小的調整也能夠帶來改變,例如:寫感恩日記、收養寵物,或是曬更多太陽。有個人描述在一天中多一些寧靜時刻所帶來的益處:「我起得夠早,早上就不用趕時間。我可以站在窗前幾分鐘,曬曬太陽。」然後他坐下來吃一頓「悠閒、溫熱、安靜的早餐」——不受手機的干擾。7
3.優先顧及體能活動、營養和睡眠
「停止過長的睡眠;要早睡,免得疲乏;要早起,使身心充滿活力」(教義和聖約88:124;亦見89:18-21)。
長久以來,人們都知道增加體能活動能提振心情;而營養上的調整也能減少憂鬱。8正如費利斯·傑卡博士所寫:「吃沙拉並不能治癒憂鬱症,但你可以做很多事來提升心情和改善心理健康;這可以很簡單,像是在飲食中增加蔬果類和健康食物的攝取。」9同樣地,研究人員也發現,提早一小時入睡「可以降低23%的重度憂鬱症風險」10——這也有助於緩解現有的憂鬱和焦慮。
4.調整你的心智飲食和心智活動
「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以賽亞書26:3)。
那些獲得深層醫治的人往往會回報說,他們學會如何將絕望和黑暗的「心智內容」視為他們正在經歷的事,也體認到這些內容並不能代表自己的內心本質。正如一位弟兄所講述的:「以前的經歷就是這種折磨,那是思想過程的奴役;但我變得能夠抵抗,並將其視為是一種更無害的事;有點像是躺在河岸邊,看著溪水的流動而已。」11
雖然將自己的思想視為「現實」是很正常的,但我們可以透過祈禱、沉思或治療等做法,來學習如何以更客觀、不帶個人意識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想法和感覺。這麼做也能幫助我們體認到自己有能力,去選擇如何回應內心所發生的事,並重新專注在真實且美好的事物上。
更加留意我們帶入心中的思想,也有助獲得更多的醫治。正如羅素·納爾遜會長近來提出的告誡:「如果你得到的資訊大多來自社群或其他媒體,你聆聽聖靈低語的能力就會減弱。」12
5.從過去的創傷中尋求寬恕和醫治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
過去痛苦的事情(從早期的虐待到後來的創傷)造成現在的情緒困擾,這是很常見的。治癒的故事中有個常見的模式,就是不要忽視這些關聯,而是要認真去看待它們。一位獲得醫治的婦女建議,不要將焦點放在人們的問題上,而是要去探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13幸運的是,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也有更多以創傷為導向的專業援助,來幫助人們從過去的痛苦事件中獲得醫治。
6.加深你與神和其他人的連結
「他們上到這裡,是要聽神令人愉快的話,是的,聽那能治癒心靈創傷的話」(摩爾門經雅各書2:8)。
許多深層情緒醫治的故事主軸,都是重新發現與神的連結,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位男子提到,當周遭似乎沒有人能夠幫助他時,他「緊緊抓住神〔在經文中〕的應許」。14傑佛瑞·賀倫長老勸告那些受憂鬱症所苦的人,要「忠信地實行經過時間考驗,能將主的靈帶進生活的宗教習慣」。15
還有許多人證實,體認到自己的生命具有真正的價值、意義和目的,是獲得醫治的重要一環;與周遭的人保持連結也是。有位教會成員藉由沉浸在家譜事工中,找到了與已逝家人之間的甜美連結。他說,隨著這些連結的加深,他逐漸注意到自己開始「感到輕鬆」——到最後,他「甚至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有憂鬱症」。16
7.減少依賴
「自己採取行動而不受支配」(尼腓二書2:26)。
對於任何受憂鬱或焦慮所苦的人來說,仰賴各種不同的外在援助是很自然的:從專業治療師、家人或朋友,到藥物和食物。有些人在試圖控制痛苦的情緒時,很不幸地會去使用違禁藥品和酒精。雖然有許多資源可以提供短期的效益,但那些得到長期醫治的人,卻總是建議要降低對外在資源的依賴。教會的情緒韌力課程這項資源,就能協助人們獲得那種不斷增長的自由。17
微小的改變,帶來巨大的改善
當然,上述的任何改變都不需要一下子發生。神經科學家柯亞力寫道,「一次一個小改變」,就可以創造一個「向上螺旋」,來反轉憂鬱。我曾經拜訪過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有位憂鬱的青少年,他覺得除了多曬點太陽外,就再也提不起勁去做任何事。這位男青年在多到戶外與父親一起運動兩個星期後,覺得有足夠的精力去嘗試調整他的飲食;這讓他開始有動力去做其他改善,並漸漸康復了。這反映出七十員麥可·鄧長老最近所強調的「邊際效益的總和」。18
另一位弟兄描述,調整自己的思想如何引發了漣漪效應,為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益處:「我開始會篩選我觀看的〔媒體〕,以及我來往的人,因為我清楚知道這些人事物會如何影響我。這影響了我的睡眠週期。我開始獲得更多的休息;我也體會到,運動的感覺真的很好。我也注意到哪些食物會讓我感覺很好,哪些食物會讓我感到不舒服。」他形容這些改變就像是「骨牌效應……引發了其他幸運的轉變」。19
柯亞力博士解釋道:「像大腦這樣複雜的系統,即使是一點點的改變,也能影響整個系統的共振結構。例如,運動能改變睡眠時的腦電波活動,從而減少焦慮、改善心情,並讓你有更多精力去運動〔以及與他人互動〕。同樣地,表達感激能刺激血清素的分泌,改善你的心情,幫助你克服壞習慣,讓你有更多可以感激的事。任何微小的改變,都能成為你的大腦開始螺旋向上攀升所需的推動力。」20
由此可見,更深層的醫治並不是試圖去大幅改變每一件事。即使在正常的情況下,試圖這麼做也會令人卻步,更別說在情緒上感到有所負擔時。即使是單一的調整,也能產生真實的、漸進的改變。所以不要放棄!
了解到這種循序漸進的改變是持久醫治的核心,讓我更加感激自己是福音社群的一分子,能一起致力於持續的成長和永恆的進步。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中,將這些成長的機會列為優先事項。先知們一再要我們注意自己家庭中尚未發揮的潛能——近幾年,納爾遜會長就鼓勵我們要「使自己的家轉變成信心的聖所」。21我相信藉著聖靈的啟發,我們也能使自己的家成為醫治的聖所。
我們的主了解情緒痛苦所帶來的沉重煎熬,也知道什麼能幫助我們找到更深層的慰藉。我見證,無論心理疾病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多麼令人困惑,主對於這一切都瞭若指掌;祂完全知道哪些事能幫助我們找到更持久的情緒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