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重新種下信心的種子
2024年3月


「重新種下信心的種子」,2024年3月,利阿賀拿

重新種下信心的種子

從那些重拾信仰的人身上學到的事。

樹幹和葉子

這個世界經常強調失去信仰的故事,而重拾信仰的旅程卻顯得較為安靜,有時會被人忽視。但重新歸信的故事闡明,福音中的弟兄姊妹即使在離開教會後,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疑慮。他們的故事闡明阿爾瑪所教導的關於種下種子的事。阿爾瑪描述信心的成長過程,不僅能鞏固那些努力培養信心的人,也能幫助那些受到問題和疑慮所苦的人。

  •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信心並非要對事情有完全的知識」(阿爾瑪書32:21)。

  • 然後我們「運用些微的信心」,甚至只是一份「相信的願望」(第27節)。

  • 我們把種子——神的話——種在我們心中(見第28節)。

  • 一路上,我們會用耐心滋養靈性的根基,並接受來自福音中朋友的幫助,來培育一棵種在基督中、「長成一棵永恆生命的樹」(第41節)。

「信心並非要對事情有完全的知識;所以如果你們有信心,你們就對沒有看到而又真實的事有希望。」(阿爾瑪書32:21

艾芭·馮塞卡

來自美國的教會成員艾芭·馮塞卡,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資料,引起她對宗教信仰的疑慮,而她也很快就喪失了信心。起初,她用疑惑把信心的種子趕了出去,但後來她開始和一位充滿愛心且知識淵博的成員談話,並了解到她的不信也帶來了問題。

她解釋道:「我對福音概念和教會歷史的了解,不像我以為的那麼全面。這讓我謙卑下來,並幫助我了解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而且也不必等到所有問題都獲得解答才能有信心。」艾芭了解到其他「生命中有價值的事物——例如家庭、教育、事業——都伴隨著風險、犧牲、不確定性和終生的努力。我回到教會後,可以肯定的是,保持信心這件事也非常值得付出同等的努力。」

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主並不要求我們有完全的信心,才能得到祂完全的能力。」但他也指出,我們的信心需要持續的努力才能繼續成長。1納爾遜會長解釋說,雖然鹽湖聖殿原本的地基已經穩固維持了超過一個世紀,但現在還是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我們有時候也必須強化自己的靈性基礎,以「抵擋即將來臨的危險和壓力」。2我們有時會像艾芭一樣看到令人困惑的資料,而我們對確定性的渴望,會引導我們從單純的信念轉向單純的不信,跳過鞏固和強化我們靈性基礎的必要努力。

研讀重拾信仰故事的人發現,將信心視為一趟終生、多步驟的旅程,會很有幫助。3我們小時候的信心,可能是從一個單純的信念開始,但在某個時刻,那份孩子般的信心就會面臨問題和疑慮。雖然我們未經考驗的信心可以做為靈性的基礎,但我們現在必須讓單純的信心經歷複雜的過程,變得成熟且可以抵擋未來的挑戰。4放棄信仰可能看起來比較容易,幾乎就像是一種解脫,但那些轉向神並繼續滋養信心種子的人,則會有豐盛的酬賞伴隨著他們的人生旅程。

瑞典的撒母耳·霍格蘭在家人提出問題時,信心開始受到了考驗。他解釋自己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得到了一個問題的解答,卻又遇到另一個問題,我的信心每過一小時半都會動搖一次,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這個過程,明白自己無法持續得到所需的確定感。」撒母耳沒有試著解答每一個相對較小的問題,而是決定要研讀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對於在耶穌基督裡建立穩固根基的那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撒母耳像艾芭一樣,透過祈禱和經文研讀,學到了自己還需要學習多少東西,並使他有了更成熟的信念。他說:「這個經驗大大地鞏固了我的信心,也教導了我,你將會找到你真正尋求的事物。」

「如果你們願意喚醒和激發你們的心力,直到你們願意拿我的話作個實驗,並運用些微的信心,是的,即使你們只有相信的願望,就讓這願望在你們心中發生作用」(阿爾瑪書32:27)。

納爾遜會長承認:「運用信心有時看似令人不勝負荷。我們有時可能會猜想,自己是否能運用足夠的信心,來獲得我們深切渴望的祝福。」5但即使是信心的微小步伐,也是從「些微的信心」開始,且能「在你們心中發生作用」,開啟屬靈的重生。

來自美國的娥曼達·弗拜恩,在大學時期經歷了靈性上的迷惘後,踏出了祈禱的一小步,促使她聽從聖靈的提示去造訪當地的聖殿庭園。她說:「在那裡感受到聖靈,重新燃起了我的信心。」回到教會並接受教導初級會的召喚,加深了她的信心,而她也繼續採取一些步驟,讓自己能完全接受福音。娥曼達在過程中觀察到:「我迫切想知道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丹恩·艾思華

同樣來自美國的丹恩·艾思華,曾一度不確定自己還有沒有些微的信心可以運用。他一開始用學術和歷史的方式去認識舊約,這削弱了他對聖經的信心,也影響了他對所有經文的信念。但丹恩還是繼續去教會,並決定作個實驗,訂立計畫要進行六個月的祈禱、禁食和在教會中服務。有時候,他也會請年幼的女兒們為爸爸的信心祈禱。

過了一段時間後,丹恩開始獲得了靈性經驗,最困擾他的一些問題也逐漸獲得解答。有一天,他在圖書館的時候,受到聖靈的提示,要到下一排書裡挑一本。他在那裡發現的書,合理反駁了那本起初動搖他對聖經信念的書。雖然這個經驗並沒有解答每一個問題,但它教導了丹恩一些重要的教訓:「首先,我需要謙卑地明白,我可以真正靠自己知道的東西有多少。其次,尋找真理和緣由,是有其他方法的:靈性感受、聖靈所結的果子所帶來的正面結果,以及能促進思維突破的觀念,這一切都讓我的信念和信心變得比以前更加堅強。」

柴克·馬歇爾和家人

對來自英國的柴克·馬歇爾來說,觀看摩爾門經的教學影片這個簡單的動作,開啟了他的心智,讓他知道這本書可能言之有理。他解釋道:「我以前曾在家庭經文研讀中讀過,也自己讀過,但並沒有真心誠意地去讀。然而,我在青少年時期就不再活躍於教會中了,因此我在影片中看到的證據,讓我第一次真心誠意地去閱讀摩爾門經。」柴克拿神的話作個實驗後,開始用信念取代懷疑。他現在說:「我曾經認為教會就是帶來限制,但現在我卻視之為解放,就像耶穌所說的:『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2〕」。

「如果你們疏忽那棵樹,沒有想到要加以培植,看啊,它就一點也不生根」(阿爾瑪書32:38)。

在採取微小的步驟來滋養信心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留意會阻擋和妨礙信心的思考方式。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分校的教授艾瑞克和撒拉·伊夫格尼,在研讀不同國家教會成員重拾信仰的故事時,指出「我們的思考方式可能和我們的思考內容一樣重要」。例如,以為對宗教虔誠投入,就能讓我們免於人生中的不安和令人心痛的挑戰,是不正確的,而且會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耶穌基督應許永不離棄我們,卻也告誡我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16:33)。然而,根據撒拉所述,人生的挑戰會「引導我們用負面的方式看待福音。有時候,在面對不盡理想的事情時,我們反而會拋棄理想」。

美國的作家暨獨立歷史學家唐恩·布萊德利,曾有段時間遇到了有關教會歷史的問題,他解釋說:「我只是不開心,因此抱持著懷疑的眼光。對任何人抱持憤世嫉俗的態度,都會對一段關係造成負面影響,而我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與神之間的關係。」多年後,唐恩開始在個人生活中努力增進希望和感激。

他也開始研究宗教組織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好處。唐恩回憶道:「我無法否認那些研究。我漸漸領悟到,自己一直在用懷疑來取代批判性的思維,而且當我對生活抱持著更有希望的態度時,就重新獲得了對神和耶穌基督的信心。」唐恩回顧當初困擾他的歷史資料,但現在同樣的資料卻讓他相信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

「如果你們培植神的話,是的,在那樹開始成長的時候,就……加以培植,……所付出的信心、努力、耐心及恆久忍耐,都必獲得酬報」(阿爾瑪書32:41,43)。

光是願意拿神的話作個實驗、懷著充滿希望的心態,以及重拾信仰和參加教會聚會,可能就是個令人畏懼、幾乎難以負荷的過程。這項努力不僅需要耐心、勇氣和謙卑,也需要朋友和家人的愛。接受真誠朋友的幫助能滋養種子,並讓種子生根,而非枯萎。

李歐·威格

來自美國的李歐·威格,第一次遇到有關教會歷史的問題時,學到充滿愛心的朋友非常重要。他解釋道:「我的見證逐漸減弱」,當時他正經歷一段「寂寞和黑暗絕望的時期,連祈禱都覺得困難」。有一天,李歐覺得應該和一位教會的歷史教授聯絡。他不僅鼓勵李歐重新思考自己的懷疑之路,也成為了他的好朋友。隨著這位良師的幫助,以及多年懷抱希望的研讀,李歐的見證逐漸恢復了。他終於找到了許多問題的答案。他解釋道:「我永遠感謝我的救主耶穌基督引導我回去,也感謝代表祂的朋友。」

納爾遜會長勸告說:「如果朋友和家人離開了教會,請繼續愛他們。他人的選擇由不得你論斷,正如你也不應該因為保持忠信而活該受到批評。」6

莉提亞·瑞爾

來自英國的成員莉提亞·瑞爾,由於害怕這樣的批評,就遠離福音20年之久。她常常想要回去,但她「害怕光是走進門,就會覺得受到批判,好像我沒有過著正確的生活一樣。」一個危及生命的診斷結果,才讓她有勇氣跨出這困難的一步。成員們懷著溫暖和愛心迎接她,幫助她想要再次參與福音。

「將此話種在心裡,在開始膨脹時,同樣用你們的信心予以培植。看啊,它必在你們心中長成一棵永恆生命的樹」(阿爾瑪書33:23)。

阿爾瑪在結束講道時清楚地說明,雖然努力滋養種子是極為重要的,但這份努力並不是種子本身。相反地,當我們「開始相信神的兒子,相信祂必來救贖祂的人民,並為贖他們的罪而受苦死亡」(阿爾瑪書33:22),就是在種下真正的種子。

來自德國的米迦勒·奧拉斯,在青少年時期誤入歧途後,學到了有關福音優先順序的重要教訓。他解釋道:「福音中存在著許多美好的事物和關係,但唯有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才能支持我們的見證。我和父親的信心都曾動搖過一段時間,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但當我們把信心建立在耶穌基督上,勝過其他一切時,我們就回到教會了。」

納爾遜會長向我們保證:「救主最靠近你的時刻,莫過於在你運用信心來面對或攀登一座山的時刻」。7耶穌親自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20)。祂會與我們同行,「以永遠的愛」愛我們(耶利米書31:3),賜給我們更豐盛的生命(見約翰福音10:10)。願意種下這顆種子的人會發現,即使是他們微小的信心,也能透過救主「在你們心中長成一棵永恆生命的樹」(阿爾瑪書33:23)。◼

作者現居美國猶他州。

註:

  1. 見羅素·納爾遜,「基督已復生;對祂的信心能夠移山」,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102-103頁。

  2. 羅素·納爾遜,「聖殿和你的靈性根基」,2021年11月,利阿賀拿,第93頁。

  3. See Bruce C. Hafen and Marie K. Hafen, Faith Is Not Blind (2018).

  4. 「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能夠、也將會引領我們度過人生的種種複雜局面。的確,我們會在複雜生活的另一面看到單純,只要我們『對基督堅定不移,懷著完全光明的希望』〔尼腓二書31:20〕」(賴瑞·凱瑟,信心之梯,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25頁)。

  5. 羅素·納爾遜,「基督已復生」,第102頁。

  6. 羅素·納爾遜,「關乎永恆的選擇」(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2022年5月15日),broadcasts.ChurchofJesusChrist.org。

  7. 羅素·納爾遜,「基督已復生」,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