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徒的旅程中與新成員同行」,2024年12月,利阿賀拿。
在門徒的旅程中與新成員同行
新成員需要教會中的朋友、服務的機會,以及被神的話語滋養。
歸信者要從熟悉的朋友圈和經驗中,融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新的崇拜儀式和文化習俗時,他們的見證才剛萌芽且正在成長,因而需要耐心地滋養。
這些接受耶穌基督復興的福音的新成員,來自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他們都需要指引和友誼,才能在祂的光中成長。十二使徒定額組尤理西斯·蘇瑞長老教導:「我們這些在漫長的門徒旅途中,處於不同位置的人,必須向新朋友伸出溫暖的友誼之手,接受處於現在位置的他們,在生活中幫助、關愛並接納他們。」
幫助新成員進入這個羊圈需要保持敏銳、有覺察力,有時還需要自我反省。蘇瑞長老說:「我相信在歡迎新朋友加入教會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比現在好得多,也應該要再做得更好。我邀請各位好好想想,……為了更歡迎、更接納新朋友,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我們可以怎麼做。」
表現真誠的興趣
艾美·法拉爾一踏進教會大門的那一刻,就知道教會是真實的。她說:「我無法否認我從聖靈那裡得到的見證,所以我選擇接受洗禮。」
她在19歲加入教會,約一年後蒙召喚在慈助會服務。隔年,她蒙召喚擔任她所屬的年輕單身成人支會的慈助會會長。她說:「那些經驗真的豐富了我的生活。我全心投入。」
身為教會中相當新的成員,在擔任這項召喚不免有其挑戰。她說:「我來到一個充滿新詞彙和傳統的新文化。在大部分的談話中,我都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並質疑自我價值。」
儘管遭遇困難,教會成員熱情地張開雙臂來接待她,例如,有位姊妹希望和她成為朋友。法拉爾姊妹說:「這樣的關係讓學習新生活的挑戰容易一些。我感覺自己是社區中的一分子。支會成員沒有因為我不了解教會文化或教義而論斷我。」
加入教會五年後,她結婚了。多年來,她和丈夫待過多個不同的支會。其中一個支會特別接納她身為歸信者的經歷,甚至還邀請她在支會活動中擔任座談會的一員,分享她的故事。
在她參加的其他支會,即便艾美很積極想參與,卻沒有覺得自己被接納。她開始懷疑自己在教會中的地位。她回憶道:「有時候,這種寂寞令人難以忍受。我繼續參加聖餐聚會,並履行我在托兒班的召喚,卻感到高度的焦慮。」
她試圖在充滿挑戰的時期尋求支會的支援而沒有成效時,她轉向支聯會會長尋求忠告。在與支聯會會長的一次談話中,她透露了內心的痛苦。他很快地回應,並希望能進一步來了解她的情況。他們談了很久,並承諾要定期見面。她回憶道:「支聯會會長真心地關心我,也聆聽了所有我想說的一切。他是第一個會問『發生了什麼事?』這樣困難問題的人。」
她和支聯會會長的商議,以及接受其他的專業諮商,幫助她感受到天父的愛,這是她獲得醫治的重要步驟。她說:「對我來說,一切都有了改變。我找到了歸屬感。我學到,我不需要因為自己是歸信者而感到羞愧。」
她建議:「領袖要有所認知並關心新成員是很重要的。提出困難的問題,並了解他們到底過得如何。給予一個符合新成員的能力的召喚或責任,對於新成員建立自信也很重要。正如某些領袖所相信的,服務並不是負擔。」
艾美最近取得了臨床心理健康諮詢的碩士學位,她會舉辦有關心理健康的支聯會研討課程,並在教會的戒癮計畫中提供協助。
為人服務的機會
陳家保在香港出生,年輕時就移居美國。他在青少年時期於俄勒岡州波特蘭研讀音樂時,從一位大學室友那裡認識到有關教會的事。福音真理與他產生共鳴,他接受了洗禮與證實。不久後,他飛到愛沙尼亞繼續他的學業。
要在愛沙尼亞找到教會顯然很困難。漸漸地,在與成員沒有接觸、對祈禱和經文理解有限的情況下,他的信心冷卻了。
在這段期間,他認識了學校裡一位年輕女士梅拉。他說:「有關她的一切都散發著光。」他開始坐在她身旁,不久後他們就成了朋友。
梅拉不是教會成員,對宗教也不熟悉。但是,在兩人持續交往後,她說,如果她要結婚,她希望那婚姻會是永恆的。
家保在就學時,感受到一股靈性的牽引,想回到教會,於是他找到了當地的分會。他和梅拉一起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分會的聖誕派對。梅拉覺得那些活動令人彆扭,沒有留下好的印象,所以她誓言永遠不會再去教會。但是家保還是繼續參加教會聚會。
一個春天早晨,梅拉告訴家保,他必須在她和教會之間作出選擇。他毫不動搖地說,他需要教會,並敦促她和他一起參加。
他直接了當的回應讓她不禁思考,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她柔和下來,並答應會再次參加聚會。接下來的星期日,她一到,就有一位傳教士姊妹微笑著歡迎她。她覺得這位傳教士姊妹很有親和力,彷彿她們是老朋友。她的顧慮漸漸散去,兩個星期後她接受了洗禮和證實。
家保和梅拉不了解經文和實踐福音的細微差別,對新宗教一點也不熟悉,就連音樂也是陌生的。但是他們還是參加了教會聚會,努力學習福音。
傳教士搬家後,梅拉不太認識那些成員,在新環境中不知所措,像是在慈助會時,她曾經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地方。很快地,主教團受到啟發,要召喚她去初級會彈鋼琴。她說:「司琴讓我有了歸屬和目的。」
用神美好的話滋養
瑪莉和卓瑪·阿拉柯斯基認識歸信的道路。自從他們在自己的祖國芬蘭加入教會後,他們擔任過許多不同的職務,包括瑪莉蒙召喚為聖殿女監護助理,以及卓瑪擔任芬蘭赫爾辛基聖殿的首任聖殿會長團的諮理。
但是他們像許多歸信者一樣,必須為自己的信仰奮戰。傳教士遇到他們時,瑪莉並沒有像她丈夫那樣容易地找到自己的見證。一開始,她對摩爾門經感到不自在,會儘量以不觸碰到的方式,用指尖將它推開。
後來,她看到丈夫讀摩爾門經時,淚水從他的臉頰上滑落,她心想:「如果這本書能讓他如此感動,那它一定很有價值。」
她的抗拒感逐漸軟化,她也開始尋求真理。最終,她讀摩爾門經時,也流下了眼淚。
瑪莉和卓瑪發現到,他們加入教會後,開始與芬蘭的文化和傳統背道而馳。儘管如此,他們驟然改變了人生的道路,且不曾再回頭看。瑪莉說:「教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滿足。我幾乎覺得一切事情都好得難以置信。教會中的成員非常親切地接納我們。」
「我們的生活一下子來了許多新事物」,她說,「星期日不再是悠閒的時光,而是擠滿了教會聚會,那時的安息日,一天會舉行三次聚會。我們需要為每次的聚會幫孩子們著裝,並安排好他們用餐和午睡的時間。」
每週的每一天都需要花時間進行與福音有關的活動和聚會,不論是家庭晚會、慈助會或初級會。瑪莉說:「我們會在星期六準備好星期日要用的食物和衣服。」
阿拉柯斯基家庭在加入教會時並沒有大肆宣布,但他們的親友也逐漸得知這件事。瑪莉回憶道:「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我們的決定。有幾個朋友甚至不再跟我們說話了。但相較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寶貴事物,那只不過是付出的一點代價。任何人事物都無法誘使我們背棄教會。父親得知我們的歸信後,他說:『讓他們照著自己認為合適的去做吧。他們都成人了,他們知道他們要做的是什麼』,解決了所有的衝突。」
過了一段時間,這對夫妻渴望印證在一起。他們作了計畫、犧牲,並搭了兩天的巴士,一夜的船,行經瑞典和德國,終於抵達了瑞士伯恩聖殿,那是當時歐洲唯一的一座聖殿。
阿拉柯斯基家庭就是一個例子,他們獲得對福音的見證後,便勇往直前,就像尼腓一樣,事先並不知道所有的事,但是仍跟從了聖靈(見尼腓一書4:6)。他們在學習教義和如何將福音應用在生活時,深受周圍成員的影響。當他們遇到不了解的事情時,他們會加以研讀或尋求更多指引。
來自使徒的忠告
「長久以來,教會一直在教導我們,要如何幫助新朋友,在耶穌基督復興的教會中感到備受歡迎和關愛。」呼應著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的忠告,蘇瑞長老教導,「他們需要三樣東西,才能終其一生保持堅強和忠信:
「第一,他們在教會中需要真正關心他們的弟兄姊妹,這些人是他們可以經常求助,願意陪在他們身邊,與他們同行,為他們解惑,對他們不離不棄的真正朋友。
「第二,新朋友需要一份指派工作——一個為人服務的機會。……是信心得以增強的一個做法……。
「第三,新朋友一定要『用神美好的話滋養』〔摩羅乃書6:4〕。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愛上經文、熟悉經文,和他們一起閱讀,討論其中的教導,提供經文故事的脈絡背景,解釋艱深難懂的用語。」
幫助新成員所帶來的屬靈與屬世祝福,會造福歸信者,也會同樣造福一生都身為成員的人。這樣的幫助在許多方面都鞏固了教會。蘇瑞長老教導:「新朋友會帶來神賜予他們的才幹、內心的悸動和良善,他們對福音的熱忱具有感染力,從而幫助我們使自己的見證恢復活力;他們也能為我們對人生和福音的理解,帶來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