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20:11-15
最後的審判
你是否曾想過,最後的審判會是什麼樣子?使徒約翰預言了那個大日子的情形。本課旨在幫助你更加了解最後的審判,並準備好在那天站在耶穌基督面前時,能有美好的經驗。
最後的審判
在開始上課時,先看看描繪呈現最後的審判的圖片。
-
你覺得在最後的審判時,不同的人會有怎樣不同的感覺?為什麼?
-
在你看來,要用哪些因素來判定某人是否已經為那天作好了準備?
-
耶穌基督用哪些方式,來幫助我們為那一天作好準備?
在研讀日記中,寫下當你站在神前接受審判時,希望自己會有的想法和感受。你覺得自己準備得如何?天父和耶穌基督愛我們,祂們想要我們在審判日能感受到滿滿的平安與喜樂。祂們透過經文和教會在現代的領袖對我們說話,教導我們審判會怎麼進行,以及如何為審判作好準備。
在看到千禧年的異象(見 啟示錄20:1-3 )和義人的復活(見 啟示錄20:4-6 )後,約翰看到了最後的審判。閱讀 啟示錄20:11-12 ,找出神向使徒約翰透露有關最後的審判的哪些事。
-
你從約翰的教導中,學到有關最後的審判的哪些真理?
有關最後的審判的疑問
在研讀日記中,寫下你對這段經文有哪些疑問,或是你想進一步了解有關最後的審判的其他哪些事情。
花幾分鐘查找你問題的答案。你可以選擇在經文指南中搜尋關鍵字。或者,你可以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或福音圖書館應用程式上搜尋。以下是你可以在研讀時納入的幾個問題和建議資源:
1.約翰看到,主憑著什麼書冊來作審判?
經文指南 ,「生命冊」
2.究竟是誰會來當我們的法官?祂為什麼是能審判我們的最佳人選?
3.我們會根據什麼來受審判?
見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在本課的「注釋及背景資料」中所說的話。
4.我要如何為最後的審判作好準備?
1.在研讀日記中回答以下至少兩個問題:
-
關於最後的審判,你學到了什麼?
-
了解並相信這項教義,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
救主的哪些特質幫助你信賴祂來作你的法官?祂如何能幫助你為最後的審判作好準備?
你的生命冊
再次閱讀 啟示錄20:12 時,不妨將「生命冊」劃記起來。就某種意義而言,生命冊是每一個人的生平記錄。
在研讀日記的一個空白頁上方寫上「我的生命冊」這個標題,然後將這一頁分成兩個欄位。在左欄標示「很高興我做了這些事」,接著在欄位中列出你很感謝能被記錄在生命冊裡的具體事情。這可以包括:
-
你已接受的教儀。
-
你做過的好行為。
-
你正義的渴望。
-
你與耶穌基督之間關係的發展。
想像一下,有一天能和救主一起來看看你的正義行為的紀錄,你會有多開心!
現在,在頁面的右欄標示為「我會想要去做的事」。寫下或沉思,在審判之前,你會想把哪些正義行為和教儀加寫進你的生命冊裡。也可以把你會想要藉由耶穌基督的贖罪,而能從生命冊上消去的錯誤選擇和態度也寫上去。
救主讓你能夠改寫你的生命冊中的種種記載。閱讀 教義和聖約58:42-43 中,祂對真誠悔改的人所作的應許。
-
這些應許如何影響你對最後的審判和我們的法官的感覺?
迪特·鄔希鐸會長在總會會長團服務時說道:
審判日那天會是充滿慈悲和愛的日子——在那天,破碎的心會得到醫治,憂傷的眼淚會變成感激的淚水,並且一切的事都會圓滿解決。
當然,也會因為罪惡而有深切的憂傷。當然,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錯誤、愚蠢和頑固,使我們錯失擁有更美好的未來的機會而懊悔,甚至憂傷。
但我相信,我們到時不僅會對神的審判感到滿意,也會因祂無限的恩典、慈悲、寬大,以及對我們這些祂兒女的愛而深深驚奇與感動。
(迪特·鄔希鐸,「我們神的計畫何其偉大!」,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21頁)
沉思你受到啟發要做哪些事,來為在審判日站在救主面前作好準備。
可斟酌選讀:想學習更多?
我該如何為我所希望的審判作好準備?
羅素·納爾遜會長說明:
你們每一個人將來都會依照個人的行為和心中的願望而接受審判。……你最後是去高榮國度、中榮國度或是低榮國度並不是靠運氣。主已經啟示了各國度的不變條件,你們可以學習經文中的教導,然後照著去做。
(羅素·納爾遜,「動盪中的安定」,1994年1月,聖徒之聲,第40頁)
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說:
最後的審判不只是對我們所做過的一切作為——所有善行與惡行的總和——所作的評量,也是對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行為及思想的影響——所作的一種認定。對任何人而言,只有外在的行為都是不夠的。福音的誡命、教儀及聖約並不是一定要存入天國帳戶中的項目。耶穌基督的福音計畫是要教導我們如何成為天父要我們成為的人。
(達林·鄔克司,「成為怎樣的人」,2001年1月,利阿賀拿,第40頁)
是什麼使得耶穌基督有資格擔任我們的法官?
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1928-2015)教導:
我見證,救主用難以計數的代價,承受了無法想像的痛苦和憂傷,因此祂贏得了成為我們的救贖主、我們的中保和最後審判主的權利。
(李察·司考德,「贖罪是我們平安與幸福的保障」,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