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築起信心的橋樑
10月 2001


築起信心的橋樑

「塵世生命就是世人為迎見神而築起信心之橋的時期,這座橋開啟了通往不朽和永生的大門。」

當你走進某家大廣告公司的辦公室,就會在牆上看到一句裱框起來的話:「人類築起太多的牆,卻建造太少的橋樑」(引自總公司設於法國的JCDecaux公司)。

的確,築牆通常是為了將兩群或多群人在環境上、心理上,甚至精神上隔開,因而築起屏障。人類之所以築牆是因為牆代表了防禦、保護或隔離的概念,有些牆正因為這些特質而聞名於世:像耶路撒冷城牆,中國的萬里長城以及柏林圍牆。牆也常在我們的日常詞彙中被用來象徵分隔的意思,像「一道難以理解的牆」,「一面欠缺容忍異己的高牆」或是「簡直就像對著一堵磚牆講話」。

而橋的作用則完全與牆相反;造橋是為了聚集,讓兩群或多群的人會合在一起,創造出融洽和諧。造橋是為了克服障礙,也有些橋樑因此而聞名,像是義大利的歎息橋,跨越約旦河的艾倫比橋,以及其他許多橋樑。這詞在我們的語言中是用來表達結合或和睦的概念的,像是用在「跨越鴻溝的橋樑」,或「跨越差異的橋樑」等句子上。

當我們思考阿爾瑪所說的「今生就是世人為迎見神而作準備的時候」(阿爾瑪書34:32),進而沉思塵世生命及今生的目的時,主如何幫助我們達成此一目的呢?借用此項隱喻簡單的來說,就是幫助我們在人生中築起信心的橋樑,跨越並克服不信、冷漠、恐懼或罪惡之高牆。塵世生命就是世人為迎見神而築起信心之橋的時期,這座橋開啟了通往不朽和永生的大門。

我們要如何來築起這樣一座信心的橋樑呢?

我年輕時住在比利時一個名叫南木爾的城市,那裡有一條大河把位於河流另一岸與它相毗鄰的城市分隔開來,當時只有一條橋連接這兩個城市,而那座橋是後人在羅馬征服者於數世紀前所搭建的橋樑遺跡上,經過多次修築而成的。由於橋面過窄難以負荷交通流量,再加上橋面下的橋洞太小、太多,因而使得大型船隻及遊艇無法通過,於是建造一座更寬闊、只有一個弧形橋洞的拱橋勢在必行。很快地,人們就在河的兩岸開始建築地基,不久,兩座巨型金屬橋翼開始由兩岸分別搭起,目標是在河的中央會合。我對此一工程的設計十分著迷,幾乎每天都騎腳踏車去看工程進度。終於,安裝中央鋼製拱心石、連結兩翼的日子到了,我和群眾一同觀看著這項精密工程的施工情形,那是接合兩翼、首度讓橋通車之前的最後一道步驟。大功告成時,群眾熱烈鼓掌,工人互相擁抱在一起;阻隔兩地的河流問題解決了,也克服了。

我提及這項經驗的原因是因為它所象徵的意義,這座橋樑不僅是一座金屬製成的橋而已,也象徵著能讓我們這群天父的子女再次與祂相見的信心之橋。橋中心的那塊拱心石象徵著耶穌基督這位中保的救贖,連接了今生與不朽,接駁了自然人與屬靈的人,使短暫的今生變為永生。因為祂,世人才能與天父和好,我們也才能克服罪惡和死亡的城牆,而這些障礙象徵了屬靈和屬世的死亡。耶穌基督的贖罪則是救恩計畫的拱心石,應許我們能和天父再度團聚,正如我們在摩西書中所讀到的:「這是經由那將在全盛時代來臨的我獨生子的血而來的,對一切人的救恩計畫」(摩西書6:62)。

在橋樑的彼端是神的愛,也就是我們若對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有信心就能獲賜的酬賞。「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翰福音3:16)。神所有的恩賜中最珍貴的就是其子至高神聖的犧牲,亦即祂的贖罪,如果我們遵守祂的誡命,持守到底(見教約14:7),贖罪不僅可以帶來不死,還會帶來永生。

因此,我們若要築起一座信心的橋樑,就需要在生活中對父、子和祂的贖罪有堅強的見證。這座信心之橋會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一種是我們與天父永遠團聚,另一種則是我們築起使自己遠離神的愛與慈悲的罪惡之牆,永遠與祂分離。

聖靈的恩賜是信心之橋的基石,救恩只有透過耶穌基督及神聖地運用我們對祂的信心才會來到,它能使我們悔改自己的罪,接受救恩的教儀,那些教儀恰如橋樑上扶助我們前行的扶手一樣。克服人生的阻撓以及作出正確抉擇時所憑藉的內在指引和感覺,將透過聆聽聖靈的聲音而得到。要通過信心的橋樑可能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容易,但橋樑之所以禁得起暴風雨的吹襲乃是因為其樑柱地基很穩固。人生的風暴、信心的危機,諸如死亡、重病、失業或失去財務保障,全都是人生歷練中的一環,有時候,這些危機可能會嚴重到讓人不禁質疑是否有神和救主的存在?在這樣的時刻,呼求神賜予你加增的信心,你一定會得到保惠師的回答:「聖靈必成為你的經常伴侶,你的笏符必成為一個不變的正義和真理的笏符」(教約121:46)。

日常生活的困難可以從每天的祈求、信心及聖靈的影響中找到解決之道,聖靈會將一切的事指教我們(見約翰福音14:26)。為了闡明此點,請容我引述一封信函,此信是多年前一位新教友在聽過李海樂會長於一場支聯會教友大會中演講後寫給他的,信上寫道:「您演講時,有個念頭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友的人生就像是在跨越一道搖晃的吊橋,橋的一邊是經由洗禮加入教會獲得的重生,另一邊則是死亡之後獲得的永生,而橋下是世俗罪惡的湍流。一個人剛踏上橋時,離洗禮還近,他感到既安全,又有信心,但是當人們一旦注意到橋下的急流以及還要跨越一大段路程時,內心的安全感就會因一陣陣襲上心頭的懷疑和恐懼感而動搖了,於是就不再經常祈禱,失去了信心、愛心,也不從事使人得以進步的事工。懷疑和冷漠的迷霧會瀰漫開來,腐蝕著人的心靈和思想,阻撓人的進步,同時限制人去回應那湧自橋的另一端、如磁石般強烈的大愛。這時應該停下腳步、跪下來祈求,我們應該堅持下去,直到愛的力量使人重拾信心和方向,跨越彼岸為止」(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5,15) 。

最後,若是未把父母和孩子連結在一起,使他們合一成為永恆的家庭,那麼信心之橋就尚未完全蓋好。在世代間搭起信心之橋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合而為一,如同父與子合一一樣,祂們在達到永生的目的上是合一的。為了達成此一目標,神賜給了我們誡命,首先,子女要孝敬父母,而父母要教導子女「正直地行走在主面前」(教約68:28)。請容我舉例說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還是個小男孩,我的國家遭人侵略,危機四伏。母親教我一席有關信賴和合一的偉大訓誨,令我畢生難忘。她讓我警覺到戰爭的危險,並且簡單地告訴我:「信賴我說的話、跟著我,聽我的聲音。如果你這樣做,我就可以用我所知道最好的方式來保護你。」我聽從了母親的話,因為我愛她,並且信賴她。

不久之後,學校開學了,那對我而言是另一座有待跨越的新橋樑。為了幫助我準備面對離家求學這項人生的嶄新體驗,母親告訴我要聽老師的話,並且要服從。我再次信賴母親的忠告,決心服從老師和新校規。於是後來學校成了知識的橋樑,而非無知之牆。

那席信賴和合一的訓誨十分重要,使我能和父母、家人、教師合而為一,也讓我能藉由洗禮加入教會,進而與救主合而為一,同時也提醒了我,身為一位丈夫、父親和祖父,我可以透過遵守聖殿聖約繼續在家人之間培養信賴與合一的氣氛。正如興格萊會長所說的:「聖殿所關心的是不朽之事,是今生和來生之間的橋樑」(Stand a Little Taller[2001], 6)。

在我們今日這個時代,我們很容易築起屬世、屬靈、甚至家庭或宗教上的城牆來孤立自己。讓我們反過來建造更多的信心之橋、和解之橋,過著平安的日子,那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約翰福音14:27),而是神子耶穌基督所賜的,祂就是通往永恆的信心之橋。

我見證耶穌是基督,我相信祂和祂救恩的福音使我們能在未來團聚一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