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
10月 2001


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

「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所具有的滋養力量,能醫治世上饑渴的靈魂。」

我手上拿著的是第一版的摩門經,是在1830年紐約州拋邁拉的小村子裡,由格蘭丁公司人工排版鉛字印刷機印製而成的。

1829年6月,當時23歲的斯密約瑟與當地的農場主人哈里斯馬丁一同拜訪23歲的格蘭丁先生。格蘭丁先生曾在之前的三個月刊登廣告表示想要印刷書籍,於是斯密約瑟給了他一些手抄稿。

就算這本書的內容不會使人覺得晦澀難懂,但是這本書的來源卻會讓人覺得難以置信。對有些人而言,很難相信會有天使指示一個青少年到樹林裡去,讓這位青少年在那裡發現埋藏的石箱及一套金頁片。

頁片上的文字是用烏陵和土明翻譯而成的,這兩樣譯具在聖經舊約中曾多次提及,1希伯來學者也曾描述它們是一種「藉以賜予啟示、宣達真理」2的工具。

當這本書印製完成後,其中好幾頁被人偷走刊登在當地報紙上,還加上了譏諷性的評論。暴徒受到敵對聲浪的鼓動,進而殺害約瑟先知,並把那些相信先知的人驅逐到荒野去。

從那個黯淡的起點發展至今,教會已印製了108,936,922本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這本書已經以62種語言發行,有37種語言以節錄本方式發行,另有22種語言正在翻譯。

現在有60,000名全部時間傳教士自費在162個國家中傳教,奉獻出他們生命中兩年的光陰來見證摩門經的真實性。

數個世代以來,摩門經啟發了凡是閱讀它的人,施海德禧伯就曾經讀過摩門經的德文譯本,他在當中讀到:

「當你們蒙得這些時,我勸告你們要奉基督的名求問神, 那位永恆之父,這些是否真實的;如果你們用真心誠意來求問, 有著對基督的信心,祂必藉著聖靈的力量, 對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3

施海德禧伯試了一下這項應許,並且加入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1946年,禧伯以戰俘的身分獲釋,回到了德國萊比錫,與妻子及三個年幼的女兒團聚。不久之後,他以傳教士的身分到德國伯恩堡傳教。他獨自一人、沒有同伴,又冷又餓地坐在房間裡,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他的傳教工作。

他想到了他必須為那些飽受戰火蹂躪的人作些事,於是用手寫了一張海報,上面說:「死後是否還有生命?」然後貼在牆上。

大約在同時,有個來自波蘭某個小鎮的家庭正好到伯恩堡去。

舒茲曼菲德當時四歲,父親已經戰死沙場,母親和外祖父母、守寡的阿姨、以及阿姨兩個年幼的女兒被迫在撤離通告發出後的30分鐘之內離開他們住的村子。他們儘可能地拿取他們能帶的東西,然後往西前進。曼菲德和他的母親推著一部小手推車,而有的時候生病的祖父還必須坐在手推車上。曾經有個波蘭軍官因看到可憐的曼菲德不禁流下淚來。

他們走到邊境時,士兵搜查他們的行李,並將他們的被褥都丟到河裡。曼菲德和他的母親於是跟其他的家人走散了,他的母親猜想他們可能到伯恩堡的親戚家裡,也就是他祖母出生的地方。度過了幾星期令人難以想像的折磨後,他們終於到達了伯恩堡,找到了失散的家人。

他們七個人一起住在一個小房間裡,但是苦難還沒有結束,兩個小女孩的母親死了,悲痛欲絕的祖母對著牧師哭喊道:「我會再見到我的親人嗎?」

牧師回答:「親愛的女士,並沒有復活這件事,人若死了,就是死了!」

他們把屍體用紙袋包裹後就埋葬了。

從墓園返家的路上,祖父說著他們要自殺的事,就像當時許多人所作的那樣。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看見了施海德長老貼在一棟建築物上的告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此外還有來自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邀請。在一場聚會中,他們認識了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

這本書解釋了:

  • 今生及死亡的目的,4

  • 死後一定會有生命,5

  • 靈體離開肉體後會如何,6

  • 對復活的描述,7

  • 如何獲得並保持罪的赦免,8

  • 公道與慈悲對我們會產生多大的影響,9

  • 要為哪些事禱告,10

  • 聖職,11

  • 聖約及教儀,12

  • 天使的任務及施助,13

  • 個人啟示的微小聲音,14

  • 最重要的是:耶穌基督的使命,15

  • 耶穌基督豐滿福音中的許多其他珍貴教導。

他們加入教會後,生活很快有了改變,祖父找到了當麵包師傅的工作,可以帶糧食回家給家人吃,同時也帶給賜他們「生命之糧」16的施海德長老吃。

接著,美國的教會單位給了他們援助,曼菲德成長時吃的榖類,其包裝是印有蜂巢圖案的小袋子,還有來自加州的桃子,他穿的衣服則是由教會福利計畫供應的衣物。

我從空軍退役之後,就到猶他州凱依鎮的福利麵粉磨坊,幫忙把麵粉裝袋後讓人運送到歐洲給饑民食用。我喜歡這樣想:我親手裝的這一袋穀類可能曾送到舒茲曼菲德和他母親的手上,即便不然,也會送到其他同樣有需要的人手裡。

今天和我們一起坐在講台上的七十員鄔希鐸迪特長老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穀物的味道,以及他小時候曾把穀物握在手中的感覺。也許,在我所裝的袋子裡曾有一袋送到了他的家裡。

大約10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嘗試要讀摩門經,第一部份的文辭很簡單,就像新約裡的一樣。然後我讀到舊約先知以賽亞的寫作,我不了解那些內容,也覺得很難讀下去,於是就把書擱在一旁。

我後來也曾嘗試再讀它,但是直到我要前往太平洋打仗,在部隊運輸船裡和幾個轟炸機的隊員在一起時,才讀完它。我下定決心要閱讀摩門經,並且自己要得知它是不是真的,於是仔細地把整本書讀過、再讀過。我要見證其中所包含的應許;而這件事也改變了我的一生,在那之後,我從未把那本書擱在一旁過。

許多年輕人表現的都比我還好。

有位傳道部會長有個年紀15歲的兒子,在他就讀的中學裡,教會教友僅寥寥數個。

有一天班上進行是非題測驗,其中除了第15題以外,馬太很有自信自己知道其他所有題目的答案。那個題目是:「斯密約瑟,亦即傳聞中的摩門先知,撰寫了摩門經。對或錯?」

他既不能答是也不能答非,這個極為機智的青少年於是改了題目,他把傳聞中的這幾個字畫掉,然後以翻譯取代撰寫。於是這個句子就成了「斯密約瑟,亦即摩門先知,翻譯了摩門經,對或錯?」他圈選了對,然後交卷。

第二天老師很嚴厲地問他為什麼更改題目,他微笑答道:「因為斯密約瑟並不是撰寫摩門經,而是翻譯摩門經;他也不是傳聞中的先知,而是真的先知。」

他於是受邀向班上同學講述他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17

我與我的妻子在英國認識了住在溫徹斯特天主教堂附近的詹姆士桃樂絲,她是一位寡婦,先生生前是位牧師。她拿出一本遺失多年的家庭聖經。

多年前,詹姆士家族有人賣掉了家產,新的屋主發現這本聖經放置在一張小桌子上,20多年來沒有人翻過,另外還有幾封信是一個名叫詹姆士培曼的小孩所寫的。這位新屋主於是找到了詹姆士家庭,把這本遺失多年的家庭聖經還給他們。

在標題頁的地方,我的妻子看到下面這句手寫的註記:「這本書從1683年詹姆士多馬的時候起就在我們家了,他是牛津鮑德連恩圖書館第一任管理員詹姆士多馬的直系後裔,這位詹姆士多馬於1629年8月安葬在新學院教堂。〔署名〕C. T. C.詹姆,1880。」

書頁邊緣空白處寫滿了英文、拉丁文、希臘文及希伯來文的註解。其中有一行特別令她感動,那句話就寫在標題頁的末端:「聖經最美妙的影響就在於它是深深刻印在讀者的心中。」

然後引用了一段哥林多後書的經文:「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板上,乃是寫在心版上。哥林多後書3:2-3。」18

我在摩門經邊緣空白處也寫了很多註解,而且也畫了很多線。有一次我和興格萊會長到佛羅里達州去,他從講台上轉過身來要一本經文,我把我的遞給他。他隨手翻了幾秒鐘,然後又轉身還給我,說:「我沒辦法讀,你把每一行都畫掉了嘛!」

阿摩司曾預言:「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19

身處在這個比年幼的舒茲曼菲德及鄔希鐸迪特所處還要危險的世界裡,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所具有的滋養力量,能醫治世上饑渴的靈魂。

舒茲曼菲德如今是七十員第三定額組的成員,負責督導東歐的福音進修班,他的母親今年88歲了,仍舊會去弗萊堡聖殿,那也是施海德禧伯曾經擔任聖殿副會長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來自烏拉圭的新任七十員高查利華特長老到猶他州的摩羅乃鎮參加教友大會,那個鎮的名字是取自摩門經中的人物。摩羅乃鎮裡並沒有醫生或牙醫,若要日用的雜貨就必須到鎮外購買,而且學生必須坐校車到位於村子另一邊的聯合中學去。

我們舉行聚會時有236人出席。為了讓高查利長老知道來參加聚會的都不是泛泛之輩,我在作見證的時候說:「我知道福音是真實的,耶穌是基督。」我問是否有人可以用西班牙文再講一次,當時有好幾個人舉手;那麼有沒有人能用別的語言再說一次呢?於是這句話用下列語言複述了出來:

一共是十五種語言。

我要用英文再說一次:我知道福音是真實的,耶穌是基督。

我愛這本摩門經:耶穌基督之另一部約書,只要研讀它,就能同時了解聖經中的舊約及新約。我知道這是真實的。

我在這本1830年版的摩門經中(這本由23歲的格蘭丁埃格巴為23歲的小斯密約瑟印製的書中)的第105頁讀到這樣的話:「我們談論基督,我們因基督而快樂,我們傳揚基督,我們預言基督,我們按照我們的預言而記載,好使我們的子孫知道他們可到什麼根源去尋求他們罪惡的赦免」。20

而我向你們見證這正是我們所做的,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見出埃及記28:30;利未記8:8;民數記27:21;申命記33:8;撒母耳記上 28:6;以斯拉記2:63;尼希米記7:65。

  2. John M’Clintock and James Strong, Cyclopaedia of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Literature (1867--1881), s.v. “Urim and Thummim.“

  3. 摩羅乃書10:4-5。

  4. 見尼腓二書2:21;33:9;阿爾瑪書12:24;34:32;42:4。

  5. 見尼腓二書9:3-7;摩賽亞書16:8;尼腓三書第11章。

  6. 見阿爾瑪書34:34;40:11-14,21。

  7. 見尼腓二書 9:12;阿爾瑪書40:23; 41:2;尼腓三書 11:1-16。

  8. 見摩賽亞書 4:1-3,12,26;阿爾瑪書 4:14。

  9. 見阿爾瑪書 34:15-16;41:14;42:15-16,22-25。

  10. 見尼腓二書 4:35;32:8-9;以諾斯書 1:9;阿爾瑪書 13:28;34:17-27;37:36-37;尼腓三書 18:19-21;摩羅乃書 7:26。

  11. 見尼腓二書 6:2;摩賽亞書 18:18;阿爾瑪書 6:1;13;尼腓三書 11:21; 18:37;摩羅乃書 2:2; 3:4。

  12. 見尼腓二書 11:5;摩賽亞書5:5; 18:13;阿爾瑪書 13:8,16。

  13. 見尼腓二書 32:2-3;奧姆乃書 1:25;摩羅乃書 7:25,37。

  14. 見尼腓一書 16:9;17:44-45;以諾斯書 1:10;阿爾瑪書 32:23;希拉曼書5:30;尼腓三書 11:3。

  15. 見尼腓一書 11:13-33;尼腓二書 2:6-10; 摩賽亞書 3:5-12; 阿爾瑪書 7:7-13; 尼腓三書 27:13-16。

  16. 約翰福音6:35。

  17. See George D. Durrant, “Helping Your Children Be Missionaries,“ Ensign, Oct. 1977, 67.

  18. As quoted in Donna Smith Packer, On Footings from the Past: The Packers in England (1988), 329.

  19. 阿摩司書8:11。

  20. 摩門經(1830),第105頁;亦見尼腓二書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