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我們最大的希望:贖罪
10月 2001


我們最大的希望:贖罪

「我們的救恩端賴我們是否相信並接受贖罪。接受贖罪是需要不斷努力才能對它更加了解的。」

親愛的弟兄姊妹及朋友們,今天早上我謙卑地站上講台,因為我想談談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這項獨特的事件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無與倫比的贖罪。這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行動,但也是最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我之所以想竭盡所能學習有關贖罪的事,部分原因是為了我自己:因為我們的救恩端賴我們是否相信並接受贖罪。1接受贖罪是需要不斷努力才能對它更加了解的。贖罪使我們得以成為完善,使我們塵世的學習過程能向前推進。2我們所有的人都犯過罪,都需要悔改,以償還債務中我們所能償還的部分。當我們真誠悔改,救主的偉大贖罪會償還債務中的其餘部分。3

保羅簡單地說明了贖罪的必要:「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4耶穌基督在世界存在以前就已蒙指派和預立,成為我們的救贖主。由於祂是神子、一生中從未犯罪、在客西馬尼園裡流出寶血、在十字架上受盡痛苦而死,並且後來祂的身體從墓穴中復活,因此祂成了我們救恩的源頭,為全人類作了完全的贖罪。5

竭盡所能去了解贖罪以及基督的復活,有助於我們認識祂和祂的使命。6我們對祂的贖罪犧牲越了解,就會讓我們與祂越接近。從字義上來說,贖罪的意義是與祂「合而為一」。贖罪的本質及影響力是如此寬廣無限、如此深不可測、如此深奧,以至於它超乎世人的知識和理解力。我深深感激拯救的恩典這項原則,許多人以為他們只要承認耶穌是基督,就可以單靠恩典而得救。我們是不能單靠恩典得救的,「因為我們知道,在我們做了一切我們所能做的事以後,我們纔靠著恩典而得救。」7

幾年前,興格萊戈登會長講了「一個比喻」,是關於「維吉尼亞山區有個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那裡的男孩桀驁不馴,沒有老師能管得了他們。」

後來有一天有一位沒什麼經驗的年輕老師來應徵。他被告知,每個老師都嘗到了苦頭,但這位老師接下了這份困難的工作。開學第一天,這位老師要求這些男孩自己訂定班規,以及違反班規的處分。全班擬出了10條班規,全都寫在黑板上。接著老師問:「違反班規的人要怎麼處置?」

「罰他脫掉外套,在他背上打十下」全班答應道。

「過了一天左右,⋯⋯有個名叫湯姆的大個子學生,他的便當被偷了。小偷找到了,是個年約十歲、瘦小飢餓的孩子。

「瘦小的吉姆上前接受處分的時候,哀求讓他穿著外套。『把外套脫掉,』老師說。『這些班規是你們訂的!』

「那男孩脫掉外套,他沒穿上衣,露出骨瘦如柴、瘦小佝僂的身子。老師手裡拿著棍子,猶豫了一會兒。就在這時候,大個子湯姆突然跳出來,願意代替那個男孩受罰。

「非常好,有一條規則是一個人可以代替另外一個人受罰。你們都同意吧?」這位老師問道。

「湯姆的背被打了五下之後,棍子就斷了。全班都在啜泣。「瘦小的吉姆衝上前去,雙手抱住湯姆的脖子。『湯姆,對不起,我偷了你的便當,可是我的肚子實在好餓。湯姆,謝謝你代我受罰,我會愛你直到我死去。是的,我會永遠都愛你!』」8

興格萊會長接著引述以賽亞的話:

「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9

沒有人知道我們救主所背負的重擔有多重,但是藉由聖靈的力量,我們會知道祂已賜給我們某項超凡的恩賜。10有首聖餐聖詩的歌詞寫道:

主受痛苦何等的深,

要說實在不能,

我只能信我主受害,

是為我眾罪人。11

祂為了我們忍受如此多的痛苦,「難以言喻的悲痛」以及「令人難以承受的折磨」。12祂在客西馬尼園忍受深沉的痛苦,在那裡承擔了所有人類的一切罪過,使得祂「因疼痛而顫抖,並且每一個毛孔流血,身體和靈都受苦」,13「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14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15祂被加略人猶大出賣,被彼得否認,受到祭司長和官員的嘲弄。祂被脫去袍子、被用拳毆打、被吐口水,並在審判場上受鞭笞。16

祂被帶到髑髏地,釘子釘穿了祂的雙手和雙腳。祂痛苦地被釘在木頭十字架上許多小時,十字架上有彼拉多放置的牌子,寫的是:「這是猶大人的王耶穌。」17黑暗來臨,「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18沒有人能幫祂;祂獨自踏著醡酒器。19接著「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20於是「有一個兵拿槍扎祂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21「地也震動」而且「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22有首聖詩的歌詞寫道:「為我們贖罪流血死,十字架上受苦難⋯⋯此事永不能忘懷。」23我不知道祂究竟為我流了多少滴的血。

祂所做的事唯有神能做到。身為父在肉身中的獨生子,耶穌繼承了神的特質。祂是世人中唯一能執行這項最重要的超凡行動的人,正因為祂是這世上唯一沒有犯過罪的人,所以祂不會遭受靈性的死亡。由於祂具有神性,所以祂也有克服肉體死亡的力量。因此祂為我們做了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事。祂打斷死亡的冷酷枷鎖,而且讓我們都能享有聖靈恩賜至高且寧靜的撫慰。24

贖罪和復活成就了許多事情。只要我們悔改,贖罪就會潔淨我們的罪。悔改是獲得慈悲憐憫的條件。25在我們竭盡所能償付我們所虧欠的並改過向善之後,藉由使我們潔淨、成為完全的贖罪,救主的恩典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功效。26基督的復活克服了死亡,並賜給我們來生的保證。祂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27復活是無條件的,適用於所有曾活在世上以及將要活在世上的人。28復活是免費的恩賜。泰來約翰會長形容得很貼切,他說:「墳墓將被打開,死人將聽見神子的聲音,他們要出來,行善的人會在義人復活時出來,作惡的人將在不義之人復活時出來。」29

小克拉克路賓會長在談到關於我們世人的行為和贖罪時,提出了這項寶貴的見解,他說:

「我覺得〔救主〕會對我們的罪過施予最輕程度的公正懲罰。我相信祂在審判時心中仍然存著祂所具有的無限的愛、祝福、憐憫、仁慈和體諒⋯⋯。

「另一方面,我相信當祂要酬賞我們的好行為時,雖然知道我們曾經犯過的錯,仍會儘可能給予我們最高限度的適當獎賞。」30

正如以賽亞所寫的,我們若歸向主,「神必廣行赦免。」31

我們受到吩咐要藉著每星期領受聖餐來紀念基督為我們所做的調停、被釘十字架和贖罪等重要事件。在聖餐祈禱的靈性氣氛中,我們領受麵包和水來紀念基督為我們犧牲的身體和血,並且我們要紀念祂並遵守祂的誡命,使我們得以常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

我們的救贖主承擔所有曾活在世上和將要來到世上之人的一切罪過、痛苦、軟弱和病痛。32從來沒有人曾經像祂那樣受苦。祂了解我們在世上的考驗,因為祂親身體驗過。這就有點像我們嘗試登上聖母峰,結果只爬了幾公尺,反觀基督卻已經走完全程8839公尺,登上了山頂。祂所受的苦甚於世上其他人所受的。

贖罪不但使罪人受惠,也讓那些被罪傷害的人,即受害者,蒙受其利。藉由寬恕那些「冒犯我們的人」(JST, Matt. 6:13),贖罪為那些因別人犯罪而無辜受害的人們帶來一定程度的平安和寬慰。醫治靈魂的根本源頭是耶穌基督的贖罪,無論是個人遭逢不幸,或國家面臨可怕災難的痛苦,例如我們最近在紐約、華府和匹茲堡附近地區所遭遇的事,這都是千真萬確的。

有位姊妹曾經歷過令她感到心痛的離婚,她寫下她從贖罪一事獲取力量的經驗。她說:「我們離婚⋯⋯並不表示我已被免除了寬恕的義務。我確實有心要原諒,可是這就好像是被吩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這位姊妹的主教給她一些穩當的忠告:「在你心裡保留寬恕的餘地,待時候到了,就欣然接受。」有好幾個月她為了寬恕的事內心一直在掙扎。她回想到:「在那些漫長的禱告時刻裡⋯⋯我從慈愛的天父那裡得到了為生命注入活力的安慰,我意識到天父並沒有因為我還不能寬恕而失望地冷眼旁觀,相反地,祂是在我哭泣時,與我一同悲傷。⋯⋯」

「我最後分析的結果是,這段心路歷程對我而言是以奇妙而神奇的方式向我證明基督的贖罪。以往我一直把贖罪視作是使悔改在罪人身上發生效力的方式,那時我並不知道贖罪也可以讓被冒犯的人在心中獲得寬恕的甜美平安。」33

受傷害的人應該盡一切所能來通過自身的考驗,救主會「按照祂人民的軟弱而救助他們。」34祂會幫我們背負重擔。有些傷害是如此令人心痛而深刻,以致於若缺少來自高天力量的幫助,或缺少來生將獲得完全的公義及補償的盼望,就無法得到醫治。由於救主忍受過我們無法感受或體驗的萬般痛苦,35祂可以使軟弱的人變得堅強。祂曾親身經歷過這一切,祂了解我們的痛苦,在我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祂會與我們同行。

我們渴求獲得贖罪的至高祝福──與祂合而為一,回到祂的面前,祂呼喚我們的名字,展開笑容親切地迎接我們回家,張開雙臂問候我們,讓我們投入祂無盡大愛的懷抱中。36我們若能感到自己已夠配稱能回到祂的面前,將是多麼榮耀崇高的經驗。祂偉大贖罪犧牲的免費恩賜是給我們每個人的,唯有藉著這恩賜,我們才能得到超升,站在祂面前,親眼看見祂。贖罪的大好信息是:救主對我們所有的人有一份完全的愛,這份愛充滿慈悲、耐性、恩典、公義、長期忍受以及最重要的寬恕。

撒但的邪惡影響力會摧毀任何我們想改正錯誤的希望。他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已經迷失,毫無希望。相反地,耶穌降到低處把我們拉上來。透過我們的悔改和贖罪的恩賜,我們可以準備自己配稱地站在祂的面前。我這樣作證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見摩賽亞書4:6-7。

  2. 見摩羅乃書10:32。

  3. 見尼腓二書25:23。

  4. 哥林多前書15:22。

  5. See Bible Dictionary, “Atonement,“ 617.

  6. 見摩門經雅各書4:12。

  7. 尼腓二書25:23。

  8. “President Hinckley, Christmas as a Result of Redeeming Christ,“ in Church News 10 Dec. 1994.

  9. 以賽亞書53:4-5。

  10. 見哥林多前書12:3。

  11. 「城外青山歌」,聖詩選輯,第117首。

  12. John Taylor, Mediation and Atonement (1892),150.

  13. 教約19:18。

  14. 路加福音22:44。

  15. 馬太福音26:42。

  16. 見馬太福音26:47-75,27:28-31。

  17. 約翰福音19:19。

  18. 馬太福音27:46。

  19. 見教約133:50。

  20. 馬太福音27:50。

  21. 約翰福音19:34。

  22. 馬太福音27:51,54。

  23. 「謙卑求主」,聖詩選輯,第106首。

  24. 見約翰福音15:26。

  25. 見阿爾瑪書42:22-25。

  26. 見尼腓二書25:23;阿爾瑪書34:15-16,42:22-24;摩羅乃書10:32-33。

  27. 約翰福音11:25。

  28. 見使徒行傳24:15。

  29. The Gospel Kingdom, sel. Homer Durham(1943), 118.;亦見約翰福音5:28-29。

  30. “As Ye sow … ,“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peeches of the Year (3 May 1955), 7.

  31. 以賽亞書55:7。

  32. 見阿爾瑪書7:11-12。

  33. Name Withheld, “My Journey to Forgiving,“, Ensign, Feb. 1997, 42--43.

  34. 阿爾瑪書7:12。

  35. 見阿爾瑪書7:11。

  36. 見阿爾瑪書26:15;摩門書5:11,16:17;摩西書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