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救的力量
我們能夠透過歸向神聖經文的教導,而從各種邪惡和罪惡中獲救。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每次總會大會都會寄給我一條新領帶,讓我在演講時戴。他的品味很不錯,是吧?
我這個年輕朋友遭遇到一些艱難的挑戰,雖然這些挑戰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他,但在其他方面,他卻表現非凡。比如說,他當傳教士的勇氣,就比得上摩賽亞的兒子們。他就是很單純地相信,所以他的信念無比堅定穩固。我相信對史考特來說,很難想像不是每個人都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也不是每個人都讀過摩爾門經,並對其真實性有見證。
讓我告訴你一件發生在史考特身上的事情,那次是他第一次獨自坐飛機去拜訪他的兄弟。而坐在史考特附近的人不小心聽到了史考特與他旁邊的人的談話:
「你好,我叫史考特,你叫什麽名字?」
那人說了他的名字。
「你做的是什麽工作?」
「我是一位工程師。」
「很好,你住在哪兒?」
「拉斯維加斯。」
「我們在那裡有一座聖殿。你知道摩爾門教的聖殿在哪裡嗎?」
「知道,那是一座美麗的建築物。」
「你是摩爾門教徒嗎?」
「不是。」
「那你應該成為摩爾門教徒,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宗教。你讀過摩爾門經嗎?」
「沒有。」
「那你應該讀。這是一本很偉大的書。」
我完全同意史考特所說的,摩爾門經是一本偉大的經書。摩爾門經的緒言頁中所引用先知約瑟·斯密的話,對我來說一直都很特別:「我告訴過弟兄們,摩爾門經是全世界最正確的一本書,也是我們宗教的拱心石,人若遵循其中的教訓,比遵循任何其他的書更能接近神。」
今年主日學的課程是研讀摩爾門經。在我們準備及參加主日學時,願我們都能主動效法史考特勇敢的榜樣,與其他不同信仰的人分享我們對這本特別經文的熱愛。
尼腓一書第一章的最後一節陳述了摩爾門經的要旨。尼腓寫道:「但是,看啊,我,尼腓,要讓你們知道,主溫柔的慈悲遍及那些因信心而蒙祂揀選的人,使他們強而有力,甚至有獲救的力量。」(尼腓一書1:20)
我想要談談摩爾門經是如何以純正和「最正確」的方式來教導基督的教義,藉以拯救我們;摩爾門經是主的溫柔慈悲,祂為這後期時代保存了這本經文。
摩爾門經內有許多獲救的故事。李海與他的家人進入荒野,正是神將他們從耶路撒冷的毀滅中拯救出來。雅列人的故事也是一個獲救的故事,繆萊克人的故事亦是如此。小阿爾瑪蒙解救脫離了罪。希拉曼的青年戰士則在戰爭中獲救。尼腓和李海自獄中得救。獲救這個主題顯而易見地貫穿了整本摩爾門經。
摩爾門經中有兩個故事非常相似,都教導了一項重要的教訓。第一個故事是在摩賽亞書,從第19章開始。我們從這裡得知林海王當時住在尼腓地。拉曼人向林海的人民發動戰爭。該場戰爭的結果是,拉曼人允許林海王統治自己的人民,但是會受到拉曼人的奴役。這樣的和平無法令人安穩。(見摩賽亞書第19–20章。)
等到林海的人民受够了拉曼人的虐待,就去游說他們的國王奮起向拉曼人作戰。林海的人民連戰三次都被擊敗;他們負荷著重擔。最後,他們謙抑自己,大聲向主呼求,求祂救他們脫離苦難。(見摩賽亞書21:1–14。)第21章第15節告訴了我們主的回應:「由於他們的罪惡,主遲於聆聽他們的呼求;不過主還是聽了他們的呼求,開始軟化拉曼人的心,他們開始減輕他們的負擔;但是主認為還不宜救他們脫離束縛。」
直到艾蒙及從柴雷罕拉地來的一小隊人到達後,才與林海人民的領袖之一基甸共同策劃脫逃;且成功地逃離了拉曼人的虐待。主遲於聆聽他們的呼求,為什麼?這是由於他們的罪惡。
第二個故事雖然在很多方面很雷同,但又有所不同。這故事記載在摩賽亞書第24章。
阿爾瑪和他的人民在希蘭地安定下來,然而拉曼軍卻進入了那地的邊界。兩方相遇後,達成了和平的解決方法。(見摩賽亞書23:25–29。)不久後,拉曼人的領袖開始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阿爾瑪的人民身上,讓他們負荷重擔(見摩賽亞書24:8)。在第13節我們讀到:「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受苦的時候,主的聲音臨到他們說:抬起頭來,寬心吧!因為我知道你們與我立的約;我要與我民立約,救他們脫離束縛。」
神把阿爾瑪的人民從拉曼人的手中拯救出來,並領他們安全地返回柴雷罕拉地,與那裡的人民會合。
阿爾瑪的人民和林海王的人民之間有什麽不同呢?顯然他們有幾項不同之處:阿爾瑪的人民不僅溫和平靜而且比較正義,他們已經接受了洗禮並與主訂立聖約;他們甚至在有苦難以前,就已經在主前謙卑自己。由於這些不同,主以奇蹟般的方式、迅速地拯救他們脫離束縛乃是恰當而公平的。這些經文教導了我們主的拯救大能。
許多關於耶穌基督之生平和使命的預言應許我們,祂必解救我們。祂的贖罪和復活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克服肉體上的死亡,而且如果我們悔改的話,就能克服靈性上的死亡,享有永生的祝福。神對摩西說了關於贖罪和復活的應許,一項把我們從肉體和靈性上的死亡拯救出來的應許,祂宣告說:「看啊,這就是我的事工和我的榮耀──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摩西書1:39)。
我們發現有一股敵對的世俗力量,與神聖經文中為我們妥善設計之信仰大相逕庭,如今正挑戰著神聖紀錄裡源遠流長的信仰。過去數個世紀以來,這些紀錄指引著世人,為永恆的價值立下定義,並為我們的言行提供準則。然而有人宣稱聖經裡的教導是錯誤的;夫子的教導已不合時宜。他們宣稱每個人都有自由訂定自己的標準;並試圖違反經文裡的教導和眾先知的話語,改變信徒的權利。
能夠擁有摩爾門經中所敘述關於主暨救主使命之紀錄,為聖經中宣告的教義作第二見證,真是莫大祝福。為什麼擁有聖經和摩爾門經對世人如此重要?我認為尼腓一書第13章可以給我們答案。尼腓記錄道:「天使對我說:你看到外邦人中這些最後的紀錄〔摩爾門經〕,必確立最先的紀錄〔聖經〕的真實性,即羔羊十二使徒的紀錄,也必顯明那些已被取走的明白而寶貴的事情;也必向各族、各方、各民顯明神的羔羊就是永恆之父的兒子,也是世界的救主;世人必須歸向祂,否則不能得救」(第40節)。
只有聖經或是只有摩爾門經都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擁有這兩本經文,才能教導和學習豐滿、完整的基督教義。我們需要其中一本經文,並無損於需要另一本經文。聖經和摩爾門經兩者對於我們的救贖和超升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如同泰福·彭蓀會長這樣如此有力地教導:「一起使用聖經和摩爾門經,可以推翻錯誤的教義」(「基督的一個新見證」,1985年1月,聖徒之聲,第5頁)
我要提兩則故事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一則來自於舊約,另一則來自於摩爾門經,這兩則故事說明了這兩本經文如何和諧一致地運作。
亞伯拉罕的故事是由他從崇拜偶像的迦勒底人中獲救開始(見創世記11:27–31;亞伯拉罕書2:1–4)。神把他和他的妻子撒拉從悲傷中拯救出來,並應許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們的後裔而得福(見創世記18:18)。
舊約記載了亞伯拉罕帶著他的姪兒羅得離開埃及。羅得可選擇土地,他選了約旦河的平原,並把帳棚的方向朝向了非常邪惡的所多瑪城。(見創世記13:1–12。)羅得之後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好幾個問題,都可追溯到他早期的決定,就是在搭帳棚時把門朝向了所多瑪城。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所體驗的卻是不一樣的生活。毋庸置疑地,他有很多挑戰,但他的一生卻因此蒙福。我們不知道亞伯拉罕帳棚的門是朝著哪個方向,但是創世紀第13章最後一節給了有力的提示,經文這樣描述:「亞伯蘭〔或亞伯拉罕〕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3:18)。
雖然我不知道亞伯拉罕帳棚的門是朝哪個方向,但我個人相信他帳棚的門是朝向他為主所築的壇。我如何得此結論?這是因為我知道在摩爾門經的記載裡,便雅憫王在人民聚集聆聽他最後演說時,指示他的人民,要將帳棚的門朝向聖殿(見摩賽亞書2:1–6)。
我們能夠透過歸向神聖經文的教導,而從各種邪惡和罪惡中獲救。救主是位「偉大的拯救者」,因為祂把我們從死亡和罪中拯救出來(見羅馬書11:26;尼腓二書9:12)。
我宣告,耶穌是基督,我們可以藉由閱讀摩爾門經來接近祂。摩爾門經是耶穌基督另一部約書。而我們救主的前兩部約書是舊約和新約,即聖經。
讓我們再一次牢記我的朋友史考特對摩爾門經的描述:「這是一本很偉大的書。」我向你們見證,摩爾門經中許多偉大不凡之處皆來自於與聖經之和諧一致,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