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為神聖
看待神聖的事物時,應該更為謹慎、更加尊敬、更為虔敬。
大約在基督降生前1500年,一位牧羊人在何烈山上受到吸引,去到燃燒的荊棘叢那裡。那次神聖的際遇使得摩西從牧羊人轉變為先知,他的工作也從牧羊轉變為聚集以色列民。一千三百年後,一位先知被處死前在國王的殿堂上所作的見證,讓一位得天獨厚的年輕祭司深受影響。那次際遇使得阿爾瑪從公僕轉變成神的僕人。將近2000年後,一名14歲的男孩走入樹林真心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約瑟·斯密在樹林裡的這項際遇使他踏上了先知和復興之路。
摩西、阿爾瑪和約瑟·斯密的生命都因這些神聖的際遇而改變了。這些經驗鞏固了他們;儘管有龐大的反對勢力和隨後發生的艱難考驗,他們終其一生仍然對主和祂的事工保持忠信。
我們的神聖經驗可能不是這麼直接、戲劇化,我們的挑戰也可能並未如此令人生畏。然而,和先知一樣的是,我們是否有力量忠信地持守,有賴於我們是否能夠辨認、記住我們從天上獲得的事物,並將之視為神聖。
如今,各樣的權柄、權鑰和教儀都已在世上復興,此外也有許多的經文和特別證人。那些尋求神的人可以接受赦罪的洗禮,並「藉著火與聖靈洗禮的按手禮」(教約20:41),來接受證實。有了這些已復興的寶貴恩賜之後,我們神聖的際遇將大多與神組的第三位成員,即聖靈有關。
透過微小的聲音,聖靈對我低語
祂引導我、保護我。
(“The Still Small Voice,” Children’s Songbook, 106)
讓聖靈來指引你,
教你明白神真理,
祂為基督作見證,
助我們敞開心靈。
(「讓聖靈來指引你」,聖詩選輯,第83首)
當我們尋求來自神的答案時,會感受到那微小的聲音對我們的靈低語。這些感覺(或印象)是如此自然、微妙,以致我們可能會忽略,或將之歸因於推理或直覺。這些針對個人所賜的信息見證了神對祂兒女及他們個人塵世使命所懷有的那份愛及關心。每天反省並記錄下來自聖靈的印象,能達成雙重目的:(1)是能幫助我們辦認出我們個人的神聖際遇,(2)是能為自己和後代子孫保存這些紀錄。將它們記錄下來,也是在向神正式致上我們的答謝與感激,因為「除了不承認神能主宰一切……以外,人不會觸犯神,祂的憤怒也不會對任何人燃起。」(教約59:21)。
關於我們藉由聖靈所獲得的啟示,主曾說:「記住凡是天上來的都是神聖的」(教約63:64)。祂的話不僅是一項提醒,也是一項定義、一項解釋。來自天上的光和知識都是神聖的;它們之所以神聖,是因為源自天上之故。
神聖意味著值得尊崇與敬重。主將某些事物訂為神聖,表示這些事物比其他事物具有更高的價值和優先順位。看待神聖的事物時,應該更為謹慎、更加尊敬、更為虔敬。在天上的價值觀當中,神聖具有極高的順位。
唯有透過運用選擇權,才能使神視為神聖的事物,也被我們視為神聖;每個人都必須選擇接受神界定為神聖的事物,並將之視為神聖。祂從天上賜給我們光與知識。祂邀請我們接受這些事物,並視為神聖。
然而,「萬事……(都)有對立」(尼腓二書2:11)。神聖的反面是褻瀆或世俗──那些都是短暫的、屬世的。世俗之事不斷與神聖之事互相爭取我們的注意力,都希望我們優先加以考量。世俗的知識仍是我們今生每天的生活和生存不可或缺的。主教導我們要尋求學識及智慧,要研讀最好的書並從中學習,要熟悉各種語言、方言和民族(見教約88:118;90:15)。因此,選擇將神聖事物置於世俗事物之前,乃是相對優先順序的選擇,而不是二選一、非此即彼的選擇;「如果〔我們〕聽從神的忠告,那有學問則是好事」(尼腓二書9:29)。
神聖事物和世俗事物在每一個人心中不斷爭奪優先順位的戰爭,可從摩西在燃燒的荊棘旁的經驗看出。摩西在那裡從耶和華接受他的神聖召喚,要救以色列兒女脫離束縛。剛開始時,摩西仍心存懷疑,因為他的世俗知識告訴他,埃及和法老都是大有權勢的。但最後,他還是運用信心相信主所說的話,將世俗知識棄之一旁,轉而信任神聖的事物。那樣的信任為他提供了力量,使他克服了屬世的考驗,成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在阿爾瑪逃離挪亞王的軍隊之後,卻落入艾繆倫的手中成為奴隸,他原可懷疑他聽從阿賓納代的話所獲得的靈性見證,然而他信任這些神聖的事,從而獲得力量忍耐下去,並脫離他短暫的試煉。
約瑟·斯密當初在翻譯摩爾門經的時候,也面臨了在神聖和世俗之間兩難的類似情況。他知道這些頁片和翻譯工作都具有神聖的本質,但是他卻被馬丁·哈里斯說服了,把世俗的友誼關係和經濟支援,視為比他所接受的神聖指示更為重要。結果,翻譯手稿遺失了。主斥責約瑟「將那神聖之物交給了邪惡」(教約10:9),並且有一段時間,約瑟失去了那些頁片和翻譯的恩賜。當約瑟重新排定正確的優先順序之後,就再度獲得神聖的事物,翻譯工作也得以繼續下去。
關於將神聖事物置於優先的爭戰,摩爾門經提供了另外一些例子。我們讀到信徒的信心帶領他們來到生命樹旁吃神聖的果子,領受了神的愛。之後,由於巨大廣廈裡的人在嘲笑他們,使得這些信徒轉移了注意力,離開了神聖事物、轉而追求世俗事物(見尼腓一書8:11,24–28)。後來,尼腓人選擇了驕傲,否認預言和啟示之靈,並「嘲笑神聖的事物」(希拉曼書4:12)。甚至一些親眼目睹與主的降生有關的徵兆和奇蹟的人,也選擇拒絕接受來自天上的神聖顯現,轉而支持世俗的看法(見尼腓三書2:1–3)。
今日,這樣的爭戰方興未艾。世俗的聲音在聲量和強度上都逐漸上升,這些聲音不斷慫恿信徒屏棄世人認為不合理的那些信仰。因為「我們……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哥林多前書13:12),而且「不明白所有事情的意義」(尼腓一書11:17),因此我們有時可能會感覺自己很脆弱,而需要更大的靈性確證。主如此告訴奧利佛·考德里:
「如果你想要另外的證據,想想那天晚上,你在心中呼求我,好使你知道這些事的真實性。
「關於這事,我不是將平安的感覺放進你腦海中嗎?你還能有什麼證明比來自神的證明更大的呢?」(教約6:22–23)。
主提醒奧利佛和我們,當我們的信心受到考驗時,要信賴已接受到的個人神聖見證。就像過去的摩西、阿爾瑪和約瑟的經歷一樣,這些神聖的際遇有如靈性的碇錨,讓我們在磨難時得以安全,並繼續走在這條道路上。
我們不可以選擇性地捨棄神聖事物。選擇捨棄任何神聖事物的人會導致心智昏暗(見教約84:54),除非他們悔改,否則他們擁有的光必被取走(見教約1:33)。對神聖事物搖擺不定的人,將發現自己在道德上迷失於世俗的波濤裡。相反地,選擇將神聖的事物視為神聖的人則獲得這應許:「凡屬神的就是光;那接受光又繼續在神裡面的,接受更多的光;那光越來越亮,直到完全的日子」(教約50:24)。
願主祝福我們能夠永永遠遠辨認、記住我們從天上獲得的事物,並將之視為神聖。我見證,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擁有力量在考驗中堅持下去,並且能克服我們這時代的各樣挑戰。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