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常在我的愛裏」
2016年10月


15:8

「常在我的愛裏」

神的愛是無限的而且會持續到永遠,但是神的愛對我們每個人有何意義,則端賴我們如何回應祂的愛而定。

聖經告訴我們,「神就是愛」。祂是愛的完美模範,而我們極其仰賴這份不變且遍及眾生的愛。正如多馬·孟蓀會長所說:「無論〔你〕們是否覺得自己配得上神的愛,祂的愛一直都在, 祂的愛一直、永遠都在。」

有許多方法可以形容或說明神的愛。我們今日常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神的愛是「無條件的」。儘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真實的,但是經文中並沒有用無條件的一詞來形容,而是用「偉大而奇妙的愛」、「完全的愛」、「救贖之愛」,以及「永遠的愛」來形容祂的愛。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形容詞。因為無條件這個詞可能會讓人對神的愛產生錯誤的印象,例如:神會容忍並原諒我們所做的一切,因為祂的愛是無條件的;或者:神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因為祂的愛是無條件的;甚或:所有的人都會在神的天上國度中得救,因為祂的愛是無條件的。神的愛是無限的而且會持續到永遠,但是神的愛對我們每個人有何意義,則端賴我們如何回應祂的愛而定。

耶穌說: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

「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裏。」

要一直「常在」救主的愛裏,是指要接受祂的恩典,並因祂的恩典而成為完全。若要接受祂的恩典,就必須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遵守祂的誡命,包括:悔改我們的罪、為罪的赦免受洗,並且接受聖靈的恩賜,然後繼續走在服從的道路上。

神會一直愛我們,但是祂無法在我們的罪惡中拯救我們。要記住艾繆萊克對齊愛治樂說的話。他說,救主不會在祂人民的罪惡拯救他們,而是要拯救他們脫離他們的罪惡,因為罪使我們成為不潔,而「絕無不潔之物能承受天國」,或是住在神的面前。「〔基督〕從父那裡獲得權能,以救贖悔改之〔祂的人民〕脫離罪惡,因此,祂派遣天使宣布悔改條件的信息。悔改能帶來救贖主的力量,使他們的靈魂獲得救恩。」

我們從摩爾門經中得知,基督受苦是祂的愛的至高表現,其目的是要「使那凌駕公道的慈悲心腸得以生效,並為世人提供方法,能獲得信心而悔改。

「這樣慈悲就可以滿足公道的要求,將他們環抱在安全的臂膀中,而那不運用信心來悔改的人,則暴露在公道所要求的全部律法下;所以,那偉大而永恆的救贖計劃,只在有信心而悔改的人身上生效。」

然後,悔改是祂給我們的禮物,一份祂用重價買來的禮物。

有些人會爭論說,神毫無區別地祝福每個人,並引用耶穌的話作為證明,比方說祂在山上寶訓中說的:「〔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誠然,神確實把祂能給的一切祝福——也就愛、律法、公道和慈悲所允許的一切祝福——都傾注祂所有兒女身上。而且祂命令我們也要同樣慷慨: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女〕。」

然而,若要獲得神更大的祝福,就必須符合服從這個條件。羅素·納爾遜會長解釋說:「神的愛與永生美妙無比,我們必須夠資格才能獲得其中的祝福,不配稱是無法享有的。 罪人無法歪曲祂的旨意來遷就他們的意圖,也不能要求祂祝福陷在罪中的那些人〔見阿爾瑪書11:37〕。如果他們渴望享有祂的每一項祝福,就必須悔改。」

除了使得悔改之人變得無罪、沒有污點,並得到應許「〔在〕末日……被高舉」之外,常在神的愛裏還有第二個重要的層面。常在祂的愛裏能讓我們發揮全部的潛能,成為像祂一樣。如同迪特·鄔希鐸會長所說的:「神的恩典不光是讓我們恢復到之前無罪的狀態; ……祂的目標更加遠大:祂要祂的兒女變得像祂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常在神的愛裏,就是要完全順服祂的旨意。這意謂著要接受祂必要的糾正,「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也意謂著要愛人並為人服務,如同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服務一樣。這意謂著要學習「遵守高榮國度律法」,這樣我們才能「承受高榮榮耀」。為了讓祂能夠塑造我們成為我們有潛力成為的人,天父諄諄勸誡我們要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脫離自然人,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變得像小孩一樣,順從、溫順、謙卑、有耐心、充滿愛心、願意順從主認為適合加諸於他的一切,就像小孩順從他父親一樣」。

達林·鄔克司長老曾說:「最後的審判不只是對我們所做過的一切作為——所有善行和惡行的總和——所作的評量, 也是對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行為及思想的影響——所作的一種認定。」

海倫·凱勒的故事就像是一則比喻,說明了神的愛如何能轉變願意改變的靈魂。海倫於1880年出生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她在僅僅19個月大的時候罹患了不知名的疾病,之後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她非常聰明,當她試圖認識和了解周遭的環境時,她變得十分沮喪。海倫摸到家人的嘴唇在動,意識到他們用嘴巴交談,「她〔因為〕自己無法加入談話而怒氣大發」。海倫到了六歲的時候,她越來越需要與人溝通,而她的挫折感也越發嚴重,因此她「每天都大發雷霆,有時每個小時都在生氣」。

海倫的父母為女兒聘請了一位教師;一位名叫安·蘇利文的女士。如同我們的救主體恤我們的軟弱一樣,安·蘇利文女士曾親身經歷生活中的許多艱難,所以她了解海倫的軟弱。安在五歲的時候患了一種病,造成眼角膜受傷且疼痛不堪,使她後來幾乎全盲。安的母親在她八歲時去世,她的父親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因此他們被送到一所「貧民之家」。那個地方的情況非常糟糕,所以吉米在三個月後就去世了。憑著自己頑強、堅毅的性格,安突破障礙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並在那裡大放異彩。在接受了一次改善視力的外科手術之後,她開始可以閱讀書本。海倫·凱勒的父親聯絡柏金斯盲人學校,想要找一個人擔任女兒的教師,結果安·蘇利文被選上。

海倫和安並非一拍即合。海倫「會打她的老師,也會捏她、踢她,還曾經打落她的一顆牙齒。最後,〔安〕和〔海倫〕一起搬進凱勒家土地上的一間小房子,而安終於取得了掌控權。憑著耐心和不變的堅持,她終於贏得這孩子的心與信任。」同樣的,如果我們可以學習信任神聖的教師,不要抗拒祂,祂就會與我們合作,啟發和提昇我們到新的境地。

為了幫助海倫認字,安會用手指在海倫的掌心拼出常見物品的名稱。「〔海倫〕很喜歡這種『手指遊戲』,但是她不了解箇中奧妙;直到那著名的一刻:〔安〕一邊拼出『w-a-t-e-r』,一邊把水打在〔海倫〕手上,她才終於了解。〔海倫〕後來寫道:

「『剎那間,我朦朧地意識到了一些被遺忘的事物,……語言的奧秘就這樣向我展現。我當下理解到,『w-a-t-e-r』就是指從我的手上流過的涼爽的東西。這活生生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賦予我光明、希望、喜悅,讓我獲得自由!……萬物皆有名,而每個名字又衍生出新的概念。當我們回到屋裏時,我觸摸的每樣東西……似乎都散發出蓬勃生機。』」

海倫·凱勒和安·蘇利文

海倫·凱勒長大成人後,以熱愛語言聞名,並以嫻熟的寫作技巧和公開演講的口才著稱。

在一部描寫海倫·凱勒一生的電影中,當安·蘇利文馴服狂野的海倫,讓她可以禮貌地坐著吃晚餐、正常地吃飯,並在餐後折起餐巾時,她的父母對安的成就感到很滿意。但是安知道海倫可以做得更多、更好,而且她能作出一番貢獻。我們或許也對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認為我們就是應該成為現在的樣子;但是,我們的救主卻看出我們「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自己所具有榮耀的潛能。我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神性潛能在自己身上發揚時所感受到的那份狂喜,就像海倫·凱勒感受到每個字活起來,為她的靈魂帶來光明和自由時的那種喜悅。我們每個人都能愛神、事奉祂,並獲賜能力去造福我們的同胞。「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讓我們思考一下神寶貴的愛有何代價。耶穌向我們揭露,為了贖我們的罪,救贖我們脫離肉體和靈性的死亡,祂所遭受的痛苦,「甚至神,一切中最偉大的,也因疼痛而顫抖,每個毛孔都流血,身體和靈都受苦——而且希望〔祂〕可以不喝那苦杯,而且退縮」。祂在客西馬尼園和十字架上,承受了任何凡人都無法承擔的苦楚。然而,因為祂愛祂的父和愛我們,所以祂忍受了,也因此能夠賜給我們不死和永生。

橄欖榨油器

救主在客西馬尼園受苦,「血從每一個毛孔流出」,而這正是榨橄欖油的地方,其中的象徵意義是多麼令人心酸。在救主的年代,如果要製造橄欖油,首先要用一塊大石頭滾在橄欖上,將它們壓碎。被壓碎的「橄欖糊」會被裝到編織寬鬆的軟籃子裏,然後層層疊放。那些重量會壓出最好的初榨橄欖油。然後,再把沉重的樑木或圓木放在籃子堆上方,增加重量,製造更多的油。最後,為了榨出最後一滴油,就在樑木的一端加上石塊,以產生最大的壓榨力。沒錯,橄欖油剛流出來時,是血紅色的。

橄欖榨油器和橄欖油

我想到馬太的紀錄中,救主在那命運之夜進入客西馬尼園的情況——祂「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 ……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之後,我可以想像祂的痛苦越來越劇烈,於是祂二度懇求解脫,最後,在痛苦達到最高點時,祂又懇求了第三次。祂忍受了所有的痛苦,直到公道一點一滴都被滿足。祂為了救贖你我,做了這件事。

神的愛是多麼寶貴的禮物!耶穌滿懷那樣的愛問道:「你們……現在還不轉向我,悔改你們的罪而歸信,讓我治癒你們嗎?」祂溫柔地提出保證:「是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歸向我,就必得永生。 看啊,我慈悲的臂膀已伸向你們,凡願意來的,我必接納他;那些歸向我的人有福了。」

你難道不願意愛祂——這位先愛我們的人物嗎?那麼,就遵守祂的誡命。你難道不願意和為朋友捨命的祂成為朋友嗎?那麼,就遵守祂的誡命。你難道不願常在祂的愛裏,接受祂要厚賜給你的一切嗎?那麼,就遵守祂的誡命。我祈求,願我們都能感受祂的愛,全然常在祂的愛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