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
2016年10月


15:34

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

讓某些絆腳石來混淆和擾亂我們對父與子的見證,其後果是我們承受不起的。

永生是神最大的恩賜,只賜給「遵守〔神的〕誡命並持守到底」的人。然而,「對有關耶穌的見證不勇敢」的人,是不被允許與天父共度永生的。有一些絆腳石會讓我們不勇敢,阻礙我們達到永生的目標。絆腳石的概念可能有點複雜;讓我舉例說明一下。

多年前,父親在他從小長大的牧場上蓋了一棟小木屋。從牧場放眼望去的景致美麗絕倫,所以當小木屋架好牆框後,我去參觀了一下。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從窗戶看出去,直接對準的竟是一根電線桿,而且離屋子很近。對我來說,那是一大敗筆,讓人無法好好欣賞風景。

窗外看到的電線桿

於是我說:「爸,你怎麼讓人把電線桿直接放在窗戶前面啊?」

為人講究務實、個性沉穩的父親,此時語帶哽咽地對我說:「昆丁,對我來說,這整座牧場上最美的東西就是那根電線桿了!」他說明了他的理由:「每次只要看到那根電線桿,我就會想起小時候住在這裡的情景,然後察覺到,現在的我不用去溪邊打水,挑著水桶回家煮飯、洗手、洗澡;晚上也不用點蠟燭或油燈才能看書。我從窗戶望出去,就是要看到那根電線桿。」

父親看那根電線桿的角度和我很不一樣。對他來說,那根電線桿代表著進步的生活,但對我來說,則是欣賞美景的一大障礙。父親重視電力、照明和清潔,更甚於美景。我立刻察覺到,對我來說很礙眼的電線桿,但是對我父親來說卻極為實用,且深具象徵意義。

絆腳石是指「妨礙信仰或理解力的某種事物」或「阻礙進步的東西」。在靈性上絆倒了是指「陷入罪中或任性非為」。因此任何阻礙我們達成正義目標的事物,都可以說是一種絆腳石。

讓某些絆腳石來混淆和擾亂我們對父與子的見證,其後果是我們承受不起的。我們千萬不能落入那樣的圈套。我們對於父與子的見證需要保持純正單純,就像我父親捍衛自己幼時牧場上的那根電線桿一樣。

有哪些絆腳石會混淆和擾亂我們對父與子純正又單純的見證,讓我們無法勇敢地守住那些見證呢?

世人的哲學是一種絆腳石

我們致力於學習各種知識,相信「神的榮耀是智能」。但是我們也知道敵對者慣用的手法,是強調世人的哲學優於救主和祂的教導,藉此引領人們離開神,並使他們絆倒。

使徒保羅因為與救主的一次奇妙際遇,他的一生從此改變,成為耶穌基督的一位堅定證人。保羅的特殊背景幫助他準備好,能與多種文化的人們建立關係。他喜愛帖撒羅尼迦人的「坦率耿直」,腓立比人的「慈悲憐憫」。他在接觸聰明又世故的希臘人時,起初覺得很難跟他們建立關係。在瑪斯山的雅典時,他試著用哲學的方式與他們打交道,但被拒絕了。面對哥林多人時,他決定只單純地教導「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教義」。套用使徒保羅自己的話: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經文中有關救主和祂的使命最豐富的一些記載,可在哥林多前書看到。 其中一章——也就是第15章——因為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的演出,得到全世界的注目,其中包含有關救主的深奧教義。緊接在「哈利路亞大合唱」之後的彌賽亞第三部分,最常引用的經文就是出自哥林多前書第15章。 在這幾節經文中,保羅優美地描述了救主所成就的其中幾件事:

「〔因〕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

「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 ……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裏? ……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我們知道叛教的發生,有一部分是因為世人的哲學被視為優於基督的重要基本教義。他們捨棄救主所教導的純正信息,許多明白而寶貴的真理也遭更改或遺失了。實際上,當時的基督教信仰吸收了希臘哲學的一些傳統,好使人們的信仰能融入當時的文化。史學家維爾·杜蘭寫道:「當時的基督教信仰並未破壞異教文化,反而吸收了異教文化。希臘思想那時雖已殘敗凋零,卻在其他文化裡再現生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我們自己的時代裡,有些人拒絕耶穌基督的福音,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福音在他們眼中並不夠深奧。

福音復興之初,也曾有不少人聲稱要跟隨救主的教導。許多國家視自己是基督教國家。但儘管如此,早有預言說我們這個時代會變得更艱辛。

禧伯· 甘是本福音期最初的十二使徒之一,曾擔任百翰·楊會長的第一諮理。他曾警告說:「時間很快就要來到……屆時將很難分辨出誰是聖徒,誰是神子民的敵人。到時候……要小心有一個大篩子,因為會有一個大篩選的時間,許多人將會跌倒。」他最後總結說,「考驗將要來臨」。

在我們的時代,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力正大幅降低。沒有了宗教信仰,也就不會感覺到需要對神負責,因此對於要如何生活,很難建立起共同的價值觀。而且世人所深信的哲學往往相互牴觸。

不幸的是,這樣的事也同樣發生在教會的一些成員當中,他們迷失方向、受到時下潮流的影響——其中有許多很明顯是不正義的。

和禧伯·甘預言如出一轍的,是尼爾·麥士維於 1982 年說的一段話:「由於不肯悔改不義的行為,許多人被篩掉了。有些人會放棄真道,而非持守到底。有些人會受到叛離者的欺騙。有些人會被冒犯,因為每個福音期都有許許多多的絆腳石!」

拒絕看清罪惡的真面目是另一塊絆腳石

我們這個時代其中一項令人憂心的特點,就是許多人從事犯罪的行徑,卻拒絕視之為罪惡。他們不但毫無悔意,也不願承認自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甚至有些人宣稱相信父與子,卻錯誤地認定慈愛的天父會讓違反祂誡命的行為,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

摩爾門經中小阿爾瑪的兒子柯林安頓,顯然就是這麼想的。他涉及嚴重的不道德行為,因此被阿爾瑪勸導。我們很有福氣,這位曾親身經歷過「最黑暗的深淵〔及〕奇妙之光」的偉大先知阿爾瑪,把他的這項教導記錄了下來。我們在阿爾瑪書第39章讀到,他怎樣規勸這個兒子進行悔改的過程,並向他解釋基督如何來到世上除去世人的罪。他讓柯林安頓清楚明白悔改是必要的,因為「絕無不潔之物能承受神的國度」。

阿爾瑪第42章針對贖罪一事,提出了所有經文中最重要的一些教義。阿爾瑪幫助柯林安頓明白,「把罪人交到悲慘的狀態」並不是「不公平」。他提到,雖然一切是由亞當開始的,但慈悲的神已賜給世人一段「悔改的時間」,因為若無悔改,「偉大的救恩計劃也會遭到破壞」。阿爾瑪也確言,神的計劃是「幸福計劃」。

阿爾瑪的教導極具教育意義:「〔因為〕看啊,公道提出他的一切要求,慈悲也要求一切屬於她的;所以,唯有真正悔改的人才能得救。」看清這些之後,就會知道悔改與服從救主的教導所帶來的榮耀祝福是多麼重要。就像阿爾瑪跟柯林安頓說的,向人清楚說明,若是選擇犯罪又不悔改會有何後果,並非不公平。有句話不就是這麼說的:「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自己選擇的後果。」

救主的贖罪所帶來的非凡高榮祝福,就是經由悔改,罪行可被抹去。阿爾瑪在柯林安頓悔改了之後,總結說:「我希望你別再為這些事苦惱,只為你的罪苦惱,那苦惱必能使你悔改。」

「看目標看過了頭」是一種絆腳石

先知雅各在談到古代的猶太人時,曾說他們是個「倔強的民族;……藐視明白的話、殺害眾先知、尋求他們不能了解的事。因為神已從他們當中取走明白的話,並照他們的願望,給他們許多無法了解的事情。」

看目標看過了頭的例子很多,在我們時代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極端主義。福音極端主義就是將某項福音原則視為優於其他同等重要的原則,並一直堅持這樣的立場,超過或違背教會領袖的教導。例如有人鼓吹要增添、改變或特別強調智慧語的某個部分。另一個例子則是為「世界末日」花大筆錢做各項準備。在這兩個例子中,這些人鼓勵別人接受私人的詮釋。「如果我們把健康律法或其他任何一項原則轉變成宗教狂熱主義的形式,就是看目標看得過頭了。」

主在談論重要的教義時,就已宣告:「凡宣講這教義時有所增減的,就不是屬於我的。」當我們對待某項原則的態度,削弱了我們對其他同等重要原則的承諾,或是我們的立場超過或違背教會領袖的教導時,就是看目標看得過頭了。

此外,有些成員把某些目標——其中有許多是好的目標——視為優先,置於基本的福音教義之前。他們把對那些目標的熱忱視為自己的首要承諾,而把對救主和對祂的教導的承諾,貶為次要地位。我們若看重任何事物甚於我們對救主的忠誠;我們的言行若只將救主視為是一位教師,而非神聖的神子,那麼我們就是看目標看得過頭了。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目標!

教義和聖約第76篇清楚談到,「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這項簡單且必要的測驗,會判定誰將繼承高榮國度的祝福,以及誰將繼承較次等的中榮國度。若要變得勇敢,就需要把焦點放在耶穌基督的大能和祂的贖罪犧牲,祂使我們能克服死亡,並經由悔改而潔淨和遠離罪,而且我們需要遵從基督的教義。我們也需要認識救主的生平和教訓,讓這樣的光和知識引領我們走在聖約的道路上,其中包括聖殿的神聖教儀。我們必須對基督堅定不移,飽享祂的話,並持守到底。

結論

我們若要勇敢地守住對耶穌的見證,就必須避開那些已使許多高尚男女掉入陷阱,阻礙其進步的絆腳石。讓我們下定決心要一直事奉祂。在追求知識的同時,我們需要避開會降低我們對救主承諾的世人哲學。我們必須看清罪的真面目,並經由悔改接受救主的贖罪。我們需要避免看目標看得過頭,卻要把焦點放在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耶穌基督身上,並遵從祂的教義。

我的父親把電線桿視為是一項工具,能夠提供電力、照明和豐富的水源供煮飯清潔之用。那是改善他生活的一大踏腳石。

有位作家建議說,絆腳石可以變成「建立高尚品格和進入天堂的踏腳石」。

對我們來說,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是使我們有資格獲得救主的恩典和進入高榮國度的踏腳石。耶穌基督是天下間我們唯一可藉以得救的名字。我要為祂的神性以及祂在天父計劃中的非凡角色,留下我確切的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