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悔改:令人喜悅的選擇
2016年10月


15:45

悔改:令人喜悅的選擇

因為我們的救主,悔改不僅是可能的,也是令人喜悅的。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12歲的時候,全家住在瑞典南方的濱海城市哥特堡,話說這也是我們摯愛的同工柏·馬恩長老的家鄉,他已於今年夏天過世。 我們想念他。我們感謝他高尚的特質和崇高的服務,也感謝他那十分令人敬佩的家庭所帶來的榜樣。無疑地,我們祈求神最豐沛的祝福能臨到他們身上。

五十年前,我們在一棟重新整修過的大房子裡參加教會聚會。有個星期天,我的朋友司提反帶著些許興奮在教會迎接我;除了他,分會裡還有一個執事。我們到了大會堂旁邊的備用區,然後他從口袋裡拿出一支很大的爆竹和一些火柴。當時年少輕狂的我,拿起了爆竹,點燃了長長的灰色引線。我原本想在爆竹炸開之前把引線捻熄,但我卻燒到了手指,不由得一鬆手放開了爆竹。司提反和我驚恐地看著引線繼續燃燒,

然後爆竹炸開了,帶著火藥味的煙霧瀰漫整個備用區和會堂。我們趕緊把四散的爆竹碎片集中起來,然後打開窗戶,試圖要讓味道散去,還天真地希望不會有人發現。幸運的是,沒有人受傷,也沒有造成任何損壞。

成員陸陸續續來參加聚會,注意到那股難聞的氣味,他們不太可能沒聞到。那股臭味讓大家分心,無法專心參加神聖的聚會。因為亞倫聖職持有人極為少數,我傳遞了聖餐,我盡量不去想剛剛發生的事,但是卻覺得自己不配稱領受聖餐。聖餐盤遞到我面前的時候,麵包和水我都沒有領受。我覺得很糟。我很不好意思,知道自己做了神所不喜悅的事。

聚會結束後,分會會長法蘭克·林伯格請我到他的辦公室;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有著灰白的頭髮。我坐下來之後,他慈祥地看著我,說他注意到我沒有領受聖餐,問我是什麼原因,我猜他知道原因的,我很確定每個人都知道我做了什麼。告訴他事情的緣由之後,他問我有什麼感覺。我帶著淚水,結結巴巴地說我很抱歉,我知道神對我很失望。

林伯格會長打開一本翻舊了的教義和聖約,要我讀出一些劃了線的句子。我大聲讀出這些經文:

「看啊,凡悔改自己的罪的,就被寬恕,我,主,不再記住那些罪。

「你們由此可知一個人是否悔改他的罪——看啊,他將認罪並棄絕罪。」

我讀完之後抬起頭來,看到林伯格會長慈愛的微笑;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微笑。他和顏悅色地告訴我,他覺得我可以重新開始領受聖餐。我離開他的辦公室時,感受到難以形容的喜悅。

這種喜悅是悔改之後的自然結果。悔改這個詞有「事後意識到」的含意,也隱含著「改變」。這個詞的瑞典文omvänd,意思很簡單,就是「轉過身來」。基督徒作家C. S.路易斯寫到改變的必要和如何改變。他提到,悔改牽涉到「被帶回正確的路上。一筆錯誤的總數可以被修正:但唯一的方法就是回頭,直到找出錯誤的地方,然後從那一點重新開始;逕自往前走是永遠行不通的」。改變我們的行為並回到「正確的路上」都是悔改過的一部份,但也只是一部份而已。真正的悔改也包括了將我們的心和意志轉向神,並棄絕罪。正如以西結所解釋的,悔改就是「轉離……罪,行正直與合理的事:還人的當頭……,〔並〕遵行生命的律例,不作罪孽」。

但是,這樣的說明也還是不完全。因為這個解釋沒有指出是哪種力量讓我們得以悔改;那就是救主的贖罪。真正的悔改必須加上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相信祂可以改變我們、相信祂可以寬恕我們,並相信祂願意幫助我們避免犯更多的錯。這種信心讓祂的贖罪得以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功效。我們若藉著救主的幫助「事後意識到」並「轉過身來」,就會對祂的應許感到希望,也感受到被寬恕的喜悅。如果沒有救贖主,悔改自然產生的希望和喜悅會消散,而悔改就不過變成是悲慘的行為矯正罷了。但是,運用了對祂的信心,我們就能改變,並對祂寬恕罪的能力和意願深信不疑。

培道·潘會長在2015日4月,他參加的最後一場總會大會上,聲明了悔改之後那項充滿希望的應許。 他描述救主的贖罪具有醫治大能。我認為這項聲明是他擔任使徒半世紀的智慧結晶。潘會長說:「贖罪不會留下任何蹤跡和痕跡,贖罪要修正的都會被修正。……贖罪會使人痊癒,贖罪所醫治的都會被治癒。」

他繼續說道:

「贖罪能夠拯救每個人脫離罪,使我們不帶有罪痕。這意謂著無論我們做過何事,人生曾去往何處,或者某事如何發生,如果我們真正悔改,〔救主〕已經應許會贖我們的罪,祂贖罪時,就實現了祂的應許。……

「……不論有多困難、多久,或是重覆多少次,贖罪都能夠洗淨每一個污點。」

對你我來說,救主贖罪的影響,是無限深遠而寬廣的。但是,我們絕對不會被迫接受贖罪。正如先知李海所解釋的,在我們「蒙受充分教導,能分辨善惡」之後,我們就可以「藉著全人類的偉大中保,自行選擇自由和永生,或……選擇束縛和死亡」。換句話說,悔改是一種選擇。

我們可以,有時候我們的確也會,作不一樣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本質上或許沒有錯,但卻會讓我們無法真心懺悔,因而阻礙我們真正悔改。比方說,我們可能選擇怪罪他人。我12歲在哥特堡的時候,大可以選擇怪罪司提反,畢竟那支大爆竹和火柴是他帶來教會的。即使情有可原,怪罪他人還是讓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如此一來,我們就將自己行為所附帶的責任移轉到他人身上。轉移責任之後,對我們來說,採取行動的需要和能力都被削減了。我們讓自己成了不幸的受害者,而不是有能力獨立行動的主動者。

另外一個會妨礙悔改的選擇,是淡化我們的錯誤。在哥特堡的爆竹事件中,沒有人受傷,沒有造成任何永久損害,聚會也照常舉行。我們大可宣稱自己沒有悔改的理由。不過,淡化錯誤雖然沒有立即明顯的後果,卻會讓我們失去改變的動力。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無法看到自己的錯誤和罪所帶來的永恆影響。

另外一種想法,就是認為不論我們做什麼,神都愛我們,所以我們的罪沒有什麼影響。我們也會很想相信騙子尼賀教導柴雷罕拉人的話:「到末日全人類都必得救,他們不必害怕也不用顫抖,……到最後,所有的人都必獲得永生。」但是這種誘人的想法是錯誤的。神真的愛我們,然而,我們的行為,對祂和對我們自己都很重要。祂已經清楚告訴我們應該有的行為準則,我們稱這些準則為誡命。祂的認可和我們的永生,取決於我們的行為以及我們是否願意謙卑地真心悔改。

此外,當我們選擇在神和祂的誡命之間劃分界線時,就無法真正地悔改。如果聖餐不神聖,就算爆竹的氣味破壞了哥特堡的聖餐聚會,終究也是無關緊要的。我們應該小心,不要因為不相信或不顧神制定誡命這項事實,因而忽視罪行。真正的悔改是要承認救主的神性,並相信祂在後期時代的事工是真實的。

我們不應找藉口,卻要選擇悔改。透過悔改,我們可以像比喻中的浪子一樣覺悟,並思考我們行為的永恆重要性。當我們了解自己的罪如何影響我們的永恆幸福時,不但會真心懺悔,也會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在面臨誘惑的時候,我們也更有可能會以莎士比亞的話自問:

我若得到所求,又有何益?

一場夢,一口氣,一絲短暫的歡愉。

誰願貪分秒歡愉,換來一週哀泣?

或出賣永恆,只得到一個玩具?

如果我們曾經因為一個玩具而看不見永恆,我們可以選擇悔改。因為耶穌基督的贖罪,我們有了第二次機會。這個比喻就是,我們可以換掉起初因為欠缺考慮而買下的玩具,並再次獲得永恆的希望。正如救主所解釋的:「因為看啊,主,你們的救贖主,忍受了肉身的死亡;因此,祂忍受了全人類的痛苦,讓全人類可以悔改而歸向祂。」

耶穌基督可以寬恕,因為祂為我們的罪償付了代價。

我們的救贖主選擇寬恕,因為祂有無比的憐憫、慈悲與愛。

我們的救主想要寬恕,因為這是祂的一項神性特質。

祂是好牧人,所以我們選擇悔改的時候,祂很喜悅。

即使我們在為自己的行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時,只要我們選擇悔改,就能立刻邀請救主來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正如艾繆萊克教導的:「我希望你們出來,不要再硬起心來;因為看啊,現在正是你們救恩的時日;所以,你們若悔改,不硬起心來,那偉大的救贖計劃必立刻在你們身上生效。」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同時也感受到救主的協助帶來的喜悅。

我們可以悔改!這個事實,就是福音的大好信息!罪可以被「抹掉」。我們可以充滿喜樂,獲得罪的赦免和「良心的平安」,可以免於憂傷和罪的束縛,可以充滿神的奇妙之光,「不再痛苦」。因為我們的救主,悔改不僅是可能的,也是令人喜悅的。我還記得爆竹事件後,我在分會會長的辦公室中體驗到的強烈感受,我知道我被寬恕了,我的罪惡感消失,陰霾一掃而空,內心感到輕鬆。

弟兄姊妹們,在大會結束之際,我邀請各位在生活中體會更多喜悅,這份喜悅來自於知道耶穌基督的贖罪是真實的,救主有能力而且有意願和渴望寬恕我們,以及選擇悔改。讓我們聽從指示,「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願我們都能選擇悔改、棄絕罪,將心和意志轉向救主並跟隨祂。我見證祂確實活著。我是祂的證人,我一次又一次獲得祂無以倫比的憐憫、慈悲和愛。我祈求各位現在和終其一生都能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祂贖罪的救贖祝福,,就像我所獲得的一樣。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柏·馬恩長老(1948–2016)自2010年起至辭世為止,擔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雖然他出生在瑞典的永科平,他和他的妻子英格麗,則定居在瑞典哥登堡。馬恩長老在2010年的總會大會演講時,也提到了有關哥登堡的回憶(見「你們的心裡得享安息」,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101–102頁)。

  2. 雖然司提反不是我朋友的真名,但是我得到了他的許可來分享這個故事。

  3. 教義和聖約58:42–43

  4. 希臘字metanoeo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事後意識到』(meta意即『之後』,隱含著『改變』的意思;neno意即『察覺』;nous意即『心智,也就是道德反省的所在之處』)」(見James Strong, The New Strong’s Expanded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2010], Greek dictionary section, 162)。

  5. 這是我對omvänd的翻譯。Om可譯做「回轉」。Vänd可譯做「轉身」。

  6. C. S. Lewis, The Great Divorce (1946), 6。路易斯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寫道,有些人試圖「統一」天堂和地獄,而不是在兩者中擇一。他提到,有些人認為「發展、調整或教養能使邪惡變成良善。……我認為這種信念是極具破壞力的錯誤。……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所有道路並非都通往同一個圓心。不論我們沿著道路走多久,都不會讓我們逐漸接近,最後在中心點會合。……

    「我不認為所有選擇錯誤道路的人都會被毀滅。但是,他們若要被拯救,就要被帶回正確的路上。……邪惡造成的結果可以被扭轉,但是邪惡無法『發展』成良善。時間無法治癒邪惡。邪惡的魔咒必須被一點一點地被鬆開,……別無他法」(5–6)。

  7. 見經文指南, 「悔改」。

  8. 以西結書33:14–15

  9. 培道·潘會長在2015年4月總會大會期間的領導人會議中提出他的見證,但是並未全面發表。 這些話出自我當時的筆記。

  10. 培道·潘,「幸福計劃」,2015年5月,利阿賀拿, 第28頁。

  11. 尼腓 二書2:5

  12. 尼腓 二書2:27

  13. 尼腓 二書2:26

  14. 阿爾瑪書1:4。尼賀和其追隨者不相信人需要悔改(見阿爾瑪書15:15)。

  15. 見羅素·納爾遜,「神的愛」,2003年2月,利阿賀拿,第12–17頁。

  16. 路加福音15:17;亦見第11–24節

  17.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Rape of Lucrece, lines 211–14.

  18. 教義和聖約18:11

  19. 以賽亞書53:5

  20. 路加福音15:4–7教義和聖約18:10–13

  21. 真正的悔改必須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哥林多後書 7:10)。 羅素·培勒長老教導:「對於那些迷失的人,救主已準備一條回頭的路,但是需要付出代價。悔改並不容易,而且需要時間——段付出努力的時間」(「遵守聖約」,1993年7月,聖徒之聲,第5頁)。李察·司考德長老教導,「悔改過程的開始有時是困難和痛苦的」(「尋求寬恕」,1995年7月,聖徒之聲,第82頁)。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和痛苦雖是悔改過程的一部分,但是,當你感受到罪被寬恕了之後,最後的結果卻是喜悅的。

  22. 阿爾瑪書34:31

  23. 見經文指南, 「福音書」。

  24. 以挪士書1:6

  25. 摩賽亞書4:3

  26. 摩賽亞書27:29

  27. 以賽亞書12:3

  28. 摩賽亞書26:29–30。雖然神應許要大方地寬恕,但故意犯罪,指望救主的慈悲,以便輕易悔改,卻是神所厭惡的(見希伯來書6:4–610:26–27)。李察·司考德長老說:「對渴望除去從前不當選擇所造成的後果的人來說,令人高興的消息是,主看待軟弱和祂看待反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主警告我們,反叛而不悔改會帶來懲罰;但當主提到軟弱時,總是帶著慈悲」(參閱「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而來的個人力量」,2013年11月,利阿賀拿,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