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大會
要醫治全世界
2022年4月總會大會


13:51

要醫治全世界

只要我們敬重神,即我們每個人的父,並敬重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傷口和差異就能獲得修補,甚至得到醫治。

兄弟姐妹們,在這個充滿榮耀的復活節時刻,我們蒙福能見到神的僕人,並透過他們接受忠告和指示。

天父提供的神聖指引和教導,能幫助我們渡過生活中的危險時刻。如同先知所預言的:「各地有戰爭、戰爭的風聲和地震」、「種種憎行」1、「瘟疫」2、「饑荒」3都蹂躪著家庭、社區,甚至國家。

另外還有一項橫掃全球的災禍:對你我宗教自由的攻擊。這股日益高漲的聲浪,要求從公共場合、學校、社區標準和公開發言中,移除宗教信仰和對神的信心。反對宗教自由的人,會企圖限制他人表達真誠的信念,甚至批評和嘲笑各種信仰傳統。

這樣的態度會排斥他人,貶低個人的原則、公平、尊重、靈性和良知帶來的平安。

何謂宗教自由呢?

宗教自由包括各種形式:集會自由、言論自由、根據個人信仰採取行動的自由,以及容許其他人這麼做的自由。宗教自由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行決定我們的信仰,決定要如何按照信仰去生活和採取行動,以及認定神對我們有何期望。

人們處心積慮箝制這樣的宗教自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縱觀歷史,許多有信仰的人都因為別人的影響,遭受了極大的痛苦,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也不例外。

從教會復興早期開始,教會對神聖教義的教導,就吸引了許多尋求神的人來到這個教會。這些教導包括對耶穌基督和祂贖罪的信心、悔改、幸福計畫,以及主的第二次來臨。

反對勢力、迫害和暴力,為我們後期時代的第一位先知約瑟·斯密和他的跟隨者,帶來了許多災禍。

在1842年的動亂中,約瑟出版了成長中的教會的13條基本原則,其中包括了這一條:「我們要求有特權可依照自己良心的指引,崇拜全能的神,並容許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特權,讓他們自行選擇崇拜的方式、處所或對象」。4

他的宣言是要包容、自由和尊重。這就是宗教自由的精髓。

先知約瑟·斯密也曾說過:

「我可以當著上天的面抬頭挺胸地說,我隨時願意為維護一位長老會、浸信會,或任何其他教會的一個好人的權益捨命。因為任何蔑視聖徒權益的法章,也同樣蔑視天主教徒的權益,或任何其他可能不受歡迎、弱勢而無法自保的宗教團體的權益。

「我愛自由——也就是全人類公民與信仰的自由,這份愛啟迪了我整個人。」5

然而,早期的教會成員依然受到攻擊,被驅逐了數千英里,從紐約州逃到俄亥俄州,再逃到密蘇里州。密蘇里州長下令,教會成員「應視為敵人……必須消滅或趕出本州」。6他們逃到了伊利諾州,但迫害還是持續不斷。一群暴徒謀殺了先知約瑟,以為殺害先知就會摧毀教會並驅散信徒,但忠信的人卻屹立不搖。約瑟的繼任者百翰·楊,帶領數千名被迫西遷的人跨越1,300英里的路途,前往現在的猶他州。7我自己的祖先也是早期先驅者當中的一份子。

自從教會遭受嚴重迫害的那些日子以來,主的教會就一直穩定成長,現在擁有將近一千七百萬名成員,其中超過半數居住在美國以外的地區。8

2020年4月時,我們教會以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所準備的致全世界的文告,慶祝福音復興的200周年。文告是這樣開始的:「我們鄭重宣告,神愛祂在世界各國的兒女」。9

我們親愛的羅素·納爾遜會長這樣解釋:

我們相信神的所有兒女都能有自由,並得到友善和公平的對待。

我們都是弟兄姊妹,每個人都是慈愛天父的孩子。祂的兒子主耶穌基督邀請所有的人歸向祂,「不論黑人或白人、為奴的或自主的、男人或女人」(尼腓二書26:33)。10

請與我一起想想,宗教自由能為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四個益處。

第一,宗教自由會敬重第一和第二大的誡命,並將神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我們在馬太福音中讀到: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11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12

無論是在教堂、會堂、清真寺或在鐵皮屋頂的小屋裡,基督的門徒或任何心懷善念的信徒,都可以藉著崇拜祂和樂意為祂的兒女服務,來表達對神的忠誠。

耶穌基督就是這種愛與服務的完美榜樣。祂在傳道期間照顧窮人13,醫治病人14和瞎子15。祂餵飽饑餓的人16,向小孩子張開雙臂17,寬恕那些錯待祂的人,甚至寬恕將祂釘在十字架上的人18

經文描述耶穌「周流四方,行善事」19,而我們也該這麼做。

第二,宗教自由能造就人們表達信仰、希望和平安。

我們教會與其他宗教一同合作,保護各種信仰派別的人,並保護他們表達自己信念的權利。這並不表示我們接受他們的信仰,或他們接受了我們的信仰;但是和那些想讓我們沉默的人比起來,我們與這些信徒有更多的共通點。

我最近代表教會前往義大利出席一年一度的G20跨宗教論壇。我與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宗教領袖會面時,感到深受鼓舞,甚至獲得了鞏固。我領悟到,只要我們敬重神,即我們每個人的父,並敬重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傷口和差異就能獲得修補,甚至得到醫治。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所有人的偉大良醫。

我結束演講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前七位演講者並未以任何宗教傳統或奉神的名來結束演講。我說話時,心想:「我該只是說謝謝,然後就坐下,還是要『奉耶穌基督的名』來結束?」我想起了自己的身分,我知道主會要我說出祂的名,來結束我的信息,於是我就說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是讓我表達自己信仰的機會;我有宗教自由為祂的聖名作見證。

第三,宗教會激勵人們幫助其他人。

當宗教被賦予蓬勃發展的空間與自由時,信徒便會從事簡單或英勇的服務。古代猶太人有一個詞「tikkun olam」,意思是「修復或醫治世界」,如今正反映在許多人所做的努力中。我們已與許多宗教合作,像是天主教慈善協會(即國際明愛)、伊斯蘭救援組織、各種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和基督教的組織,像是救世軍和National Christian Foundation(國家基督徒基金會)等等。我們一起為數百萬有需要的人服務。最近我們為戰爭災民提供帳篷、睡袋和食物用品的援助20,提供疫苗注射,包括小兒麻痹21和冠狀病毒病在內22。我們所做之事的清單很長,但有需要的人更多。

毫無疑問地,當有信心的人攜手合作時,就能扭轉局面。同時,一對一的服務往往不為人知,卻悄悄地改變了生活。

我想到路加福音中,耶穌基督向拿因寡婦伸出援手的例子。耶穌在一群跟隨者的陪同下,遇到了寡婦獨生子的送葬隊伍。這位寡婦失去了兒子,面臨情緒、靈性,甚至是財務上的崩潰。耶穌看到她以淚洗面,就說:「不要哭!」23然後祂觸摸裝著擡遺體的槓,隊伍就停了下來。

祂命令:「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

「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24

使死人復活是一項奇蹟,但為遭遇苦難之人所做的每一次仁慈和關懷的善舉,都是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在聖約中「〔去〕周流四方,行善事」,知道「神與〔我們〕同在」的方式。25

第四,宗教自由會形成一股合一的凝聚力量,塑造價值觀和道德感。

我們在新約中,讀到許多人離棄耶穌基督,抱怨祂的教義:「這話甚難,誰能聽呢?」26

今日,我們依然會從那些試圖抹除宗教發言和影響力的人口中,聽到這樣的抱怨。如果沒有宗教來塑造品格和幫助人們渡過困難時刻,還有誰會這麼做呢?誰會教導誠實、感恩、寬恕和耐心?誰會對受到漠視和壓迫的人展現仁愛、憐憫和仁慈?誰會因為知道大家都是神的兒女,而願意去接納與自己有所不同的人?誰會向有需要的人張開雙臂,且不求回報?誰會尊崇平安並服從最大的律法,而非隨波逐流?誰會呼應救主「你去照樣行吧」27的懇求?

我們會!是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會。

我要邀請各位捍衛宗教自由的理想,這是神所賜的選擇權原則的一種表現。

宗教自由會為相互競爭的哲學帶來平衡。宗教帶來的良善、影響力和出自於愛的日常善舉,唯有在我們保護自己表達和實踐核心信仰的自由時,才會成效倍增。

我見證,羅素·納爾遜會長是神活著的先知。我見證,耶穌基督引領著這個教會。祂為我們贖罪,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在第三天復活。28由於祂,我們才可以復活到全永恆;凡有渴望的,都可以與我們的天父同住。我要向全世界宣告這項真理,我也要感謝能有這麼做的自由。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