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心氣餒的時候,請記住拿因的寡婦
尤其在我們覺得被人遺忘或忽略時,我們必須記住:耶穌在這位寡婦需要幫助時,及時地趕來援助,而祂也會來幫助我們。
有時在人生的起起伏伏當中,我們可能覺得神不太關心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模式似乎枯燥而單調,幾乎一成不變,有時很難指出神在哪個方面直接介入我們的生活。我在生活中感覺自己微不足道時,常常都會想到新約中的一位婦女,她可能也曾有這種感受。經文中沒有提到她的名字,只簡單提及她的村莊名稱和婚姻狀態。
那位婦女是拿因的寡婦,四福音書中只有路加記載了這個令人驚嘆的故事。對我來說,她體現出救主個別關懷的施助,以及救主怎樣主動向社會上灰心氣餒的平民百姓伸出援手。這項記載完全解決了神是否認識和關心我們的疑問。
路加福音第7章簡短地敘述了這項奇蹟,描述耶穌攔下一個送殯的隊伍,奇蹟般地讓一位死去的少年人復生。但是,它的背景環境有更多值得去了解。對於所有的奇蹟,背景環境是了解該事件的關鍵所在,但這個事件的背景環境尤其特殊。我曾在楊百翰大學耶路撒冷中心任教,因此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對於這項奇蹟的一些個人見解。
拿因是耶穌時代的一個小農村,在耶斯列山谷東側的摩利山邊。這個小鎮地處偏遠,只有一條路通往那裡。在耶穌的時代,這個村落應當很小也比較窮,而且從那時起一直都是這樣的情形。根據歷史紀錄,這個小鎮在人數最少的時候只有34戶人家和189位居民。1今日當地大約有1,500位居民。
路加在開始記寫這個故事之前,提到耶穌前一天在迦百農治好了百夫長的僕人(見路加福音7:1-10)。然後我們得知「過了不多時」(第11節),救主在一大群門徒的伴隨下,進入拿因城。這個順序非常重要。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海的北岸,低於海平面600英尺(183公尺),拿因位於迦百農西南方大約30英里(48公里),高度為海拔700英尺(213公尺),因此去拿因需要艱辛費力地走上坡路。從迦百農走到拿因,至少要一、兩天的時間。最近,一群楊百翰大學耶路撒冷中心的年輕學生在鋪設好的路面共花了10個小時走完這條路線。這意謂著,耶穌大概非常早起,甚至可能在夜間步行,以便能「過了不多時」攔下送殯的隊伍。2
當基督走完這段令人疲憊的旅程來到該城時,一支送殯的隊伍正抬著一名大概20幾歲的少年人。3路加告訴我們,這個少年人是一位寡婦獨生的兒子,有些學者根據希臘文文本判斷,這名寡婦沒有其他子嗣。4在這個極為不幸的家庭悲劇中,一大群村民陪著她。
顯然對任何人來說,兒子死亡都是個悲劇,但請想想這件事對這名寡婦的含義。在古代的以色列,對於沒有繼承人的寡婦,這件事在社交、靈性和財務方面有什麼含義?在舊約時代的文化中,人們相信一位丈夫英年早逝,是代表神對罪的審判。因此,有些人認為神是在懲罰這位遺孀。在路得記中,年輕喪偶的拿俄米哀痛說:「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路得記1:21,國際標準版)。5
這名拿因的寡婦不僅在靈性和情感上遭受痛苦,她也面臨財務破產——甚至要挨餓。6婦女在婚後由夫家提供財務上的保障,如果丈夫去世了,照顧她的責任就交由長子負責。如今,這名寡婦有長子名分的獨生子死了,她在財務上也頓失倚靠。如果她的兒子是20幾歲,那麼她大概是位中年婦女,住在一個偏僻的務農小鎮,如今發現自己在靈性、社交和財務上都陷入困境。
就在村民抬著這位婦人的兒子準備送葬的這段短時間裡,耶穌遇到這個隊伍,「就憐憫她」(路加福音7:13)。事實上,路加的敘述可能太含蓄了。不知何故,耶穌察覺到這名寡婦徹底絕望的處境。她或許整夜俯伏在佈滿塵土的地上,祈求天父讓她知道為何如此;或許她甚至公開質問,為何天父仍要她活在世上;或是她只是為即將面臨的孤獨感到害怕。我們並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是,救主選擇立即離開迦百農,祂可能需要整夜趕路,才能在送殯的隊伍把屍體埋在土裡之前攔下他們。
是的,當耶穌看到這位婦人滿臉淚痕地走在隊伍後面,就對她起了極大的憐憫——但似乎在祂「碰巧」攔下出殯的隊伍很早之前,就有了那些憐憫之情。他在她最需要的時刻來到,分秒不差。
耶穌告訴這名寡婦「不要哭」(第13節)。祂無懼禮規上的不潔,「按著槓」,整個出殯的隊伍「就站住了」。祂接著命令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
「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第14-15節)。自然而然地,村民和耶穌的門徒都大感驚奇,大家的悲傷轉化為純淨的喜樂。他們都「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第16節)。但這項奇蹟也是關乎救援一個絕望的靈魂。耶穌了解,這位婦人受到極大的錯待——她在他們的文化中受人輕視。她的遭遇立刻引起了祂的注意,即使祂必須長途跋涉,才能在適當的時機趕到那裡。祂知道她絕望的處境,所以很快就來了。多馬·孟蓀會長(1927-2018)曾講述這無法否認的真理,他說:「將來有一天,當我們回首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時,我們就會明白它們根本不是偶然。」7
對我們而言,這個振奮人心的事件遠不只是很棒的聖經故事而已。它毫無疑問地證實了,耶穌知道這位窮困、被人遺忘又無依無靠的寡婦。尤其在我們覺得被人遺忘或忽略時,我們必須記住:耶穌在這位寡婦需要幫助時,及時地趕來援助,而祂也會來幫助我們。此外,我們可以從救主的榜樣學到的第二個教訓就是,伸出援手去造福周遭之人很重要。在你周遭有許多人有時會感到灰心氣餒,如果你能告訴他們這位「拿因姊妹」的故事,以及主清楚地知道她的沮喪和個人極大的危機,就可能使黑夜變白晝。記住賓塞·甘會長(1895-1985)這項發人深省的教導:「神的確注意到我們,祂看顧著我們,然而祂通常透過其他人來滿足我們的需要。」8
對我而言,在耶穌所行的一切奇蹟中,很少有奇蹟像祂在施助拿因的寡婦時那般溫馨感人和充滿憐憫的。它提醒我們記住,我們對祂很重要,而且祂絕不會忘記我們。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