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助原則
如何在教會中建立接納的文化?
每當我們環顧自己的支分會,都會看到人們似乎很容易就融入這個團體。但我們不了解的是,即使在那些看似融入團體的人當中,仍有許多人覺得被冷落。比方說,有一項研究最近發現,美國境內將近有一半的成人談到他們覺得孤單、被冷落或是被孤立。1
感覺被接納很重要,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當我們感覺被排斥時會很受傷。被冷落會讓人感到悲傷或憤怒。2當我們覺得沒有歸屬感時,往往會去找讓我們比較舒服的地方。我們需要幫助每個人在教會中都有歸屬感。
像救主那樣接納
救主是重視和接納別人的完美典範。祂在揀選使徒時並不在意社會地位、財富或職業的貴賤。儘管猶太人非常瞧不起撒馬利亞人,祂卻重視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向她見證祂的神性(見約翰福音第4章)。祂看人的內心,不偏待人(見撒母耳記上16:7;教義和聖約38:16,26)。
救主說: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
我們能做什麼?
有時候,很難分辨是否有人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大部分的人不會說出來——至少不會明說。但是憑著愛心、聖靈的指引和努力體察,當某個人在教會聚會和活動中沒有歸屬感時,我們就能發覺。
有人覺得格格不入時可能會有的跡象:
-
封閉的肢體語言,例如緊緊交叉雙臂,或是目光下垂。
-
坐在房間後面,或獨自一人坐著。
-
不參加教會聚會,或是出席不穩定。
-
提早離開聚會或活動。
-
不參與對話或課程。
這些也可能是有其他情緒的徵兆,像是害羞、焦慮,或覺得不舒服。教會成員若是新成員、來自另一個國家或文化,或生活中剛經歷變故,像是離婚、親人死亡或傳教提早返鄉,都可能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無論是什麼原因,我們都應該毫不猶豫地懷著愛心表達關切。我們的一言一行應讓每個人都感覺受到歡迎和被需要。
接納和歡迎他人的一些方法
-
在教會不要總是坐在同一個人旁邊。
-
不要只看外表,而是看見真實的本人。(欲進一步了解這項主題,見「施助就是從救主的角度來看別人」,利阿賀拿,2019年6月,第8-11頁。)
-
讓其他人加入對話。
-
邀請其他人融入你的生活,你可以請他們參加你已經在規劃的活動。
-
找出和建立共同的興趣。
-
不要因為某人不符合你的期望而拒絕交誼。
-
當你看到某個人的獨特之處,要感到有興趣,而非忽略或回避。
-
表達愛心,並給予真誠的讚美。
-
花點時間想一想,當我們說「不論每個人的差異為何,教會是給每個人的」,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什麼,我們要如何實踐這句話呢?
要讓周遭與我們不同的人感到自在,並非總是很容易。但是透過練習,我們會更善於找出差異的價值,並感謝每個人所帶來的獨特貢獻。誠如十二使徒定額組的迪特·鄔希鐸長老所教導的,我們之間的差異可以幫助我們變成更好、更快樂的一群人:「請來幫助我們建立並鞏固這項對神所有兒女提供醫治、仁慈和慈悲的文化。」3
因接納而蒙福
在戰爭摧毀克莉斯朵·費希特的家鄉後,她搬到另一個國家。由於她不太會說當地的語言,也不認識新社區裡的任何人,所以一開始她感到孤立無援。
身為教會成員的她鼓起勇氣,開始去她的新支會聚會。她很擔心自己濃厚的口音會讓人不想跟她說話,或因自己還是單身而受到論斷。
但是她認識了一群人,這些人不在乎她的差異,並歡迎她加入他們的社區朋友圈。他們懷著愛心關心她,克莉斯朵很快就開始忙著幫助教導初級會的班級。兒童是接納他人的絕佳榜樣,被愛和被需要的感覺使她的信心得以鞏固,幫助她重新燃起終身為主服務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