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有關自殺的家庭談話
2024年7月


「有關自殺的家庭談話」,2024年7月,利阿賀拿

有關自殺的家庭談話

身為父母,我們想要幫助子女作好準備,以應對他們可能面臨的一切潛在危險。雖然談論自殺可能令人不適,但自殺確實是其中一種危險。

人們在激流中泛舟

家庭生活就如同激流泛舟。全家人穿戴著救生衣和安全帽,父母就像是曾通過這條河道的河流嚮導,而子女需要我們警告他們前方有湍流或岩石。如果河流的下游可能有致命的瀑布,我們會警告子女嗎?我們會指導他們如何划船、在何處改道,還是要等到他們懸在瀑布邊上才警告他們? 

身為父母,我們在討論像自殺這種不愉快的話題時可能會感到不適,但我們可以在子女有危險的想法之前,就幫助保護他們,讓他們有所準備。

父母可以幫助子女學習培養情緒韌力,讓他們知道在需要情緒上的幫助時,可以向誰求助。前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二諮理雷娜·亞伯圖教導:「這可能包括要知道對方罹患哪些情緒疾病,找出能協助解除這些痛苦的資源,和最終帶領自己與他人歸向基督,那位醫治大師。」1

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

有些自殺案例發生之前,完全沒有任何明顯的警訊。2某些案例只有一些細微的徵兆,而有時徵兆則十分明顯。我們無法確定子女在想什麼,所以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從小就作好準備,以防自殺的念頭在他們心中扎根。

亞伯圖姊妹肯定地說:「在家庭、支會和社區中與孩子、家人和朋友談論這些事,是很重要的。」3

十二使徒定額組戴爾·瑞隆長老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有家人、摯友或熟識的人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企圖自殺,或已經輕生。……許多支會和支聯會〔和家庭〕會在有人輕生後,才考慮討論如何預防自殺。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等?為什麼不現在就討論?因為支會或支聯會裡有人現在就有自殺的念頭。」4

幾年前,我們當地發生了一起悲劇,在那之後,我找了自己的孩子們一起坐下來;我覺得有必要跟他們分享,透過耶穌基督,總是會有一條出路。無論他們做過什麼或經歷了什麼挫折,都不能用自殺來解決問題。在孩子年幼時,我沒有理由認為他們會有危險,但我知道我還可以多做一些事,來幫助他們作好準備,能處理危險、潛在的自殺念頭。

談論自殺可以預防自殺

教會的預防自殺資源指南中提到:「談論自殺並不會讓當事人更有可能企圖自殺。事實上,敞開心胸談論自殺是協助預防自殺的有效方法。」5

全國兒童醫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自殺預防臨床經理約翰·艾克曼醫生表示:「營造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談論自殺,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事實上,他補充道:「如果一個孩子一直被自殺的念頭困擾,知道有位關心的成人願意坦誠交談,往往能減輕壓力。」6

亞伯圖姊妹教導:「恰當地談論自殺並不會鼓勵自殺,反而能預防這樣的行為。」她的父親是自殺身亡。多年來,她一直避免和家人談論他的死亡,不過,她後來了解到,誠實明白地談論此事有何價值。「我現在會坦誠地和我的孩子們談論我父親的死亡,並見證救主能為幔子兩側的人都帶來醫治。」7

子女一旦產生自殺的念頭,坦誠地進行有關自殺的對話,會讓他們有力量向父母和其他值得信賴的成人求助,而不是試圖自己解決。

據報導,六七歲的兒童就已經有自殺的念頭。8「以前……治療師、研究人員和家長都不相信,不到10、11歲的孩子竟然會有自殺的念頭,」艾克曼醫生說,「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指出,即使是年幼的兒童,也能將自殺的念頭,與感覺自己是個負擔、情緒上的痛苦或體會到絕望等情況聯繫起來。9

亞伯圖姊妹保證:「知道如何辨認我們和他人身上的徵兆和症狀,是很有幫助的。我們也能學習如何檢測不正確或不健康的思考模式,以及如何用更正確、更健康的想法取而代之。」10

自殺比我們想像的更頻繁發生

在全球各地,幾乎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自殺是15-24歲人群的第二大死因。11楊百翰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美國猶他州數千名青少年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約有12%的後期聖徒青少年認真考慮過自殺,4%的青少年曾企圖自殺。12

也就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在25名青少年中,就有3名曾認真考慮過自殺,有1名曾企圖自殺。

如果我們能幫助子女在到達危機關頭(當念頭變成計畫)之前,找到所需的支持,或許就能在為時已晚之前幫助他們及早改道。

從何處著手

兒童在年幼時就可以開始理解感受,但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正確描述自己感受的語言。第一步可能是幫助年幼兒童建立自己的情緒字彙。我們可以教導孩子了解生氣、難過、沮喪等各種情緒的差異,如果孩子可以說明自己的感受,我們就可以從那點開始一起努力。即使是六歲的兒童,我們也可以用適合他們年齡的方式,來討論他們強烈的感受,幫助他們認出並處理這些感受。13

這些早期的對話,也會幫助父母熟悉子女典型的情緒範圍。大多數孩子的情緒狀況都起起伏伏,這是正常現象。及早且時常與年幼子女交談,可以為父母提供一個情緒溫度計,以分辨童年時期典型的情緒起伏與危險念頭之間的區別。

有關自殺的預防性對話,就像是父母提供的其他預防性訓練。我們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作好準備,學習如何開車,並知道在發生事故時該怎麼做;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作好準備,知道在出現自殺念頭時該怎麼做。「我們想要幫助孩子作好準備,了解會發生什麼樣的情緒狀況,以及他們在朋友身上可能會看到什麼。」艾克曼醫生說。14

年輕女孩幫忙抬起充氣筏

持續對話

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對話也會日趨成熟。我們可以提出開放式的問題,然後讓子女坦率地回答。要鼓勵子女誠實地面對自己難過的感受。研究顯示,討論難過的情緒可以降低情緒的強度,並縮短持續時間。15

透過坦誠交流憂鬱、自殺或沮喪的感覺,子女會知道他們可以分享自己真誠的想法,而且在我們面前,他們在情感上是安全的。一位心理健康諮商師說:「他們也會得到一個明確的信息,就是你非常關心他們,他們的快樂和福祉對你很重要。」16

我們可以像天父愛我們每個人那樣,來關愛和支持子女。多馬·孟蓀會長(1927-2018)教導:「你們的天父愛你們每一個人,祂的愛永不改變。……無論你們悲傷或快樂、灰心失意或充滿希望,祂的愛一直都在;無論你們是否覺得自己配得上神的愛,祂的愛一直都在,祂的愛一直、永遠都在。」17

在我跟自己的孩子討論過自殺之後,我九歲的兒子立刻就問能否私下跟我談談。他告訴我,他曾想過輕生,還提到了他想要怎麼做,我做夢也沒想到他會有這些想法。我抱著他,感謝他勇敢地告訴我,並且告訴他,不論他做過什麼或想過什麼,我們的家庭都重視他、需要他。我還向自己承諾,要密切留意他是否有自殺的念頭或心理疾病的進一步跡象。

自殺不是解決之道

有些青少年可能會擔心自殺是他們擺脫絕望的唯一方法。十二使徒定額組代理會長傑佛瑞·賀倫會長保證:「無論你是否覺得已經……犯下太多錯誤,……無論你是否覺得自己已經離家、離家人或離神太遠,我都要向你見證,不論你離開多遠,神的愛是無遠弗屆的。無論你沉淪多深,基督贖罪的無限光輝仍舊照在你身上。」18

除了與年幼的子女交談外,我們也可以按照賀倫會長提供的模式與青少年談談:「我要對正在苦苦掙扎中的青少年說,不論你的擔憂或困難是什麼,自殺顯然不是解決之道。自殺並不會消除你感受到的痛苦,也不會消除你認為是自己造成的痛苦。在這個迫切需要所有能得到的光的世界裡,請不要把神在創造這個世界以前,就已放進靈魂中的永恆之光,變得黯淡無光。……基督獻出祂的生命來保全你我的生命,請不要毀了它。你能承擔今生的坎坷磨難,因為我們會幫助你。你比自己認為的還要堅強。其他人,尤其是神,確實能提供幫助。你是被愛、被重視和被需要的。我們需要你!」19

你和配偶可以在危機(如果有的話)到來之前,盡早討論何時是開始談論此事的良機。你們可以透過祈禱尋求聖靈的幫助,來引導你們與子女談話的時機和措辭。

別人選擇結束生命絕非我們的責任,但我們可以做一些事來幫助預防這種情況發生。正如賀倫會長所教導的:

「神的獨生子……來到世上克服死亡,賜給我們生命。

「我們必須為生命這項恩賜付出全部心力,並趕快救助那些處境危險、想放棄這項神聖恩賜的人。」20

註:

  1. 雷娜·亞伯圖,「無論風雨晦明,與我同住!」,2019年11月,利阿賀拿,第58頁。

  2. 見「自殺的警訊」,刊載於福音圖書館,「生活協助」,「自殺」,「如何協助」單元。

  3. 雷娜·亞伯圖,「無論風雨晦明,與我同住!」,第59頁,註10。

  4. 戴爾·瑞隆,“What We Know about Suicide”(影片,2018),ChurchofJesusChrist.org

  5. 談論自殺會不會讓當事人更有可能企圖自殺?」,刊載於福音圖書館,「生活協助」,「自殺」,「常見問題」單元。

  6. John Ackerman, “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Suicide,” On Our Sleeves: The Movement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ug. 2022, onoursleeves.org.

  7. 雷娜·亞伯圖,「無論風雨晦明,與我同住!」,第58頁。

  8. See Kristin Francis, in “How to Talk to Your Child about Suicide: An Age-by-Age Guide,” University of Utah Health, Sept. 6, 2022, healthcare.utah.edu.

  9. See John Ackerman, in “Talking to Children under 12 about Suicide” (video), included with article “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Suicide,” onoursleeves.org.

  10. 雷娜·亞伯圖,「無論風雨晦明,與我同住!」,第59頁,註13。

  11. See “Suicide Statistics,” SAVE: Suicide Awareness Voices of Education, save.org.

  12. See W. Justin Dyer, Michael A. Goodman, and David S. Wood, “Religion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s Predictors of Utah Youth Suicidality,” BYU Studies Quarterly, vol. 61, no. 2 (2022), 88.

  13. See Ackerman, “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Suicide” and “Talking to Children under 12 about Suicide” (video), onoursleeves.org.

  14. Ackerman, in “Talking to Children under 12 about Suicide” (video), onoursleeves.org.

  15. See Ackerman, “How to Talk to Kids about Suicide,” onoursleeves.org.

  16. Naomi Angoff Chedd, in Sherri Gordon, “How to Talk to Your Kids about Suicide at Every Age,” Very Well Family, Nov. 16, 2022, verywellfamily.com.

  17. 參閱多馬·孟蓀,「我們的路途絕不孤單」,2013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3-124頁。

  18. 傑佛瑞·賀倫,「葡萄園裡的工人」,2012年5月,利阿賀拿,第33頁。

  19. 傑佛瑞·賀倫,「不要怕,只要信!」,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36頁。

  20. 傑佛瑞·賀倫,「不要怕,只要信!」,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