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認識自殺:警訊和預防
2016年10月


認識自殺:警訊和預防

坐在船塢的邊緣

照片© iStock/Thinkstock

凱文十六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他停用了能幫助他穩定心情的癲癇藥物。他渾然不知自己得了躁鬱症,開始出現妄想症、使人衰弱的躁症和嚴重的憂鬱。藥物治療似乎沒什麼用。最後他厭倦了一切,決定要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不讓別人知道他有這些念頭。

凱文回想他試圖輕生的那一天,說:「我一直哭。我真的好累,覺得萬念俱灰。我只是茫然地看著人群,渴望有個人,不管是誰,會對我說:『你還好嗎?』我如此地渴望著,同時〔腦海中〕卻又聽到一些聲音說:『你死了算了。』……我一直哀求自己不要〔自我了斷〕,但那聲音大到我無法對抗。」 1

悲慘的是,沒有人注意到他的痛苦。他相信沒有人在乎他,所以動手要了結生命——但卻奇蹟似地活了下來。

我們能不能至少察覺到他有不堪負荷的痛苦、絕望與無聲的求助呢?

對於深受自殺念頭所苦的人和在世的家人而言,自殺都是今生最難以承受的考驗之一。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素·培勒長老說:「就我來看,再也沒有比所愛之人了結自己生命讓一個家庭更痛徹心扉的了。自殺是最讓家人心碎的一種經驗。」 2 有鑑於這項考驗的嚴重性,讓我們來討論(1)我們對自殺的了解,包括自殺的警訊,和我們可以做哪些事來加以預防,(2)在世的家人和社區可以做什麼,以及(3)我們都必須做到哪些事情來鞏固我們對基督的希望和信心,而不致陷入絕望。

認識自殺

全球每年有超過八十萬人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3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每四十秒就有一人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某些國家由於自殺是違法且很避諱的事情而未獲回報,所以實際的人數可能更多。在15歲至29歲的人口中,自殺是第二大死因。在大多數的國家,自殺率最高的是70歲以上的人口。自殺直接或間接地對我們的社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警訊

我們覺得自己無法處理生活的挑戰時,便會承受極大的壓力。一旦覺得無法承受情緒的痛苦,想法就會變得灰暗,因而認為只能一死了之。他們可能覺得沒有人能提供幫助,這使得他們與社會隔絕,因此更覺得痛苦、走投無路和絕望,最後認為自殺是唯一的選項。

有人出現下述任何一項嚴重的警訊時, 4 我們應當立即尋求心理健康機構,或警察局等急難救助機構的協助:

  • 揚言要自殘或自殺

  • 尋找自殺的方法和工具

  • 談論或寫下關於死亡、將死或自殺

下列徵狀可能代表較不緊急的情況,但有人出現這些情況時,我們應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為他們尋求協助:

  • 表示感到絕望,並失去生存的意義

  • 顯得情緒激動、憤怒或尋求報復

  • 行為舉止莽撞衝動

  • 覺得陷入深淵

  • 酗酒或濫用毒品

  • 迴避朋友、家人或社會

  • 感到焦慮或煩躁,情緒起伏大

  • 無法入睡或一直昏睡

  • 感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

不是每個企圖自殺的人都會讓別人知道他們的念頭,但他們大多數人會顯示這類的警訊。因此,請認真看待這些警訊!

縱使無法立刻取得專業的協助,朋友和家人真心關懷的力量也是不容低估的。

預防措施

拄拐杖的老年人

如果有人想自殺,他的家人和朋友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像阿爾瑪所教導的,我們必須「承擔彼此的重擔,使重擔減輕;……願意與哀者同哀,是的,安慰需要安慰的人」(摩賽亞書18:8,9)。

以下是家人和朋友可以幫忙的一些事情:

懷著愛心去主動關懷和傾聽。培勒長老勸告說:「沒有什麼比用愛的臂膀環抱苦苦掙扎的人來得更有力。」 5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戴爾·瑞隆長老教導:「〔我們〕必須透過……天父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唯有如此,我們才可以感受到救主對他們的愛心關懷。……這種擴展的視野會讓我們的心打開,去體恤他人的失望、恐懼和心痛。」 6

給予具體的幫助。如果此人所經歷的危機影響到自身安全和基本需求,請提供實質的協助,但要讓此人選擇是否接受。舉例來說,如果有人由於失業想要自殺,就幫他們找工作,給他們幾個選項,幫助他們排解進退維谷的感覺。

詢問他們是否有自殺念頭。你擔心某人陷入痛苦和出現自殺警訊時,要問他們是否有自殺念頭。這麼做可能會讓人覺得不自在,但最好還是直接詢問他們是否有自殺念頭。這或許可以打開那人的心門,開始談論他們的煩惱和憂慮。

可以問這樣的問題:「聽起來好像誰都處理不了。所以你想自殺嗎?」,或者「你經歷了這所有的痛苦,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想自殺?」如果他們沒有想要自殺,很可能就會讓你知道。

如果你察覺到他們並沒有向你坦承想自殺的念頭,請留心聖靈的提示,好知道該怎麼做。你可能會受到提示要陪在他們身邊,直到他們能對你敞開心懷。

陪在身邊並尋求協助。如果有人讓你知道他們有自殺的念頭,請陪在此人身邊,讓他們談談他們所煩惱的事。如果他們談到特定的自殺方法和時機,請幫助此人聯繫求助熱線或當地的精神急診部門。

對於自殺的反應

無論是否出現過警訊,有些人還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世的家人和朋友在面對所愛之人自殺的心碎經驗時,經常會經歷一種深沉、強烈且百感交集的哀慟。他們可能會有下列反應:

  • 羞愧和恥辱

  • 震驚和無法置信

  • 憤怒、解脫或內疚

  • 隱藏死亡原因

  • 與社會隔絕,家庭關係失和

  • 積極、甚至過度熱衷參與自殺防治的工作

  • 強烈渴望了解原因

  • 感覺被遺棄和被排斥

  • 怪罪死者、自己、其他人和神

  • 自殺的念頭或自我毀滅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 遇到節日和死者忌日時感到痛苦加劇 7

在世的家人和社區可以做的事

婦女坐在長椅上

不去論斷。雖然自殺是很嚴重的事,但培勒長老也提醒我們:「我們顯然並不了解每個自殺事件的全部狀況。只有主知道一切細節,而祂就是審判我們在這世上所作所為的那一位。「我認為祂在審判我們時一定會衡量所有的因素:遺傳因素、生理情況、心智狀態、智能程度、接受教導的程度、家庭傳統、健康情形等等。」 8

容許並尊重每個人獨特的哀慟過程。人們有不同的哀慟方式,因為他們與死者的關係與其他人不同。所以請肯定並尊重每個人經歷哀慟的方式。

所愛的人離我們而去時,強烈、甚至難以負荷的情緒會讓我們招架不住。不過,感到哀慟並不表示缺乏信心。主說:「要以愛心彼此相處,所以要為死者的去世哀哭」(教約42:45)。哀慟代表了我們對已逝親人的愛,顯示這個關係對我們的意義。

尋求協助。內心哀慟時,很多事情會讓你難以承受。請求幫助可以讓別人有愛你和為你服務的神聖機會。讓他們幫助你,那麼受到醫治和鞏固的就不只是你,還有他們。

保持聯繫。有些人寧願獨自哀痛,因此有時候會與外界隔絕,所以請與你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因為哀慟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可能不會來找你,所以請定期關心他們並提供協助。

信靠救主。救主終究是醫治和平安的來源。「祂的贖罪……提供我們機會,去呼求祂給我們力量,好能背起塵世的重擔。祂知道我們的痛苦,祂隨時會幫助我們。如同那好撒馬利亞人,祂發現我們受傷倒在路邊,就會包紮我們的傷處,照顧我們(見路加福音10:34)。」 9

請大家理解,我們在努力善盡本分時,都需要完全仰賴主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在謙卑地認知了這一點後,讓我們努力去了解那些受苦的家人和鄰人,用愛關心他們,並且一起對救主培養更大的信心和信賴;祂將再臨,「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4)。■

註:

  1. Kevin Hines, in Amanda Bower, “A Survivor Talks About His Leap,” Time, May 24, 2006, Time.com.

  2. M. Russell Ballard, in Jason Swenson, “Elder Ballard Offers Comfort and Counsel to Those Affected by Suicide,” Church News, Dec. 19, 2014, news.lds.org.

  3. Se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Suicide: A Global Imperative (2014), 2.

  4. See M. David Rudd and others, “Warning Signs for Suicide: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vol. 36, no. 3 (2006), 255–62.

  5. M. Russell Ballard, in “Sitting on the Bench: Thoughts on Suicide Prevention” (video), lds.org/media-library.

  6. 戴爾·瑞隆,「透過神的眼光」,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94頁。

  7. See John R. Jordan, “Is Suicide Bereavement Different?A Reassessment of the Literature,”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vol. 31, no. 1 (2001), 91–102.

  8. 參閱培勒·羅素,「自殺——知多少?」,1988年3月,聖徒之聲,第18頁。

  9. 達林·鄔克司,「因耶穌基督的贖罪而成為堅強」,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