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你的永恆旅程
2000年4月


你的永恆旅程

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召喚,反省我們的責任,決定我們的任務,並跟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我清楚記得剛被按立為執事時,去參加聖職聚會,開會聖詩是「來吧,接受聖職的神的兒子們」1。今晚,我要向聚集在這座宏偉會議中心的會眾和全球各地教堂的聽眾,重申這首特別聖詩的精神,告訴各位:來吧,接受聖職的神的兒子們,讓我們思考我們的召喚,反省我們的責任,決定我們的任務,並跟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儘管我們的年紀、風俗、國籍不同,我們卻都在我們的聖職召喚上合而為一。

身為聖職持有人,處在一個充滿憂患的時代。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十分複雜,各種衝突時有所聞。政治陰謀使得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獨裁者專權,社會大眾受壓制,被剝奪各種機會,使人們有一種挫敗的感覺。

我們這些被按立而持有神的聖職的人可以使情況改觀。若配得主的幫助,我們就可以塑造男孩、匡正男人,也可以在為主服務的時候,成就一些奇蹟般的事情。我們的機會是無窮盡的。

這個責任雖然艱鉅,但是下面這句至理名言可以鼓舞我們:「今日世上最偉大的力量,乃是透過世人所施展的神的大能。」我們若是做主的差事,就有資格得到祂的幫助。但是神的幫助要看我們配稱的情況而定。我們要安然度過今生,要從事拯救靈魂的工作,就一定需要永恆舵手──即偉大耶和華的指引。我們向外求援,我們向上攀求,以得到上天的幫助。

我們向神求援的手是否乾淨?我們渴求的心是否純潔?回顧歷史,我們可以從大流士王臨終的一席話,學到有關配稱的教訓。「在舉行過適當的禮儀之後,大流士被確認為合法的埃及國王。他的對手,亞歷山大[大帝],曾被宣告是亞蒙合法的兒子,也是法老。⋯⋯當亞歷山大[獲悉]遭受挫敗的大流士生命垂危,就把手放在大流士的頭上要治癒他,並命他起來,恢復他的王權,⋯⋯末了他說:『大流士,我奉諸神之名向你起誓,我做此事發乎真心,毫無虛詐。』大流士溫和地斥責他說:『亞歷山大,孩子啊,⋯⋯你以為你可以用你這雙手觸摸上天嗎?』」2

教會新聞「觀點」專欄曾刊登一篇極具啟發性的文章,我要在此引用: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不解:為什麼各國的船隻要到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碼頭裝貨、卸貨?該城市離海33公里左右,船隻進入該港,要大費周章地通過哥倫比亞河上的關卡,航行非常不易;而且上溯哥倫比亞河與威廉密特河又路途甚遠。

「但是船長都喜歡把船停泊在波特蘭。他們知道船隻在大海航行時,海中有一種叫做藤壺的甲殼動物會附著在船身,終其一生都藏身在堅石般的外殼內。越來越多的藤壺附在船身,就會阻礙船隻前進,減緩行速,降低運輸效率。

「這些船隻必須定期開進沒水的碼頭,工人使勁把這些藤壺刮掉。這些困難且代價昂貴的工作,往往要使船隻停泊好幾日。

「但是,假如船長把船隻開到波特蘭就可以省去這些麻煩。藤壺無法在淡水中生存。在威廉密特河或哥倫比亞河帶甜味的淡水中,這些藤壺就會死亡;有些會掉落,而那些還附著在上面的也很容易清除。這時,船隻便可減輕重量、回復快捷,展開新的任務。

「罪就像這些藤壺。每個人一生中多少都會沾到一些。這些罪會牽絆我們,減緩我們的進步,降低我們的效率。若我們不悔改,讓罪繼續累積下去,它們終會使我們沈淪。

「我們的主在祂無盡的大愛與慈悲中,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港口,在那裡經由悔改,我們的藤壺會掉落下來而被遺忘。我們的靈魂因此而如釋重負並得到更新,使我們得以有效率地做我們的工作以及主的事工。」3

聖職弟兄所代表的正是一支強大的正義軍隊,甚至可說是一支王家軍,由神的先知興格萊戈登會長所帶領。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是最高統帥,我們行進的號令清楚明確。馬太以救主的話描述我們的責任說: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4

「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5

蒙召喚去服務始終是主事工的特性。服務的召喚很少在方便的時刻來到,它使我們謙卑,激發我們祈禱,鼓勵我們獻身。召喚來到──前往嘉德蘭,啟示隨之而來。召喚來到──前往密蘇里,迫害如火如荼。召喚來到──前往納府,先知遇害。召喚來到──前往大鹽湖盆地,苦難如影隨形。

這段歷經千辛萬苦的漫長旅程是信心的試煉。於是信心在考驗的熔爐中千錘百鍊,淚水凝成了信賴和見證。惟有神能數算犧牲;惟有神能度量苦痛;惟有神能看透服事之人的內心──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

以往的教訓能喚起我們的記憶,影響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行為。我們不禁想起神所作的應許:「因此⋯⋯你們就是在做主的差事;並且凡你們遵照主的旨意做的都是主的事務。」6

在今晚聖職持有人的廣大會眾中,有許多是亞倫聖職的執事、教師、和祭司,男青年們,生命中有些教訓,是由你們的父母親身上學到,其他的則是從學校或教會中學到。然而,有些時刻你會知道天父在教導你,而你是祂的學生。我們所想的,我們所感覺的──甚至我們在少年時期所做的事──都會永遠影響我們的生活。

我在執事的年紀時,很愛打棒球;事實上,我現在還是很喜歡。我有一個外野手的棒球手套,上面寫著一個名字:「歐特麥爾」;歐特麥爾是我們那時代最有名的球員。我和朋友常在屋後的巷子裡打球,場地很狹小,球若只打到中外野,那場地就還可以,但如果把球打到右側,就會惹上麻煩。住在那裡的施太太會從廚房的窗戶看著我們打球;球一滾到她的走廊上,她的大狗就會把球叼走,在施太太開門時把球給她。施太太回到屋裡後,就把那顆球和她早先沒收來的許多球放在一起。她是我們的死對頭,破壞我們的玩興,她簡直就是我們的剋星。我們都對施太太沒有好感,會說她很多壞話。我們都不和施太太說話,她也從不和我們交談。她的一隻腳有問題,走路不太方便,想必這讓她感到非常痛苦,她和她先生沒有小孩,過著隱居的生活,極少走到屋外。

這個暗地裡的戰爭持續了大約兩年,然後,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融化了嚴冬的寒冰,為這場僵局帶來春天般美好的感覺。

有天晚上我一如往常地在前院的草坪上澆水,手裡握著水管的噴嘴,這是當時的澆水方式,我注意到施太太的草坪很乾燥而且開始枯黃了。弟兄們,老實說,我不知道當時我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倒是花了幾分鐘,拿起我們家的水管,替她的草坪澆水。那一整個夏天我都這樣做。然後秋天到了,於是我像在我們家院子做的一樣,用水管將將她草坪上枯葉沖掉,再將枯葉堆在街角,等人來收走。那整個夏天我都沒有見到施太太;我們這群男孩子很久沒在巷子裡打球了,因為我們的棒球都用完了,也沒錢再買新的。

一天傍晚,施太太家的前門打開了,她招手要我跳過低矮的籬笆到她家前廊,我照做了。到了以後,她請我進去客廳,讓我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拿餅乾和牛奶招待我,然後走到廚房,拿了一個裝滿棒球和壘球的大箱子出來,這個裝滿了球的箱子是她多年來沒收的成果,現在它就放在我面前。然而可貴的不在這份禮物,而是她說話的口氣,我第一次看到施太太露出笑容,她說:「湯米,我要你收下這些球,也要謝謝你對我這麼好。」我向她表示了謝意。從她家出來時,我的態度比先前進來時和善多了。我們不再是死對頭,現在已成了朋友。待人如己的金科玉律再次得到證實奏效。

作父親、主教、定額組顧問的,你們的職責是準備這一代的傳教士,鼓舞執事、教師、祭司的心,不但要使他們領悟到自己的服務職責,也要讓他們知道傳教召喚帶給他們的機會和祝福。這事工十分辛苦,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主的軍隊裡沒有「臨時兵」。

每一位響應神聖召喚前去傳道的傳教士都是主的僕人,而這的確是主的事工。男青年們,不要懼怕,因為祂會與你同在。祂從不失敗。祂已應許:「我要在你們前面走。我必在你們的左右,我的靈必在你們的心中,而且我的天使必在你們的周圍,支持你們。」7

弟兄們,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伸出援手的機會。我們所走的那條通往耶利哥的道路沒有路名,而那位疲倦、需要我們幫忙的旅者可能是個陌生人。總之那些接受幫助的人往往不會表達他們的感覺,使得我們無法一窺這些善舉的偉大,感受其中的溫柔良善,而這些正是驅策我們照樣去的動機。

兩千年前,拿撒勒的耶穌坐在撒馬利亞的一個水井邊,和一位前去井邊的婦人說話:

「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8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太軟弱,無法改變眼前日漸走下坡的生命道路,或是有人由於那最大的恐懼,即失敗的恐懼,而無法下定決心有所改進,那麼主以下的這番話就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保證,祂說:「我對所有在我面前謙抑自己的人的恩典是充份的;因為如果他們在我面前謙抑自己,並對我有信心,那末對於他們,我必使軟弱的東西成為堅強。」9

藉由謙卑的祈禱、辛勤的準備和忠信的服務,我們可以順利完成我們的神聖召喚。

記得那些在大海航行船隻的船長嗎?他們將負荷著藤壺重量的船隻駛進淡水的哥倫比亞河和威廉密特河,來清除那些阻礙船隻前進的藤壺。讓我們在生活中和做主的事工時,藉著經常接近耶穌基督福音的活水而清除掉懷疑、懶惰、恐懼和罪惡的藤壺。我們知道這些活水的名稱,那就是:信心、祈禱、仁慈、服從、愛心。這些只是其中幾項而已。主耶穌基督猶如燈塔,為我們照亮航道,祂所照射的光芒會指引我們航向高榮國度。

在這不斷前進的航程中,但願我們都是明智的水手。讓我們在主前都能成為潔淨的器皿,讓我們都能注意到貧困的寡婦,哭泣的孩子,陷入困境的失業者,生病的、行動不便的、老年的、貧窮的、飢餓的、跛腳的、被遺忘的人的負擔,並且對這些人伸出援手。我們的天父和祂的愛子耶穌基督記得他們。但願你我也都效法祂們神聖的榜樣。我們必得到來自天上的平安作為祝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Come, All Ye Sons of God,”Hymns, no. 322, text by Thomas Davenport.

  2. Quoted in Hugh Nibley, Abraham in Egypt (1981), 192.

  3. “Harbor of Forgiveness,”Church News, 30 Jan. 1988, 16.

  4. 馬太福音28:19-20。

  5. 馬可福音16:20。

  6. 教約64:29。

  7. 教約84:88。

  8. 約翰福音4:13-14。

  9. 以太書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