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事」
「願我們都能在從事日復一日的平凡事務上忠誠不二,證明我們的配稱,因為那些事會引領我們有資格成就偉大的事。」
我親愛的、在世界各地持有神的聖職的弟兄們,我很高興能夠被視為你們當中的一員。今天晚上我想要向教會的聖職持有人提出挑戰,要求你們更努力地去從事那些會建立信心、品格、及靈性的事情,那些事也就是我們每一天、每個星期、每個月、年復一年所應善盡的例行聖職職責。教會事工倚靠的就是這些基本事項,例如繳付什一奉獻;善盡家庭及聖職職責;照顧貧困者;每天祈禱、研讀經文及開家人家庭晚會;進行家庭教導;參與定額組活動以及去聖殿。假如我們是蒙總會會長親自召喚,我們往往會好好準備、有能力和意願去從事「一件大事」,例如像是建造納府聖殿。然而有許多人並不太渴望去做某些基本的事。
我們都熟悉舊約中乃縵的故事,乃縵是亞蘭王的元帥,他患了痲瘋病。一位從以色列國擄來的小女僕告訴乃縵的妻子,以色列中有先知能治好乃縵的痲瘋病。乃縵於是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以利沙卻打發一個使者告訴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1
你們年輕人都知道把雙手伸給母親看的時候會是什麼情形──她會叫你去洗一洗!可是乃縵已不再是個孩子了。他是亞蘭王的元帥,以利沙指示他到約旦河沐浴這件事令他很不高興,因此他「發怒走了。」2乃縵的僕人中一位有智慧的人勸諫他說:「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3乃縵因此悔改,並遵照先知的指示去做。他的痲瘋病不見了,「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4這個例子中的「一件大事」非常簡單,而且很容易做到。
在教會近代歷史上,一些深受主寵愛的人中,即有著對比強烈的例子。一位是斯密海侖,他始終保持著完全忠信和獻身的精神,甚至獻出他的生命。而另一位是考得里奧利佛,僅管他曾經目睹福音復興過程中的「一些大事」,可是卻被個人的野心所蒙蔽,失去了他在教會領導階層的崇高地位。
考得里奧利佛曾和斯密約瑟先知共同參與福音復興的諸多重大事件,如在施洗約翰的權柄下接受洗禮,被授予亞倫聖職,目睹救主在嘉德蘭聖殿的奇妙顯現,以及「透過〔斯密約瑟〕的口述」親手「抄寫整部摩門經(只有幾頁不是)」。5除了斯密約瑟以外,沒有人比考得里奧利佛接受過更多天使的施助。
然而當約瑟先知遭遇困難時,奧利佛對他多所批評,並與他疏遠。儘管先知努力向他伸出友誼之手,他仍對先知和教會充滿敵意,後來在1838年4月12日被開除教籍。
在先知逝世許多年後,奧利佛悔改了,表達他想要重新回到教會的意願。楊百翰於1847年11月22日寫信邀他「重回你曾遠離的父的屋宇,⋯⋯更新你對摩門經真實性的見證。」6奧利佛來到大祭司定額組面前說:「弟兄們,我離開你們很多年了,我現在很想回來,我想要謙卑地回來,成為你們當中的一份子──我不要名位,我只要成為你們的一份子──我現在是教會外的人,不是教友,但我很想再度成為教友。我希望進入那道門,我認得那道門。我回來不是尋求高位的,我誠惶誠恐地回來,聽憑教會的決定──我知道,教會的決定是對的,應該要服從。」7
他也用以下的話作個人見證:「各位朋友弟兄,我名叫考得里,考得里奧利佛。在教會成立之初,我曾和〔你們〕在一起。⋯⋯我⋯⋯曾親手處理被翻譯成〔摩門經〕的金頁片。我也看過那些譯具。那本書是真的,並不是雷格登瑟耐寫的,也不是斯拋丁寫的,是我根據先知口中說出的話抄寫下來的。」8雖然奧利佛回來了,但他失去了在教會中的崇高地位。
相反地,郭禧伯會長在談到斯密海侖時說:「沒有任何榜樣會比斯密海侖一生對斯密約瑟先知的愛,更能彰顯出為人兄長的愛。⋯⋯他們非常團結、感情深厚,人間手足情深的表現不過如此。⋯⋯斯密海侖的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嫉妒⋯⋯。無論是在有生之年或死時,沒有人會比斯密海侖對這位活神的先知更忠實、忠誠和忠信。」9
海侖的弟弟約瑟帶領教會,接受了今日我們所擁有的啟示,海侖則順應了約瑟所提出的每一項需要及要求。海侖一直堅定不移,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在他們的大哥奧文死去後,海侖完成了為父母建造白色木構屋的工作。約瑟獲得金頁片後,海侖做了木箱來存放、保護這些頁片。金頁片翻譯完成後,約瑟把要付印的手稿抄本交給海侖。海侖經常在考得里奧利佛的伴隨下,每天帶著手抄本往返於排版工人與住處之間。10
海侖以當農夫和工人來供養自己的家人,然而當教會於1830年成立,他接受召喚主領考里斯威分會後,即帶了妻子及家人搬去與耐特紐外家庭同住,而且花許多時間「在每處能到的地方、對每一位願意聆聽的人傳講福音。」11他一直是優秀的傳教士,不僅在住家附近傳福音,也前往美國東岸及南部地區傳福音。1831年他和墨達約翰前往米蘇里後返鄉,沿路不斷傳講福音。12
1833年,神啟示了嘉德蘭聖殿的樣式後,海侖立即拿了鐮刀去清理聖殿預定地上的雜草,並開始挖掘地基。1834年教會組織錫安營時,海侖協助魏特列曼召募成員,並帶領一群聖徒從密西根來到米蘇里。
海侖在這些較小的事上被驗證忠信後,於1834年12月成為教會的助理會長,在弟弟約瑟先知的指導下服務。無論是在教會中服務或是在利巴地監獄裡,他一直是他弟弟力量與安慰的泉源。當迫害來臨,約瑟於1844年逃離納府以躲避暴民之際,海侖與他同行。當他們站在河岸上,沈思是否該回去時,約瑟轉身問海侖說:「你是兄長,我們該怎麼做?」
海侖回答:「讓我們回去,把自己交給政府,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要勇敢面對。」13
他們回到納府,被帶到卡太基,在那裡雙雙殉教,前後相隔不到幾分鐘的時間。海侖對先知始終忠誠如一,甚至獻出自己的性命。他在每個方面都堪為救主的門徒。然而他日復一日努力保持忠信,才是真正偉大之處。兩相對照之下,考得里奧利佛在手持金頁片及蒙受天使造訪時是偉大的,但是在被召喚要忠信地承受日復一日的考驗和挑戰時,奧利佛猶豫動搖了,並且離開了教會。
我們不是僅以完成「一件大事」來證明我們對救主的愛。如果先知親自要求你到陌生的異地去傳教,你會去嗎?你可能會竭盡所能地前往。但是關於繳付什一奉獻呢?對於做家庭教導呢?透過從事許多蘊含著信心、奉獻、和對他人仁慈的微小事情,我們表明我們對救主的愛,而這些微小的事也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幾個月前逝世的前總會當局人員希爾喬治三世博士,其生平即充分地彰顯出這一點。
希爾長老是世界知名的煤礦權威,也是著名的科學家,他在科學上的諸多成就曾為他贏得許多獎項及殊榮。他曾擔任猶他大學礦業暨礦物資源學院的院長,也是該校環境工程教授。然而在為人方面,希爾長老是一位謙遜、不張揚、全心奉獻的人。在被召喚擔任總會當局人員之前,他曾經擔任過三個不同支會的主教及地區代表。卸免總會當局人員後,他在支會主教團裡擔任副主教。在他的健康每況愈下時,最後是擔任支聯會罐頭製造指導員和支會唱詩班成員。他懷著一如以往擔任每項事工的獻身精神,完成這些最後的召喚。他做到了被召喚去做的每一件事情──而那些事不一定必須是「一件大事」。
正如我的一位友人曾說過的:「當我們將才能、俗世及學術上的榮耀、或日益有限的時間奉獻在神的祭壇上時,這獻祭之舉使我們的心與祂連繫在一起,使我們感覺到我們對祂的愛增加了。」
「當我們為神的國度從事任何服務時──無論是教導⋯⋯一項課程或是在福利廣場上將脫水食物裝進罐頭裡──如果我們只把它看作是一件『交辦』事項,則從事那項服務的價值將大為減損。⋯⋯然而我們若能想像自己將才能及時間奉獻在神的祭壇上,例如去參加一場不方便出席的教會聚會,那麼我們的犧牲就成為個人對祂的崇拜了。」14
我們摯愛的同工艾寧亨利長老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這故事更深刻地闡述了這項承諾原則。那是關於他父親的故事,他父親老艾寧亨利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曾在邦尼維支聯會的高級諮議會服務。那時他負責福利農場,農場裡有塊洋蔥田需要清除雜草。當時他快八十歲了,並且罹患疼痛不已的骨癌。雖然劇烈的疼痛使他必須俯著身軀,用雙肘拖著身子向前移動,但是他仍指派自己清除雜草。他疼痛得無法跪下身子,然而他仍面帶微笑,和那天到洋蔥田除草的人有說有笑。現在我要引述艾寧長老對於這件事的描述:
「在忙完了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洋蔥也除過雜草後,有人〔對他說〕:『亨利,我的天啊!⋯⋯你不會把那些雜草都拔光了吧?那些雜草兩天前才噴過藥,遲早都會死的。』
「父親只是哈哈大笑,他覺得那是再好笑不過的事了,他認為那是對他開了個大玩笑。他在那些不需要拔除的雜草上工作了一整天,而那些雜草已經噴了藥,遲早都會死去。
「⋯⋯我〔問〕他說:『爸,發生那樣的事情你怎麼還能自我解嘲呢?』⋯⋯
他的回答令我永遠難忘。⋯⋯他說:『亨利,我到那裡去不是為了拔雜草。』」15
微小的事情可能蘊藏巨大的潛力。電視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祝福,是一位愛達荷州少年在父親的田裡用圓耙犁出一條條直直的田畦時構思出來的。他想像他能夠將一台析像器上的直線訊號複製傳輸到另一台析像器上。16我們往往在從事那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時未能見到其中的潛力。這位14歲的少年在從事日復一日的平凡工作時,蘊育了不平凡的思想,正如尼腓曾說過的:「由此我們知道藉著微小的媒介,主能促成偉大事工的實現。」17
你們年輕人是蒙揀選的一代,未來對你們而言蘊藏著無限美好的應許。未來,你們可能需要在全球市場上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競爭。你們需要特別的訓練。你們可能會因為你們獲得了童軍鷹級勳章、對神盡職獎章、從福音進修班畢業、或曾經傳過教,而不是因為你們曾有某些非凡成就,或做過哪些大事,而被挑中接受訓練。
在才幹的比喻裡,那位增添了自己才幹的人被告知:「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18願我們都能在從事日復一日的平凡事務上忠誠不二,證明我們的配稱,因為那些事會引領我們有資格成就偉大的事。我為此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