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為孩子作的祈禱
2003年4月


為孩子作的祈禱

我們作父母的可以用向來都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用愛心和信心維持平穩的生活,並且傳遞給下一代,一次傳給一個小孩。

復活後的耶穌在忠信的尼腓人當中結束第一天的教導時,把注意力轉移到一群特別的群眾,他們站起來多半在一般目光的視線以下,有時候甚至看不到。

神聖紀錄寫道:「祂又吩咐把他們的小孩帶來。⋯⋯

「他們跪在地上後,⋯⋯自己也跪在地上;看啊,祂向父禱告著,祂所禱告的那些事無法寫出來,⋯⋯〔耶穌〕對父說⋯⋯那樣偉大而奇異的事情;

「耶穌向父禱告完畢後,就站起身來;⋯⋯就哭了,⋯⋯祂一一抱起他們的小孩,祝福了他們,並為他們向父禱告。

「祂做完了這事,又哭了;祂向群眾說:看你們的小孩。」

我們無法確切知道救主在這麼一個感人的時刻內心的感受,但我們知道的是祂很「煩惱」,祂因為那侵擾無辜的邪惡勢力而「內心痛苦」。1我們知道祂覺得極需為小孩祈禱,祝福祂們。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不論威脅是全球性的、區域性的,或是在個人生活中的,我都為小孩祈禱。有時候,誘惑和罪惡的浪潮好像淹沒了他們,在他們能夠抵擋之前,在他們應該去面對以前,就把他們沖刷而去。往往有些這樣的事是我們個人能力無法控制的。

雖然有些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是我憑著對活神的信心作見證,沒有什麼是祂不能掌控的。祂活著,聖職的權力也在帷幕兩邊運作。我們並不孤單,我們也不需要像被人遺棄那樣顫抖。我們盡自己的本分時,就能夠奉行福音,捍衛福音的原則。我們可以告訴別人那條穩當的道路、拯救的真理和喜悅的生命。2我們在需要悔改的地方可以作個人的悔改,在我們做了一切之後,我們可以祈禱。我們可以用所有這些方法來彼此祝福,尤其是祝福那些最需要我們保護的孩子。我們作父母的可以用向來都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用愛心和信心維持平穩的生活,並且傳遞給下一代,一次傳給一個小孩。

為孩子作這樣的祈禱時,容我特別提出有關他們的安全問題。我要很謹慎、很有愛心地對教會中的成人、父母或其他人講話,其中有些人憤世嫉俗或懷疑挑剔,有些人是持保留態度,不願全心投入,有些人則把教會教義當作露營場所,總是喜歡在宗教信仰的營地外圍紮營。這些都是我們所愛的人,我們希望你們不要拘束,把營紮得更靠近我們一些。我要對這些人說,請小心,因為前面所講的這些態度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這代價不一定會要你們在今生償還。可惜其中有些部分就像恣意揮霍的國債一樣,你們的兒女和子孫需要自掏腰包,用你們沒有想到的更昂貴的方式來幫你們還債。

這個教會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去研讀和學習,去比較和思考,去討論和等待進一步的啟示,而這也是經文中的誡命。我們都「詞上加詞,訓上加訓」3地學習,目標是培養真正的宗教信念,進而過基督般的生活。在這個教會裡,沒有強制或操縱,沒有威脅或偽善。但是,在這個教會裡,父母不應讓孩子懷疑他們對主耶穌基督、對教會的復興、對活著的先知和使徒的信心;當今的先知和使徒就像早期一樣,是按照「主的旨意,⋯⋯主的心意,⋯⋯主的話語,⋯⋯導向救恩的神的權力」4來領導教會的。在這些關乎信心的基本事情上,先知們不必為了要我們團結(unity),甚至要我們和諧一致(conformity)而加以解釋,斯密約瑟先知用的是後面這個字,5這個字的意思更廣更深。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就像麥士維尼爾長老有一次在走廊上對我說:「分紅海那天,好像沒有同不同意的問題。」

父母親若抱持懷疑和憤世嫉俗的態度,那麼子女更加變本加厲時也就不足為奇了。假如在信心和信仰的事情上,孩子要冒著被這種空談洪流和文化風潮所席捲的危險,我們作父母的人就必須比以往更堅定地掌握住牢固且確實的精神支柱,這些支柱是自己家人都能清楚辨認的。我們如果不早在他們偏離福音時約束他們的想法,卻在我們一起掉下靈性懸崖時,在瀑布的沖刷聲中告訴他們我們的確知道教會是真實的,聖職的權鑰的確是存在的,這對彼此都沒有幫助,但是我們不限制任何人思想的自由。如果父母親不知道要在何處停泊他們的船隻,我們就不能期待孩子們能安全上岸。以賽亞曾經針對這同樣的景象提出另一種說法,他談到那些不信者,說「〔他們的〕繩索鬆開:不能栽穩桅杆,也不能揚起篷來。」6

我想有些父母不知道,即使他們很肯定自己有見證,他們的孩子依舊無法察覺他們的見證。我們可以是一個還算活躍,而且是參加聚會的後期聖徒,但是如果我們不過正直的福音生活,不把我們對於復興的真實性,和從第一次異象以來教會所接受的神聖指引的真誠有力的信念傳遞給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後悔但不訝異地看到這些孩子長大了以後變得不積極參加教會聚會,有的甚至成為完全不活躍的後期聖徒了。

不久以前,有一個優秀的年輕人來找我和賀倫姊妹。他曾經探索過超自然能力,也研究過東方的幾個宗教,為的是要找尋一個宗教信仰。他承認他的父親什麼都不信,但是他說他的祖父曾經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這個年輕人說:「不過他不太活躍,他對教會總是諸多批評。」從一個憤世嫉俗的祖父,到一個不信神的兒子,再到一個渴望尋求神曾經賜給他家庭祝福的孫子!這是伊凡李察長老曾經警告過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伊凡長老說:「有時候,有些父母誤以為他們可以不用那麼嚴格地遵守教會標準,或是可以用比較開放的角度來看待一些基本的事情,以為一點點的放鬆或縱容是無關緊要的,或者,有些父母不教導福音,不參加教會聚會,或是會發表嚴苛的言論。有的父母有時候以為他們可以忽略基本的事物,而不會對家庭或家人的未來有所影響。但是,」他觀察道:「作父母的如果有一點偏差,孩子們就很可能會變得比父母更糟糕。」7

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即使是無心,也都沒有資格因為自己想變得更聰明、更獨立而讓孩子(或任何一個人)偏離信實、忠誠和穩固的信仰。在宗教的事物上,質疑的心並不比相信的心有更高的美德,這種適用於文學寫作上的批評和質疑如果用在家庭裡,也會摧毀想在家中培養信心的渴望。這種偏離真道的作法是潛在的、漫長的,後果也是不容易察覺的。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你把我〕洗澡水的溫度⋯⋯每10分鐘提升1度,〔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尖叫呢?」8

古代以色列人在西奈曠野搭建神聖的會幕時,神吩咐他們要把支撐會幕的繩拉緊,把樁打穩。9為什麼呢?因為在生命中會經常刮起風暴,所以,要修理它,固定它,然後再次加以修理和固定。即使這樣,我們知道有些孩子仍舊會作出令父母傷心的選擇。爸爸媽媽可能每件事都做對了,但仍然有孩子誤入歧途。道德選擇權是一直存在的。就算在這樣痛苦的時刻,你們也可以很欣慰地知道,孩子一定知道你們對基督、對祂真實的教會、對聖職的權鑰、對持有聖職的人有堅定的信心。你們也會很欣慰地知道,當孩子選擇離開直而窄的道路時,他們知道他們的父母信心堅定。當他們醒悟過來10以後,就更有希望再次回到那條道路,想起你們曾經給他們的慈愛榜樣和溫柔訓誨。

盡可能清楚地過著福音生活。遵守孩子們知道你們所立的聖約。給聖職祝福。作你們的見證!11不要單純地以為你們的孩子會自己領會你們的信仰。尼腓先知在生命即將結束之前,說他們已經寫下了對基督的紀錄,保存了他們對福音的信念,為的就是要「勸我們的子女⋯⋯好使我們的子孫知道,⋯⋯〔走上〕正當的道路。」12

就像尼腓一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的孩子知道些什麼?是我們教的?還是他們自己學來的?我們的孩子知不知道我們熱愛經文?他們在平日生活中有沒有看見我們讀經文、畫經文、遵守經文的訓示?他們是不是曾經無意間打開一扇關上的門,而發現我們正跪下祈禱?他們有沒有聽到我們不僅和他們一起祈禱,也聽到我們純粹出於父母之愛而為他們作的祈禱?他們知不知道我們相信禁食不只是每個月第一個星期要盡的義務?他們知不知道我們曾經為他們禁食,曾經在他們懵懂無知的歲月裡為他們的未來禁食?他們知不知道我們喜歡在聖殿中的感覺,其中一個理由是聖殿把我們和孩子連結在一起,這是死亡和地獄的鎖鏈不能破壞的?他們知不知道我們愛護並支持教會當地的領袖和總會領袖,他們雖然不是完人,但是他們願意接受不是他們謀求而來的召喚,為的是維繫一個不是由他們創立的正義的標準?這些孩子知不知道我們全心全意地愛神,盼望能夠見到祂獨生子的面,並且跪在祂跟前?我希望他們都知道這一點。

弟兄姊妹們,孩子會帶著我們的鼓勵和導引進入他們的未來。雖然我們焦急地看著他們飛出去,知道他們一飛出我們的手,就會有各種的邪惡阻礙他們飛行,我們還是要鼓起勇氣,記得箭能否直中紅心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射箭人的穩定性、力量和堅定的信念。13

美國作家桑德寶(Carl Sandburg)曾經說過:「嬰兒的誕生證明了神還認為生命應當延續。」14為了這個理由,嬰兒的未來和你自己的未來都應當更為堅強。要堅定信仰。要繼續去愛,繼續作見證。要繼續祈禱。神會聽見這些祈禱,在人們最料想不到的時刻答覆這些祈禱。神要救援的時候,一定會先救助小孩和小孩的父母。

「〔耶穌〕向群眾說:看你們的小孩。

「⋯⋯他們的眼睛望到天上;他們看到天開了,他們看到天使們⋯⋯降下,像在火的中間;他們降下後,環繞著小孩們,他們的外面,則有火環繞著;天使們為他們施助。」15

但願永遠都是如此,我殷切地為孩子們祈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尼腓三書17:11,14-16,18,21-23。

  2. 見約翰福音14:6。

  3. 尼腓二書28:30。

  4. 教約68:4。

  5. 見教約128:13。

  6. 以賽亞書33:23。

  7.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4, 135--36

  8. Marshall McLuhan, quoted in John Leo, “The Proper Place for Commercial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30 Oct. 1989, 71.

  9. 見以賽亞書54:2;尼腓三書22:2。

  10. 見路加福音15:17。

  11. See Joseph Smith, comp., Lectures on Faith(1985), 37 for a defining statement on the parental power of human testimony.

  12. 尼腓二書25:23,26,28。

  13. I am indebted to Kahlil Gibran’s The Prophet for the suggestion of this metaphor.

  14. In The Columbia World of Quotations (1996), no. 48047.

  15. 尼腓三書1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