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錫安
讓我們在自己的家庭、支聯會和區會裡,透過合一、聖潔和仁愛來建立錫安 。
先知約瑟‧斯密說:「建立錫安在每一個時代都是神子民所關心的偉業;是先知、祭司及國王特別喜歡談論的主題;他們快樂地期待,盼望著我們現今的世代;他們以無比喜悅的心情期待著他們所吟誦、書寫及預言的我們這個時代的來臨,但是他們沒能親眼看到就去世了;我們是神所揀選的寵民,要來成就末世的榮耀」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麥基洗德聖職和婦女會研讀課程,2007年〕,第186頁) 。
錫安是指一處地方,也是指一群人民。錫安是在大洪水之前的時代賜給以諾古城的名字。「事情是這樣的,他在有生之年建了一座城,叫作神聖之城,即錫安」(摩西書7:19)。錫安維持了大約365年(見摩西書7:68)。經文上記載著:「以諾和他所有的人民都與神同行,祂住在錫安中;事情是這樣的,錫安不在了,因為神將它接上祂自己的懷裡;從那時起傳出這話說,錫安消失了」(摩西書7:69)。後來,耶路撒冷及其聖殿被稱為錫安山,經文上預言了未來的新耶路撒冷,那時基督將成為錫安之王,統治新耶路撒冷,而「大地將安息,為期一千年」(摩西書7:53,64)。
主稱以諾的人民為錫安,「因為他們一心一意,且住在正義中;他們當中沒有窮人」(摩西書7:18)。此外,祂又說:「這就是錫安——心地純潔者」(教約97:21)。
與錫安相反、敵對的是巴比倫。巴比倫城即以前的巴別城——因它是巴別塔的所在地而成名,後來成為巴比倫帝國的首都。它的主要建築是巴力廟,因其變態的性崇拜而被舊約先知說其崇拜偶像為「可羞恥的」(見經文指南,「巴別,巴比倫」)。巴比倫愛慕世俗物慾,又崇拜邪惡,再加上西元587年猶大人被征服後旋即被囚禁於此,總合這一切,使巴比倫成為墮落社會與靈性枷鎖的象徵。
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主對祂教會的教友說:「你們要從巴比倫出來;你們要從各國、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出來聚集」(教約133:7)。祂召喚祂教會的長老,並差遣他們到世界各地完成這項聚集的事工,這事工從開始至今,依舊充滿活力地向前推進。「看啊,看,他們的呼喊和主對萬民的聲音將是這樣:到錫安地去,好使我人民的疆界擴大,好使她的眾支聯會鞏固,也好使錫安伸展到週圍的地區」(教約133:9)。
因此,今日主的人民正從「各國」出來,到遍佈各國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錫安支聯會及會眾之間聚集。尼腓預見,這些「勢力」很小,但是主的力量將「降在羔羊教會的聖徒身上,……〔他們〕分散到整個地面上……;他們〔將〕在極大的榮耀中,以正義,並以神的大能武裝起來」(見尼腓一書14:12-14)。主呼籲我們要成為正義的燈塔,以指引那些尋求錫安的平安及祝福的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每個人:起來發光,使你們的光成為各國的大旗;
「使那在錫安地和她的支聯會的聚集,能成為一種保障和避難所,躲避暴風雨,和躲避那將傾倒在全地上毫不減弱的憤怒」(教約115:5-6)。
教會早期的教友在先知約瑟‧斯密的指導下,試圖在密蘇里州建立錫安的中心地,但他們不夠配稱來建造聖城。主說明他們失敗的原因之一是:
「他們沒有學會服從我向他們手中要求的事,反而充滿各種邪惡,不盡聖徒的本分,不把他們的財物分給他們中間貧窮困苦的人;
「也不按照高榮國度的律法所要求的團結,團結起來」(教約105:3-4)。
「他們當中有衝突、紛爭、嫉妒、爭鬥,又有淫蕩和貪婪的慾望;所以,他們用這些事污染了他們的繼承產業」(教約101:6)。
我們與其過於嚴苛地評斷這些早期聖徒,不如好好地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
錫安之所以能成為錫安,是因為其居民的品格、特質和忠信。記住,「主稱祂的人民為錫安,因為他們一心一意,且住在正義中;他們當中沒有窮人」(摩西書7:18)。如果我們想在自己的家庭、分會、支會及支聯會中建立錫安,就必須達到此一標準。我們必須做到:(1)一心一意、團結合一,(2)無論是個人或全體,都要成為聖潔的人,(3)要有效率地照顧貧困者,以消除我們之間的貧窮。我們不能等到錫安來時,才完成這些事——只有在這些事情實現以後,錫安才會來臨。
合一
我們思考要如何合一才能使錫安繁榮發展之時,應該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克服了「衝突、紛爭、嫉妒、〔和〕爭鬥」(見教約101:6)。我們個人及全體教友是否已克服了爭鬥及紛爭,做到「按照高榮國度的律法所要求的團結」(教約105:4)了?此種合一的另一項必備條件就是要彼此寬恕。耶穌說:「我,主,寬恕我要寬恕的人,但是你們必須寬恕所有的人」(教約64:10)。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將救主置於生活的中心,並服從祂所委任來領導我們的人,我們就會變得一心一德。我們就能與多馬‧孟蓀會長同心合一,彼此相愛、彼此關懷。在今年4月份的總會教友大會中,孟蓀會長對那些遠離教會的教友及我們大家說:「人的良知是個人思想的聖所,其中存在著一種精神、一種決心,想要拋卻舊我,發揮真正的潛能。因為有這樣的感受,我們要再次發出這項真心的邀請:回來吧。我們懷著基督純正的愛歡迎各位,也要表達我們很渴望協助各位、歡迎你們與教友充分交誼。對於心靈憂傷或苦苦掙扎、擔心恐懼的人,我們要說,讓我們伸出援手、使你們歡欣、消弭你們的恐懼」(多馬‧孟蓀會長,「回顧與向前推進」,2008年5月,利阿賀拿,第89-90頁)。
今年7月底,東歐幾個國家的年輕單身成人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近郊,參加了一場大會。其中有20位年輕男女來自摩爾多瓦,他們花了許多天的時間才拿到護照和簽證,然後搭乘巴士30多個小時抵達會場。這次大會的活動包括了大約15個講習會,每個人都必須選擇自己最想參加的兩到三個講習會。這些從摩爾多瓦來的年輕單成並沒有只顧自己的興趣,反而聚在一起計畫,讓每場講習至少有他們之中的一個人出席,並詳細地作筆記。然後,他們分享彼此學到的經驗,並在之後和未能出席大會的摩爾多瓦年輕成人分享所學到的事。這個簡單的例子具體展現了團結合一與彼此相愛,而這種精神如果能用千百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必能讓「錫安」重現(以賽亞書52:8)。
聖潔
建立錫安所需完成的工作中,大部分需要靠我們個人的努力地成為「心地純潔」(教約97:21)的人。主說:「除非藉著高榮國度律法的原則,錫安就不能建立起來;否則我就不能接受她為我自己的」(教約105:5)。高榮國度的律法所指的當然就是福音的律法和聖約,其中包括了要常常記得救主,以及立約要服從、犧牲、奉獻和忠貞。
救主譴責一些早期聖徒,充滿「淫蕩……的慾望」(教約101:6;亦見教約88:121)。當時他們所處的世界中並沒有電視、電影、網際網路和iPod。身處在當今充斥著性暗示影像和音樂的世界裡,我們是否能夠脫離淫蕩的慾望和隨之而來的邪惡呢?我們不會放寬端莊衣著的尺度極限,或沉迷於傷風敗俗的色情,而是會飢渴慕義。為了來到錫安,你我僅僅只是比別人少作惡一點是不夠的。我們不僅要作好人,還要成為聖潔的男女。回想一下尼爾‧麥士維長老所說的話,讓我們一勞永逸地在錫安建立起永久的居所,放棄我們在巴比倫的避暑別墅吧(見 Neal A. Maxwell, A Wonderful Flood of Light [1990], 47)。
照顧貧困者
縱觀歷史,主評量社會和個人的標準,是看他們如何照顧窮人。祂說:
「因為大地是豐富的,足夠而有餘;是的,我預備了一切事物,並且讓人類兒女作他們自己的主宰。
「所以,任何人若取得我創造的豐富物資,而不按照我的福音律法,將所得的部分,分給貧窮和困苦的人,他必和惡人一同受苦,在地獄中舉目向上」(教約104:17-18;亦見56:16-17)。
此外,祂還宣告:「你們在屬世事物上應當平等,而且不能勉強,否則靈的豐盛的顯示將被留住」(教約70:14;亦見49:20;78:5-7)。
我們有權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錢財和資源,但在世俗事務上我們需要為自己的管家職責向神負責。看到各位慷慨地捐助禁食捐獻和人道服務計畫,令人感到欣慰。這些年來,千百萬人的痛苦得到了紓解,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因為聖徒的慷慨解囊而得以自立自助。然而,在我們追求錫安偉業之際,每個人都應祈禱深思,自己在顧念貧窮困苦者這方面,是否做到了主期望我們去做的一切。
我們大多數人生活在物慾崇拜和享樂的社會裡,我們不妨捫心自問,自己是否能夠遠離貪婪和慾望,不去貪取更多世俗的東西。貪愛物質享受只不過是巴比倫崇拜偶像及驕傲之外的另一項特徵而已。或許我們應該學會知足常樂。
使徒保羅警告提摩太要提防人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摩太前書6:5)。
他說:「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7-8)。
世上有許多地區正值經濟動盪時期。讓我們盡可能地看顧彼此。我記得一個越南家庭的故事,他們於1975年逃離西貢,最後安頓在猶他州普柔浮的一個小活動屋裡。這個難民家庭中有個年輕人後來成了詹森弟兄的家庭教導同伴。詹森弟兄就住在附近,家中人口眾多。這名男孩敘述了以下的故事:
「有一天,詹森弟兄注意到我們家沒有餐桌。第二天他來時,帶了一張模樣奇怪卻很實用的桌子,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廚房水槽和流理台對面的牆邊。我說這張桌子的模樣奇怪是因為桌子的兩根桌腳跟桌面很搭配,另外兩根卻一點也不搭配。而且,磨損的桌面,有一邊突出了幾根小木樁。
「不久,我們就用這張實用的桌子來準備食物和吃簡單的便餐。但全家用餐時還是坐在地上……以道地的越南方式進餐。
有天傍晚,我站在詹森弟兄家的前門,等著和他去赴家庭教導的約會。從那兒我很驚訝地看到旁邊的廚房裡,有一張跟他們送給我們家一模一樣的桌子,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桌子有幾根突出的木樁,而詹森弟兄家的桌子卻有一些凹洞!我那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有愛心的弟兄看到我們家的需要,就把他家的餐桌鋸成兩半,再將分成兩半的桌子各釘上兩根新桌腳。
顯然這張小餐桌並不夠詹森家庭使用——就算是原來那張完整的桌子,可能都已經不敷使用了……。
「在我一生中,這件善舉始終清楚地提醒著我何謂真正的付出」(參閱李松廣和李貝絲,「一模一樣的桌子」,利阿賀拿, 2004年7月, 第45頁)。
我們確實為福音的復興而感到歡欣鼓舞,但是除非錫安真的落實在我們中間,否則復興的工作就尚未完成。先知約瑟‧斯密說:「我們必須以建立錫安為首要目標」(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第186頁)。讓我們在自己的家庭、支聯會和區會裡,透過合一、聖潔和仁愛來建立錫安。讓我們準備好迎接那偉大的一天,也就是錫安——新耶路撒冷——興起的一天。如同聖詩裡寫的:
以色列啊,神在召喚,
召喚你脫離苦難。
巴比倫大帝已滅亡,
高塔早經神力毀……
來到錫安,來到錫安,
高牆喜氣正充盈……
來到錫安,來到錫安,
主的來到已臨近。
(「以色列哪,神在召喚」,聖詩選輯,第7首)
我要為錫安君王耶穌基督作見證,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