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聖徒的心聲
這真的值得嗎?
我們四歲的兒子寇登驕傲地拿出一張初級會教師給他的紙條,上面詳細寫著他在即將來臨的初級會演出中要負責的部分。我們的工作是教他念出一句九個字的台詞,兩星期後就要演出了。
星期一晚上我們花了整個家人家庭晚會的時間來排練。寇登臉上掛著笑容,練習了數十次,我的妻子和我則在一旁指導,提醒他「說話時,不要那樣傻傻的」、「要說清楚一點」之類的話。
儘管我們很努力,但連我都不確定我們是否有任何進步。
接下來的星期天早上,為參加教會聚會所作的準備包括尋找兩隻遺失的襪子、照顧一個正在長牙的八個月大娃娃,和一個不停哭泣的四歲幼兒。
聚會開始後,開會詩歌尚未結束,我就帶著哭泣的孩子去了門廊兩次。等到唱詩班站起來獻詩時,我幾乎已經放棄希望,不指望我們家能受到任何啟發,只希望能撐到聚會結束。
說完最後的阿們後,我筋疲力盡地鬆了一口氣。但就在我慶祝勝利的時候,我不禁想著:「這真的值得嗎?」我們每個星期帶孩子到教會,真的會讓我們和孩子有任何進步嗎?
我想起十二使徒定額組大衛·貝納長老的一番話。他說:「有時候,貝納姊妹和我會感到很生氣,因為我們很努力去培養正義的習慣,但似乎並未立即產生我們所期待的靈性結果。……
「貝納姊妹和我以前認為,幫助兒子們了解某個特別的課程或某節經文的內容才是最終的結果。但是,並非我們每次研讀、祈禱或一起學習時,都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的用心堅持和持續努力可能才是最重要的課程——但當時的我們並無法完全體會」(「在家裡更加勤奮、關心」,2009年11月,利阿賀拿,第19頁)。
我恢復信心,回家後繼續跟我兒子反覆練習。終於輪到他演講了,我們激動地聽著他清楚而自信地說出:「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
我們在他演出前就已經聽他說過這句話數十次,但是聽到他在家裡以外的地方自行說出這句話,卻是有所不同,而且更令人欣慰。
在我們的小兒子長大成人之前,我們還需要作許多的教導,但我們會竭盡所能地繼續參加教會聚會、舉行家人家庭晚會、每天祈禱,希望他在未來離家獨立時,會再次記起這句十分重要的話:「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