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準備資料第25課:總會會長的繼任與西遷」,復興的基礎教師資料(2019)
「課堂準備資料第25課」,復興的基礎教師資料
課堂準備資料第25課
總會會長的繼任與西遷
某報紙文章在宣布約瑟和海侖·斯密的死訊後,下斷論說:「摩爾門宗教也就此告終」(Weekly Herald, July 13, 1844, 220)。隨著先知約瑟的死,外界許多觀察者深信,教會將崩潰瓦解。教會成員也質疑,將來誰要來帶領他們。研讀本課資料時,找出在先知死後,主如何繼續引導祂的教會。
第1單元
先知過世時,要由誰來領導主的教會?
-
NaN:NaN
-
研讀以下資料,然後完成此沉思活動。
納府沉浸在約瑟和海侖·斯密逝世的哀傷中。在這困惑混亂的時期,有些人士主張他們有權利帶領教會,西德尼·雷格登就是這樣的人之一。
約瑟死時,百翰·楊和其他使徒正在美東地區傳教。直到1844年7月16日,百翰才收到信,詳述了約瑟和海侖·斯密遭到謀害的消息。
百翰讀信的時候,覺得天旋地轉,他從未感到如此絕望。
不過他心思一轉,立刻想到聖職。約瑟持有為聖徒執行恩道門、將他們永遠印證在一起的所有必要權鑰。沒有這些權鑰,就無法推動主的事工。在那瞬間,百翰很怕約瑟把這些權鑰都帶進墳墓了。
然而,一則啟示突然湧進百翰腦海,讓他想起約瑟如何已將這些權鑰授予給十二使徒。他用力地拍一下腿,說:「神國的權鑰就在教會裡。」(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第415頁)
1844年8月7日,十二使徒和教會其他領袖聚在一起開會。當時對教會心懷不滿的西德尼·雷格登在會議中宣稱,由於他先前曾被召喚並按立為約瑟·斯密的發言人(見教義和聖約100:9),所以他有責任要「確定教會按照適當的方式管理」(in History, 1838–1856 [Manuscript History of the Church], volume F-1, 295, josephsmithpapers.org)。
西德尼演講之後,百翰·楊宣告:
約瑟在去世之前,已把他自己所持有的一切屬於使徒的權鑰和權能都授予〔十二位使徒〕了。(Brigham Young, in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F-1, 296, josephsmithpapers.org)
第二天,納府的聖徒聚在一起聆聽西德尼·雷格登發表聲明,說自己應成為教會領導人。他說完後,百翰·楊簡短地發言表示,十二使徒定額組共同持有神復興給先知約瑟·斯密的所有聖職權鑰,他主張目前應由十二使徒定額組來領導教會。
愛蜜莉〔·霍伊特〕聆聽百翰演講時,不由自主地望向他,想確定說話的人是不是約瑟,可他卻有約瑟的表情、推理方式,甚至聲音。……
七年後,愛蜜莉記下她看到百翰對聖徒演講的經驗,見證他當時站在講台上的容貌和聲音如何與約瑟神似。後來陸續幾年也有十多位聖徒與她一樣見證,描述他們在那天看到約瑟先知的斗篷如何披在百翰身上。(聖徒,第一冊,第420-421頁)
惠福·伍記寫道:「要不是我親眼看到他〔百翰〕,否則任何人告訴我他不是約瑟·斯密,我都不會相信」(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7:236)。
因百翰·楊宣告約瑟已將屬於使徒的權鑰和權能都授予十二使徒,再加上聖靈的確證,聖徒們了解了主的旨意,他們支持十二使徒定額組來領導耶穌基督復興的教會。
第2單元
主會如何在未來晦暗不明時引導我們?
1846年1月,反對聖徒的迫害日益嚴重,十二使徒終於敲定離開納府與西遷的計畫。約瑟·斯密在1842年曾預言:「聖徒們將繼續受到更多痛苦,而且將被趕到洛磯山脈,……〔開拓〕屯墾區和建立城市,……在洛磯山脈中成為一群強大的人民」(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2007〕,第517頁)。
聖徒在準備離開納府的同時,還是努力工作完成納府聖殿。隨著納府聖殿即將完工,數以千計的聖徒日以繼夜地蜂擁至聖殿接受恩道門和印證教儀。撒拉·里奇姊妹注意到:
若不是我們在聖殿中所獲得的信心和知識,以及主的靈的影響力和幫助,這趟旅程就會像是在黑暗中向前跳躍一樣冒險。……但我們對天父有信心。我們信賴祂,感覺到我們是祂的選民。(撒拉·里奇,在我國度中的女兒:慈助會的歷史與事工,〔2011〕,第30頁)
十二使徒定額組羅拔·海爾斯長老談到當時納府的聖徒,說:
他們在納府聖殿與主訂立的聖約是他們西遷時的一大保護,正如對今天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一樣。(羅拔·海爾斯,「聖殿祝福」,2014年2月,利阿賀拿,第54頁)
隨著迫害日益嚴重,聖徒們在1846年2月敲定了計畫,第一大批聖徒開始啟程橫越愛阿華。他們面臨嚴峻的寒冬,糧食不足也缺乏組織。春天持續的降雨,溪流水勢高漲,滿地泥濘,使得聖徒在131天裡只行進了300英里(483公里)。這些延遲與資源用盡的結果,使得百翰·楊暫停旅程,設立了一個稱為冬季營的中途站。到了秋天,冬季營的人口已超過7,000人。
許多人因營養不良和酷寒而病了,有些人的信心也受到考驗。這些考驗人心的情況使得1846年到1847年間的冬天成為百翰·楊一生中最煎熬的時期之一。他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龐大家族的家長」,日後回憶當年壓在自己身上的重擔時,他說宛如有「二十五噸重」(「這將是我們的聖約」,啟示相關背景〔2016〕,ChurchofJesusChrist.org;亦見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20〕,第3章)。
在這樣的重擔之下,百翰·楊向神祈求指引,並獲得了「關於前往西部的以色列營,主的話語和旨意」的啟示(教義和聖約136:1)。研讀這則啟示以下的部分時,可考慮將主給聖徒的指示和應許劃記下來。
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就神賜予教義和聖約第136篇啟示的時機,提出了重要的見解。他說:
為獲得啟示而付出任何努力,其根本之道都是要先立下承諾,表明會盡其在我、依照個人的判斷全力以赴。這表示我們需要為人服務、需要行動。
前去為人服務、有所行動乃是使人有資格獲得啟示的一大重要方式。就我研讀經文的心得而言,我注意到賜給神的兒女的大部分啟示,都是在他們有所行動的時候賜予的,並不是在他們舒舒服服地坐在家裡,等著主告訴他們該怎麼踏出第一步的時候。
比如說,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注意到,被稱為「關於……以色列營,主的話語和旨意」(教約136:1)的那則啟示,並不是在……十二使徒計畫撤出納府……時……賜給他們的;也不是在密西西比河西岸賜予的。……引導遷徙中的聖徒越過平原的那則啟示,則是在1847年1月14日賜予,當時聖徒在前往山脈谷地的路途中已經走了大約三分之一路程。(達林·鄔克司,「在祂自己的時間、用祂自己的方式」,2013年8月,利阿賀拿,第24,26頁)
用點時間思考鄔克司會長的見解,如何可應用在會影響你未來的問題和決定上。
1847年4月初,百翰·楊與第一批聖徒一起離開冬季營。他們在四個月內走了1,031英里(1,660公里),而在1847年7月24日抵達鹽湖谷。惠福·伍記下了當百翰·楊看到那山谷時,「有好幾分鐘他沉浸在異象之中。……當異象消失之後,他說:『好了,就是這地方。前進吧!』」(總會會長的教訓:惠福·伍〔2004〕,第146頁)。到10月時,已有1,700多名聖徒定居猶他。然而,還有10,000多人仍散居在愛阿華州和內布拉斯加間的密蘇里河沿岸,他們會在接下來的五年間繼續西遷(see “Sustaining a New First Presidency in 1847,” ChurchofJesusChrist.org)。
在沒有總會會長團的情況下,十二使徒已帶領教會三年多了。1847日12月,眾使徒在愛阿華州議會崖見面,那裡還住著許多聖徒。他們聚集在一個小木屋中,討論重組總會會長團。「聖靈偉大的顯現澆灌在在場所有人身上」,十二使徒一致同意支持資深使徒百翰·楊為本教會總會會長(Autobiography of Bathsheba W. Smith, 12,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spelling standardized;亦見聖徒,第二冊,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