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7:1-5
救主教導門徒要正義地論斷
耶穌基督在祂的山上寶訓中,教導門徒要正義地論斷。在本課中,你會有機會了解如何正義地論斷。
可進行的學習活動
我們應該正義地論斷。
-
有人邀請你參加一個派對,在那個派對上,許多青少年會使用違反智慧語的東西。
-
有個生活標準與你不同的人想和你做好朋友。
-
你支會的一名成員在安息日做的活動與你家的不同。
-
你發現一位朋友有看色情影片的習慣。
在本課中,你將學習與正義地論斷有關的事。你會有機會重新審視你對這些情境的想法,並應用所學。
-
關於論斷,你有哪些疑問?
今天上課時,想想你對於論斷的感覺,並仔細聆聽來自聖靈的提示。如果你獲得的靈感啟發讓你進一步理解救主關於論斷的教導,要記錄下來。閱讀馬太福音7:1。這節經文往往讓人誤以為救主教導我們絕不可論斷。現在閱讀這節經文的約瑟·斯密譯本(在馬太福音7:1,約瑟·斯密譯本附錄)。
-
關於救主對論斷的教導,約瑟·斯密譯本如何加深你的理解?
-
你認為正義地論斷是什麼意思?
閱讀以下這段話:
評論是使用選擇權的重要時刻,需要格外小心,特別是對他人作出評斷的時候。我們所有的評論都必須依循正義的標準。只有神才能對人作出最後的評斷,因為祂知道每個人的內心。
有時候,人們會覺得以任何方式評論人,都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的確不應該不公正地責備或論斷他人,但是我們這一生中都會需要對各種觀念、情況和人物作判斷。……
我們在評論他人時,要盡可能對事不對人。我們除非對事實真相有足夠的了解,否則不應該驟下斷語。我們應當隨時敏銳地感受聖靈,祂可以指引我們作決定。
(福音主題,「評論他人」,topics.ChurchofJesusChrist.org)
-
這段話中的哪些字詞或詞句幫助你明白何謂正義的論斷?
我們不應把焦點放在他人的過錯上
閱讀馬太福音7:2-5,找出其他關於論斷的教導。在第3節中,救主將一小片木屑比喻為刺,又將一大塊木頭比喻為樑木。
-
為什麼一個眼裡有樑木的人,很難移除別人眼中的刺?
-
你覺得救主透過樑木和刺的比喻是要教導什麼?
-
為什麼記住這些教導對我們很重要?
-
我們可以從這些教導中,學到哪些有關耶穌基督的事?
觀看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的影片「隔著窗戶向外看」(2:19),看看救主教導的真理的另一個例子。
-
為什麼遵行基督對於論斷的教導有時會很難?
-
你可以如何透過耶穌基督來請天父幫助你在生活中運用這些原則?
練習應用正義論斷的原則
從開始上課時所講的假設情境中選一個,或想一個類似的情境。
-
你選了哪一個情境?
-
關於這個情境,你應該作怎樣正義的論斷?
-
你應該要小心避免怎樣的論斷?
-
你要如何遵循救主的教導,在論斷時既公正又仁慈呢?
-
在這種情況下,記住自己的罪和弱點會有什麼幫助?
有時候,人們會誤以為馬太福音7:1-5中救主的教導是指,我們絕不應論斷。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澄清,神鼓勵我們去作某幾種的論斷:
論斷有兩種,一種是最後的審判,我們被禁止作這樣的論斷;另一種是中間持平的論斷,是我們被指示按照正義的原則去作的論斷。……
……我們來思考能幫助我們作「正義的論斷」的幾項原則或要素。
第一,正義的論斷,就定義上來說,一定是中間持平的。這樣的論斷不會斷言某個人已確定會超升,或未來必會遭受地獄之火。……
第二,正義的論斷是經由主的靈引導作出,而不是因著憤怒、報復、忌妒或個人的利益而作出。……
第三,中間持平的論斷若要正義,就必須在屬於我們份內的管家職務中作出。我們不應該以為自己可以作個人職責以外的論斷,並按照這樣的論斷行事。……
第四,我們在充分了解事實以前,應盡可能避免論斷。……
正義的中間持平的論斷,第五個原則是:我們應當盡可能地論斷情況,而避免論斷人。
(Dallin H. Oaks, “‘Judge Not’ and Judging,” Ensign, Aug. 1999, 7, 9–11)
-
我應該作哪種論斷,應謹慎避免作哪種論斷?
-
關於正義的論斷,你在本課學到了什麼?你所學到的事,如何幫助你更能以救主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
-
你對於論斷的疑問,獲得怎樣的回答?如果你還有尚未解答的疑問,請務必繼續研讀,並尋求來自聖靈的答案。
-
什麼能幫助你在生活中,少去論斷他人?
注釋及背景資料
神如何看待祂的兒女?
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我們每個人在天父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因此都有神聖的潛能。每個人在祂眼中都是平等的,這項真理含意深遠。弟兄姊妹,請仔細聽我接下來要說的話。神不會愛某個種族多過另一個,祂在這項議題上的教義十分明確。祂邀請所有的人都歸向祂,「不論黑人或白人、為奴的或自主的、男人或女人」〔尼腓二書26:33〕。
(羅素·納爾遜,「讓神得勝」,2020年11月,利阿賀拿,第94頁)
培養基督般的特質如何影響你的論斷方式?
十二使徒定額組戴爾·瑞隆長老教導,要變得像基督一樣,這有助於我們作正義的論斷:
一個人若要變得像基督一樣,就要好憐憫。好憐憫的人不會妄加論斷;他們對他人表達同情,特別是對那些不幸的人;他們親切、仁慈又值得尊敬。這些人以愛和諒解的態度對待每個人,不論種族、性別、宗教信仰、性取向、社會經濟地位,以及部落、宗族或民族差異等特徵為何。這些都被基督般的愛所取代。
(戴爾·瑞隆,「行公義,好憐憫,並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2020年11月,利阿賀拿,第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