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培養自信,” 鞏固家庭:教師指南 (2006), 40–47
“第五課,” 鞏固家庭, 40–47
第五課
培養自信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取決於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特別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得到他人的關愛與接納,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討人喜愛、合人意。
課程目標
在本課程中,幫助父母:
-
了解爲什麼讓子女有自信很重要。
-
了解子女要如何建立自信。
-
知道他們該怎麼幫助子女更有自信。
培養自信的必要性
有自信的孩子在生活中會有更好的表現。相較於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們會更健康、更樂觀、更有愉快的社交,並且情緒更穩定。缺乏自信的孩子似乎會比較焦慮、侷促不安、社交拘謹、沮喪、恐懼,並容易失敗。
一位成功就業的24歲女性,她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父母會肯定她的成就和能力。她在學校的表現優異,有很多的朋友,並參與許多學校和教會的活動。回顧她的生活,她說:「我並不害怕嘗試新的事物,因爲我知道我與神、我的父母和我的好朋友是站在同一陣線。他們都鼓勵我要全力以赴。小時候,在家裡獲得肯定對我非常的重要,不過當我年紀漸長,這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爲我知道神認識我且愛我。我知道如果我按照祂的計畫過正義的生活,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終究會有美好的結果。」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這個年輕女子一樣,發展出高度的自信。孩子通常在某方面很有自信,但在其他方面卻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可能有優異的學校成績,但在社交或體能方面卻極度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可能擅長運動技能,但卻在學業上缺乏技巧。在對子女福祉事關重要的各個領域上,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獲得自信。父母應該察覺並尊重子女的興趣、才能和能力。
幫助子女建立自信
父母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他們的子女獲得自信。他們可以用愛和尊重對待子女;他們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對神的信心和培養個人正直;他們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這對他們的福祉很重要;他們可以讓他們參與爲人服務。
用愛和尊重對待子女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通常取決於別人如何看待他們,特別是父母和兄弟姐妹。當得到他人的關愛與接納,他們就會覺得自己討人喜愛、合人意。如果獲得愛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他們通常只有在取悅他人時,才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孩子若受到虐待,他們往往會感到不安,覺得自己很沒用。
父母有時候會低估他們的行爲對子女的影響。另有一些慈愛的父母會做出輕率的評論,深深地破壞了子女自信的感覺和自我價值感。一位經常批評人的母親對她學齡前的兒子說:「你的鼻子眞古怪。」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個兒子在一個家庭聚會上向他的兄弟姊妹透露,因爲這句話,他這一輩子一直對他的鼻子感到不安。他的兄弟姊妹都很驚訝,他們看不出他的容貌有什麼古怪,甚至沒看出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七十員白爾克‧彼得生長老肯定愛的力量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眞正受到關愛的人會產生自信,使他們可以征服難以攀登的崇山峻嶺。在監獄和其他機構裡,甚至在我們自己家中,隨處可見一直渴望得到關愛的人。」 1
目無尊長的孩子有時很難愛得下去。他們會說和做一些讓父母生氣、感到挫敗的事情。父母的回應往往也是說和做一些會加深孩子自卑、加重他們想要反抗的事情。
耶穌基督因祂明智選擇祂對人們的回應而有效影響他人(見約翰福音8:11)。教會領袖和專業人士常常能夠幫助陷入困境的人,他們的方式是藉著傾聽而不做反應,給與指導而非說教,傳達愛和支持而非拒絕。即便孩子不聽話,父母也要傳達愛和尊重。他們可以仁慈地對待目無尊長的孩子,軟化他們的心,幫助孩子在混亂的世界中找到平安和自信。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打破負面的循環,願意以德報怨、以智慧回應憤怒,就可以修復負面的關係。以下是給父母的一些建議。
找出傳達愛和尊重的方法。 父母應該找出對子女表達愛與尊重的方法,即便是孩子不尊重人、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不縱容不當行爲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事實上,父母若愛自己的子女,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會滿懷關心地插手干預。本書中的其他課程著重於父母能用愛和管教子女的方式──傾聽他們訴說和與他們交談、養育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供他們選擇,以及執行自然和合乎情理的後果。做所有的這些事皆應出於愛,而不是憤怒。愛是指導原則,應該激勵和引導父母與子女之間所有的互動。父母可以透過許多方式向不聽話的孩子表達愛和尊重。
-
他們可以尋找時機,當孩子表現出得體的行爲時讚美他(她)──「我眞的很感謝你一起幫忙做家事」;「你幫助妹妹,我爲你感到驕傲」。父母要注意不要浮濫吹捧,否則聽上去假惺惺的,會降低讚美效果。
-
他們可以表達慈愛──「賓塞,我希望你知道我愛你,我很高興你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
-
他們可以給予肢體的撫慰。有時候觸摸肩膀或手臂,伴隨著慈愛的話語,如「很高興見到你」,能有所幫助。如果孩子似乎因爲愛的表現被激怒,父母不應該覺得被冒犯,也不應該有負面的反應。觸摸和表情對孩子的意義,可能比他(她)願意承認的還要多。
絕對不要說孩子的壞話。 如果父母一直在說自己孩子的壞話,他們應該立即停止並承諾不會再做這樣的事,不管他們有多麼生氣或他們認爲有多麼正當的理由。當有必要訓誡的時候,父母可以在不說負面、貶損人的話的情況下加以譴責。父母所說的負面話語往往會深植孩子的記憶中,影響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和他們行爲模式。輕率的話語,如「你就不能做些對的事嗎?」或者「你眞笨」,都會有長遠的影響。即使是立意良好但負面的評論也會造成傷害,如「丹很努力,但他不像亨利那麼有天賦」。
科爾頓
科爾頓唸高中的時候,他大部分的學科都不及格。他經常蹺課待在家裡(他的父母都在工作,白天不在家),他開始抽煙、吸毒,並因在商店行竊被捕。高中一年級時,他就沒有去教會聚會。他常常和他的父親吵架,甚至到了威脅要施加暴力的地步。
科爾頓的主教伸出愛和友誼之手,鼓勵他放棄毒品和改變自己的生活。科爾頓開始積極地回應。他戒了菸、不再與父母爭吵,並開始參加聖餐聚會。有一天,他的父親(他也在與自己的問題奮戰)在生氣的時候對他說:「你別再演戲了,不要再假了,你根本不是這樣的人!」雖然科爾頓什麼也沒說,但他極為震驚和難過;從那一刻起,他故態復萌。主教再也沒有任何影響力能讓他回來教會聚會。
爲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應該努力讓自己快樂;他們應該嘗試喜歡自己,而且不吹噓、不驕傲,委婉地談論他們的個人能力和特質。如果父母自身有問題使得他們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這樣這些問題才不會傳給子女。必要的話,他們應該尋求幫助。一個意志消沉的青少年回憶說,在她的記憶中,她的母親會公開地談論自己的不足和自我鄙視:「我認爲,如果母親不夠好,那麼我也可能好不了多少,因爲我是她的一部分。」有時候最厭惡父母的孩子,最終卻成爲最像父母那樣的人。父母的榜樣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力,即使孩子似乎排斥他們的父母。
要對孩子表現出興趣並關心他們。 不過,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和拒絕,父母可能很難表現出興趣和關心。但這樣的努力卻是值得的。一位經濟拮据的父親買了二張冰上曲棍球賽門票,因爲他的兒子(一個有吸毒的輟學生)喜歡看球賽,而且可能會陪他去。他的兒子最近才從煙毒勒戒所出院,並努力要戒掉毒品。這個經驗爲他們的關係帶來了新的契機,讓父子兩人能夠一起聊共同的興趣,培養對彼此的良好感覺。
幫助子女獲得對神的信心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與天父有穩定的關係,並有能力爲自己的生活獲得靈性上的祝福、應許和指示時,他們會充滿自信。耶穌基督教導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9:23)。一個人若沒有信心就不會有自信。自信亦來自過潔淨、品德高尚的生活。
戈登‧興格萊會長提到美德是「獲致無悔的自由的不二法門;而心安也才是個人唯一眞正的平安。」他也說:
「神在現代的啟示中說了一項應許,這項空前的應許,附帶了一條簡單的誡命:
「這就是那誡命:『……要不停地以美德裝飾你的思想。』這就是那應許:『……然後你的自信必在神面前愈發堅強。……
「『聖靈必成爲你經常的伴侶,……你的領域必成爲永遠的領域,不用強迫就永永遠遠流向你。』(教約121:45–46)……
「我有幸在不同場合中能與美國總統及其他政府的重要人士晤談。每次當這樣的聚會結束時,我回想著自己充滿自信地站在一位公認的領袖面前,是多麼有收獲的經驗。然後我想:如果能懷著自信──不懼、不愧、不窘──地站在神前,那將是件何等奇妙非凡之事。這就是給每個高尚男女的應許。」 2
當孩子學習過忠信、充滿美德的生活,他們就會慢慢地培養出這樣的自信。爲了幫助子女逐漸培養出對主的信任,父母要努力過忠信、充滿美德的生活,展現他們自己的信心。當父母的生活足以爲人表率時,孩子就能學得最好。父母應該要「在光和眞理中教養子女」(教約93:40),讓靈性活動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庭祈禱、經文研讀、福音討論和教會活動)。
幫助子女培養個人正直
孩子被賜予基督之光(見約翰福音1:9;摩羅乃書7:16;教約93:2),而且在達到負責年齡時能夠明辨是非。當孩子聽憑自己的良知,根據自己最佳的判斷行事,他們就比較不會依賴他人,會對他們自己和自己作出正確決定的能力更加自信。雖然必須教導孩子聽從父母和教會領袖睿智的忠告,他們也必須學會獨立思考,發展對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的自信。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學會傾聽內在的指引,這種能力會增加。孩子具有基督的光,父母可以幫助子女自我評估,傾聽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上與基督的光保持和諧,來鼓勵他們的成長。
有一次,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犯姦淫的婦人到耶穌那裡,問祂這婦人是否應該照律法所規定的那樣被石頭打死。耶穌喚醒他們的自我判斷力:「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當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評估自己的行爲時,他們無言以對,「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一個一個地」離開了(第9節)。
當一個人從事他(她)認爲是可以接受的行爲時,其自我評價的想法是正面的,從而建立自我肯定和自信。當一個人從事不可接受的行爲時,其結果通常是自我否定和喪失自尊。
這些案例說明了自我評價的過程是如何運作的:
榮恩、利百加和卡洛斯
榮恩解開了一個很難的數學問題。他的自我評價是正面的:「我會做!我可以在這個學科取得好成績。」他的自信增加了。
利百加說了一個謊。這個謊言讓她在朋友面前很出風頭,朋友甚至給她一個擁抱。她瞬間感到心花怒放,但覺得心虛自責。她的自我評價想法是負面的:「我撒了謊。這樣做是不對的。那讓我看起來很棒,但一切都是個騙局。」她的自信和自尊下降。
身障的湯姆是卡洛斯的同學,卡洛斯的朋友取笑湯姆,但卡洛斯不願這麼做。卡洛斯的朋友開始在團體中排擠他。卡洛斯感到很受傷,但是他也知道他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他的自我評價想法是正面的。
當子女帶著問題來找父母時,父母要用孩子能夠明白的程度,鼓勵他(她)思考對這件事的個人信念和靈性提示。父母可以問適當的問題,例如:「你對此的感覺如何?」「你滿意你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嗎?」「你告訴過我,你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怎麼樣做比較合適呢?」
當父母請孩子評估自己的行爲時,他們應該以平靜、不挑毛病、不譴責的方式去做。
在下面的這個案例,一位母親幫助女兒思考個人信念,藉此引導女兒的行爲。
金琪兒
金琪兒,14歲,和她的朋友珍妮開始避開艾莉森,試圖將她排擠出社區和學校活動。艾莉森很難過,覺得被拒絕。金琪兒的媽媽觀察到這件事,便問她女兒怎麼回事。
媽媽: |
我很擔心你和艾莉森。這是怎麼回事? |
金琪兒: |
她覺得自己是個萬人迷,我們只是想讓她知道,她沒有像她想像中的那樣受人歡迎。 |
媽媽: |
那你怎麼做呢? |
金琪兒: |
珍妮和我會避開她,如果她靠過來,我們就不跟她說話。就這樣。 |
媽媽: |
她冒犯你了嗎? |
金琪兒: |
也沒有。我們只是不喜歡她。她在學校可以是傲慢小姐,但在這裡不行。 |
媽媽: |
我很好奇,金琪兒。你這樣對待她時,對自己有何感覺? |
金琪兒: |
(防衛性的反應。)噯,她活該。總得有人糾正她的行為。 |
媽媽: |
可是你說她並沒有冒犯你。我想知道,只是因為你碰巧不喜歡她就對人這麼壞,你自己有什麼感覺。 |
金琪兒: |
我覺得蠻好的,再說,我不想談這個了。 |
媽媽: |
好吧,隨你吧。我希望你再想一想。我很愛你,不過我很難同意你說的事。 |
第二天晚上,金琪兒到她的媽媽身邊。 | |
金琪兒: |
您是對的。我對自己的行為覺得很糟糕;您幫助我看到自己,而我不喜歡我所看到的。說實話,我很嫉妒艾莉森。她在學校有很多的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有她的一半多。我知道我沒有理由如此殘酷對待她。我跟她道歉了。我感覺好多了,謝謝您幫助我。 |
雖然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會有如此戲劇性的反應,但請他們評估自己的行爲可能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過著與個人信念和期望和諧一致的生活。幫助他們評判自己的行爲往往很有效,因爲評判並非來自父母。
當父母用嚴厲、審判和譴責的方式激發自我評估,孩子可能會忽略個人的不當行爲,反過來關注父母的過度、不當的行爲;或者,孩子在反應上可能會有不必要的強烈罪惡感和自我譴責。
父母在鼓勵容易過度自責的孩子做自我評估時要謹慎。父母需要在這些孩子做自我評估時悉心引導他們。抑鬱或不健康的生活經驗會扭曲孩子的想法,自我評估必須是正確的,不能是扭曲思想下的產物。
幫助子女培養能力
當父母有高標準但合理的期望時,子女往往會發展出能成功完成事情的自信。這種自信特別會在父母提供孩子一個充滿愛心、支持的環境時彰顯出來,孩子可以透過考驗和錯誤學習,不會因失敗而被貶抑或譴責。當孩子感受到愛、支持和鼓勵,他們會欣然地從挫折中吸取教訓,願意再度嘗試。孩子也需要知道天父愛他們,即使他們犯了錯。
對子女未來各個重要的領域,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發展能力。孩子必須學會工作、學習、達成目標、遵守規定和與人相處。當他們具備這些領域的能力,他們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增長。父母要教導他們工作的道理,要和他們並肩工作,特別是他們還年輕的時候。父母要心情愉快、有耐心,想辦法讓子女喜愛工作。父母應該鼓勵子女參加活動,從中得到成功,幫助他們培養才能和天賦。父母不要讓子女追求一些只是爲了滿足父母野心的活動,特別是一些對子女的福祉來說並不是必要的活動。這樣父母和子女都會變得很沮喪。
父母要肯定子女的成就;當他們做了一些對人有益和值得讚揚的事時,要讚美他們。
以下是給予讚美的一些指示。父母應該:
-
要眞誠。孩子聽得出來虛假的讚美並會加以拒絕。
-
把重點放在他們的行爲上,以及這件事對父母的影響。例如,「我眞的很喜歡你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平無爭的交談。這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父母應該避免將重點放在孩子身上,說「你眞是個好孩子」之類的。孩子可能不覺得自己是個好孩子,而且會覺得讚美很虛假或有操控的感覺。
-
要簡潔。寥寥數語勝過長篇大論。喋喋不休的父母會讓孩子難爲情,會將可能的正面行爲轉變成負面的行爲。
-
隨機讚美。讚美孩子的每一個行爲會降低父母話語的意義,完全不讚美則會讓孩子嚴重缺乏親情。隨機給予讚美會產生最大的影響。父母務必要肯定子女所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讓子女參與服務他人
服務計畫教導無私,並能幫助孩子關注別人的福祉。賓塞‧甘會長曾教導服務的價值:
「在服務的奇蹟中存有耶穌的應許,就是透過喪失自己,我們才能找到自己!
「我們不僅透過感謝生活中有神聖指引來『找到』自己,如果越常以合宜的方式爲同胞服務,靈魂還能更加豐盛充實。爲人服務還能更提升自己的價值。爲人服務,生命就變得更具體實在──我們確實更易於『找到』自己,因爲自己還有那麼豐盛的內在可供發掘!」 3
對主的信任
孩子在培養信心、美德和正直時會獲得自信。父母還可以藉由這些方法來培養子女的自信:愛和尊重他們,幫助他們發展能力,讓他們有機會去爲人服務。
關於對主的信心,泰福‧彭蓀會長說:「我的信息和見證是:只有耶穌基督才有資格提供我們希望、信心和力量,使我們克服世界,超越人性的弱點。爲了做到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對主有信心,按照祂的律法和教導生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