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18章:過正義生活的勇氣


第18章

過正義生活的勇氣

今日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對神的信心,以及行祂旨意的勇氣。1

導言

麥基奧大衛會長在一次總會教友大會上演講時,提到一位名叫戈登雅各的人所講述的這個故事:

「有個年輕男孩……決定到某個木匠協會當學徒。這個十來歲的年輕男孩很聰明,那些人都很樂意接納他。他們說:『來吧,我們來喝一杯,歡迎這個年輕人加入我們的團體。』他們倒了啤酒,把杯子遞給他。

「他說:『不用,謝謝。我不喝酒。』

「一個粗魯的老會員說:『啊,我們不要任何不喝酒的人加入我們的團體。』

「那年輕男孩說:『你們讓我加入,就有啦。』

「另一個人抓住他的領子說:『年輕人,這杯啤酒你要是不喝,就潑在你身上!』

「『很好,我穿著乾淨的外套,帶著清白的良心到這裡來。你要的話,可以弄髒我的外套,但是你無法弄髒我的品格。』

提到故事裡的這個年輕人,麥基會長說:

「他受過訓練——我這樣說是很貼切的;他不只受到教導,而且受過訓練,不抽煙,不喝強烈飲料,即不喝酒。這就是我所謂的道德勇氣。今日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對神的信心,以及行祂旨意的勇氣。2

麥基奧大衛的教訓

救主是勇氣的最高典範。

那位擔任我們嚮導,或應該成爲我們嚮導的人是所有人當中最有勇氣的。「我們在耶穌身上找到了最大的勇敢、最高的勇氣、最極致的英雄氣概。」眞正的英雄氣概是毫不畏縮地護衛正義,面對災禍。在這點上,救主集眞正的勇氣與英雄氣概於一身。我只需要提幾件事就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祂潔淨聖殿〔見馬太福音21:12–13〕;祂在拿撒勒遭鄉人攆出城外,卻仍無畏地宣講眞理〔見路加福音4:16–32,43–44〕;當迦百農的那五千人……〔大多數都離去〕後,祂對〔十二使徒〕說:「你們也要去嗎?」〔見約翰福音6:66–67〕但救主從沒有一次感到絕望,或離棄祂肩負的使命。這正是我們今日世界所需要的那種勇氣。3

士兵前去捉拿耶穌時,彼得……猛然撲向前去解救他的夫子,並且「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見約翰福音18:10〕……這時救主吩咐他:「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翰福音18:11〕這對彼得而言,是怎樣的一個教訓!即使因爲責任所在,必須受苦而死,主的意志力也不曾動搖過。……

彼得的意志力和忠誠度都動搖了,但他無法和其他的人一起逃走,也無法決定是否跟著耶穌才是最好的。因此他兩者都沒做,卻「遠遠地跟著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裡,〔馬可福音14:54〕。起初,他留在外頭,後來冒險進到眾僕人所坐的地方。……

〔在彼得三次否認認識主之後〕,救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見路加福音22:54–62

據說,彼得「不說一句話地從眾人面前出去,……到安靜的地方痛哭」。由於他憂傷至極,以致在救主被釘十字架後的那個星期五和星期六,他都一個人獨處。果眞如此的話,當他想起救主對他所說的許多仁慈言語,以及他在救主身邊共度的許許多多美好時光時,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就越發感到懊悔。與他的夫子有關的每一句話、每個舉動和眼神都帶著嶄新的意義浮現在他腦海。……在痛哭流淚當中,他見到了耶穌身上眞正男子氣概的一切屬性——虔敬、手足之情、忍耐、眞誠、勇氣。4

這世界的希望和未來都在那位加利利人——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身上了。你在爲日常生活奮戰時,請你自我反省一下,看看你是否眞正相信這點?〔有位作家〕曾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只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一位畫在教堂彩繪玻璃上的聖徒,……既無法接近,也難得提到祂名字的人物呢?還是祂現在仍像祂在肉身時一樣眞實存在,有著像我們一樣的熱情,並且是長兄、嚮導、顧問、安慰者,也是一個召喚我們的偉大聲音,要我們離開過去而高貴地生活、勇敢地前進,持守我們的勇氣直到最後?」我的同工們,你認爲祂是怎麼樣的人?5

勇氣源自於信心與希望。

我們比以往有更大的責任去學習和遵行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面前有更艱鉅的任務。這最後的事工尚未全部完成。……我們需要勇氣來進入那些新的領域,我們需要勇氣來迎向當前的各種狀況和景況。這就是我選擇這句經文的原因:「凡仰望耶和華的人,你們都要壯膽,〔祂就必〕堅固你們的心!」〔詩篇31:24

這項應許中有兩項原則是每一位眞正虔誠的人都應加以珍視的——信心與勇氣。這句經文的涵意爲何?我們可以確知的是,主對祂的人民有信心。因此,任何人都不要絕望,卻要鼓起勇氣,這樣他們的希望就必不落空。對神的信心和信賴、相信我們的同胞、出自我們信念的勇氣,都有助我們終於達成正義的目的。6

我們對天父的主宰力量和祂對個人的親切保護有信心,並且我們喜歡視祂爲慈愛的父親後,讓我們懷著勇氣來面對各種困難。7

年輕人必須培養勇氣,維護屬靈的準則。

〔堅持〕理想是我們展現勇氣的另一個方法,而且一定會得到我們所信賴的神的嘉許。在各種虛幻的理論被當成治療當前各種疾病的萬靈丹的時候,我們尤其要保持冷靜,不要隨波逐流。在這些時候,年輕人更需要勇敢地護衛道德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中,我們可以找到最眞實的道德勇氣。有人說,英雄氣概是精萃的勇氣。最偉大的英雄並非都是出現在戰場上的。我想我們也可以在年輕人當中找到這樣的英雄。這樣的年輕男女在社交團體中,會毫不懼怕地站起來,譴責那些我們知道會削弱品格的事物,而品格正是年輕人的生命能源所在。

〔有位作家〕說:「這世界有史以來,沒有哪一個時期比現在更需要道德英雄了。世界正等待著這樣的人。上天已命科學界爲這樣的人而努力,爲這樣的人預備道路。鐵軌爲他們舖好了,纜線爲他們架設了,跨海大橋也爲他們興建了,但他們在哪裡呢?誰會在我們的社會關係及政治關係中注入一股更爲崇高的生命氣息呢?」有位偉大的科學家說:「這世界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伽利略、法拉第或其他人的發現,而是相信道德及屬靈準則的眞正意義。」我呼籲青少年要勇於維護耶穌基督福音的道德與屬靈準則。畢竟,「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8

教育的目的是去開發孩子內在的資源,使他一生都蒙受其利;是去開發自制的力量,使他永遠不會縱情任性,或被其他弱點所奴役;是去開發〔堅強的〕男子氣概、優美的女性特質,使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青少年至少都可指望成爲一個朋友、一個同伴,然後成爲適於擔任丈夫或妻子的人,成爲模範父親或慈愛聰慧的母親,成爲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堅毅地面對災禍、無畏地面對死亡的人。9

我在阿爾瑪書第五十三章讀到關於一些年輕男子的記述,說他們極富於勇氣,也富於體力和活動力,而且在任何時候,任何託付的事情上,都是忠實的人。這些年輕人是誰?他們的父母和他們一樣,都是忠於所託的人。他們的父母是歸信的拉曼人。這些歸信的拉曼人在神的靈臨到他們的時候,就獻出生命來爲同胞服務,並且在爲教會服務的時候,就立下聖約,絕不再拿起武器來對抗他們的弟兄,絕不再出戰。這就是他們的誓約,這就是他們的聖約,他們甚至到死都忠於這些聖約。10

我呼籲年輕人要勇敢地維護耶穌基督福音的道德與屬靈準則。這世界需要道德英雄!11

套句〔一位作家〕的話:……「你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向低矮的平原,那裡聽到的是失望的哭喊……;另一條通向早晨的高原,那裡聽到的是人性喜悅的呼聲,在那裡所有誠實的努力都會獲得不朽的酬賞。」……

在作選擇的時候,……願神賜給你們透徹的洞察力、明晰的眼力、堅強的意志、勇敢無畏的心。作了明智的選擇以後,願你們走路時都能抬頭挺胸,面容坦率,顯示出你們沒有錯待任何一個人。即使人生的任務艱巨,憂傷壓迫著你們,也願基督的生命之光呼喚你們更加勇往直前。12

有了道德勇氣,我們就能克服人生的各種逆境。

勇氣是迎向危險或對立時,在心智上表現出來的平靜而堅定的特質。這種特質讓人能夠面對路上的各項阻難,終而達成正義的目標。……勇氣是面對困難、克服困難。1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在多數人都持反對意見的時候,獨排眾議,維護良善,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展現眞正勇氣的時候。舉例來說,約瑟先知曾因爲說自己看到異象而受辱罵與迫害,但他一直忠於他的見證。他雖「受人嘲笑和辱罵,卻仍認定神的確和他講過話」,並且「全世界都不能使他的思想和信念改變。」〔見斯密約瑟的寫作(二)1:24–25

這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勇氣與堅定:一旦知道什麼是對的,就算會受到嘲弄或懲罰,也要有勇氣去衛護它。14

讓我們勇敢地護衛正義。不要害怕伸張正義。讓我們做個忠實的人。15

願神賜給我們勇氣去選擇正義,給我們能力去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給我們力量去忠信地爲祂和爲我們的同胞服務。16

眞理是忠於我們認爲對的事情;眞理是勇於過著合乎我們理想的生活;眞理永遠是力量。17

研讀與討論的建議

  • 何謂勇氣?(見第176頁)爲什麼道德勇氣要比身體的勇氣更爲重要?我們要如何增加或鞏固我們的道德勇氣?我們每天如何用寧靜的勇氣來遵行福音?

  • 經文中有哪些例子說明了救主和其他人完美的道德勇氣?(見第172-173頁)他們的榜樣對你有什麼幫助?

  • 信心與勇氣之間有何關係?(見第173頁)主如何幫助我們面對那似乎難以克服的對立?我們必須做些什麼才能得到祂的協助?

  • 氣餒就是喪失勇氣。爲什麼氣餒是撒但這麼厲害的一個工具?我們要如何防備,才不會氣餒?

  • 在哪些社交場合或其他情況下,需要非凡的勇氣?後期聖徒要如何在這類情況中展現出勇氣?我們要如何協助並鼓勵教會裡的兒童和青少年勇敢地維護福音標準?(見第174-176頁)鞏固青年這本小冊子如何在這一方面著力?

相關經文:申命記31:6列王紀下6:16羅馬書15:13尼腓一書3:7教約121:7–9

  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3, 95.

  2.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3, 95; story taken from James L. Gordon, The Young Man and His Problems.

  3.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6, 58.

  4. Ancient Apostles (1918), 63–66; paragraphing altered.

  5.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54, 84; paragraphing altered.

  6.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6, 57–58; paragraphing altered.

  7.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6, 61.

  8.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6, 60–61; paragraphing altered.

  9. Gospel Ideals (1953), 436.

  10.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27, 11–12.

  1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9, 152.

  12. Whither Shall We Go?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peeches of the Year, 10 May 1961, 7.

  13.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36, 58.

  14. Ancient Apostles, 185; paragraphing altered.

  15.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8, 145.

  16.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0, 118.

  17.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9, 73.

Peter

「在痛哭流淚當中,〔彼得〕見到了耶穌身上眞正男子氣概的一切屬性——虔敬、手足之情、忍耐、眞誠、勇氣。」

two thousand stripling warriors

我們都應該像希拉曼的年輕戰士一樣,「極富於勇氣,也富於體力和活動力」,並且「在任何時候,……都是忠實的人」〔阿爾瑪書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