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列國的旌旗,世人的光
「現在是剛強的時候,是毫不猶豫奮勇前進,完全了解我們所身負使命的意義、範圍和重要的時候了。」
戈登·興格萊的生平
戈登·興格萊自英國傳教返鄉後不久,便去執行他的傳道部會長約瑟·梅里爾給他的最後一個指派任務。梅里爾會長也是當時十二使徒定額的成員,他請戈登去向當時的總會會長團:禧伯·郭會長、小路賓·克拉克會長和大衛奧·麥基會長作報告。戈登聯絡總會會長團的祕書,約好見面的時間。
戈登一踏進總會會長團的議會室,郭會長和他的諮理就親切地招呼他,接著郭會長說:「興格萊弟兄,我們給你十五分鐘報告梅里爾長老要我們聽的事情。」一小時十五分鐘後,戈登才離開房間。他在指定的十五分鐘內說出他的傳道部會長所擔心的事:傳教士需要更好的文宣資料來協助他們的工作。他的簡報讓總會會長團提出了一些問題,因此討論了一小時。
完成這項指派後,戈登覺得「他此時才真正傳教結束,該是向前看,好好規劃未來的時候了。」他當時已從猶他大學英文系畢業,他想去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取得新聞碩士學位。不過就在與總會會長團開完會兩天後,一通電話改變了他的計劃。麥基會長打電話來,說:「興格萊弟兄,昨天我們在總會會長團與十二使徒的會議中討論了你跟我們會面時所談的事。我們組織了一個由六位使徒組成的委員會,由司提反·理查長老擔任主席,來解決你提出的需求。我們想邀請你來這個委員會工作。」1
戈登接受了這項邀請,受僱在新成立的教會電台、公關暨傳道部文宣委員會擔任執行祕書。他後來沒去哥倫比亞大學深造,也未擔任報導世界新聞的記者;而是從此展開了發表福音大好信息的畢生努力。後來他擔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時,這方面的責任更加擴大。
戈登·興格萊即使在棘手的情況下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經常被派去接受新聞記者的採訪。他擔任總會會長時,仍欣然接受這樣的機會,克盡己職,協助帶領耶穌基督的教會「從迷濛中顯現出來」。(教約1:30)他宣告:
「我堅信並見證,本教會的使命就是作列國的旌旗,世人的光。我們每個人都承擔著這項重責大任,我們責無旁貸,絕不可畏縮逃避。我們接受並決心履行此項託付,有了神的協助,我們必能做到。」2
戈登·興格萊的教訓
1
本教會像但以理在異象中所見的那塊石頭,正滾動出去,充滿天下。
少年約瑟·斯密到他父親農場的樹林祈禱,本教會就是從這次謙卑的祈禱開始,從我們稱為第一次異象的那個非凡經驗開始,這事工逐漸擴展。……這正是但以理所見異象的真實寫照: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從山上滾出來,充滿天下。(見但以理書2:44-45)3
教會於1830年成立時只有六位成員,〔而且〕只有一小群信徒,他們都住在沒沒無聞的村莊裡。……今日的錫安支聯會在美國各州、在加拿大各省、在墨西哥各州、在中美洲各國以及南美洲各地都蓬勃發展。
會眾遍布英國和歐洲,多年來當地已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教會。這事工已拓展到波羅的海各國,並且往南延伸到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及附近的幾個區域。這事工遍及俄羅斯的廣大區域,往上延伸到蒙古,往下遍及亞洲各國,直到太平洋上的島國、澳洲和紐西蘭,並進入印度和印尼。這事工也在非洲的許多國家快速成長。……
這只是起頭而已。這事工會繼續成長、蓬勃發展,遍及全世界。4
2
早期教會領袖預見了主事工的未來。
先驅者於1847年7月24日進入這座〔鹽湖〕山谷,有一先鋒隊伍比他們早一兩天抵達。百翰·楊於星期六抵達,他們在隔天的安息日上午及下午各舉行了一場崇拜儀式,那時,沒有任何場地可供聚會。我猜想在七月的那個星期天,他們或坐在篷車的轅桿上或靠在輪子上,聆聽總會領袖演講的情形。由於快入秋了,如果他們要想在秋季播種的話,時間緊迫,要做的事相當繁重。但當時,楊會長懇請他們不論在那時或以後都不要破壞安息日。
隔天早上,他們分成幾路人馬,分頭探勘四周的環境。百翰·楊、惠福·伍及幾位同工,由營地徒步出發。……他們爬上一圓頂狀的山峰,楊會長由於不久前才生了一場大病,倍覺吃力。
這幾位總會領袖上了山頂後,往我們所在位置以南的山谷眺望。除了山上幾條注入鹽湖谷的溪流兩岸有少許的柳樹及雜草外,可以說是一片荒蕪,根本見不到任何建築物,但是百翰·楊在幾天前的星期六卻肯定地指出,「就是這地方」。
他們將腳上所站的山峰命名為「旌旗峰」,因為先知以賽亞曾提到以下這項偉大的預言:「他〔指神〕必豎立大旗,招遠方的國民,發嘶聲叫他們從地極而來;看哪,他們必急速奔來。」(以賽亞書5:26)
「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趕散的人,又從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猶大人。」(以賽亞書11:12)……
我猜測,〔這幾位總會領袖〕很可能也在那裡提到興建聖殿,……以應驗以賽亞的預言: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以賽亞書2:2-3)
如果有人在1847年7月的那個早晨聽到他們幾位所說的這一席話,一定覺得他們愚蠢極了。他們看起來不像是雄心壯志的政客,也不像是鑽研地圖盤算著如何建立帝國的統治者。他們不過是一群流離失所,從密西西比河畔美麗家園被驅趕到美國西部沙漠地帶的人。但他們經由經文和啟示見到一個「異象」。
那一小群人的先見之明令我敬佩不已。他們過人的膽識及勇氣簡直叫人難以置信。離他們東邊最近的屯墾區少說也有一千多英里〔1,600公里〕,西邊的太平洋岸也有將近800英里〔1,300公里〕的路程。他們還沒試過這裡的氣候,當地的土質異於他們不久前居住的伊利諾州或愛阿華州的黑色沃土。他們不曾在此耕種過,也不曾在此過過冬,一個建築物都還未蓋。這幾位先知身上穿著破舊的衣服,腳上穿著從納府走了一千多里路來到此山谷的同一雙馬靴,高聲暢談千禧年的異象。他們以先知的眼光看到了這項偉業的非凡前程。那天他們下了旌旗峰後,便開始工作,去實踐他們的夢想。5
3
我們永遠不可失去遠見,看不到神事工的神聖使命,以及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我們這個時代,有時候我們只顧行走在自己窄小的道路上,做好個人分內的小事,反而看不到這事工宏偉的一面。我小時候,耕作的馱馬十分普遍。馬具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馬勒。馬勒兩邊各有一個眼罩,戴上眼罩後,馬兒只能看見正前方的東西,兩旁的東西都看不見,目的是怕馬受到驚嚇或分心,而不專心注意前面的路。
我們之中有些人做事就好像眼睛帶了眼罩的馬,只看到自己眼前的窄小路徑,完全看不見四周的景物。我們在教會中可能只擔任一個小小的召喚;能夠盡心盡力做好召喚固然很好,但是若能知道你的召喚能促成神國度整體不斷的成長,也是件相當重要的事。
海樂·李會長曾經……引述一位無名氏的話說,「凡事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
我對這句話的詮釋是,我們應該體認到主事工的長闊高深——是何等廣闊、何等奇妙、何等宏偉,然後全心全力作好自己在其中被分派的部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小畝田要去耕耘,但眼光絕不可過於短淺,忘了這整個神聖事工的美好前景。永恆的父神已將這事工賜給我們,在這幅壯麗非凡的織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佔有一席之地。個人所能貢獻的力量固然有限,但不表示不重要。……
……你們在從事你們的召喚時,切莫忘了這整個圓滿福音期美好宏偉之聖工的目的。在這幅非凡的織錦上將你自己負責的一小部分用心織好;至於圖案,天上的神已經向我們顯示了。高舉這面旌旗,跟隨它前進。要勤奮、要忠誠、要有美德,要忠信,不要讓這面旗幟沾染任何污點。
關於這個國度的異象並不是晚上一個虛無的夢境,隨著太陽升起就消失無蹤。這的確是我們永恆的父神的計劃及事工,它關係著神的每位兒女。
當年我們的〔先驅者〕祖先在這〔猶他〕西部山谷中篳路藍縷,奠立根基時,可以說為了活命,為了不被淘汰,什麼苦都吃了。他們始終不忘他們所從事的是一項榮耀非凡的偉業。我們也必須學習他們的榜樣,以相同的眼光來推動這事工。這事工在我們功成身退後仍會繼續向前推動。願我們這些因祂神聖的旨意蒙召的僕人,都能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以一雙不完全的手,同心協力,繼續建立神的國度,實現這完美無缺的計劃。6
4
我們可以成為列國的旌旗,讓地面上的居民從我們身上得到力量。
弟兄姊妹們,現在正是我們更勇敢自信,提高眼界,放開心胸,更用心去體會並了解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肩負偉大千禧年的使命的時候了。現在是剛強的時候,是毫不猶豫奮勇前進,完全了解我們所身負使命的意義、範圍和重要的時候了。現在是不論結果為何也要努力行義的時候;現在是遵守誡命的時候;現在是用愛心和仁慈幫助那些沮喪以及在黑暗痛苦中徘徊的人的時候;現在是在我們所有的交誼中,對別人體貼、良善、尊重、有禮的時候。總而言之,就是要更像基督。7
除非世人能懸崖勒馬(但似乎不太可能),否則只要我們繼續聽從先知的教訓,我們必定愈來愈與眾不同,愈加引人注目。舉例來說,隨著家庭在世俗壓力下的解體,我們對家庭所持的神聖立場,相形之下會顯得更加獨特,更引人注目(如果我們有信心繼續堅守這立場的話)。
而性開放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的同時,本教會持續教導了一個半世紀的教義會顯得更加奇特,對許多人來說甚至覺得奇怪。
今天的社會,酗酒及吸毒的問題日益嚴重,我們所持的立場——主於一個半世紀之前所頒布的——在世人面前會愈顯得不尋常。……
安息日逐漸成為做生意、娛樂的日子時,那些遵守主親手在西乃山上所寫的律法(現代啟示亦一再強調)的人,會讓人覺得更加不尋常。
要生於世卻不屬於世並不容易,我們無法完全獨自生活或只獨善其身,我們也不會想這樣做。我們必須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做個舉止高尚、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避免自以為是的想法或態度,但仍然保持我們的標準。……
我們遵守這些原則及教會教導的其他標準時,許多人都會尊敬我們,並找到力量去做他們心底實際上也認同的這些正確的事。
以賽亞曾說:「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祂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以賽亞書2:3)
我們不須妥協。我們絕不妥協。主在這福音期所點燃的蠟燭會成為全世界的光,讓其他人在看到我們的好行為之後,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並效法他們所見的榜樣生活。
就從你我做起,讓我們全體人民都能藉由我們的家庭生活、工作表現,或甚至所從事的娛樂活動,成為世人嚮往、學習的對象,就像造在山上的城、列國的旌旗一樣,讓地上的居民從我們身上得到力量。8
如果想讓教會作列國的旌旗,世人的光,我們在個人及生活的各個層面就必須具備更多基督生命的光彩。捍衛正義時,我們必須不怕後果,我們絕對不可以膽怯。保羅對提摩太說: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提摩太後書1:7-8)9
你們千萬不能把這份偉業——基督的偉業,視為理所當然。而當正邪勢力相交戰時,也千萬不能只站在一旁袖手旁觀。……
……我極力勸勉你們,除了履行日常生活的本分外,要再多走一里路;也就是要挺身而出,成為捍衛這些價值觀的領袖,因這些價值觀會讓我們的文明散發光彩,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安慰和平安。你們能成為一位領袖。身為這個教會的成員,在我們教會所擁護的這些價值觀上,你們必須是一位領袖。切莫讓恐懼大過你們所付出的種種努力。10
我們沒有什麼好怕的,因為神在掌舵。為了這事工的好處,祂會支配一切,並將祝福傾注於那些服從祂誡命之人的身上。這就是祂的應許,我們毫不懷疑祂有能力實現那應許。
……我們的救主,我們的救贖主,偉大的耶和華,大能的彌賽亞,已然應許:「我必在你們面前行。我必在你們的左邊和你們的右邊,我的靈必在你們心中,我的天使必在你們四周,托著你們。」(教約84:88)
祂說:「所以,小羊群,不要怕;要行善;讓大地和地獄聯合起來與你們作對吧,只要你們建立在我的磐石上,他們就無法得勝。……
「在每個思想上都要仰望我;不要懷疑,不要懼怕。
「看那刺穿我肋旁的傷痕,以及我手上和腳上的釘印;要忠信,遵守我的誡命,這樣你們必繼承天國。」(教約6:34,36-37)
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攜手合作,必能邁步前進,作活神的僕人,參與祂的愛子,我們夫子的事工,並事奉祂,努力榮耀祂的名。11
我們必須堅守立場,抗拒這世界。假若我們如此行,全能者就會成為我們的力量及我們的保護者,做我們的嚮導和我們的啟示者。我們會很安慰地知道,我們所從事的正是祂要我們去行的。別人或許不贊同我們,但我們確信他們會敬重我們。我們絕不會被拋下孤立無援的,因為有很多人雖然與我們不同信仰,卻跟我們有著同樣的想法。他們會支持我們所付出的種種努力的。12
讓我們共享這美好時節中主事工的榮耀。讓我們不驕傲、不自矜,而要謙卑感恩。讓我們每個人都在心中下定決心,要光大全能之主的事工,使它像一座固若金湯、美好的燈塔照亮世界,讓全世人都仰望其光芒。13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閱讀第一部分時,思考教會1830年至今的成長,你有什麼感覺?•
-
複習興格萊會長描述第一批先驅者抵達鹽湖谷的情形。(見第2部分)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學到什麼?早期教會領袖的前瞻性眼光如何祝福了我們?你覺得成為「列國的旌旗」是什麼意思?(見以賽亞書5:26;11:12)•
-
在第3部分,興格萊會長鼓勵我們要看到神事工「宏偉的一面」和「四周的景物」。為什麼我們需要看到這事工「宏偉的一面」?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看不見這一面?我們小小的努力能以何種方式促成神國度的成長?•
-
複習興格萊會長所說的,後期聖徒會在哪些方面變得愈來愈「與眾不同,愈加引人注目」。(第4部分)我們要如何培養更寬廣的眼界、更有勇氣去推動神的事工向前?我們要如何生於世而不屬於世?我們要如何「具備更多基督生命的光彩」?挺身捍衛正確的事,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相關經文
教學輔助說明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並不是『真正的教師』,否則便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請注意你不要阻撓靈的教導。教師的主要角色是預備道路,使人們能有一個與主交通的靈性經驗。」(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1999〕,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