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與不同信仰的人交誼
「願我們向各地各宗教善意的男男女女伸出援手。」
戈登·興格萊的生平
戈登·興格萊會長在1994年11月舉辦的一場宗教領袖大會上說:
「我們所信仰的教義各不相同。知道了我們在教義上的差異後,我想我們都一致理解到存在於這世界和社會上的邪惡和問題,認清我們有很大的責任與機會團結起來,去捍衛在公開和私人生活中提及的美德與道德特質,要尊重所有的男人、女人與兒童都是神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中要謙恭有禮,要維護家庭是神所制定的社會基本單位。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幫助窮人,鼓勵憂傷的人,為所有因各種原因而身陷困難與痛苦的人帶來安慰、希望與協助。
「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有傷口需要醫治,我們用樂觀與信心來取代這個時代的悲觀。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不需要互相責備或批評,而且必須運用我們的影響力來平息憤怒和惡意的爭論。
「……我們的力量來自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即使在我們個別的差異中也蘊藏著力量。但是,更大的力量蘊藏在神賜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諭令,那就是,我們要為提升並造福神所有的兒女而努力,不論他們在種族或國籍或其他方面有何差異。……
「願主賜福我們,讓我們能夠從自己的心中和社會中除去一切的仇恨、偏執、歧視和其他造成分裂的言語和行動。惡毒的言論、種族歧視的字眼、充滿仇恨的措辭、惡意搬弄的是非,在我們之間絕無立足之地。
「願神將那來自於祂的平安賜給我們。願祂賜給我們感恩的心,願意在彼此往來時互相尊重,結合我們的力量來造福我們有幸居住的社區。」1
興格萊會長作完這次演講後一年,又對一群民間領袖講話。這個小團體雖然只有30人左右,但是他們的影響甚廣,包括美國各大新聞媒體的總裁、主編、製作人和記者等。他在「時而愉快、時而幽默的談話中」,講述「教會在全世界傳教事工、人道救援及教育推廣等事務的概況,然後回答問題。……他坦誠地回答每個問題,沒有猶豫也沒有尷尬的感覺。」在場的人都對他的開明態度感到驚訝,他唯一不願細談的是在神聖聖殿裡的教儀。他說:「此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談。」
電視節目60分鐘的資深記者麥可·華勒斯在問答時間中表示,他要為興格萊會長作一集專訪。興格萊會長想了一下,回答說:「謝謝你。我願意接受訪問。」2
興格萊會長後來承認他有點擔心接受麥可·華勒斯採訪,因為大家都知道華勒斯是不好應付的記者。他說明了儘管他有所顧忌,但還是同意接受訪問的原因。
他說:「我覺得這個訪問讓我有機會向廣大民眾介紹在教會文化與信息中肯定積極的一面。我覺得有機會逆風而行總比在一旁休息、不作任何努力的好。」3
這次內容廣泛的採訪包括了以下要點:
華勒斯先生:「你們如何看待非摩爾門人士?」
興格萊會長:「愛他們,尊重他們。我有很多非摩爾門朋友。我尊敬他們,也非常欽佩他們。」
華勒斯先生:「就算他們其實還沒有看到光嗎?」
興格萊會長:「是的,我要對不是本教會成員的人說,我們讚揚你們所具備的一切美德與良善。請帶著這些美德、良善來,看看我們是否能再貢獻一些。」4
等到訪談結束,興格萊會長和麥可·華勒斯成了好朋友。華勒斯先生說興格萊會長是一個「親切、體貼、高尚且樂觀的領袖」,也是一個「完全值得世人景仰的人」。5
戈登·興格萊的教訓
1
我們只要記住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兒女,就更能夠伸手提攜並協助周遭的人。
大家萬萬不可忘記,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多元的世界裡。世上的人們都是我們天父的孩子,有著許多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必須培養寬容的胸懷,能欣賞他人和彼此尊重。6
在任何一塊土地上,都沒有必要因為不同的族群而起爭端。但願人們能在家中教導所有人都是我們永恆父神的兒女,而且既然有父子之愛,就一定會有兄弟之情。7
如果我們經常把神性特質的形象放在眼前,把神的父性和人的手足情誼視為真實的東西,我們就會更寬容些,更仁慈些,更願意去伸手扶起、幫助並鼓舞在我們周遭的人。我們也比較不會屈從於那些顯然不符合我們身份的事情。我們是神的孩子,我們愛祂。我們的為人行事應當要更名符其實。8
2
我們要用尊重、感恩和友善的態度對待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
「我們要求有特權可依照自己良心的指引,崇拜全能的神,並容許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特權,讓他們自行選擇崇拜的方式、處所或對象。」(信條第11條)
我們既然相信要按照我們的教義來崇拜神,我們就不能是自大、自以為義或驕傲的人,卻要讓別人也擁有按照他們希望的方式崇拜的特權,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世界有許多的苦難都來自宗教之間的衝突。我很高興能說,我可以和天主教朋友同席而坐,也可以和新教徒朋友促膝而談。我會為他們辯護,就像本教會過去所做和將來會做的那樣,在世人面前為他們辯護。9
我懇請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成員用尊重和感恩的態度與不同信仰的人相處。在信仰和人生觀不同的人群中,最需要的就是禮貌與互相尊重。我們絕不偏袒任何種族優越感的教義。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的世界裡,即使有人相信那些我們並不認同的教義,我們也必須予以尊重。即使他們偏執頑固,我們也必須樂於維護他們的權益。
希望大家注意約瑟·斯密在1843年所講的下面這段話:
「我既已表明我願為一位『摩爾門』而死,就能當著上天的面大膽地說,我願意隨時為維護來自長老會、浸信會或其他任何教會的一個好人的權益而捨命。因為任何蔑視後期聖徒權益的法章,也會同樣蔑視羅馬天主教徒的權益,或任何其他宗教團體的權益。」(History of the Church, 5:498)10
我們千萬不要畫地自限,絕對不要有高人一等的心態,也不要自以為是,而要寬宏大量,心胸開闊,態度友善。我們可以保有自己的信仰,我們可以實踐自己的宗教,我們可以在不冒犯其他人的情況下,珍惜自己崇拜的方式。我要用這個機會懇請大家培養寬容、睦鄰的態度,友善並慈愛地對待其他信仰的人。11
我們在談論教義的差異時,不要引起不悅,不要尖酸刻薄。但是對於直接來自啟示,及透過古代持有權鑰和權柄之人而得到的知識,我們也絕對不可放棄或妥協。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復興是世界的救主所制定的。……
我們要尊重別人的信仰,我們必須這麼做。我們要讚揚他們傑出的成就。我們要教導子女要包容、友善對待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12
不要貶損其他教會,不要傷害其他教會,不要和其他教會爭論,不要和其他教會爭辯,只要對不同信仰或沒有信仰的人說:「請帶著你所信仰的真理來,看看我們是否能再貢獻一些。」13
3
在不妥協教義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其他人共同從事善舉。
我們能在各事上與其他宗教人士攜手共進,持續對抗社會上的種種邪惡,這些邪惡對我們極其重要而寶貴的價值觀造成莫大的威脅。這些人的信仰雖然與我們不同,卻是我們在各種不同的目標下的朋友、鄰人及伙伴。我們樂意對他們的努力助一臂之力。
然而,在這一切事上,並沒有教義的妥協。我們不需要也絕對不會這麼做。但是,我們一同工作時,會有某種程度的友誼。14
不要忘了,我們信要仁慈,並為所有的人做有益的事。我確信我們可以很有效率地教導子女明白,我們不擔心他們在友善對待和關心不相信本教會教義的人時會喪失信心……讓我們參與社會上的善事義舉。我們或許會遇到一些嚴重的道德問題,但我們不會在關乎原則的事情上屈服,而會在這些狀況下,禮貌地表達不同的意見,但不引起不悅。我們雖不接受對方的立場,但可以認同他們的誠意。我們可以談論原則,但不作人身攻擊。
我們要在改善社區環境、造福所有民眾的目標之下,跨步向前,提供協助。……
要教導你有責任照顧的那些人明白培養良好公民素質的重要。鼓勵他們參與社區事務,而且要記得,在公眾事務中,獨立思考的沉默之聲比抗議的喧鬧之聲更有說服力。我們的成員承擔這些責任時,必能造福他們的社區、家庭和教會。15
我們一定不能屈服於邪惡的勢力。我們能夠也必須維持本教會自成立以來所堅持的標準。有一種方法比世人的方法更好。就算要孤軍奮戰,我們也必須這麼做,
但我們絕對不會孤單。我深信,全世界有千千萬萬人民看到四周充斥的邪惡都感到哀傷。他們喜愛美德、良善和能夠振奮人心的事物,也將提高聲音並竭力保存那些值得維持和培養的價值。16
讓我們為良善的力量而祈禱。讓我們向各地各宗教善意的男男女女伸出援手。讓我們堅定地抵抗國內外的邪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發揮美好的影響力。17
4
我們以愛、尊重和仁慈對待別人時,就顯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真正的門徒。
我們在推動我們特有的使命時,是在復活之主的命令下進行的;祂已經在這最終的福音期說話了。這是祂獨特而奇妙的偉業。我們為祂作見證。不過,我們不要傲慢或自以為是。
誠如彼得所言,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 ……
……讓我們成為基督真正的門徒,遵守金科玉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讓我們在親切對待那些與我們信仰不同的人時,鞏固自己的信心,也鞏固子女的信心。愛與尊重將消弭一切仇恨。我們的仁慈將成為我們信仰最有力的辯護。18
我建議大家要伸手援助不是我們成員的人,鼓勵他們,以和藹、親切的方式帶他們參加活動,讓他們看到教會美好的計劃。
我想起愛德溫·馬爾侃(Edwin Markham)的詩作:
我們當然不需要誇耀〔我們的宗教〕,或有任何一絲的驕傲。這樣的行為否認了基督的靈,而基督才是我們應努力效法的。這樣的靈行諸於我們的內心和靈魂中,以靜默且不吹噓的方式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都見過那些令人景仰的人,因為他們所培養出的風範,不用言語,就能在一舉一動中流露出福音之美。
我們可以降低說話的分貝。我們可以以德報怨。我們可以在很容易讓人怒火中燒的情況下保持微笑。我們可以運用自制及自律的能力,並且對任何攻擊我們的侮辱輕蔑置之不理。20
我們是否真的明白,是否真的了解我們所擁有的是非常重要的東西?這是人類所有世代的總和,也就是人類經驗全貌的完結篇。
但這並不讓我們處於優越的地位,反而我們要更加謙卑。它讓我們責無旁貸地懷著夫子的精神去幫助並關心其他所有的人。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19:19)我們必須去除自以為是的心態,而且要超越小我的利益。……
我們這一代承繼前人種種努力的成果,光是讓人知道我們是這個教會的成員並不夠,我們還肩負著神聖的職責,讓我們面對它,努力去做。
我們必須成為基督真正的門徒,以仁愛對待所有的人,以德報怨,以身教來教導主的道,達成祂已向我們揭示的重要服務。21
猶他州鹽湖城會議中心的奉獻祈禱文中有這麼一段話:願身為您教會成員的我們都能很熱情、親切。願我們保持我們為人所知的標準與作為,給予他人有其崇拜「方式,處所,或對象」〔信條第11條〕的權利。請祝福我們能敦親睦鄰,樂於助人。願我們扶起垂下的手,堅固任何因悲痛而無力的膝〔見教約81:5〕。願我們都能和平共處,彼此感謝,彼此尊重。22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記得每個人都是神的孩子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為什麼是很有幫助的?(見第1部分)我們要如何對人更有感恩和尊敬之心?大人要如何教育小孩去感謝並尊重別人?
-
複習興格萊會長對我們與不同信仰之人的關係所提的建議(見第2部分)。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是否有自大或自以為是的態度?我們要如何對信仰不同的人表示更大的友誼與關愛?
-
教會成員與其他人共同從事善舉為什麼是很重要的?(見第3部分)你知道哪些實例呢?我們如何在社區中發揮向善的影響力?
-
我們從興格萊會長在第4部分的訓示中學到哪些有關門徒職分的事?你曾經看過愛與尊重消除尖酸刻薄的例子嗎?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為什麼是「我們信仰最有力的辯護」?思考你能向人伸出援手的一些具體方法。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7:12;路加福音9:49-50;約翰福音13:34-35;約翰一書4:7-8;教約1:30;123:12-14;信條第13條
研讀輔助說明
「當你體會到認識福音的喜樂後,你會想要應用你所學到的事情。要努力按照你對福音的理解過生活。這麼做會增強你的信心、知識和見證。」(宣講我的福音〔2004〕,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