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24教會的目標


第24章

教會的目標

放映新聞短片的劇院坐滿了人

禧伯·郭會長和他的諮理迅速採取行動,落實海樂·李的援助計畫。1936年4月6日,他們在一場支聯會會長團和支會主教團的特別會議中宣布這項計畫。幾天之後,郭會長指派海樂擔任該計畫的總經理,指示他要與使徒密文·培勒和中央督導委員會一起合作。1

教會接下來幾個月的主要目標,是要確保在10月1日前,支聯會中每個貧困的家庭都有足夠的食物、衣服和燃料來過冬。郭會長也希望讓失業的聖徒重新投入工作,以提振他們的士氣、重拾尊嚴,並使財務穩定。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他和他的諮理籲請聖徒繳付十足的什一奉獻,並增加他們的禁食捐獻。他們也指示當地的慈助會和聖職領袖要評估需求,並擬定工作專案,為支會中的人提供援助。教會也會盡可能地提供工作機會,例如改善和修繕教會資產。

總會會長團宣告:「接受救濟的人通常會自慚形穢,覺得尷尬或羞恥,我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們消除那些感覺。支會必須是一個平等的大家庭。」2

五月的第一週,郭會長前往加州成立一個新的支聯會,並對聖徒講述新的援助計畫。3自1923年洛杉磯支聯會成立以來,已有成千上萬的聖徒搬到加州,尋求更溫暖的天氣和更好的工作機會。此外,該州有幾所優秀的大學,許多後期聖徒在這些學府都有卓越的表現。1927年,教會領袖在舊金山成立一個支聯會,幾年後又在鄰近的奧克蘭成立一個支聯會。現在,教會在加州的九個支聯會中有六萬多名成員。4

郭會長在洛杉磯的第一個晚上與新支聯會的會長晤談,並與當地的聖徒聚會,講述這項援助計畫。不過,第二天早上他醒來時,想到的是聖殿而不是援助計畫。他和教會領袖長久以來一直考慮在猶他州以外,有大量聖徒的地區建造更多的聖殿。他們最近決定在愛達荷東南部的一個小城市,愛達荷瀑布,建造一座聖殿。現在,他覺得教會需要在洛杉磯建造一座聖殿。5

經濟大蕭條日益趨緩,教會也有資金建造兩座聖殿,同時展開援助計畫。教會沒有負債,而且財務運作健全。教會自1900年代初期重點投資的糖業,也有了分紅。郭會長認為新聖殿不需要像鹽湖聖殿那樣精緻、昂貴。相反地,他預見的是能滿足當地聖徒需求的小型聖殿。6

不過,就目前而言,建立新的援助計畫是教會的首要任務。反對這項計畫的聲音已經開始出現;這項計畫要求支會和支聯會繁重的新工作量,有些聖徒因此感到惱火。忠信繳付什一奉獻和禁食捐獻,難道不足以照顧貧困的教會成員嗎?他們也擔心「實物」繳付什一奉獻的方式——將物品捐獻給當地的倉庫——會衍生額外的處理費用和儲藏費用。另一些人覺得,作為納稅的公民,即使他們不一定需要,只要符合資格,就有資格獲得政府的賑濟。7

郭會長知道該計畫會受到批評,但他敦促海樂繼續進行這項工作;成敗多半都取決於接下來的六個月,如果援助計畫要想成功,聖徒就必須齊心協力。8


與此同時,在墨西哥,五十一歲的艾薩亞·華瑞茲正奮力阻止教會在他的國家分裂。身為區會會長,他自1926年起就一直帶領墨西哥中部的聖徒,當時宗教和政治動盪導致墨西哥政府將所有外國出生的神職人員,包括美國後期聖徒傳教士,驅逐出境。傳道部會長暨總會持有權柄人員雷·普瑞特也遭驅逐後,艾薩亞等一群墨西哥聖徒便聽從其建議,迅速填補教會領導職位的空缺,使得當地的分會不致瓦解。9

十年後的現在,教會在墨西哥面臨了新的問題。普瑞特長老在1931年意外過世後,總會會長團召喚七十員第一議會的安東尼·伊文斯,接替他擔任傳道部會長。雖然安東尼是在墨西哥北部的後期聖徒屯墾區長大,並在墨西哥市研習法律,但他不是墨西哥公民,所以不能在墨西哥合法傳教。因此,他主要的傳道對象是住在美國西南部的墨西哥裔美國人。10

墨西哥中部的聖徒對傳道部會長不在感到困擾,尤其是需要立即關注當地問題的時候。舉例來說,教會需要興建更多的教堂,因為墨西哥法律禁止人們在私人住宅或其他非宗教建築物中舉行宗教儀式。然而,本地的教會領袖並沒有權柄或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11

1932年,艾薩亞和他的二位諮理,亞伯·帕茲和伯納貝·帕拉,與其他憂心忡忡的聖徒開會,討論該怎麼做。在這些後來被稱為第一次集會和第二次集會的會議上,聖徒們決議,最好是由墨西哥公民擔任他們的傳道部會長。在墨西哥革命期間,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都支持為墨西哥原住民爭取權利而與外國勢力對抗的領導人,而且他們對在遠方統治的外國政治領導人感到失望,這些領導人似乎無視他們的需求。12

這些集會分子於是起草遊說信函,要求改變,並投書至教會總部。總會會長團回應的方式是,派遣安東尼·伊文斯和密文·培勒前往墨西哥市,與艾薩亞等一行請願者商談此事。這兩位訪客向他們保證,總會會長團會為他們的領導困境找到受靈啟發的解決之道。但安東尼也責備他們直接向總會會長團請願,而沒有事先徵詢他的意見。13

安東尼的傳道部會長任期結束後,總會會長團召喚雷·普瑞特的弟弟海樂·普瑞特接替他。海樂在墨西哥的屯墾區出生,可以在該國自由傳教,不久他就把傳道部總部搬到墨西哥市。儘管如此,一些教會成員在他的嚴格督導下深感不滿。其他聖徒則對他在文化和血統上都不是道地的墨西哥人,而深感失望;他們想要的傳道部會長,是要能了解他所服務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需求的人。14

1936年初,總會會長團決定劃分在國界的墨西哥傳道部,將美國西南部的一部分從傳道部疆界移除。這個消息讓一些聖徒有了盼頭,希望新的傳道部會長是由有墨西哥人血統的人擔任。但當海樂·普瑞特繼續留任時,一群失望的聖徒決定要召開第三次集會。

領頭的是亞伯·帕茲和他的舅舅馬加里托·包提斯塔。馬加里托對他的墨西哥血統感到無比自豪,並相信自己是摩爾門經民族的後裔。他認為墨西哥聖徒可以管理自己,也對美國領導人的干預感到憤恨。15

艾薩亞贊同亞伯和馬加里托的觀點,但規勸他們不要召開集會。他提醒亞伯:「教會組織並非以多數人的請願為基礎。」當召開第三次集會的計畫還是繼續執行時,艾薩亞發了函給整個傳道部,勸阻教會成員不要參加。

「各位的動機高尚,」他寫道,「但訴諸的程序形式不合乎體制,因為它違反了權柄的原則。」16

1936年4月26日,一百二十名聖徒聚集在墨西哥泰卡爾可,參加第三次集會。在會議中,他們一致表決支持總會會長團,但認為鹽湖城的教會領袖誤解了他們之前的信件,因此決定必須提交一份新的請願書,明確地要求一位擁有他們自己「raza y sangre」——種族和血統——的傳道部會長。集會分子接著一致通過,推選亞伯·帕茲這位他們心目中經驗豐富的原住民,擔任墨西哥傳道部會長。17

會後,艾薩亞找海樂·普瑞特一起去跟亞伯和集會分子斡旋調解,但種種努力都失敗了。6月時,集會分子草擬了一份長達18頁的請願書給總會會長團。「我們非常誠懇地請求各位答應我們兩件事,」他們寫道,「首先,請教會答應給我們一位墨西哥人傳道部會長;其次,請教會接納並授權我們選出來的人選。」

艾薩亞再也無法阻止集會分子提交這份請願書。及至月底,他們把請願書連同251個連署簽名寄至鹽湖城。18


1936年10月2日,禧伯·郭會長以援助計畫(現在稱為教會安全計畫)的進度報告揭開總會大會的序幕。他提醒聖徒,在10月1日前,教會希望支聯會中每個貧困、忠信的聖徒,都有充足的食物、燃料和衣物來度過即將到來的嚴冬。

雖然只有四分之三的支聯會達到這個目標,但是他對聖徒在過去六個月中所展現的及時回應和效率感到滿意。「已有一萬五千多人在支聯會和支會的各種方案中投入勞動力,」他報告說,「為了這個必要且值得讚揚的目的,人們已投入了數十萬個工作時數。」19他們收割穀物和其他農作物、收集衣物、製作大量的被褥和寢具。就業委員會已幫助七百多人找到工作。

「教會的目標在協助人們自助,」郭會長告訴聚集在一起的聖徒說,「在匱乏和痛苦從我們中間消失之前,我們絕不能考慮停止這非凡的努力。」20

大會結束後兩個月,一個製作小組來到鹽湖城,為在美國各地劇院放映的熱門新聞系列時代在前進The March of Time),拍攝一部關於安全計畫的紀錄短片。製作小組拍攝鹽湖城地標、後期聖徒百姓在田地耕作,以及教會倉庫和工作坊的運作片段。在郭會長和教會其他領袖的配合下,製作小組也拍攝了有關安全計畫的討論和會議。21

聖徒現在已經為度過寒冷季節作好了更充分的準備,先知的心思再度轉向聖殿。那年冬天,教會取得土地,要在愛達荷州愛達荷瀑布蛇河沿岸建造一座聖殿,那裡有一個強大的虔誠聖徒社區。22郭會長隨後返回洛杉磯,去拜訪那裡的支聯會,並聽從聖靈給他的提示,要在該市蓋一座聖殿。

在加州,他發現教會成員很努力地落實安全計畫。安全計畫對洛杉磯這個大都會城市是一大挑戰,因為這項計畫是仰賴農業和其他的鄉村活動,來為失業的聖徒提供工作。因此,加州的支聯會已經根據他們的地區調整了該計畫。他們將該州果園盛產的果子製成水果罐頭,還有,隨著教會在該地區持續成長,需要幫助的聖徒則充當興建新教堂的建築工人。23

儘管如此,加州的聖徒還是達不到增加禁食捐獻的目標。郭會長在對洛杉磯東北部帕沙第納支聯會的成員演講時,強調了這項犧牲的重要性。他應許會眾說:「如果所有後期聖徒每個月都不吃兩餐,並將由此節省下來的金額交到主教手中,分發給有需要的人,那麼教會成員當中絕不會有匱乏者。」24

郭會長不與聖徒聚會時,就去參觀可能的聖殿地點。他找到許多合適的地點,但每次他表現出購買的興趣時,業主要求的價格都比他認為的土地價值要高出許多。25他找到的最好地點是位於洛杉磯和好萊塢之間主要幹道上的,一塊約9.5公頃的美麗土地。他對該塊土地開了價,但業主在他必須返回鹽湖城之前都沒有回應。

第二天,他收到洛杉磯一位主教的電報,說這塊地的主人已經接受教會的提議。先知喜出望外。他告訴小路賓·克拉克:「我們擁有全國最好的地點。」26

消息傳來之際,正值時代在前進在劇院首映,讓聖徒在幫助貧困者方面的努力,受到全國正面的關注。27這部影片首映的前幾週,鹽湖城的一家劇院為教會和城市領導人舉辦了一場不公開的放映會。郭會長當時仍在加州,所以錯過了那次活動。但大衛奧·麥基能夠出席,他給予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

「這是一部極好的影片,」他興奮地說,「影片非常精彩、巧妙地呈現,教會中的男男女女和小孩都應當為此心懷感激。」28


大約就在此時,墨西哥第三次集會與教會之間的裂痕不斷擴大。29在收到集會分子的請願書後,總會會長團覆以長信,重申在世界各地遵從教會管理體制的標準程序的重要性。

「若非如此,」總會會長團說,「很快就會在教會中產生不同的做法,而這些做法會導致不同的教義,到最後,教會就不會有紀律。」30

他們勸告集會分子要悔改。「指派與你們同種族的傳道部會長的時候遲早會到來,」他們寫道,「但唯有在主的靈感啟示下,教會的總會會長才會決定採取這樣的行動。」31

1936年11月,聖地牙哥·岡薩雷斯,墨西哥中部一個分會的會長,與第三次集會分子的其他成員碰面,討論回應總會會長團信函的最佳方式。包括聖地牙哥在內的一些集會分子對這封信感到失望,但想要遵守總會會長團的決定。有些人則感到憤怒。

聚會時,坐在聖地牙哥旁邊的馬加里托·包提斯塔從桌上跳了起來,大聲說:「這不公平!」他希望集會分子這次徹底否決掉海樂·普瑞特的權柄。「他不再是我們的會長了,」馬加里托說,「我們的會長是親愛的亞伯!」

聖地牙哥驚覺情況不對。那年稍早,他曾問馬加里托,如果總會領袖不同意集會分子的請求,會發生什麼事?馬加里托向他保證,無論他們是否得到他們想要的答案,他們都會繼續支持海樂擔任傳道部會長,並希望他能夠考慮他們提出的議題。現在看來,集會分子是在呼籲徹底的反叛。

「這不是我們當初商定的。」聖地牙哥對他的朋友說。

「對,但這不公平。」馬加里托說。

「那麼,」聖地牙哥說,「我們就是言而無信。」

那天晚上,聖地牙哥回到家,與妻子多洛莉絲交談。「我們該怎麼辦?」他問,「我不想成為反對教會事工的一分子。」

「要三思而後行。」多洛莉絲說。32

不久之後,聖地牙哥與兩百多位集會分子見面,討論之後的路。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像馬加里托一樣,對總會會長團的回函感到憤怒。不過,馬加里托追求多妻的傳言也很困擾他們。馬加里托還是個年輕的歸信者時,曾在墨西哥屯墾區看過這種做法。當集會分子發現這些謠言屬實時,皆一致認為他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並將他逐出該組織。33

馬加里托是集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聖地牙哥對他走入歧途感到很不安。在又參加了幾次會議後,聖地牙哥開始告訴妻子和其他的集會分子,他不會再繼續參加這個團體。不久,他和其他醒悟的集會分子與海樂會面,告訴他,他們渴望重新加入教會的主體,並詢問他們需要做什麼才能回歸。

海樂說:「弟兄們,沒有條件。你們仍然是成員。你們是教會的成員。」34

聖地牙哥繼續忠信地擔任其分會的會長。第三次集會在墨西哥聖徒當中仍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運動,但它仍然吸引了數百名教會成員加入其行列。在更多的和解努力失敗後,集會領袖又寄了另一封信給總會會長團,宣布他們完全拒絕傳道部會長領導的意圖。

不久之後,墨西哥的教會領袖作出回應,在1937年5月,將亞伯·帕茲、馬加里托·包提斯塔等一行集會領袖開除教籍,原因是背叛、不服從和叛教。35


那年春天,在美國東部,十八歲的保羅·班恩忙著在辛辛那提分會服務。他除了在亞倫聖職擔任祭司外,也擔任分會文書、協進會祕書,和本地傳教士。

每個星期日,他和其他的本地傳教士都會在城裡挨家挨戶地分享福音。他的一個同伴叫葛斯·梅生,年紀足以做他的父親了,試著緊盯著他。他們一起工作的第一天,保羅獨自敲了一扇門,並被邀請進去分享福音信息。與此同時,葛斯發狂似地在街上走來走去找他。在那之後,他們就一起敲門。36

保羅喜歡與人談論教會。不像猶他州裡的男青年,他周圍的人並不認同他的信仰。他喜歡研讀復興的福音,並記下所學到的事。在閒暇時間,他會閱讀經文和教會其他書籍,包括尼腓·安德生的年輕人的教會歷史A Young Folk’s History of the Church),以及雅各·陶美芝的耶穌是基督信條。他通常會在星期日下午看店時研讀這些書籍,那時段很少有人會停下來買東西。37

保羅和女朋友康妮·泰來在教會聚會和協進會活動中幾乎形影不離。381936年初,接替查爾斯·安德森擔任分會會長的奧文·吉列姆,鼓勵保羅和康妮的交往。在過去的十年中,分會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多,部分歸因於年輕聖徒結婚、留在分會,以及養育家庭。

經濟大蕭條也讓很多人在屬世和屬靈上離鄉背井,導致猶他州或美國南方等經濟拮据地區當地的一些歸信者或聖徒搬到辛辛那提,這也是分會成長的原因之一。其他人則來自更遠的地方,包括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德國聖徒家庭。最近,保羅的姊姊茱蒂嫁給了史坦立·費西,一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年輕人,他在辛辛那提傳教後返回辛辛那提。39

1937年6月6日,保羅、康妮和分會的其他成員趕了約一百六十公里的路,到鄰州的傳道部大會聆聽大衛奧·麥基會長演講。當麥基會長向會眾講述交往和婚姻的神聖性時,保羅和康妮聽的很認真。那天晚上,康妮在保羅送她回公寓之前,第一次告訴保羅她愛他。40

不久之後,吉列姆會長與保羅談及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的事。在當時,並非每個配稱的男青年都被期望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如果保羅去傳教,他將成為辛辛那提分會出去的第一位全部時間傳教士。41保羅不確定自己是否該去。鑑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傳教士人數不足,教會當然需要他的幫助。不過,他也有家人和商店需要考慮。他的哥哥們已經離家了,他知道他的父母要依靠他。42

最後,保羅決定不去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他繼續擔任分會傳教士。8月1日,在一場街頭聚會傳講福音的兩天後,他在一個游泳池為六個人施洗。那年秋天,吉列姆會長和北部諸州傳道部會長布蘭特·興格萊也召喚康妮擔任分會傳教士。43

不久,保羅和康妮就一起走上街頭,分發教會文宣,並傳福音給任何願意聆聽的人。1938年5月,在康妮十九歲生日那天,保羅給了她一個驚喜,他送她一本聖經和一本耶穌是基督——兩本她可以在新召喚上使用的書。

有一陣子,他還開玩笑說要給她買個訂婚戒指。但他們還有一年才會高中畢業,而且他們兩人都還沒有準備好要結婚。44

  1. Harold B. Lee, Journal, Apr. 6, 15, and 21–28, 1936; Schedule of Regional Meetings, Apr. 24, 1936, David O. McKay Papers, CHL; Grant, Journal, Apr. 20–21 and 23, 1936.

  2. First Presidency, Important Message on Relief, [2]–[3]; David O. McKay to Edward I. Rich, May 1, 1936, David O. McKay Papers, CHL.

  3. Grant, Journal, May 2–3, 1936; “Church Officials Form New L.D.S. Stake on Coast,” Salt Lake Tribune, May 5, 1936, 24.

  4. Orton, Los Angeles Stake Story, 40–42; Johnson and Johnson, “Twentieth-Century Mormon Outmigration,” 47; Cowan and Homer, California Saints, 264, 274; Candland, History of the Oakland Stake, 26–27; “Temple Is a Challenge to California Mormons,” Ensign (Los Angeles), Mar. 18, 1937, 1.主題:人口外移

  5. Grant, Journal, May 2–4, 1936; Cowan and Homer, California Saints, 267–69; Groberg, Idaho Falls Temple, 49–51.

  6. Alexander, Utah, the Right Place, 318–19; Heber J. Grant to Russell B. Hodgson, Aug. 24, 1935, First Presidency Miscellaneous Correspondence, CHL; Heber J. Grant to Bayard W. Mendenhall, Nov. 27, 1935, Letterpress Copybook, volume 73, 81,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Presiding Bishopric, Office Journal, June 16, 1936.主題:教會財務建造聖殿

  7. “Tentative Program for Group Meetings with Stake Presidents,” Oct. 1–3, [1936], David O. McKay Papers, CHL.

  8. Lee, “Remarks of Elder Harold B. Lee,” 3–4; “A Message from the President of the Church,” Improvement Era, June 1936, 39:332; First Presidency, Important Message on Relief, [3].

  9.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11–14, 138.主題:墨西哥

  10.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16; Informe de la Mesa Directiva de la 3a Convención, [June 25, 1936], 31.主題:墨西哥的屯墾區

  11. Martin F. Sanders to J. Reuben Clark Jr., Sept. 30, 1933; Oct. 29, 1933; Harold W. Pratt to J. Reuben Clark Jr., Apr. 10, 1934, J. Reuben Clark Jr. Papers, BYU;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62.

  12. Páez, Lamanite Conventions, 25–27; Informe de la Mesa Directiva de la 3a Convención, [June 25, 1936], 19–20;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12, 116–17; Acta de la Convención de Tecalco, Apr. 26, 1936, 14–15; Pulido, “Margarito Bautista,” 48–56.

  13.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17–18; Páez, Lamanite Conventions, 25–27.

  14.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19–21, 127; Harold W. Pratt to First Presidency, May 1,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Dormady, Primitive Revolution, 76;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62.

  15.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21, 125–26; Acta de la Convención de Tecalco, Apr. 26, 1936, 14–15;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08–35, 165–70.主題:拉曼人的身份

  16.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38–39; Harold W. Pratt to First Presidency, Apr. 25,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Acta de la Convención de Tecalco, Apr. 26, 1936, 18.First 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was peace” in original changed to “is peace.”

  17. Acta de la Convención de Tecalco, Apr. 26, 1936, 14–18; Harold W. Pratt to First Presidency, Apr. 28,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39–40;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67–70.主題:第三次集會

  18. Informe de la Mesa Directiva de la 3a Convención, [June 25, 1936], 20, 21–22, 27–29, 36–37; First Presidency to Harold Pratt, July 22,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40–41.引言經修訂以澄清文意;將原文的「會長」改為「傳道部會長」。

  19. Heber J. Grant, “The Message of the First Presidency to the Church,” in One Hundred Seventh Semi-annual Conference, 2–4; see also “Tabulation of Church-Wide Survey to October 1st, 1936,” [1], David O. McKay Papers, CHL.

  20. Heber J. Grant, “The Message of the First Presidency to the Church,” in One Hundred Seventh Semi-annual Conference, 3–5; “Tabulation of Church-Wide Survey to October 1st, 1936,” [1]–[3], David O. McKay Papers, CHL.

  21. General Church Welfare Committee, Minutes, Dec. 3, 1936; The March of Time: Salt Lake City!, CHL; “Church Film at Orpheum,” Deseret News, Feb. 4, 1937, 8.主題:廣電媒體公共關係

  22. Presiding Bishopric, Office Journal, June 2, 1936; Sept. 8, 1936; Nov. 24, 1936; Jan. 5, 1937.

  23. Don Howard, “The Mormon Fathers Discard the Dole,” Los Angeles Times, Nov. 22, 1936, Sunday magazine, 7; General Church Welfare Committee, Minutes, Dec. 3, 1936; “Three Opportunities,” California Inter-mountain Weekly News (Los Angeles), May 14, 1936, [2].

  24. “Ballard Address Enthuses Local C.S.P. Committees,” California Inter-mountain Weekly News (Los Angeles), Dec. 3, 1936, 1; “The Church Security Program in Southern California Stakes,” California Inter-mountain Weekly News, Dec. 10, 1936, 2; “Honest Fast Offer Will Supply L.D.S. Needy, Says Pres. Grant,” Ensign (Los Angeles), Feb. 4, 1937, 1.主題:禁食

  25. Heber J. Grant to June Stewart, Feb. 17, 1937; Heber J. Grant to Tom C. Peck, Feb. 17, 1937,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Pres. Grant Confers with Local Leaders on Temple Site,” California Inter-mountain Weekly News (Los Angeles), Jan. 21, 1937, 1.

  26. Heber J. Grant to Ethel Grant Riggs, Feb. 20, 1937,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David Howells to Heber J. Grant, Feb. 17, 1937, First Presidency Miscellaneous Correspondence, CHL; Heber J. Grant to J. H. Paul, Feb. 20, 1937, Letterpress Copybook, volume 75, 80,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Cowan, Los Angeles Temple, 18, 21.

  27. “S.L. ‘March of Time’ Opening at Studio,” Salt Lake Telegram, Feb. 11, 1937, 15; “Far Reaching,” Deseret News, Feb. 20, 1937, Church section, 2.

  28. “Time Turned Back on Screen to Depict Story of Church,” Salt Lake Telegram, Jan. 26, 1937, 26; David O. McKay to J. Reuben Clark, Jan. 26, 1937, First Presidency General Administration Files, CHL.

  29. Harold W. Pratt to First Presidency, July 2, 1936; Sept. 18, 1936; First Presidency to Harold W. Pratt, Sept. 18, 1936; Antoine Ivins to First Presidency, July 3,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30. First Presidency to Third Convention Committee and Followers, Nov. 2, 1936, 3–4,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31. First Presidency to Third Convention Committee and Followers, Nov. 2, 1936, 5–7,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第二句引言經修訂以增可讀性;原文開頭:「前述的任何內容都不應被理解為是說或甚至暗示,指派與你們同種族的傳道部會長的時候可能不會到來。」

  32. Mora,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6.

  33. Third Convention Directive Committee to First Presidency, Dec. 7,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65–78; Mora,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6–37;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47.

  34. Mora,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7, 39;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47;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74–78.

  35. Mora,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9; Pulido, Spiritual Evolution of Margarito Bautista, 174; Third Convention Directive Committee to First Presidency, Dec. 7, 1936, First Presidency Mission Files, CHL; Tullis, Mormons in Mexico, 145.主題:教會紀律第三次集會

  36.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7, 21; Paul Bang, Northern States Mission Certificate of Appointment, Nov. 3, 1936, Paul and Cornelia T. Bang Papers, CHL; Gus Mason entry, Cincinnati Branch, South Ohio District, Northern States Mission, no. 789, in Ohio (State), part 2, Record of Members Collection, CHL.

  37.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1–13, 27; Bang, Diary, Jan. 5, 7–8, and 10, 1936.

  38.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0–11, 17–19, 23; see also, for example, Taylor, Diary, [June 2, 1937]; [July 30, 1937]; [Aug. 6, 1937].

  39. Cincinnati Branch, Minutes, Jan. 15, 1936; Cincinnati Branch member entries, South Ohio District, Northern States Mission, in Ohio (State), part 2, Record of Members Collection, CHL; Bang, Diary, Jan. 15, 1936;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9.主題:人口外移

  40. McKay, Notebook, June 6, 1937, David O. McKay Papers, Special Collections, J. Willard Marriott Library,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 Taylor, Diary, [spring 1937]; [June 1 and 6, 1937];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8, 23, 28; “News from the Missions,” Liahona, the Elders’ Journal, July 13, 1937, 35:62.

  41. Taylor, Diary, [June 24 and July 18, 1937];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9–20.

  42.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9–20; Cowan, Church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62–63.

  43. Taylor, Diary, [July 30 and Aug. 1, 1937]; Cornelia Taylor, Northern States Mission Certificate of Appointment, Dec. 12, 1937, Paul and Cornelia T. Bang Papers, CHL;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9.

  44. Paul Bang, “My Life Story,” 19, 21, 27; Taylor, Diary, Oct. 18, 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