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你做得很好
1945年10月7日下午,鹽湖大會堂裡鴉雀無聲,喬治·斯密在總會大會上起身對聖徒演講。在擔任使徒的四十年間,他曾多次在大會堂演講,但這次大會是他第一次以主的先知身分對整個教會演講。
他剛自愛達荷州東南部返回,在那裡奉獻了愛達荷州瀑布聖殿。這座聖殿提醒我們,後期時代的事工正在向前推進。但是他知道,歷經多年貧困與戰爭的蹂躪,全球各地的聖徒都在受苦。他們現在寄望他的指引和撫慰。
「如果人類兒女接受那位獻出一切的主的忠告,」斯密會長對會眾說,「那麼這個世界很可能早已擺脫苦難。」他提醒聖徒,救主邀請他們去愛鄰人並寬恕敵人。「這就是救贖主的靈,」他說,「如果後期聖徒希望有一天能站在祂面前,由祂伸出雙手歡迎並光榮回家,那麼他們就應該努力去擁有那份精神。」1
斯密會長在教會成員眼中,是一位仁慈、愛好和平的領袖。他年輕時就立下個人信念來指引自己的人生。「我不勉強別人達到我的理想,而是以愛心激勵他們做正義的事情;」他寫下,「我不故意傷害任何人,甚至是冤枉我的人;我反而會力求此人的益處,讓他成為我的朋友。」2
現在,斯密會長展望未來,特別關心如何幫助生活飽受戰火摧殘的聖徒。那年稍早,他曾要求教會福利委員會制定一個計畫,將食物和衣物送到歐洲。10月的大會結束後不久,他便與幾位使徒會面,討論如何儘快將物資運往海外。3
運送援助物資到歐洲並非易事,教會需要美國政府的幫助,以便與許多國家協調救援工作。為了釐定計畫細節,斯密會長和一小群教會領袖前往華盛頓特區。4
他們在11月初一個多雲的早晨抵達首都。他們與政府官員和歐洲大使進行了多次會晤,其中有一次是與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會面。杜魯門總統親切地歡迎總會領袖,但他提醒他們,在歐洲經濟不景氣且貨幣不可靠的情況下,運送食物和衣物到那裡是會虧本的。他告訴斯密會長:「那裡的錢都沒有什麼價值。」5
先知解釋說,教會不期望賺錢。「我們那邊的教會成員需要食物和補給品,」他說,「我們想在寒冬逼近前幫助他們。」6
「你需要多久才能準備好?」杜魯門總統問道。
先知說:「我們現在就準備好了。」他講述聖徒收集儲備的食物和補給品,以及慈助會在戰爭期間縫製的兩千多條被子。教會只是需要有人幫忙,把這些物資運到歐洲。
聖徒已準備就緒!杜魯門總統對此甚為驚訝,他說:「你做得很好,我們很樂意盡力協助。」7
臨走前,斯密會長告訴杜魯門總統,後期聖徒在為他祈禱。先知送他一本皮面精裝的警告之聲(A Voice of Warning),這是使徒帕雷·普瑞特在1837年撰寫的傳道小冊子。
斯密會長不禁想起,普瑞特長老在世時,聖徒們都是勉強度日,要他們跨海運送援助物資給數以千計陷入困境的人,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但近一個世紀來,主教導聖徒如何為危難時刻作好準備,斯密會長很高興他們現在能迅速採取行動。8
在教會準備運送援助物資到歐洲之際,海爾嘉·伯斯繼續在柏林傳教。戰後數月,德國的狀況仍是一片混亂。柏林市和整個國家被劃分成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由不同的佔領國控制。由於戰爭使大多數的德國聖徒無家可歸,他們經常求助於傳道部辦公室的海爾嘉和其他傳教士。東德的代理傳道部會長賀伯·克勞夫在蘇聯戰俘營中過世,因此他的諮理保羅·朗海利奇和理查·藍拉克率領眾人施助難民。
由於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安置這些聖徒,這兩人取得軍事領袖的許可,將傳道部辦公室搬到柏林西部美國管制區的一處廢棄宅第。此時,海爾嘉的家鄉提爾西特所在地區淪入蘇聯的控制之下,她不知道該如何找到她的父母和在戰爭中失蹤的弟弟亨利,也很難打聽到朋友和前分會成員的下落。9
1945年秋天,海爾嘉收到阿姨露施的一封信。一年多前的一場空襲使海爾嘉的外祖父母和阿姨妮塔喪生,她和阿姨露施幸運逃過一劫。現在,海爾嘉知道,蘇聯軍隊將露施等德國難民關押在靠近德國和波蘭邊界的一座廢棄城堡中。蘇聯當局決定釋放他們,但前提是要有親戚可以收留他們。海爾嘉迅速回信,邀請阿姨住到傳道部會長公館。
不久之後,露施和一位名叫伊娃的婦人抵達柏林,伊娃是一位遠親,和露施囚禁在一處。這兩個女人眼神空洞,面容憔悴。海爾嘉在戰爭期間飽受飢餓和苦難,但她阿姨所經歷的折磨和喪親之痛令她悲慟不已。伊娃的幼女死於飢寒交迫,而露施也曾動過輕生的念頭。10
其他的後期聖徒難民也設法前往傳道部會長公館,保羅·朗海利奇為他們安排起居之處。很快地,就有百餘人在同一個屋簷下吃住。然而,海爾嘉的父母和弟弟仍然杳無音訊。
曾在德國傳教的美國士兵經常造訪傳道部會長公館。有個士兵帶了三明治來分享,那是用鬆軟的美國白麵包做成的。海爾嘉狼吞虎嚥地吃了一個三明治,她和同住的夥伴們總是餓肚子,這些食物絲毫未能讓他們覺得飽足。他們有時會一連好幾天滴食未進。海爾嘉好不容易買下或覓得一餐時,變質的馬鈴薯和稀釋的牛奶也幾乎沒有營養。她太虛弱了,有時甚至下不了床。11
1946年1月,有好消息傳來,她的父親馬丁·麥瑟斯寄來一封信。戰爭快結束時,他在一次空襲中失去了左眼,後來在丹麥的難民營待了一段時間。現在他回到德國了,住在離柏林約210公里遠的施威林市。12幾個月來,保羅和傳道部的其他領袖一直在德國各地走訪,尋找流離失所的聖徒,幫助他們組織起來,勉力維生。由於他們早有計畫要去施威林,因此邀海爾嘉同行。13
在擁擠的火車上,冬天冷冽的空氣從破損的窗戶灌了進來,海爾嘉努力保持溫暖。她手裡握著一個小盒子,裡面有幾塊美國巧克力。糖果很稀少,所以她決定要留給父親。不過,她有時還是會把巧克力湊近鼻子,只為吸幾口那美味的香氣。
在施威林,再次見到父親的海爾嘉欣喜萬分。他很是驚訝海爾嘉把巧克力全給他,就想跟她分著吃。他說:「Kindchen。」親愛的孩子。
「不用,爸爸,」海爾嘉說,「我吃了很多東西。」這是真的——她快樂滿溢,不再感到飢餓。14
在世界的另一端,尼爾·麥士維所屬的美國陸軍師是佔領日本本土軍隊的一部分。戰爭期間,數千次的空襲和投擲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使這個國家滿目瘡痍。尼爾原本以為日本人會歡迎他這位贏得戰爭的英雄。但死了三十多萬日本平民,看到戰爭讓人民付出的代價,他深感痛苦。15
尼爾現在是個上士,負責帶領一個約有三百名士兵的連隊,這些士兵不守規矩、士氣低落,其中有許多人一心想要回家。雖然尼爾年僅十九歲,但上級認為他是能整頓連隊秩序的合適人選。尼爾卻沒有把握。16
「我在這裡做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相當成熟的判斷力,一想到責任我就不寒而慄,」他在給父母的一封信中寫道,「說穿了,我不過是個孩子,很想家又年輕,茫然不知所措。」17
儘管如此,他仍想辦法成為成功的領導者,並贏得了一些人的尊敬。他經常求助於他在天上的父。有許多夜晚,他獨自在外面徘徊祈禱,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與神更密切地交流。18
他也在同是後期聖徒的士兵中找到力量。在戰爭期間,教會領袖鼓勵軍中的聖徒一起聚會,領受聖餐,並在靈性上互相支持。在戰後的日本,數百名後期聖徒軍人一起聚會,在關島和菲律賓等世界各地亦是如此。
這些小組經常有意想不到的傳道經驗。戰爭結束後不久,教宗碧岳十二世在天主教會總部接見在義大利的後期聖徒現役軍人。他們向教宗講述了救主造訪西半球的經驗,並贈送他一本摩爾門經。19
與此同時,在日本,多年沒有參加教會聚會的當地聖徒設法找到軍人小組,參加他們的聚會。在新佔領國政府的管轄下,日本人可以自由探索自己的屬靈信仰,一些後期聖徒士兵也會邀請他們的日本朋友來認識教會。不久,像尼爾這樣的美國士兵就與他們昔日的敵人比肩而坐,領受聖餐,一起學習耶穌基督的福音。20
尼爾還要服完幾個月的兵役才能回家。不過,他在沖繩以及現在在日本本土的經驗,堅定了他想儘快去傳教的渴望。21
「有一群人已經準備好聽福音,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基督徒,」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但非常需要福音來引導他們。」22
在德國,保羅·朗海利奇聯絡柏林的蘇聯軍隊將領。有數千名後期聖徒難民目前住在蘇聯佔領區,保羅非常關心他們的福祉。「由於希特勒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他寫道,「造成我們的許多成員遭到驅逐,失去家園,遠離故土,現在流落在公路上。」
保羅請求指揮官允許他購買食物,運送給這些聖徒。他曾是德國政府的族譜研究員,也受到聖靈的提示要詢問,他是否可以去藏放處找這些重要的紀錄;納粹將這些紀錄藏在國內的偏遠地區,以保護紀錄不致受損或遭竊。因為德國聖徒有一天會需要這些紀錄來為他們祖先執行聖殿教儀,保羅想要保存這些紀錄。
「這些紀錄對你來說毫無價值,」他寫信給指揮官,「對我們而言,卻是無價的。」23
一個星期後,保羅獲准購買教會成員所需的任何食物。至於他提到的那些族譜紀錄,如果聖徒能夠找到,就可以自行保管。24
保羅最終得知有一批文件在柏林西南部羅騰堡的城堡裡。1946年2月,在一個寒冷的日子,他和十六位本地傳教士沿著一條結冰的路,徒步來到矗立於陡峭山頂上的古堡。他們一進去,就發現一堆堆的教區紀錄、微卷,以及包含德國族譜的書籍。25
許多教區紀錄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包含數千個名字和日期,其中有一些是用漂亮的花體字寫的。長卷軸上描繪著色彩艷麗的家譜樹。雖然有些紀錄被冰雪覆蓋,看起來無法補救,但大部分藏品仍狀況良好。26
保羅和傳教士既已找到這些紀錄,剩下的就是要將它們安全地運送下山。保羅安排了一輛租來的卡車和拖車去載紀錄,然後再運到開往柏林的一班貨運列車上。但過了很久,卡車都還沒到。27
總算有一位傳教士出現了,他吃力地趕上山。卡車的輪胎在結冰的路面上打滑,被困在半路上。28
保羅決定是時候祈禱了。他請三位傳教士和他一起走進樹林,他們懇求主的幫助。他們剛說了「阿們」,就聽到引擎的聲音,看到卡車繞過彎道。
司機告訴保羅,他卸下了拖車,才把車開到城堡。他打算將卡車調頭離開,但是保羅說服他留下來,能載多少就載多少,幫他們把紀錄運下濕滑的道路。不過,沒了拖車,卡車裝不下所有的紀錄。如果他們想把全部紀錄都搬出來,並及時趕上第二天的貨運列車,路上的冰就必須融化。保羅和傳教士再次向神祈禱。29
那天晚上下了一場暖雨。保羅早上醒來時,路上沒有結冰。他也得知,那班貨運列車被延誤了幾天,這讓傳教士有足夠的時間把每一件可補救的紀錄裝上貨車。保羅無法否認神在這次奇妙的神蹟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很感激能成為祂手中的工具。
當最後一批紀錄運抵火車站後,保羅等人作了最後的祈禱。「我們已恪盡本分,」他們祈禱說,「親愛的神,現在我們需要您把這班貨運列車帶往柏林。」30
1946年5月22日,墨西哥傳道部會長亞威·皮爾斯與喬治·斯密會長站在太陽金字塔的頂端,這是墨西哥市東北部一處頗受歡迎的歷史景點。這座石頭金字塔高約六十公尺,矗立於後來被稱為特奧蒂瓦坎的古城的中心,有俯瞰周圍景觀的絕佳視野。雖然斯密會長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他還是輕鬆地拾級登上了金字塔,還與亞威和同行的傳教士談笑風生。31
亞威很高興先知來墨西哥。這是第一次有教會的總會會長來巡視傳道部,而這次的拜訪對當地的聖徒意義重大。在過去的十年中,教會在墨西哥一分為二:聖徒主體和加入第三次集會的一千二百人。 斯密會長的到訪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和解機會——這是亞威在過去四年中一直努力尋求的契機。32
亞威在1942年成為墨西哥傳道部會長時,第三次集會分子和墨西哥其他聖徒之間的分裂十分嚴重。亞威接受總會會長團按手選派時,小路賓·克拉克委以他修復裂痕的重任。33
起初,集會分子信不過這位新任的傳道部會長。亞威和前幾任會長一樣,都是美國公民,集會分子對他相當冷淡。亞威不但沒有試圖強迫他們承認自己的過錯,反而決定要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友誼。
他開始參加第三次集會的聚會,並與該組織的領袖亞伯·帕茲和其他集會分子建立起友誼。他與他們相處越久,就越是覺得重新合一是可能的。集會分子仍然對復興福音的核心教義保有信心。他們繼續執行教會計畫,也相信摩爾門經。如果他能幫助他們看清與聖徒割裂所失去的一切,他相信他們會回來,但是他必須謹慎行事。
「我們過去用的嚴厲方法成效不大,」他告訴總會會長團,「且讓我們寄望仁慈、理智和耐心的說理能帶來轉機。」34
在總會會長團的指導下,亞威帶領眾人在墨西哥建造或改建了幾座教堂,解決了集會分子最初脫離教會時困擾他們的問題——教堂不夠。他也經常與亞伯會面,鼓勵他尋求和解。「你們在墨西哥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支聯會組織,」他告訴亞伯和集會分子,「除非我們更加團結合一,否則我們無法在墨西哥成立支聯會。」35
他提醒亞伯,集會分子是在放棄聖殿的祝福。1945年,亞利桑那州梅薩的聖殿首次進行西班牙文的恩道門教儀。雖然許多墨西哥聖徒負擔不起去梅薩的旅費,但亞威說,他相信有一天墨西哥會有聖殿,亞伯和其他許許多多的集會分子都能進去。36
有一天,亞威接到亞伯打來的電話。他和其他幾位第三次集會的領袖想要與他見面,討論和解的事。這些人談了將近六個小時。最後,亞伯等人認清他們所犯的錯誤,決定請求總會會長團重新接納他們成為教會成員。斯密會長和他的諮理審閱了這個請求,決定如果集會分子願意切斷與這個團體的關係,並支持墨西哥傳道部會長,他們就可以再次成為耶穌基督教會的成員。37
現在,亞威和斯密會長一起巡視傳道部,他們與想要重返教會的集會分子談話。「這裡沒有背叛,」斯密會長說,「只是誤解罷了。」38
1946年5月25日,亞威帶著斯密會長來到墨西哥市的厄爾米塔分會。有一千多人擠進這座小教堂和一處備用的棚子,聆聽先知演講,其中許多是第三次集會的分子。有些集會分子擔心斯密會長會譴責他們,但他卻談到和諧與重聚。之後,大多數的集會分子承諾要完全地重返教會。39
幾天後,在泰卡爾可市一場近五百名聖徒參與的聚會中,亞伯感謝斯密會長來到墨西哥。「我們的目的是要跟從教會總會持有權柄人員和墨西哥傳道部會長的領導和指示,」他告訴會眾,「我們是在跟從主的先知。」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