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愛人如己
2023年11月


10:43

愛人如己

慈心,即憐憫,是基督的一項品格,這品格源於對他人的愛,而且無遠弗屆。

今天早上,我要邀請各位和我一起踏上一趟非洲之旅。你們不會看到獅子、斑馬或大象,但也許在旅程結束時,會看到成千上萬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如何回應基督的第二大誡命,去「愛人如己」(馬可福音12:31)。

想像一下非洲鄉間的紅土。你們從乾涸貧瘠的土壤可看出,這麼多年來,降下的雨量是微乎其微。路上遇到的幾頭牛都骨瘦如柴,由一個身披毯子的卡拉莫瓊牧人趕著,這個牧人穿著涼鞋,長途跋涉,希望能找到植物和水源。

你們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前行時,會看到幾群可愛的孩子,然後納悶為什麼他們沒去上學。孩子們笑著揮手,你們也含淚笑著向他們揮手。你們在這段旅程看到的年幼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二生活在食物匱乏的環境中,而你們的心也因痛苦呻吟著。

在前方,你們看到一個母親頭上頂著裝了五加侖水(19公升)的桶子,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手裡還提著另一桶水。她代表了這地區每兩戶家庭中的一戶,在那些地區的婦女,無論老幼,每天都要徒步走單趟超過30分鐘的路程,去水源處為全家人取水。一股悲傷頓時湧上你們的心頭。

非洲婦女取水。

兩個小時過去了,你們抵達一片僻靜、陰涼的空地。聚會的地方不是一個會堂,甚至不是帳篷,而是在可遮擋烈日的幾棵大樹下。在這個地方,你們注意到沒有自來水,沒有電,也沒有沖水馬桶。你們環顧四周,知道自己和一群愛神的人在一起,也立刻感受到神對他們的愛。他們聚在一起,是為了獲得幫助和希望;而你們的到來,就是為了提供幫助和希望。

這就是我和阿爾登姊妹,陪同總會慈助會會長卡蜜兒·詹森姊妹和她的丈夫道格,以及教會人道救援服務主管雪倫·尤班克姊妹,在教會非洲中部地區經歷的旅程,我們前往烏干達,這個擁有4,700萬人口的中非國家。那天,在樹蔭下,我們參觀了由教會人道救援服務部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烏干達政府衛生部共同資助的社區衛生專案。這些都是值得信賴的組織,經過審慎挑選,以確保教會成員捐獻的人道救濟基金得到謹慎運用。

非洲兒童接受照顧。

雖然看到營養不良的兒童,以及肺結核、瘧疾和持續腹瀉所造成的影響,讓人感到心痛,但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更大的希望,相信我們遇到的那些人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母親正在餵養孩子。

這份希望部分源自於世界各地教會成員的善心,他們奉獻時間和金錢,來協助教會的人道救援工作。當我看到患病和受苦的人得到幫助和提升時,我低下頭表達感謝。在那一刻,我更加明白萬王之王說這段話的意思,祂說:

「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為你們所預備的國;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馬太福音25:34–35)。

救主懇請「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6;亦見第14-15節)。在地球那個遙遠的角落,你們的好行為照亮了一群亟需幫助的人的生命、減輕了他們的重擔,並榮耀了神。

在那炎熱、塵土飛揚的一天,我真希望你們能聽到他們向神祈禱,讚美和表達感謝。他們會請我用他們的母語卡拉莫瓊語,對你們說「Alakara」,謝謝你。

我們的旅程讓我想起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他的旅程帶他走上了一條塵土飛揚的道路,跟我描述的那條路沒什麼兩樣,只是那條路是從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這個提供施助的撒馬利亞人教導我們,「愛人如己」意味著什麼。

他看見「有一個人……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路加福音10:30),於是「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0:33)。

慈心,即憐憫,是基督的一項品格,這品格源於對他人的愛,而且無遠弗屆。世界的救主耶穌正是憐憫的最佳典範。當我們讀到「耶穌哭了」(約翰福音11:35),我們就像馬利亞和馬大一樣,見證了祂的憐憫使祂先心裏悲歎,又甚憂愁(見約翰福音11:33)。摩爾門經中的一個例子能顯示基督的憐憫之心。耶穌向眾人顯現,並說道:

「你們有沒有跛足的、失明的、有缺陷的……耳聾的或有任何病痛的?帶他們到這裡來,我必醫好他們,因為我憐憫你們。……

祂醫好每個……人」(尼腓三書17:7,9)。

儘管盡了一切努力,你我還是無法醫好每個人,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他人的生活帶來良好的影響。提供五個餅和兩條魚來餵飽五千人的,只是一個孩童,也就是個小男孩而已。我們可能會質疑自己的貢獻,就像門徒安得烈質疑那些餅和魚:「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約翰福音6:9)。我向你們保證:只要付出或做到你們所能做的就夠了,然後讓基督擴大你努力的成果。

針對這一點,傑佛瑞·賀倫長老已邀請我們,「不論貧富,我們都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然後,他像我一樣見證,神「必會幫助和引導你們從事門徒所當作的愛心善舉。」(「我們豈不都是乞丐嗎?」,2014年11月,利阿賀拿,第41頁)。

在那塊遙遠的土地上,在那令人難忘的一天,我不僅在當時,也要在現在做見證,教會成員不論貧與富,你們的憐憫之心,會激勵心靈,也會改變生命。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接下來是,他把「〔那個人〕的傷處,包裹好了,……〔並〕照應他」(路加福音10:34)。我們教會的人道救援工作讓我們能迅速應對天災,把世人日益擴大的疾病、飢餓、嬰兒死亡、營養不良、流離失所等傷處包裹好,也把沮喪、失望和絕望等往往不為人知的傷處包裹好。

接著,撒馬利亞人「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路加福音10:35)。我們教會很感謝能與其他的「店主」,也就是一些組織合作,如天主教救濟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來協助我們從事人道救援工作。我們同樣感謝各位的「二錢銀子」,或是兩歐元、兩披索或兩先令,這減輕了世界各地太多人不得不背負的重擔。各位不太可能會認識你們的時間和金錢所援助的人,但我們並不需要認識他們,才能展現憐憫之心;我們只需要去愛他們。

羅素·納爾遜會長,謝謝你提醒我們:「當我們盡心愛時,祂會讓我們轉而關心其他人的福祉」(「第二大誡命」,2019年11月,利阿賀拿,第97頁)。我見證,只要響應納爾遜會長的呼召去「轉而關心其他人的福祉」,以及約瑟·斯密的懇求,去「給飢餓者食物吃,給無衣蔽體者衣服穿,照料寡婦,拭去孤兒的淚水,安慰傷痛者,不論是在這個教會、其他教會,甚至不信教的團體中,只要看到這樣的人都要這樣做」(“Editor’s Reply to a Letter from Richard Savary,” Times and Seasons, Mar. 15, 1842, 732),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更多的喜樂、平安和愛,也會更加謙卑。

阿爾登長老和卡蜜兒·詹森會長與非洲兒童。

幾個月前,我們在一片乾旱、塵土飛揚的平原上,發現飢餓和受苦的人,並目睹他們懇求幫助的眼神。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心裏悲歎,又甚憂愁(見約翰福音11:33),但是當我們看到教會成員展現憐憫之心,讓飢餓者有食物吃,寡婦得到照料,受苦者得到安慰,而且他們的眼淚被拭去,那些感覺就逐漸淡去。

願我們永遠關心他人的福祉,在言語和行為上表明我們「願意承擔彼此的重擔」(摩賽亞書18:8),「醫好破碎之心的人」(教義和聖約138:42),並遵守基督的第二大誡命去「愛人如己」(馬可福音12:31)。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