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先生,我們想見耶穌
2023年11月


10:23

先生,我們想見耶穌

我們想見到身分非凡的耶穌,並感受祂的愛。

臉盲症

1945年春季的某一天,有位年輕人在一家軍醫院裡醒來。他很幸運地活了下來——他的耳朵後方中彈,但是醫生動過手術之後,他現在又能正常走路和說話了。

不幸地是,子彈傷及他腦部負責辨識臉孔的區域。如今,他見到妻子卻完全認不出來,也認不得自己的母親。他連鏡子裡自己的臉都覺得很陌生——他無法辨別鏡中人是男是女。1

他得到臉盲症,這種疾病影響了數百萬人。2

有嚴重臉盲症的人,會試著用記憶法則來認出其他人——他們靠著女兒的雀斑,或靠著朋友拖著腳步的走路方式來認出他們。

成長過程

我要講第二個故事,跟我自己有關:小時候,我常常把我母親看成是訂下規矩的人。她決定了我何時可以玩,何時必須就寢,更糟的是,何時必須拔除院子裡的雜草。

很明顯地,她愛我。但讓我羞愧的是,我看到的往往只是「不得忤逆她」。

多年後,我才逐漸看清楚她真實的樣子。說來慚愧,我從未真正注意到她付出的犧牲,從沒想過為何她多年來都穿同樣的兩條舊裙子(而我卻有新的校服),也從沒想過為什麼在一天結束時,她總是很累,急著要我早點就寢。

我們可能有臉盲症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這兩個故事可說是同一個故事——多年來,我根本就有臉盲症。我看不清我母親真實的樣子。我看到她訂下的規矩,卻無法從中看見她的愛。

我談到這兩個故事是要闡明一個重點:我猜想你認識的人當中,有人就患有某種靈性的臉盲症(或許這人你自己)。

你可能難以將神看成是慈愛的父親。你可能在仰望天上時,看到的不是慈悲關愛的臉,而是你躲不掉的一堆規定。或許你相信神統治諸天、祂透過先知說話,也愛你的姊姊,但你卻暗自懷疑祂是否愛你。3或許你已感受到手裡握著鐵桿,但卻還沒感受到鐵桿另一端的救主的愛。4

我猜想你認識這樣的人,因為長期以來,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有靈性的臉盲症。

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為了要遵守規定,並達到一些抽象的標準。我知道神對我們有完全的愛,但我自己卻無法感受到。恐怕,我想要進天國,更甚於想要跟天父在一起。

如果你像我一樣,有時候只是對嘴,而不是真的「唱出救贖之愛的歌」,5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同羅素·納爾遜會長提醒我們的,答案永遠是耶穌,6而這真是個大好的消息。

先生,我們想見耶穌

我很喜歡約翰福音裡一段短短的經文,談到了一群外邦人帶著重要的請求,來到一位門徒那裡。他們說:「先生,我們〔想〕見耶穌。」7

那是我們都想做的事,就是見到身分非凡的耶穌,並感受祂的愛,這應該是我們在教會中做的大部分事情的原因,也是每個聖餐聚會的目的。如果你不知道該教導什麼樣的課程、規劃什麼樣的聚會,以及是否乾脆放棄課程、讓執事玩躲避球就好了,那麼你可能要將這節經文當作指南:想想,這會幫助人們看見耶穌基督和愛祂嗎?如果不會,或許可以試試其他方式。

當我了解到自己有靈性的臉盲症,只看到規定,而不是天父慈愛的面容時,我知道這不是教會的錯,不是神的錯,也並不表示一切已無藥可救;這是我們都必須學習的一件事。即使早期的門徒親眼見證復活,常常與復活的救主面對面,卻沒認出祂來;從墓園到加利利的海邊,最早跟隨祂的門徒「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8他們必須學會認出祂來,我們也一樣。9

仁愛

當我了解到自己有靈性的臉盲症,就開始遵從摩爾門的忠告,「全心全力」祈求能充滿主的門徒蒙應許得到的那種愛,也就是我對主的愛和祂對我的愛,並且「得見祂的真體,……〔並〕懷有這個希望」。10我祈求多年,希望能遵守愛神這第一大誡命,感受到「最偉大的一項真理,就是神愛我們是盡心、盡能、盡意、盡力地愛著我們」。11

福音書

我也閱讀和一再重讀四部福音書,這次不是為了摘錄規定,而是要了解祂是誰、祂喜愛什麼事。後來,祂如河水般湧現的愛,深深感動了我。

耶穌最初宣告說,祂被差來「醫好傷心的人,〔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12

這不是一份待辦清單,也不是想維護好形象;這是自然流露的愛心。

隨機翻開福音書的任何一頁,我們幾乎都能看到祂關心受苦的人——無論是社交上、精神上,還是身體上受苦的人。祂觸摸那些被認為是受汙染、不潔淨的人,13並且餵飽飢餓的人。14

你最喜歡耶穌的哪一個故事?我想,在你那個故事裡,神的兒子伸出援手,接納被邊緣化的人,給他們希望,這些人就是大痲瘋患者15、受憎恨的撒馬利亞人16、被指控和可恥的罪人17,或是國家公敵18。那樣的恩典真是奇妙。

試著寫下祂每一次讚揚、醫治邊緣人,或與他們一同進餐的時候,那麼你在寫完路加福音的範圍之前,筆就快沒水了。

當我看到這一點,認出祂的慈愛,我的心因而雀躍,我開始覺得祂可能愛我。如同納爾遜會長教導的:「你越認識救主,就會越容易信賴祂的慈悲、祂無盡的愛」。19你也會更信任天父、更愛祂。

如同賀倫長老所教導的,耶穌「教導我們神是誰,而我們永恆的父神是個怎麼樣的人,以及祂在各時代、各民族中是如何為祂的兒女完全付出的」。20

保羅稱神是「〔滿懷〕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21

如果你看祂的方式有所不同,請繼續努力。

聖約和神的愛

先知邀請我們尋求祂的面。22我以此提醒自己,我們是在崇拜天父,而不是在崇拜律法規章。唯有當我們從耶穌身上看見天父慈愛的面容,23並跟隨祂,而不只是遵守祂的律法時,24我們才算做到這件事。

當先知和使徒談到聖約時,他們並不是像教練那樣,從(舒適的)看台上大喊,要我們「再努力點!」他們希望我們了解,聖約是基於我們與神的關係25,且可以是靈性臉盲症的解藥。26遵守聖約並不是為了贏得祂的愛;祂對你已有完全的愛。我們的挑戰是去了解,並調整生活來與那份愛相稱。27

我們試著透過聖約,像試著透過窗戶,看到後面天父慈愛的臉。

聖約是神的愛的表徵。

祂如河水般湧現的愛

最終,我們可以藉由事奉神來看到祂。「人怎麼會認得他沒有事奉過……的主人呢?」28

幾年前,我獲得一項自認沒有資格擔任的召喚。我一早醒來,忐忑不安,但腦海中浮現從沒聽過的一句話:在這個教會中服務,就是站在神對祂兒女的愛匯聚而成的河中。這個教會是一群帶著鋤頭和鏟子的工人,努力幫忙清理河道,好讓神的愛的河水能流到祂在最遠一端的兒女。

無論你是誰,有什麼樣的過去,這個教會都有你的一席之地。29

抓起一把鋤頭或鏟子,加入這個團隊,協助將祂的愛帶給祂的兒女,而其中一些愛會返回到你身上。30

讓我們努力尋求祂慈愛的面容、祂的聖約之愛,然後與祂的兒女攜手合作,讓我們一同高唱「以色列的救贖主」:

親愛救主求祢

重新顯慈顏,

賜我內心安慰喜悅,

頹喪的心靈,

再度獲得希望,

因祢聖城已經不遠。31

願我們尋求祂慈愛的面容,成為祂慈悲的器皿,造福祂的兒女。32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See Hadyn D. Ellis and Melanie Florence, “Bodamer’s (1947) Paper on Prosopagnosia,”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vol. 7, no. 2 (1990), 84–91; Joshua Davis, “Face Blind,” Wired, Nov. 1, 2006, wired.com.

  2. See Dennis Nealon, “How Common Is Face Blindnes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Feb. 24, 2023, hms.harvard.edu; Oliver Sacks, “Face-Blind,” New Yorker, Aug. 23, 2010, newyorker.com.

  3. 「有些教會成員接受在這個會議中心講台上,或是在世界各地教會聚會中不斷宣講的教義、原則和見證,他們相信這些教導都是真實的——但他們卻可能很難相信,這些永恆真理能適用於他們的生活和個人的情況中」(大衛·貝納,「住在我裡面,而我在你裡面;所以,與我同行」,2023年5月,利阿賀拿,第125頁)。

  4. 尼腓一書8:1915:23。「對主沒有信心,也不信賴祂時,就很難遵守祂的誡命」(亨利·艾寧,「憑信心祈求並採取行動」,2021年11月,利阿賀拿,第75頁)。

  5. 阿爾瑪書5:26

  6. 羅素·納爾遜,「答案總是耶穌基督」,2023年5月,利阿賀拿,第127-128頁。

  7. 約翰福音12:21

  8. 約翰福音20:14。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見路加福音24:16)、在上鎖的房間裡(見路加福音24:37)、在加利利的海邊(見約翰福音21:4)、在墓園中(見約翰福音20:14),他們看見耶穌,卻不知道是祂。

  9. 如果我們全心尋求祂,繼續懷著信心前進,就必找到祂。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1,13)。

    「然而,日子將到,你們甚至會了解神,在祂裡面並藉著祂而復甦。

    那時你們就知道你們已見到我,我是存在的」(教義和聖約88:49-50)。

    「每個離棄他的罪,歸向我、呼求我的名、服從我的聲音、遵守我的誡命的靈魂,將見到我的面,並知道我存在」(教義和聖約93:1)。

  10. 摩羅乃書7:48。保羅也將仁愛和我們看清真相的能力連結起來。在他關於仁愛的偉大講道結束之際,他寫道,雖然「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但將來我們會「面對面……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哥林多前書13:12)。

  11. 傑佛瑞·賀倫,「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行奇事」,2016年5月,利阿賀拿,第126頁。「『基督純正的愛』更偉大的定義,並不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嘗試去做卻往往無法在他人身上顯露出來的愛,而是基督已徹底彰顯在我們身上的愛。真正的仁愛古往今來只有一次。這種愛在基督對我們的無盡、至高的救贖之愛中表露無遺」(Jeffrey R. Holland, Christ and the New Covenant: The Messianic Message of the Book of Mormon [1997], 336).

  12. 路加福音4:18,新版詹姆士王欽定本。

  13. 馬太福音8:39:25

  14. 馬太福音14:13-21

  15. 馬太福音8:1-3

  16. 約翰福音4:7-10;祂讚揚撒馬利亞人(見路加福音10:25-37)。

  17. 馬太福音21:31路加福音7:27-5015:1-10約翰福音8:2-12

  18. 馬太福音8:5-13

  19. 羅素·納爾遜,「基督已復生;對祂的信心能夠移山」,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103頁。

  20. 傑佛瑞·賀倫,「神的莊嚴威儀」,2003年11月,利阿賀拿,第70頁「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

  21. 哥林多後書1:3

  22. 詩篇27:8教義和聖約88:68

  23. 哥林多後書4:6 Pope Francis, “Misericordiae Vultus: Bull of Indic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Jubilee of Mercy,” Apostolic Letters, vatican.va.

  24. 這是一個重要的主題。這並非只是救恩和超升的事工,而是祂的救恩和超升的事工(見總指導手冊: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裡服務1.2,福音圖書館)。我不只是去聖殿而已,而是去主的屋宇;這不是摩爾門教會,而是耶穌基督的教會(見羅素·納爾遜,「教會的正確名稱」,2018年11月,利阿賀拿,第87-89頁)。我們的領袖指引我們到祂那裡,並提醒我們「名為『贖罪』的無形實體並不存在,我們無法向它呼求幫助、醫治、寬恕,或能力,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的根源」(羅素·納爾遜,「把耶穌基督的能力帶進我們的生活」,2017年5月,利阿賀拿,第40頁)。

  25. 「在這條聖約的道路上,萬事皆關乎我們與神的關係」這是「一條愛的道路……憐恤照顧彼此、主動關心對方」(羅素 納爾遜,「永約」,2022年10月,利阿賀拿,第11頁)。

    See David A. Bednar, “The Blessed and Happy State” (address given at the seminar for new mission leaders, June 24, 2022); Scott Taylor, “Elder Bednar Shares 7 Lessons on ‘the Blessed and Happy State’ of Obedience,” Church News, June 27, 2022, thechurchnews.com.

    「訂立神聖聖約並配稱地接受聖職教儀,能讓我們與主耶穌基督共負一軛,並與祂和天父結合在一起。這就表示我們信賴救主為我們的代辯者和中保,並在人生旅途中仰賴祂的功勞、慈悲和恩典。……

    遵行並喜愛聖約承諾,會使個人與主之間產生深刻的連結,帶來強而有力的靈性。……於是,耶穌就變得不再只是經文故事中的核心人物;祂的榜樣和教導,會影響著我們每個渴望、思想和行動」(大衛·貝納,「但我們不理會他們」,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15頁)。

    亦見陶德·克理斯多,「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78-80頁。

  26. 「沒有聖職的教儀和聖職的權柄,神性的能力就不會向肉身中的世人顯示;

    「因為沒有這些,就沒有人能見到神,即父的面而活著」(教義和聖約84:21-22)。

  27. 派翠西亞·賀倫,「充滿希望的未來」(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2023年1月8日),福音圖書館:

    「你不必奔走四方去追逐〔希望這項恩賜,祈求祂會幫助你〕;你無需製造,也無法製造。就如同恩典的國度裡其他諸多恩賜,你無需依靠自己或他人的力量來獲得。這當中沒有祕方,也沒有神奇咒語。……

    「事實上,我們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重要,但其實微不足道;在這事工中,神擔負的比重更大。我們的責任是謙卑單純地歸向祂,然後不要擔心,也不要懼怕。」

  28. 摩賽亞書5:13;亦見約翰福音17:3

  29. 納爾遜會長一再呼籲我們,要「擴大我們愛的圈子,去擁抱整個人類家庭」(「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2002年11月,利阿賀拿,第41頁)。2022年5月,他告訴年輕成人,「標籤會導致論斷和敵意。任何因為國籍、種族、性傾向、性別、教育程度、文化或其他重要身分標誌,而對他人施加虐待偏見,都會冒犯我們的造物主!」(「關乎永恆的選擇」〔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2022年5月15日〕,福音圖書館)。還有很重要的是,他這樣說:「世界各地的黑人弟兄姊妹,正在遭受種族主義和偏見的痛苦,讓我感到憂傷。今天,我要呼籲各地的成員率先立下榜樣,摒棄偏見的態度和行為。我懇請各位,要促進對神所有兒女的尊重」(「讓神得勝」,2020年11月,利阿賀拿,第94頁)。

    「偏見與神所啟示的話語相牴觸。一個人是否蒙神喜愛,是取決於對祂和對祂誡命的忠誠,而不是根據其膚色或其他特徵。

    「……這包括對於種族、民族、國籍、部落、性別、年齡、身心障礙、社經地位、宗教信仰或無信仰、性取向所產生的偏見」(總指導手冊38.6.14,福音圖書館)。

  30. 尼腓一書11:25

  31. 以色列的救贖主」,聖詩選輯,第6首。

  32. 羅馬書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