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22~26章
保羅的見證
面對不實指控和身體上的虐待,保羅不會沉默不語。無論是被鎖鏈捆綁,或被帶到領袖和國王面前,保羅都忠信地分享他對耶穌基督和祂福音的有力見證。本課旨在幫助你更渴望效法保羅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為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作見證。
可進行的學習活動
分享見證
以宗教或靈性而言,見證或作見證通常是指,分享個人藉聖靈而得到的,對屬靈知識的信仰(見經文指南,「 見證 」和「 作見證 」)。
-
你曾在何時感受到,分享個人見證或聆聽他人分享見證的力量?這樣的分享,對你來說有何影響?
-
你有多願意與他人分享你的見證?為什麼有人會對分享見證感到猶豫?
-
對於向人為你的信仰作見證,你有哪些疑問和疑慮?
在本課中,你會研讀保羅對救主的見證,以及救主如何影響保羅的生活。你也會學到其他人如何回應保羅的見證。研讀時請思考,只要你願意分享你對祂和祂福音的見證,無論你認為自己的見證有多堅強,救主一定會如何祝福你的生活。
使徒保羅的見證
儘管被毆打、被石頭砸,又因誣告而被監禁,保羅仍一再分享他對耶穌基督和祂福音的見證。閱讀保羅的故事時,請練習具體想像故事中發生的事。
以下經文章節包含了保羅的部分見證,以及聽他說話的人的反應。選擇閱讀其中一段經文,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場,他的見證會如何影響你。
保羅的見證 |
人民的反應 |
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後,被鎖鏈捆綁。他獲准站在安東尼亞樓外面對人民講話。 閱讀 使徒行傳22:6-16 | |
保羅於耶路撒冷聖殿外被捕,接著被帶到猶太領袖面前。這些猶太領袖審問他,並把他關進監裡。逮捕保羅的羅馬百夫長得知,一群猶太人密謀要殺害保羅,所以他將保羅送去凱撒利亞。在凱撒利亞時,保羅獲准在羅馬巡撫腓力斯面前為自己辯護。 閱讀 使徒行傳24:10-16 | |
被囚禁兩年後,保羅到新任巡撫面前,要求能給他機會去凱撒面前作見證。保羅前往羅馬之前,亞基帕王聽了保羅的見證。 |
在研讀日記中,寫下你所學到的事。內容必須包含以下幾點:
-
關於保羅對耶穌基督和祂福音的見證,哪些事情讓你印象深刻?
-
你最喜歡保羅在這幾節經文中的哪些教導?
-
你認為保羅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為什麼有勇氣和力量為基督作見證?
-
在你看來,即使別人有可能會拒絕,分享見證為什麼還是很重要?
閱讀以下這段話,沉思它如何能幫助你像保羅一樣有勇氣作見證。
十二使徒定額組迪特 鄔希鐸長老強調,與他人分享見證不需要做得完美,而且是需要練習的,他分享了以下見解。
用任何你認為自然、正常的方式告訴人們:耶穌基督和祂的教會為什麼對你來說很重要。 ……
要了解,使人歸信並不是你的工作,而是聖靈的職責。你的責任是說出心裡的話,按照你的信仰過生活。
(迪特·鄔希鐸,「傳道事工:說出心裡的話」,2019年5月,利阿賀拿,第17頁)
在研讀日記中,劃出兩個欄位。在其中一個欄位中,省思並記錄你的個人見證,包括鞏固並建立你對天父、耶穌基督和祂們福音的見證的個人經驗。在另一欄中,記錄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像保羅一樣,與他人分享這項見證的任何想法和靈感。
-
救主在哪些方面是分享見證的榜樣,不論別人的回應或反應如何?(見 教義和聖約138:25-26 )。
-
你可能會對為救主作見證,感到猶豫或緊張。想一想救主對你努力為祂作見證的感受時,可能會有何幫助?
注釋及背景資料
哪裡可以學到更多關於什麼是見證,以及要如何鞏固自己的見證?
如需協助了解什麼是見證,以及如何鞏固自己的見證,請閱讀福音主題文章「見證」(topics.ChurchofJesusChrist.org)。
關於他人如何鞏固見證的例子,可以觀看影片「增強你的見證」(4:59),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
勇敢作見證,為什麼很重要?
十二使徒定額組昆丁 柯克長老教導:
「對耶穌的見證……勇敢」〔 教義和聖約76:79 〕,這項簡單且必要的測驗,會判定誰將繼承高榮國度的祝福,以及誰將繼承較次等的中榮國度。 ……
對我們來說,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是使我們有資格獲得救主的恩典和進入高榮國度的踏腳石。
(昆丁·柯克,「對有關耶穌的見證勇敢」,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43頁)
我要如何以正常且自然的方式,分享我的見證?
有關如何以正常且自然的方式分享見證的範例,不妨觀賞影片「分享你的信仰」(2:02),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不妨也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探索「分享福音:線上分享」網頁,或閱讀「施助原則:如何更自然地分享見證」(2019年3月,利阿賀拿,第8-11頁)。
補充學習活動
與「來跟從我」的關聯
這週的來跟從我中強調這項真理:「耶穌基督的門徒勇敢地分享他們的見證」(見「7月31日~8月6日。使徒行傳第22~28章:『作執事,作見證』」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新約2023年)。文中邀請所有的人想一想,會有哪些機會分享自己的見證。不妨問學生是否已這麼做,並邀請他們分享他們的經驗。如果學生還沒這麼做,提醒他們,他們在研讀來跟從我時,會有機會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