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路加福音5:1-11


路加福音5:1-11

跟隨主並達成我們的神聖目的

Image
Christ standing on a seashore. He is beckoning to two men who stand near Him. The two men are holding a fishing net over a small fire. Fishing boats and fishermen are visible in the background. The painting depicts Christ calling some of His Apostles or disciples.

救主邀請西門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約翰「下〔他們的〕網打魚」,他們奇蹟似地捕到「許多魚」(路加福音5:4,6),他們明白了在救主的幫助下,他們可以有所成就。後來,這些漁夫便選擇捨棄一切來跟隨耶穌基督。本課旨在幫助你產生跟隨耶穌基督的渴望,好讓祂能幫助你,達到比沒有主的幫助所能做到的更大成就。

教導學生「把〔經文〕比作〔他們〕自己」(尼腓一書19:24)。將經文比作我們自己,意思是將經文比擬為我們自己的生活。鼓勵學生問自己:「我生活中有哪些情況和這段經文很類似?」,或「我和所讀到這些經文人物,有哪些相似之處?」當學生看見自己的經驗與所讀到經文中的事件之間的相似之處,就更能找出教義和原則,也更能在他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些真理。

學生準備:請學生祈禱來明白神對他們人生有何目的。已經有教長祝福的學生可以讀教長祝福,找出神對他們人生目的所作的啟示。其他人可以從跟父母聊聊或在經文中尋找見解,來獲得助益。

可進行的學習活動

本課的中心原則與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新約2023年馬太福音第4章;路加福音第4~5章的大綱中強調的原則相似。可考慮以學生可能已經在家裡討論過的內容作基礎,也請學生與家人分享他們在福音進修班學到的知識。本課的「補充學習活動」單元有可替代的課程建議。

達成更大的目的

花一分鐘想想,那些因為神幫助他們了解他們的目的,而成就大事的人。

不妨展示學生提到的教會歷史人物或經文人物的圖片。也可以多展示幾張圖片,來提醒學生想起還有這些人。學生想到的人物可能會有利百加(見 創世記24:60 )、馬利亞(見 路加福音1:28-31 )、西門彼得(見 馬太福音4:18-19路加福5:10 ),或約瑟·斯密(見 約瑟·斯密——歷史1:33 )。

  • 對人們來說,了解自己最大的目的,為什麼很重要?

  • 明白神對自己的目的的人跟不明白的人,你注意到他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本課將著重在,耶穌基督如何幫助西門彼得(也稱彼得)發現,祂對他有更大的目的。在你研讀時,找出當我們選擇跟隨耶穌基督,祂能幫助我們明白並達成我們人生更大的目的這項原則的證據。

不妨將這項真理寫在白板上,以便在整堂課中,幫助學生找這項真理的證據時能記得它。

耶穌基督召喚西門彼得跟隨祂

救主在猶大行了包括治癒西門彼得的岳母在內的許多奇蹟後(見 路加福音4:38-39 ),祂前往革尼撒勒湖邊(又稱加利利海)。祂登上西門彼得的漁船,接著坐下來教導岸上一大群人(見 路加福音5:1-3 )。當耶穌教導結束後,祂向西門彼得發出邀請。

如果全班一起閱讀以下經文,不妨請他們讀一兩節後停下來,然後幫助他們想像自己是西門彼得。請他們說說他們學到的事情。

閱讀 路加福音5:4-11 。在你閱讀時,試著想像你是西門彼得,一位經驗豐富的漁夫。了解draught(下網打魚)意指進行漁獵應該會有所幫助(見 第4節 )。

  • 你覺得這件記事中的哪些細節很重要?為什麼?

  • 你認為彼得可能在想什麼,或有什麼感受?

花點時間找出在這件記事中,耶穌基督幫助彼得了解,主對他有更大目的的證據。

  • 從這次與救主互動的經驗中,彼得對自己有了怎樣的認識?

  • 關於我們的身分和我們可以成就些什麼,你認為主為什麼要擴大我們的視野?

將西門彼得的經驗比作我們自己

藉由將西門彼得的經驗比作我們可能有的經驗,我們可以對這件記事有更深入的學習。這個經文研讀技巧是尼腓在摩爾門經裡提出來的,他說他「把所有的經文都比作對〔他〕說的」( 尼腓一書19:23 )。把所有的經文都比作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更能勸服……相信主,〔我們的〕救贖主」,也能「使我們得到益處和知識」( 尼腓一書19:23 )。花點時間用以下方法,將彼得的經驗比作你自己:將你的研讀日記中的一頁一分為二,在其中一半列出彼得經驗的相關細節,另一半則記錄你自己的情況。如有需要,查閱經文及任何可用的經文工具(例如scriptures.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經文指南裡的「 彼得 」),來幫助你回答以下問題。

將以下資訊作成講義發給學生,或是將它展示在教室最前面。不妨一起回答跟彼得有關的問題。接著可以要學生安靜地省思,然後寫下他們的個人經歷。

將彼得的經驗比作我們的生活

在彼得見到耶穌前,他怎麼形容他自己?

我會怎麼形容我自己?

彼得願意跟隨耶穌基督,並放棄他身為漁夫的生涯(見路加福音5:11)。如果彼得沒有選擇跟隨救主,你想像他的生活會有何不同?

為了跟隨耶穌基督,我會被要求放棄什麼?

如果我選擇不再跟隨耶穌基督,我的生活會受到什麼影響?

彼得如何在他的生命中,實現主對他的更大目的?

想想經文、救恩計畫、聖職祝福,如果有的話,也想想你的教長祝福。

關於主對我的更大目的,我有哪些了解?

關於我的目的,我有哪些疑問?

Image
Handout on Likening Peter’s Experience
  • 將經文比作你自己,如何幫助你更認識耶穌基督,或更相信祂?

  • 你找到哪些證據能證明,當我們選擇跟隨耶穌基督,我們就能達成我們人生更大的目的?

  • 你何時曾觀察到,有人因了解他們的目的而受到積極的影響?

  • 因為你今天所感受到或學到的事,你接下來會怎麼做?

注釋及背景資料

路加福音5:8 .彼得為什麼稱他自己為「罪人」?

彼得第一次遇見救主,親眼看到祂神奇的力量後,馬上自覺自己是個「罪人」,非常需要救主的救贖大能( 路加福音5:8 )。彼得的話說明我們一旦接近神,就會自覺自己有罪並不配稱,渴望祂幫助我們變得更像祂。

新約學生用本〔2018〕,ChurchofJesusChrist.org)

當我們跟隨主,祂可以為我們做什麼事?

泰福·彭蓀會長(1899-1994)曾教導:

Image
Photograph of President Ezra Taft Benson. He is seated in a leather chair in front of a fireplace. His hands are clasped in front of him and he is wearing a large turquoise ring on one finger. Official portrait. 1986

〔那些〕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主的人,必將發現祂能使他們的生命更加豐盛。祂會加深他們的喜悅,擴大他們的視野,強化他們的理解力,強健他們的肌肉,提升他們的心情,增添他們的祝福,增加他們的機會,寬慰他們的靈魂,賜給他們朋友,傾注平安給他們。凡為神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參閱泰福·彭蓀,「耶穌基督——禮物與期望」,1987年12月,聖徒之聲,第4頁)

補充學習活動

影片:「找到你生命中的目的:信心要緊嗎?」

不妨播放影片「找到你生命中的目的:信心要緊嗎?」(5:08),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了解自己的身分,跟隨救主耶穌基督可以造就自己成為怎樣的人,請學生想一想這兩點的重要性。另外關於要發揮最大潛力,他們可能會遇上哪些障礙,想一想這一點,學生也可以獲益。請學生思考,他們會採取什麼行動來克服這些障礙,並憑信心跟隨救主。

彼得捨了網來跟隨救主

請學生討論他們生活中重要的資產。接著幫助學生了解,選擇跟隨耶穌基督勝過一切的重要性。閱讀 馬太福音4:18-22 ,並討論彼得和其他漁夫「立刻捨了網」( 第20節 )來跟隨耶穌基督這個舉動代表的意思。不妨用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約瑟 胡適令長老(1917-2008)的話來幫助學生了解,哪些事物可能阻止我們接受跟隨耶穌基督的邀請:

Image
Photograph of President Ezra Taft Benson. He is seated in a leather chair in front of a fireplace. His hands are clasped in front of him and he is wearing a large turquoise ring on one finger. Official portrait. 1986

我們可以把誘騙我們或阻止我們跟從活神之子耶穌基督召喚的事物都看成是一個網。這樣看來,這網可以是我們的工作、嗜好、娛樂,甚至是我們的誘惑和我們的罪。簡言之,網可以是任何讓我們遠離天父或祂復興教會的事物。我給各位舉一個現代的例子來作說明。電腦是一個實用而又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果我們讓電腦耗費我們的時間在虛幻、無益且有時極具毀滅性的事情上,那電腦就成了纏繞住我們的網。

(約瑟·胡適令,「來跟從我」,2002年7月,利阿賀拿,第16頁)

透過請學生沉思和討論以下這類的問題,來幫助他們找出跟隨耶穌基督會帶來的祝福:

  • 從救主要我們來跟隨祂的邀請中,我們對救主有何認識?

  • 你曾如何因選擇跟隨耶穌基督而獲得祝福?

即使我們不完全了解祂的理由,還是去服從主的命令,我們就會蒙受祝福。

請學生討論,不完全了解原因就要遵從指示去做,會有哪些困難。可以請學生閱讀 路加福音5:1-11 ,找出主命令彼得去做什麼事,以及他如何回應。學生可以找出和討論以下這項原則:只要按照主的要求去做,就算不了解原因,主能賜給我們超乎預期的祝福。不妨請學生討論,他們曾看到這一項原則在自己的生活或他人的生活中實現的經驗。在尼腓對製作兩套頁片的命令的回應(見 尼腓一書9:5-6 ),以及摩爾門將這些頁片收錄至摩爾門經(見 摩爾門語1:6-7 )的事件中,可以找到其他即使不理解主命令的理由,仍服從祂的例子。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