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從世界奠基以來被殺害的羔羊
耶穌基督的贖罪如何克服亞當的墜落,使我們能回到父的面前?
前言
李海樂會長教導說,我們若要瞭解救主的贖罪,就必須先瞭解人類的墜落。救主的贖罪克服了墜落所帶來的影響,並且使永生成爲可能。他說:「瞭解墜落是……多麼重要,墜落使主那穌基督的使命──贖罪,成爲必要。」1
李會長經常爲救主的神聖使命作見證:若沒有祂,我們不可能擺脫死亡和罪的束縛。他宣告:「神子……有權力創造諸世界,掌管諸世界。祂以神的獨生子的身分降世來完成一項使命,成爲創世以來被殺害的羔羊,把救恩帶給全人類。祂捨去生命,藉此開啟復活之門,並教導我們通往獲得永生的道路,也就是讓我們能回到父與子面前。這就是那位尊貴無比的那穌的使命。」2
本章討論亞當與夏娃的墜落,救主的贖罪克服了墜落所帶來的的影響,以及我們若要獲得贖罪的一切祝福,所要擔起的責任。
李海樂的教訓
亞當與夏娃的墜落如何帶來塵世的祝福?
亞當與夏娃……運用他們的選擇權,並且憑自己的意志吃下已被吩咐不可吃的果子;他們因此從屬於撒但的律法。由於那次的不服從,神可以定他們的罪。他們將知道神不僅是慈悲的父,也是公道的父;他們既違反了律法,就要接受懲罰,因此他們被趕出那座美麗的園子。從那時起,他們開始遍嚐人世間的無常,而滄桑成了人類的際遇。他們會學到,由於他們的不服從,他們已受到一項公平審判的懲罰;他們必須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因爲他們如今已成爲凡人。
……痛苦、悲慘、死亡、種種的一切現在都隨之而來,臨到他們身上了,但就像自古以來人們所親身經驗的一樣,由於那樣的受苦,他們獲得了知識與理解力,人們若非藉由痛苦是絕無法獲得的。……
……除了亞當與夏娃受到墜落所帶來的影響,使得一種變化臨到他們之外,那種變化也影響到所有人類的本質、所有自然界的創造、所有動植物的創造──各種類的生物都起了變化。大地本身也成了會死亡。……沒有人能解釋這是怎麼發生的,任何人若要試著加以解釋,便會與主所告訴我們的相距甚遠。但一切的創造物已經起了變化,在那時之前是不會死亡的。從那時起,萬物的本質都會逐漸衰退,直到死亡來臨。在死亡之後,又必須有一種復活狀態下的復原。……
……最偉大的講道之一,是眾生之母夏娃所作的,我想這是有史以來最簡短的一篇講道……。
「假如沒有我們的違誡,我們便決不會有子孫,決不會知道善惡,和我們的救贖的歡樂,以及神賜給一切服從者的永生」〔摩西書5:11〕。
所以,我們應該與夏娃一起爲墜落而感到歡欣,墜落使得善與惡的知識可以獲得,使得兒女可以來到世上,也使得我們能獲得救贖的快樂以及神賜給所有人的永生。
因此亞當在獲得聖靈恩賜的祝福下,也同樣「讚美神而被充滿,開始對有關所有地上的家族作預言,說:讚美神的名,因爲由於我的違誡,我的眼睛被張開,在今生我將有歡樂,我將再以血肉之軀見到神」〔摩西書5:10〕……。
願主能讓我們像祂一樣瞭解那已臨到我們的偉大恩典。讓我們在自己的心中及教導中都推崇亞當與夏娃給予我們的偉大傳承;他們藉由運用本身選擇權的經驗,嚐了果子,因而有了塵世間的子女,並將這個偉大恩典賜給我們這些歷代來的子孫,使我們也能藉此恩典獲得救贖的快樂、得以在肉身中見到神並擁有永生。3
救主的贖罪如何克服墜落的影響?
由於亞當的不服從,主神將他趕出伊甸園。他遭受了屬靈的死亡。……但是,看啊,我對你們說,主神給亞當的應許是:在祂派遣天使們去奉祂獨生子的名宣講悔改之前,他不會經歷屬世的死亡,而且藉由祂獨生子的死亡,他會起來而得永生〔見教約29:41–43〕……。亞當被趕出伊甸園時,遭受了屬靈的死亡,也就是從主面前隔絕,無法與祂接近。4
救主爲什麼會被差遣到世上?救主在世上傳道時,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祂說:「因爲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翰福音3:17〕……。
從何而得救?從何而救贖?首先,是經由死裡復活而從塵世的死亡中得救。但另一層意顣是,我們藉著祂的贖罪犧牲而得救,我們從罪中得救。5
對後期聖徒來說,救恩是指藉著神聖的選擇權而擺脫罪的束縛及後果,經由基督的贖罪而從罪惡及永恆的刑罰中解脫出來。
我想,討論贖罪計畫最詳盡的經文要算是尼腓二書第9章,雅各所作的紀錄。因此,我要你們注意,也敦請你們經常仔細閱讀那些寶貴的說明:……
「我們的神以色列聖者的慈悲是多麼偉大啊!因爲祂從那可怕的怪物魔鬼那裡,從死亡和地獄中,從那火與硫黃之湖中,就是那無盡的痛苦中,將祂的聖徒們拯救出來。
「我們的神是多麼神聖偉大啊!因爲祂知道萬事萬物,除了祂知道的以外,再沒有任何其他的事物存在了。
「祂來到世間,好拯救所有的世人,如果他們肯聽從祂的話;因爲祂忍受所有世人的痛苦,是的,祂忍受每一個屬於亞當家庭的人的痛苦,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
「祂忍受這種痛苦使復活得以傳到所有世人的身上,使所有的人在那巨大的審判日都能站在祂面前。
「祂吩咐所有世人都必須悔改,奉祂的名受洗,具有對以色列聖者完全的信心,否則他們不能在神的國度中得救。
「如果他們不肯悔改而相信祂的名,奉祂的名受洗,並持守到底,他們必被定罪;因爲主神,以色列聖者,已這樣說過了」〔尼腓二書9:19–24〕……。
因此下個定義……個人的救恩會臨到每個人,這有賴於他自己的行爲和他自己所過的生活。但是我們也有所謂「普遍的」救恩,這是臨到全人類的;他們在世時不論是善或惡,是貧或富都不重要。由於救主的贖罪犧牲,所有人都會獲得贖罪的祝福及復活的祝福,這是一項免費的恩賜。……
這些基本的教導明白地指出,全人類都可以藉著贖罪的力量而得救,因爲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絕無例外。即使是犯了不可饒恕之罪的沉淪之子,也將與亞當的所有其他後代子孫一同復活。……我們的信條中有這項宣告:「我們信由於基督的贖罪,所有人類都可以藉著對福音的律法和教儀的服從而得救」〔信條第3條〕。6
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且服從,如何使我們獲得贖罪的所有祝福?
有一次,法利賽人圍在救主身旁,如往常一樣,想刁難祂、使祂難堪,救主就對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馬太福音22:42〕。這句問話讓人深深覺得,認識救主及其神聖使命是多麼重要。……
救主在世上傳道時,那些不信之人曾談論有關夫子的事。在祂的家鄉拿撒勒,他們嘲諷地說: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祂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祂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他們就厭棄祂」〔馬太福音13:55,57〕……。
相對地,……祂的忠信門徒,像是首席使徒彼得,就宣稱:「您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忠信的馬大說:「主啊,是的,我信您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翰福音11:27)。祂的另一個門徒多馬在看過、摸過復活的主之後,用幾句簡單的話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見證。他說:「我的主!我的神!」〔約翰福音20:28〕。……
我現在想著兩個恰成對比的事件。有位好友得知一個不幸的消息:「我們很遺憾通知您,您的兒子已陣亡。」我趕去他家,看到這個心篦的家庭,雖擁有金錢可以買到的一切──財富、地位、世人極爲推崇的事物,但如今他們的希望與夢想已粉篦。他們想緊緊抓住一些他們在過去生活中所不曾擁有的東西,但從那時起,顯然已得不到了。他們原本可以知道的那種安慰卻無法得到了。
我要用此事相較於六個月前我在後期聖徒醫院所看到的情景。當時我們有位忠信的傳道部會長正一步步走向死亡。他極度疼痛,但是內心卻很喜悅,因爲他知道苦難常使人學會順從,也使他有權與那位比眾人受苦更甚的基督關係更爲親密。他也知道復活之主的權能。
今天,我們應問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救主在祂那個時代所問的:「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我們今天應該這麼問:「論到基督,我們的意見如何?」然後讓這個問題更個人化,問道:「論到基督,我的意見如何?」我是否將祂視爲我靈魂的救贖主?我的內心是否毫不懷疑祂曾向斯密約瑟先知顯現?我是否相信祂已在世上建立祂的教會?我是否接受祂是這個世界的救主?我是否忠於在洗禮的水中所立的聖約,我的意思是,我是否會在任何時間內,任何事情上,以及我所到的任何場合中,做神的見證,直到死亡?7
主會根據我們遵守誡命的程度來祝福我們。尼腓……說:
「我們辛勤地記載,勸我們的子女和我們的弟兄相信基督,並與神和諧;因爲我們知道,在我們做了一切我們所能做的事以後,我們纔靠著恩典而得救」(尼腓二書25:23)。
救主的寶血及祂的贖罪會拯救我們,但惟有我們藉著遵守祂的誡命,做了一切我們所能做的事以後,我們才能使自己得救。福音的每項原則都附帶祝福的應許,全能之神藉由這些原則向我們揭示祂的各種計畫。8
每一個人應當盡己所能的救自己脫離罪,才可要求以色列聖者的贖罪的祝福:藉著服從福音的律法與教儀而得救。
郡穌不僅救贖了亞當的違誡,也救贖了全人類的罪。但是,個人的贖罪,在乎個人自己的努力,因爲每個人將按自己的行爲而接受審判。
經文說得很清楚,所有的人都將復活,但只有服從基督者,才獲得永恆救恩加增的祝福,保羅對希伯來人說及郡穌時,曾解釋:「〔祂〕就爲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5:9)……。
我謙恭的祈禱,願全世界的人都充份明瞭救主爲全人類贖罪的意義。祂賜我們救恩計畫,藉之導我們入永生──神與基督之居所。9
研讀與討論的建議
-
你們如何回答「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這個問題?
-
救主爲什麼被形容爲「從世界奠基以來被殺害的羔羊」(見啟示錄13:8)?
-
墜落在哪些方面對亞當及夏娃而言,既是祝福也是考驗?這如何成爲我們快樂與憂傷的泉源?
-
有哪些知識與理解力惟有藉著忍受塵世的考驗及艱辛才能獲得?
-
屬靈的死亡是什麼?如何克服屬靈的死亡?
-
贖罪的哪些祝福是給全人類的免費恩賜?我們個人要怎麼做才能享有贖罪的全部祝福?
-
在李會長談到人們面對死亡的兩則故事中,教導了什麼與對翁穌基督的信心很重要的事?
-
你生活中有哪些經驗增強了你對救主贖罪的見證?
-
贖罪如何「導我們入永生──神與基督之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