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戈登·興格萊的生平與使命


戈登·興格萊的生平與使命

在1998年2月16日,約有6,700位後期聖徒聚集在迦納阿克拉的獨立廣場,為的是要歡迎他們的先知戈登·興格萊會長。1他站在他們面前,面帶笑容,宣布了一則大家期盼已久的消息,即他們的祖國將有一座聖殿。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傑佛瑞·賀倫長老說,興格萊會長宣布這項消息時,人民「起立歡呼,流淚又手舞足蹈,彼此擁抱和哭泣。」2幾年後,聖殿完工並奉獻後,有位當天在現場的婦女回憶了當時她快樂的心情,並表達聖殿如何祝福了她:

「當年先知戈登·興格萊拜訪迦納,宣布我們的祖國將有一座聖殿的情景至今仍清楚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興奮,他們的快樂喜悅、歡呼聲仍歷歷在目。……

「今天,因為我的國家有一座聖殿,我和丈夫得以締結今世和全永恆的婚姻並印證在一起。在今生結束後能和家人同住的這項祝福,帶給我極大的希望,讓我努力盡一切所能,好和家人永遠一起。」3

興格萊會長在世界各地幫助人們在努力奉行耶穌基督福音的過程中,找到這份「極大的希望」。正如在迦納的這件事所顯示的,他經常在同一時間施助成千上萬的人。然而,他也會主動協助個人。七十員小松義雄長老談到他擔任傳道部會長時,興格萊會長探視傳道部時給他的感覺:

「在那三年中,儘管我有種種的弱點,他從來沒有苛責我。……這鼓勵了我繼續努力。……每次他下飛機,總是熱情地使勁握住我的手,給我打氣。『小松會長,近來好嗎?……你正在從事偉大的事工呢!』他這樣鼓勵我,……所以在他離開時,我覺得自己應該做到105分,而不只是100分。」4

人們感受到興格萊會長的鼓勵,不只因為他激勵人心的話語,更是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素·納爾遜會長回憶道:

「有一次〔興格萊會長夫婦〕訪問中美洲時,要從某個教堂前往機場,結果他們的座車出了車禍。我和納爾遜姊妹當時在他們後頭,親眼看到車禍發生的過程。在一個十字路口,有部卡車載著沒有綁穩的鋼筋,朝他們駛去。卡車司機為了避免兩車相撞,就緊急煞車,結果鋼筋像長矛一樣射出,穿透了興格萊會長的車子。玻璃都碎掉,引擎罩和門板也都凹了下去;這樣的車禍原本應該會很嚴重,但是當大家為他們夫婦清除衣服上和皮膚上的碎片時,興格萊會長說:『感謝主的祝福;現在我們換部車繼續走吧。』」5

在千鈞一髮之際隨口說出這樣的話,正是興格萊會長身為耶穌基督門徒一生和擔任聖工的寫照。就像賀倫長老所觀察的,他「對神和對未來一向充滿信心。」6

戈登‧興格萊

家族傳承——信心和毅力的根基

戈登·興格萊生於1910年6月23日,是他母親的第一個孩子,歡迎他來到這個家庭的還有年齡比他大的八個兄姊。戈登的父親布蘭特·興格萊在原配妻子克莉斯汀去世後,又娶了艾達·畢特納。艾達和布蘭特在生下戈登後,又生了四個孩子,他們用愛養育了這一大群孩子,這些兄弟姊妹之間從不分誰是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戈登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珍惜自己的家庭。

戈登的姓氏和中間名都是用來提醒他的高貴傳承。他父系的興格萊祖先之中,有些是早期來到美國的清教徒,他們由於基督信仰,在十七世紀被驅逐到美國這塊土地,有些則是1620年五月花號上的乘客,那是第一艘載送歐洲移民至北美的船隻。兩個多世紀之後,戈登的祖父以拉·興格萊成為早期後期聖徒先驅者的一份子。1843年,14歲以拉剛失去父母,在聽了約瑟·斯密和海侖·斯密的佈道後,於納府加入教會。戈登的外曾祖母安娜·畢特納·史達也是一位先驅者。她的兒子布曼·畢特納,也就是戈登的外公,後來回憶1849年步行到鹽湖谷的旅程時,說:「〔11歲的〕我駕著兩頭牛拖著一輛沉重的篷車,熬過酷暑和寒冬,橫越沙漠、河川和層層山峰,來到了這座山谷。」7

布蘭特·興格萊經常提醒子女和孫子女要記得他們珍貴的傳承。有次布蘭特談到清教徒們在凜冽寒冬中搭上五月花號,經歷了漫長險峻的海上之旅,終於抵達目的地,他說道:「當年五月花號準備好在春天返航時,〔102名乘客中〕僅有49人活了下來。沒有人回去〔英國〕。你們身上留著這樣的精神——永不回頭的精神。」8戈登忠於這個原則,因此獲得了自己從未想過的機會,去學習、為人服務、以及為主作見證。

童年——學會要樂觀、勤奮、忠信

成年後的戈登·興格萊精力充沛、活力十足,但小時候卻是「瘦骨如柴」,體弱多病。9戈登兩歲時,「罹患了百日咳,病情嚴重,……醫生告訴艾達,鄉下清新的空氣是唯一的良方。於是布蘭特……買了兩公頃的農地,蓋了一間避暑用的小屋。」10這塊農地位於鹽湖谷一個叫東密爾奎克的郊區,對全家而言是項祝福,讓孩子有地方可以閒逛嬉戲,一起工作,學習寶貴的教訓。

艾達和布蘭特·興格萊是樂觀進取的父母,他們為孩子創造成長和成功的機會。教會於1915年介紹家人家庭晚會計劃時,他們家庭馬上跟進。他們經常用經文來說床邊故事,並從家裡騰出一個房間當圖書室,讓孩子能在那裡讀到好書。他們會鼓勵孩子、期望他們盡力而為,藉此培養他們自律。

戈登年紀漸長,他的信心也隨之增加,不斷受到來自父母信心的滋養和影響。有一天他經歷了一件事,幫助他建立了對先知約瑟·斯密見證:

「我十二歲的時候,有一次家父帶我參加我們支聯會的一個聖職聚會。我坐在台下後排,家父是支聯會會長,所以坐在台上。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聚會開始時,我看到三、四百個男人一同站起來,這些人的背景和職業各有不同,但他們懷著相同的信念,一起唱出這些美好的歌詞:

讚美與耶和華相通達的人!

耶穌膏立他為先知先見,

蒙神祝福最後福音期開啟,

萬王稱頌全民內心敬重。

「當我聽到這些深具信心的人唱歌時,內心有了一些感觸。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藉著聖靈知道約瑟·斯密確實是那全能者的先知。」11

年少的戈登‧興格萊

年少時的戈登·興格萊

繼續接受教育,備受考驗的時期

戈登小時候並不喜歡上學,他比較喜歡戶外活動,不喜歡教室的冷硬桌牆。不過,隨著心智的成熟,他學會欣賞書籍、學校和家裡的圖書室,如同他幼時喜歡赤足在草地上奔跑一般。他於1928年高中畢業後,隨即進入猶他大學就讀。

大學四年期間,他面臨了幾乎難以承受的挑戰。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經濟大蕭條隨即席捲美國各地和全世界。當時鹽湖城的失業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十五,所幸戈登有一份維修的工作,薪資可供他繳付學雜費。布蘭特當時是教會德撒律運動中心的經理,他甚至自己減薪,好讓其他員工得以保住工作。12

比這些財務壓力更沉重的是,他們發現戈登的母親罹患了癌症。她於1930年過世,得年50歲,那時戈登20歲。戈登說母親的過世讓他「悲慟莫名」。13這項個人的考驗,加上當時的世俗哲學和犬儒主義,使得戈登提出了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戈登回憶道:「那是一段極度沮喪的時刻,那股氣氛強烈著籠罩著整個校園,我自己也多少感受到。我開始對一些事情感到質疑,多少包括父母親的信仰之類的事。這對大學生來說並不罕見,但當時的那股氣氛格外真切。」14

不斷湧現的問題雖然困擾著戈登,不過還不至於動搖他的信心。他回憶道:「在我心深處有一股愛的基礎,那股愛來自偉大的父母和美好的家庭、令人信服的主教、熱心又忠信的教師,以及供我閱讀和沉思的經文。」談到他那年代帶給他和其他同齡之人的挑戰時,他說:「雖然我們在年輕時很難明白很多事,但在我們心裡有一種對神和祂偉大事工的愛,幫助我們抵擋疑慮和恐懼。我們愛主,也愛我們那些美好又值得尊敬的朋友。我們從這種愛中得到極大的力量。」15

傳道服務與個人歸信

戈登於1932年6月自猶他大學畢業,主修英文,副修古文。一年後他發現自己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期待能繼續求學,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即使處在經濟大蕭條之中,他仍積攢了一筆可觀的錢供自己求學之用。同時,他也在思考結婚一事。他和住在對街的年輕女子瑪喬麗感情逐漸升溫,越來越情投意合。

然後就在戈登23歲生日前,他的主教約翰·鄧肯找他面談,問他是否想過要去傳教。戈登覺得這個建議「令人震驚」,16因為在這經濟大蕭條期間,很少有年輕人被召喚去傳教,一般家庭根本無法資助他們。

戈登告訴鄧肯主教他願意服務,不過他擔心他的家庭要如何資助他。當他得知自己開戶存錢的銀行倒閉時,他更擔心了。他說:「儘管如此,我記得家父說:『我們會竭盡所能供應你一切所需,』接著他和弟弟都承諾要幫我傳完教。就在那時,我們發現到家母留下了一小筆錢,那是她買東西找回的零錢存下來的。有了這筆額外的幫助,我似乎就能去傳教了。」他把母親的銅板視為神聖之物。他說:「我在使用時分外謹慎。」17後來戈登被召喚去歐洲傳道部服務。

布蘭特·興格萊感覺到兒子仍然擔憂不已,於是準備了一樣小東西,提醒他記得真正的力量來源。戈登後來說:「我出發去傳教時,親愛的父親遞給了我一張卡片,上面寫了六個字……:『不要怕,只要信。』(馬可福音5:36)」18這簡短的一句話,連同幾週後父親在家書中另外增添的八字箴言,激勵了戈登·興格萊長老在傳道期間忠信服務,光榮完成召喚。

這另外增添的八字箴言,在興格萊長老倍感沮喪的時刻來到,也就是1933年6月29日,他抵達英國普雷斯頓的第一天。他一抵達公寓住所,他的同伴就告訴他,那天傍晚他們會在鎮上的廣場演講。「那你可選錯人了,」興格萊長老如此回答,幾小時之後,他發現只有自己站在講台上自說自唱,底下的觀眾根本無視他的存在。19

興格萊長老發現許多人並不願意聆聽復興福音的信息。全球經濟蕭條引起的貧窮似乎滲透世人的靈魂,他發現自己一點也不想親近電車上那些推擠的人潮。此外,他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差。他回憶道:「英國六月底到七月初正值花草授粉的季節,我剛好在那時候抵達英國。」20花粉熱引發他的過敏,事情似乎雪上加霜。他想念他的家人,他想念瑪喬麗,他想念家鄉所熟悉的一切,傳道的工作令人氣餒,他和同工傳教士很少有機會教導慕道友,雖然他們每個星期天都得以在小分會裡教導和演講。

興格萊長老覺得自己好像在浪費時間及家人的錢,於是寫了一封信給父親,說明這些讓他不開心的狀況。布蘭特·興格萊在回信時所給予的忠告,這個兒子終生奉為圭臬。他在信上說:「親愛的戈登,我看了你最近一封來信。我只有一個建議。」然後這八句箴言,連同之前贈別的那六個字,帶來強大的力量:「忘記自己,努力工作。」21這個忠告與興格萊長老收信那天早上和同伴閱讀的一段經文相互呼應:「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馬可福音8:34-35

年輕的興格萊長老手中拿著父親的信,跪下來與主立約,承諾自己願意將自己獻給主,這幾乎立即產生了功效。他說:「那時起,整個世界改變了。濃霧退去,我的生命出現了一道新的曙光。我有了新的興趣,我見到了這片土地的美麗,見到人們的優點。我開始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有了家的感覺。」22

戈登‧興格萊長老

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的戈登·興格萊長老,於倫敦的海德公園宣講福音

戈登回想這些日子,說到自己也得到來自母親的庇佑。特別是遭遇困境和沮喪的時刻,他都能感覺到母親在身旁安慰他。他說:「從那時起,我一直努力潔身自愛、善盡本分,以光耀她的名。想到自己的生活沒有符合母親的期望會讓我痛苦,這讓我有了一股特別的自制力。」23

他後來成了一位有使命感且熱心的傳教士。從他前八個月的傳教紀錄看來,雖然他沒有為任何人施洗,卻發了8,785份小冊子,花了440多小時與成員互動,參加了191場聚會,有220次有關福音的交談,並為一個人證實。24

1934年3月,興格萊長老從普雷斯頓調到倫敦,擔任十二使徒定額組約瑟·梅里爾長老的助理,那時他主領整個英國和歐洲傳道部。25之後興格萊白天在那裡的傳道部辦公室工作,晚上教導福音,直到傳教結束。歸信者的洗禮很少,但在布蘭特和艾達·興格萊的這個兒子的心中,他個人見證的火花逐漸轉變為一輩子持久的歸信。

事奉神的一個新機會

戈登返鄉後曾說:「我再也不要出外旅行了。我想去的地方都去過了。」26他和兩個傳教士同伴在返鄉路上,遊歷了歐洲和美國各地,這在當時是個慣例,所以他累了。他返鄉後不久,全家出外度假,他反而留在家裡。儘管他疲憊不堪,但從旅行中得到不少滿足,他覺得他看到了自己有一部分的教長祝福詞應驗了。多年後,他說:

「我還小的時候,就接受了教長祝福。教長祝福說我會在世界各國高聲為真理作見證。我在倫敦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並在那裡多次分享我的見證。我們〔去阿姆斯特丹〕,我有機會在一個聚會中說些話,並分享我的見證。之後我們去柏林,在那裡我也有類似的機會。之後我們去巴黎,在那裡我也有類似的機會。之後我們去美國、去首府華盛頓,在那裡的一個星期天我也有類似的機會。最後回到家時,我累了。……我說:『……我已做到〔那〕一句祝福詞所說的了。我已在世上許多大首都提高了我的聲音。……』我真的覺得就是那樣。」27

戈登認為他必須再完成一個指派任務,才算完成傳道使命。約瑟·梅里爾長老要戈登跟總會會長團約時間,報告英國和歐洲傳道部的需求。1935年8月20日早上,返鄉還不到一個月的戈登被帶到教會行政大樓的會議室。戈登與當時的總會會長團成員——禧伯·郭會長、小路賓·克拉克會長、大衛奧·麥基會長一一握手後,立刻對他被要求去做的事嚇到了。郭會長說:「興格萊弟兄,我們給你十五分鐘報告梅里爾長老要我們聽的事情。」28

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中,這位剛返鄉的傳教士提出梅里爾長老所擔心的事:傳教士需要更好的文宣資料來幫助他們工作。郭會長和他的諮理聽完後,問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整個會議比原先預計的時間多了一個小時才結束。

戈登在會議後回家的路上,絕對想不到那75分鐘竟為他的一生帶來巨大的影響。兩天後,他接到麥基會長的電話,邀請他到新成立的教會電台、公關暨傳道文宣委員會擔任執行祕書。這個委員會由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六位成員組成,是用來解決戈登之前與總會會長團開會時提出的需求。29

戈登‧興格萊

戈登興格萊任職於教會電台、公關暨傳道文宣委員會。

戈登再一次將攻讀研究所和成為新聞記者的計劃擱置一旁。他開始工作,編寫廣播劇和幻燈片的腳本以及傳教士使用的小冊子,與一群媒體先進建立了專業關係,並研究和撰寫教會歷史。他撰寫的信息是用來建立教會成員的信心,並與教會外的人士建立連結。曾經有個朋友寫信稱讚他的某個廣播劇本,並詢問他是如何培養出這樣的寫作和演說的恩賜。戈登答覆:

「我若是在演說或寫作這方面有任何恩賜的話,一切都要感謝我在天上的父。我不太認為那是天生的能力;任何我所擁有的能力,都是因為我把握了臨到我身上的種種機會。」30

戈登在委員會的工作讓他寫作的技巧更上一層樓,也讓他有寶貴的機會向使徒和先知學習。戈登看到十二使徒中這六位成員權衡各項決策、互相教導的情形,讓他更深領悟到這些背景迥異的弟兄的神聖召喚,以及他們一起商議時獲得啟示的過程。

司提反·理查長老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後來他成為總會會長團的第一諮理。戈登形容他「細心、深思熟慮、謹慎、有智慧。他從不貿然行動,行事前必先謹慎勘查。我學到這份事工的一切行事都要小心謹慎,因為你所做的任何決定,牽扯到的細節、對眾人生命的影響,遠超乎你的想像。」31

其他五位委員會成員分別是密文·培勒長老、約翰·維特蘇長老、查理·加里斯長老、雅龍佐·興格萊長老(戈登的叔叔),以及亞伯特·鮑文長老。關於這些人,戈登說:

「我跟這些了不起的弟兄相處得非常好,他們對我非常好。我學習到他們也是人,有弱點,也有自己的問題,不過這一點也不會困擾我。實際上,我反而因此更尊敬他們,因為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超凡入聖的一面,或至少看到了他們獻身崇高偉業,將此置於生活首位的一面。我看到了靈感如何在他們的生活中運作。我毫不懷疑他們先知的召喚,我知道主藉著他們說話和行事。我看到他們身為世俗凡人的一面,看到他們的小缺點——他們多少都有一些缺點。但是,我也看到他們的信心和對主的愛,看到他們對這事工、對神所托付的重託絕對忠誠,以及他們所散發的無比力量。」32

婚姻、家庭和教會服務

當然,戈登不只想到工作而已。他從英國返鄉後,繼續跟瑪喬麗交往。對瑪喬麗來說,跟戈登分隔兩地很煎熬,對戈登而言也是如此。瑪喬麗說:「送他去傳教,讓我焦慮不安,我永遠忘不了看著火車離開月台時那種空虛寂寞的感覺。」33

1929年秋天,也就是戈登去英國傳教前四年,早已註冊猶他大學就讀的瑪喬麗發現她的父親因為經濟大蕭條而失去了工作。她立刻休學,找了一份祕書的工作,幫忙父母分擔家計,並照顧五個年幼的弟妹,直到戈登1935年返鄉後她還是這樣做。她沒有機會再接受正規教育,不過她決定繼續學習,所以她藉著閱讀來自我教育。

瑪喬麗樂觀的個性、敬業的工作態度和對福音堅定的承諾,都讓戈登更鍾情於她,而戈登的良善和信心也深深吸引著瑪喬麗。她說:「我們交往到論及婚嫁時,我十分確定戈登是愛我的。但我也知道,我永遠不會是他的第一優先。我知道我會成為他生命中的第二優先,而主會是他的第一優先。這樣挺好的。」她接著說:「對我來說,你若了解福音和我們來這世上的目的,就會想要有一個把主視為第一優先的丈夫。知道他是那樣的人,讓我很安心。」34

戈登和瑪喬麗於1937年4月29日在鹽湖聖殿結婚,之後便搬到興格萊家庭在東密爾奎克的避暑小屋。他們裝了壁爐,做了其他必要的修繕裝潢,讓小屋適合長年居住,他們也整修了果園和庭院,開始在一塊旁邊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戈登喜愛至極的這個童年避暑郊區,成了他和瑪喬麗建立家庭和養育子女——凱瑟琳、理查、維吉尼亞、克拉克和珍妮——的地方。

瑪喬麗‧興格萊

瑪喬麗·興格萊

戈登和瑪喬麗建立了一個充滿愛、互相尊重、勤奮工作和奉行福音的家。每日的家庭祈禱讓孩子看到他們父母的信心與愛。全家一起祈禱時,孩子也感受到天父就在身旁。

興格萊家庭的家規不多,期望卻很高。瑪喬麗談到一些不值得大動干戈的事情。在談到他們夫妻倆的管教方式時,她說:「我學習到我需要信賴孩子,所以如果我可以說好,就絕不說不。養育家庭,說穿了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找到一絲樂趣。我體會到,既然無法為孩子決定所有的事,那就不要為每件小事操煩。」35孩子有了父母這樣的信賴,自會覺得受到尊重,從而學到經驗,獲得自信。說不的時候,孩子會明白那不是專制的限制。

興格萊的家也充滿笑聲。瑪喬麗曾說:「人生這條路唯一的安穩之道就是笑著走過。反正不是笑就是哭,我寧願笑,因為哭讓我頭疼。」36父母會自我調侃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笑點,孩子就會視他們的家是個快樂的避風港。

教會服務向來是戈登和瑪喬麗生活的一部分。戈登後來擔任他們支聯會的主日學監督,隨後又被召喚到總會主日學理事會服務了九年。之後他擔任支聯會會長團的諮理,隨後又擔任支聯會會長,瑪喬麗則分別在初級會、女青年和慈助會服務。他們的孩子看到教會服務是個可帶來快樂的特權,每個都想在長大時也效法父母的榜樣。

專業的養成

瑪喬麗和戈登婚後的前六年,戈登繼續在教會電台、公關暨傳道文宣委員會工作。他投入工作,各樣的計劃和期限經常要讓他傾盡——甚至超越——一切所學和能力。他在一封寫給朋友的信中,說:

「有很多事要做。這個名字很長的委員會,規模越來越大,也更複雜、更有趣了。……

「……電台、幻燈片和各式各樣的文宣……讓我十分忙碌,需要經常祈禱、謙卑自己,以及長時間工作。……所有這些工作都讓我需要更依賴眼鏡一些,……更埋首俯案一些,更安定一些,更充滿好奇一些,想知道這些事最後會成就些什麼。」37

1940年代初,第二次大戰為戈登的工作帶了變動。戰爭中斷了全部時間傳教士的工作,他為傳教士提供文宣資料的工作頓時變得較不急迫。戈登覺得有責任在戰爭時期盡一己之力,於是報考了美國海軍候補軍官學校,不過,卻因過敏病史而資格不符。「學校的回絕讓我心情憂鬱了好一陣子,」他後來坦白說。「在戰爭期間,每個人都想做點事來幫忙。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38這樣的願望讓他去應徵丹佛和里約格蘭鐵路局的監督助理工作。由於火車是戰時載送軍隊和補給品的重要工具,戈登覺得這份工作會幫助他報效國家。鐵路局在1943年僱用戈登,戈登在他們位於鹽湖城的機廠工作,1944年因調職全家才搬到科羅拉多州的丹佛。

鐵路局的主管都對戈登的工作表現印象深刻,1945年戰爭結束時,他們提供一個永久職位給戈登,一切似乎前程似錦。就在這時候,司提反·理查長老打電話請戈登回教會任職。雖然鐵路局提出的薪資比教會高很多,戈登還是跟隨自己的心,回到鹽湖城。39

戈登‧興格萊

戈登·興格萊,1951年

戈登在教會總部的工作很快超出他先前舊職的責任範疇。1951年,他被任命為總會傳教士委員會的執行祕書,負責督導新成立的傳道部門每日的運作。這個部門督導一切跟傳播福音有關的事務,包括傳教士使用的文宣資料製作、翻譯和發送;訓練傳教士和傳道部會長;使用公關媒體來為教會建立橋樑和消除誤解。40

1953年秋,大衛奧·麥基會長叫戈登到他辦公室,請他考慮一個跟他傳道部門職務沒有直接關係的問題。他開門見山就說:「興格萊弟兄,你知道我們要在瑞士蓋一座聖殿,那座聖殿將不同於我們其他的聖殿,因為它服務的對象是說多國語言的成員。我要你在使用最少聖殿工作人員的情況下,想辦法將聖殿的教導用歐洲幾個不同的語言呈現出來。」41

麥基會長提供一個地方讓戈登可以尋求靈感,逃離他在傳道部門種種的工作要求。戈登會在平日的傍晚、星期六和某些星期天在鹽湖聖殿五樓的一個小房間工作。許多個星期天早晨,麥基會長會來找戈登,與他一起交流一些想法,仔細觀看恩道門的介紹,並祈禱尋求指引。

在沉思、祈禱和尋求啟示之後,戈登建議將恩道門的介紹以影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將那些神聖的教導一字一字配音,並製成不同語言版本。麥基會長和其他人核准他的建議,並指派他製作影片。戈登與一群才華洋溢又忠信的專業人士合作,於1955年9月完成了這個專案。他後來親自把這些影片帶到瑞士伯恩聖殿,並督導恩道門教儀首映的技術籌備工作。42

看到自己的工作帶給歐洲聖徒莫大的喜悅,戈登很是感動。「當我看到來自十個國家的成員齊聚一堂來參與聖殿教儀;看到鐵幕國家那些受戰爭波及失去家人的長者,看著他們因蒙得這些機會而不禁喜極而泣的快樂表情;看到年輕的夫妻帶著家人——聰明美麗的孩子——,看著這些家庭在永恆的關係中結合在一起,一份自己從未知曉的確信油然生起,讓我知道〔麥基會長〕確實得到主的靈感和指示,將這些無價的祝福帶給這些來自歐洲各國忠信男女的生活中。」43

此時戈登返鄉已20年,而他仍沒有實現自己獲得高等學位和成為新聞記者的夢想。不過,他學會了運用新科技去傳播神的話,與其他宗教人士發展正面的關係,研讀並撰寫教會歷史方面的文章,並且協助準備了一些方法,讓成千上萬的後期聖徒獲得聖殿的祝福。這些經驗都為他日後餘生的服務奠立了根基。

擔任十二使徒助理

1958年4月5日星期六,戈登和瑪喬麗的兒子理查接到一通電話。來電者沒有表明身份,不過理查認出是大衛奧·麥基會長的聲音,因此趕緊去通知父親。簡短跟麥基會長通話後,戈登立刻沐浴更衣,開車到總會會長的辦公室。他以前接受過麥基會長的委派,所以以為麥基會長是要他過去幫忙準備隔天總會大會的一些事務。得知麥基會長想的和他不一樣時,他大吃一驚。麥基會長親切和他寒暄後,就請戈登擔任十二使徒助理(這項職位於1976年中止)。擔任這項職位的弟兄通常是總會持有權柄人員。麥基會長發出這項召喚時,戈登是東密爾奎克支聯會的支聯會會長。

隔天,戈登·興格萊長老在總會大會上接受全體會眾的支持表決。他在他的第一場總會大會演講時承認自己「倍感能力不足」,不過仍秉持一貫信心和活力的風格接受這項新責任。44

十二使徒助理興格萊長老的一項重要職責是督導教會在亞洲各地的事工。他對那裡的人民所知不多,也不會說他們的語言,但他很快就愛上他們,而他們也是如此。一位日本後期聖徒田中健治描述了興格萊長老第一次到日本開會的情形:「興格萊長老的興奮之情可從他發亮的眼睛一覽無遺。他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Subarashii!〔太好了!〕當場的氣氛立刻從正式的拘泥轉成友善親近,現場洋溢著一股溫馨之情。」45

他在亞洲所到之處,都是給人這樣的感覺。他幫助人民看到只要對主有信心,他們能夠完成偉大的事,幫助教會在他們的國家成長。他也和全部時間傳教士保持親近,知道他們的勤奮會直接影響到所服務的人民。

基督之名的特別證人

另一通改變人生的電話在1961年9月30日星期六來到。這次是瑪喬麗聽到話筒的另一端傳來了麥基會長熟悉的聲音。戈登·興格萊再次趕到總會會長的辦公室。當他得知見面的原因時,他再次感到錯愕和不知所措。他一進辦公室,麥基會長就告訴他:「我感覺要提名你填補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空缺,我們想在今天的大會上支持你。」46即使深感自己能力不足,興格萊長老仍再次帶著信心和熱情跨步向前。

身為使徒,興格萊長老也接受了其他的責任。他有時要拜會一些政府領袖和其他高官權貴。他經常被要求代表教會公開講話,答覆美國輿論的一些批評和文化暴動問題。他主張努力加強教會的傳播能力,並運用科技將福音傳播到世界各地。即使他承擔了更多的角色,卻從未失去眼界,履行一己之責,去鞏固個人和家庭的信心。不論他是對一個人或上萬人講話,總能觸動人心,這也成為他聖工的特點:帶領世人一個一個歸向基督。

興格萊長老在接下來的七年中繼續監督亞洲的事工,並很高興看到他在那裡的朋友的成長。他觀察到「能目睹主的偉大計劃如何一一在世界……這些地方實現……是個激勵人心的經驗。」47

後來隨著十二使徒定額組之間的指派改變,興格萊長老獲得到世界其他地方服務的機會。他去的每一個地方,都表達對個人的關心。1970年,他監督教會在南美洲的事工,在主領祕魯一個支聯會大會後,他前往智利。抵達智利兩天後,當他得知祕魯發生大地震,有四個傳教士失蹤時,他立刻改變計劃返回祕魯,即使這樣做會耽擱到他回家的行程。他說:「得知有傳教士失蹤,我無法安心回家。」48

他在隔天早上抵達祕魯利馬。後來這些失蹤的傳教士找到一個業餘無線電接線生,得以聯絡利馬時,興格萊長老與他們通話。這些傳教士與其他生還者待在一間小房間,他們的對話透過麥克風傳了出來。「當那個房間的人爭先恐後地想搶麥克風時,興格萊長老的聲音從另一端傳來,頓時整個房間安靜了下來。雖然他說著英文,而這些人全都說西班牙文,他們卻開始在彼此之間交頭接耳地輕聲問道:『這個人是誰?』即使在這一片混亂當中,大家都感覺到說話的這個人不是個普通人。」49

興格萊長老在監督南美洲的頭兩年,拜訪了每一個傳道部,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成立新的傳道部,協助在祕魯利馬和巴西聖保羅成立新的支聯會,並協助蒙召到阿根廷傳教的傳教士解決簽證問題。1971年5月,他被指派去監督歐洲的八個傳道部時,所做的事更多了。50

興格萊長老常因緊湊的行程感到疲累,所以每次回到家跟瑪喬麗和孩子在一起時總是特別開心。不過,瑪喬麗看得出來,每次戈登離開工作太久時,會變得煩躁不安。他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徒召喚——「在全世界作基督之名的特別證人」。(教約107:23

擔任總會會長團諮理的重任

1981年7月15日,興格萊長老在十二使徒定額組服務將近20年後,接到另一個令他大吃一驚的召喚。賓塞·甘會長,也就是當時的總會會長,在已有以東·譚納會長和墨林·羅慕義會長擔任總會會長團諮理的情況下,又請戈登·興格萊擔任他的諮理。這十分罕見,但出現第三諮理的模式也不是沒有前例。那時甘會長和他的諮理健康狀況都不佳,總會會長團需要額外的支援。51

興格萊會長在就任後的第一次總會大會上,說:「我唯一的心願是不管接受什麼召喚,我都盡忠效力。……這項神聖召喚使我察覺到本身的弱點。倘我曾冒犯過你們任何人,我在此道歉,望你能寬恕我。不管這項指派有多久,我必懷著信心和愛心,全力以赴。」52

隨著甘會長、譚納會長、羅慕義會長的健康逐漸衰退,總會會長團確實需要他全力以赴。那時總會會長團每天的工作大多落在興格萊會長身上。他也一肩扛起諸多更艱鉅的責任,例如奉獻猶他州約旦河聖殿。此外,他還要面對輿論對於教會以及對於過去和當今領袖的一些批評。他在1982年4月總會大會上演講時談到:

「我們生活在一個凡事訴諸批評的社會。……我懇請你們放遠視野,不要太顧慮小缺點。……這些跟〔教會領袖〕服務的規模和偉大貢獻相比,真的顯得微不足道。」53

譚納會長於1982年11月27日離世,甘會長和羅慕義會長由於健康惡化,1983年4月總會大會時,已蒙召擔任總會會長團第二諮理的興格萊會長身旁空著座位,一人獨坐在講台上。他感觸很深,深深感受到自己有次演講提過的「領導中的孤寂感」。54

戈登‧興格萊會長

參加總會大會的戈登·興格萊會長,那時他是總會會長團中唯一身體健康可以出席的成員

興格萊會長不斷祈禱、謹慎地進行一切,不想走在先知前面,逾越身份。他召集了十二使徒的幾位資深成員——特別是定額組會長泰福·彭蓀長老——來協助他處理教會的日常事務。興格萊會長與十二使徒定額組攜手合作,一直藉著甘會長的忠告來引領教會。即便如此,他還是覺得負擔沉重。

雖然興格萊會長在總會會長團的責任讓他大部分時間都必須留在鹽湖城,但偶爾還是會旅行到世界其他地方施助成員和傳教士。1984年時,他回到菲律賓。18年前他奉獻了那裡的第一座教堂;現在他要奉獻那裡的第一座聖殿。他在奉獻祈禱文中說:

「菲律賓這個國家是由許多小島組成的國家,這裡的人民熱愛自由與真理,他們的心敏於感受您僕人們的見證,並迅於回應永恆福音的信息。我們為他們的信心感謝您。我們為他們犧牲的精神感謝您。我們為您在這塊土地上的事工的進步奇蹟感謝您。」55

鑑於教會持續不斷的成長,1984年6月時,興格萊會長代表總會會長團宣布了區域會長團的召喚,也就是由住在世界各地的七十員成員來督導他被指派的地理區域中的教會事工。這些弟兄在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指示下工作,在他們的區域提供所需的領導和訓練。他說:「所有的決定不能都由鹽湖城來做。我們必須做些事,把權柄分散出去。」56大約一年後,興格萊會長在對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演講時,說:「我很確定我們在過去這幾個月所做的,是蒙神靈感啟發且跨步向前的一步。我很確定有這些美好的弟兄經常出現在各位當中將帶給你們極大的確信。這些弟兄實際上正努力把教會整個部分連結起來。」57

賓塞·甘會長在領導教會度過12年卓越的成長後,於1985年11月5日辭世。最資深的使徒泰福·彭蓀會長於是被按手選派為總會會長。他請戈登·興格萊擔任總會會長團的第一諮理,多馬·孟蓀擔任第二諮理。總會會長團有了三個健康的成員,興格萊會長頓時覺得重擔減輕不少,也有了更多機會去拜訪世界各地的聖徒。

總會會長團

泰福·彭蓀會長(中)與他的諮理:戈登·興格萊會長(左)和多馬·孟蓀會長(右),攝於總會大會

不到幾年,彭蓀會長的健康開始衰退,於是管理教會每日事務的責任再度落到興格萊會長身上。不過,這次他不是一個人在總會會長團。興格萊會長和孟蓀會長滿懷活力與精力,讓教會在穩定中發展,且一直敬重彭蓀會長身為先知、先見和啟示者的召喚。他們培養了穩固持久的友誼和夥伴關係。

彭蓀會長於1994年5月30日過世,豪惠·洪德會長接著成為總會會長。興格萊會長和孟蓀會長再一次擔任諮理。6月時,興格萊會長和興格萊姊妹陪同洪德會長和他的妻子依妮絲、羅素·培勒長老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前往伊利諾州納府,參加約瑟·斯密和海侖·斯密殉教150週年紀念大會。這是洪德會長唯一一次跟興格萊會長同行的旅行,洪德會長飽受健康問題所苦已有多年,這次旅行之後,他的健康更是急速惡化。1995年2月27日,他請興格萊會長給他一個聖職祝福。在那個祝福中,興格萊會長祈求主保守洪德會長的生命,但也說了他在主的手中。58幾天之後,洪德會長在1995年3月3日離世。

先知、先見、啟示者和總會會長

洪德會長的離世雖不令人意外,卻讓興格萊夫婦倍感壓力。此時的興格萊會長已是最資深使徒,是下一任的總會會長。興格萊姊妹回憶他們接到洪德會長離世的消息時,說:「洪德會長走了,留下我們推動主的事工。我非常地難過,感到非常孤單,戈登也是。他愣住了。他覺得非常、非常地寂寞。沒有人能懂他當時內心的煎熬。」59

洪德會長的喪禮結束後,興格萊會長在聖殿中找到安慰。他一個人在鹽湖城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會議室裡,用心閱讀並沉思所讀的經文。他省思耶穌基督的生平、傳道和贖罪,接著他仔細端詳牆上歷任總會會長的畫像,從約瑟·斯密到豪惠·洪德。他在日記中寫下這個經驗:

「我在這些畫像面前徘徊,注視著畫中人物的眼睛,我感覺我似乎可以跟他們說話,我感覺到他們似乎正在跟我說話,給我保證。……我坐在總會會長第一諮理的椅子上,花了很長的時間注視這些畫像。每一位似乎活了過來,他們的眼睛似乎也看著我,我感覺到他們在鼓勵我,承諾會支持我。他們似乎在對我說,他們已在天上的議會為我說話,要我無須害怕,我會在任內蒙得祝福和支持。

「我跪下來向主懇求,在禱告中和祂談了許久。……藉著聖靈的力量,我很確定我聽到了主的話,不是聲音,但對於我在祈禱中所提的問題,內心有了一股溫暖的感覺。」60

在這個經驗後,他又寫下自己的想法:「我感覺好多了,心中更篤定、確信了一些,知道關於主的偉業和國度,主正在執行祂的旨意,我將被支持為總會會長,以及先知、先見和啟示者,並在主指定的時間內在此職位服務。有了聖靈給我的證實,現在我準備好要前進,使出渾身解數去做我所知最傑出的工作。我很難相信主正要把這項最崇高神聖的責任放到我身上。……我希望主已訓練好我去做祂期許我去做的事。我將獻給祂所有的忠誠,我一定會尋求祂的指示。」61

戈登·興格萊會長於1995年3月12日被按手選派為總會會長,隔天他在記者招待會上說話並回答記者的問題。傑佛瑞·賀倫長老報導,「在這熱烈、風趣、愉快的記者招待會上,在一連串各式各樣的問題後,結束時,有位記者問興格萊會長:『你今後的重點是什麼?你任內的主題又是什麼?』

「他本能地回答:『往前闖。對,我們的主題就是繼續推進前人所推展的偉大事工。』」62

興格萊會長忠於那項誓言。帶著對在之前歷任先知的尊敬,他繼續從事他們所做的事工。帶著對父神和耶穌基督的信心,他按照啟示用新的方式來執行主的事工。

戈登‧興格萊會長

站在總會大會講台上的戈登·興格萊會長

將這教會「從迷濛中顯現出來」(教約1:30

對於興格萊會長的上任,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麥士維長老觀察道:「興格萊會長正幫助帶領這教會從迷濛中顯現出來。如果我們躲在斗底下,教會就無法如其所需的那樣前進。必須有人站出來,興格萊會長願意這樣做。他博古通今,絕佳的表達恩賜讓他能夠將我們的信息,用一種能吸引世界各地人士注意的方式呈現出來。」63

興格萊會長在媒體與傳播方面的豐富背景有助於準備他執行這件事。身為總會會長,他經常答應接受世界各地記者的採訪,回答他們對於教會教義和政策的問題,並分享他對救主和復興福音的見證。每一次都促進雙方的了解,進而培養出友誼。

特別值得一談的是他在1996年上60分鐘電視節目,接受資深記者邁克·華萊士的訪談。華萊士先生向來以犀利的採訪風格聞名,想到這場訪談即將在一個美國全國性的電視節目播放,興格萊會長承認一開始自己有點拘泥放不開。他說:「如果是對我們有利,我會非常感激;反之,我就再也不會落入這種圈套了。」64

結果是有利的,對我們教會有許多正面的報導。另一個結果是,邁克·華萊士和興格萊會長從此結為朋友。

2002年,鹽湖城主辦冬季奧運會,我們教會頓時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興格萊和他的諮理在整個策劃過程擔任諮詢顧問。「我們作了一項慎重的決定,就是不利用這個時機和場合來傳教,」他說,「不過我們確信,這場盛事會為教會帶來美好的結果。」65他是對的。成千上萬的人造訪了鹽湖谷,並得到親切的接待,後期聖徒和其他人攜手合作,主辦了一場成功的奧運會。這些訪客走訪了聖殿廣場,聆聽摩爾門大會堂合唱團演唱,並拜訪家譜圖書館。上千億的人在電視上看到鹽湖聖殿,看到對教會各種有利的報導。正如興格萊會長說的,這確實「為教會帶來美好的結果。」

除了使用舊有的傳播工具,興格萊會長也接受新發明。舉例來說,他就視網際網路為一項能將教會拉近成員生活,並將復興福音與其他信仰人士分享的工具。在他任內,教會開始架設LDS.orgFamilySearch.org,以及Mormon.org

2004年6月23日,就在興格萊會長94歲生日當天,他獲頒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頒贈給平民的最高獎項。他在回應此事時,說:「從美國總統手中接受這項至高無上的勳章,我倍感殊榮,而且萬分感謝。就廣義而言,這是對教會的認同和推崇,這教會給了我非常多的機會,我也努力為她所關注的事項服務。」66他視此勳章為教會正面名聲日漸提升的象徵,也是教會確實已從迷濛中顯現出來的證據。

在後期聖徒中四處造訪走動

興格萊會長不喜歡舟車勞頓,但到後期聖徒之中為他們服務的渴望,往往大過留在家裡的渴望。他說,他一直希望「能到我們人民的中間,表達感謝和鼓勵,為主的神聖事工作見證。」67在他任內早期,他曾說:「我決定只要我還有體力,就要到國內外,深入人民之中。……只要我能,我打算繼續活力十足地四處走動。我希望能和我所愛的人民在一起。」68

他擔任總會會長期間,除了在美國國內四處奔波走動以外,到國外拜訪各國的次數更高達90次以上。他以總會會長的身份旅行的里程數超過一百萬英里(160萬公里),造訪世界各地的聖徒。69

戈登‧興格萊會長

興格萊會長喜愛「到國內外,深入人民之中。」

他不辭辛苦去看他們,但某些地區的人為了見他一面,甚至要跋山涉水。例如1996年他和興格萊姊妹拜訪菲律賓時,那裡的教會成員已成長至375,000多人。興格萊會長和興格萊姊妹原本有一晚要在馬尼拉的阿拉內塔體育館演講。當天午後,體育館「早已擠爆,為了參加12小時之後的大會,一大早7點就有人開始在排隊了。後來官方人員指出,當天共有35,000名成員湧進只有25,000座位的體育館,走道和廣場全部坐滿。許多聖徒坐船、搭車旅行了20小時才抵達馬尼拉。對有些人來說,這趟旅行的花費等於好幾個月的薪水。……

「當興格萊會長得知體育館已爆滿,體育管經理建議是否可以提早開始,他立刻說:『我們走。』他和興格萊姊妹一踏入巨大的體育館,……全體會眾不約而同地立刻站了起來,鼓掌歡迎他們,並開始激動地唱著『神啊,感謝您賜我們先知。』」70

興格萊會長知道自己和他的同工弟兄無法隨時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積極支持使用科技來指導世界各地的領袖。藉著衛星科技,他在2003年1月主領了第一次的全球領導人訓練會議。

提倡學習並教導屬靈和屬世真理的重要

興格萊會長說:「我們的所知都不足。學習是永不止息的過程。我們必須閱讀,我們必須觀察,我們必須融會貫通,而且我們也必須思考自己的心智所接觸到的事物。」71他也說:「有效的教導是教會中的領導要素。永生,只有在男人和女人以此種有效的方式接受教導,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整頓自己的生活時才會獲得。他們無法被迫行義,或被迫進入天堂。他們必須受人引導,而這正意味著教導。」72

興格萊會長渴望給世界各地後期聖徒更多靈性的滋養。1995年,他非常認真地核准了一項計劃,要出版一系列新書,供教會成員建立福音書庫。教會不久開始出版這一系列總會會長的教訓叢書,本書即是其中一本。

屬世的學習對興格萊會長也很重要。他擔心生活在世上赤貧地區的教會成員會因此無法接受高等教育或職業訓練。沒有這樣的教育和訓練,他們大部分會繼續貧困下去。在2001年4月總會大會的聖職大會上,興格萊會長說: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了一項計劃;一個我們相信是神所啟示的計劃。教會要成立一個基金,大部分是來自於忠信的後期聖徒在過去和未來為此目的所作的捐獻。我們對這些人深表感謝。……我們稱之為永久教育基金。」73

興格萊會長解釋,受惠於這項計劃的人會從教會捐獻的這項基金中得到貸款,以接受教育或職業訓練。他們完成學業或訓練後,會被要求償還貸款,如此一來這些錢就可以用來繼續幫助別人。興格萊也解釋,永久教育基金「和永久移民基金是奠基於相類似的原則」,永久移民基金是教會在十九世紀年代成立的,目的是幫助窮困的聖徒移民到錫安。74

結果不到六個月,後期聖徒就捐獻了數百萬美金到永久教育基金。75引進這項計劃一年後,興格萊會長宣布:「這項計劃如今已經有了一個穩固的基礎。……我們有很多住在世上貧困地區的年輕男女,大部分都是返鄉傳教士,他們將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脫離歷代祖先想努力掙脫的貧窮絕境。」76這項計劃將繼續造福施與受雙方的後期聖徒。

對神聖婚姻與家庭的見證

1995年9月23日,興格萊會長在總會慈助會大會上說:

「由於許多詭辯被視為真理、許多標準及價值觀遭混淆、許多迷惑誘騙使人慢慢染上世俗的惡習,我們覺得要提出警告與預警。為強調此警告,我們——總會會長團及十二使徒議會——現在要向全體成員及世人發出一份文告,宣告並再度確認本教會歷任先知、先見、啟示者一再提及關於家庭的標準、教義與作法。」77

在如此介紹後,興格萊會長第一次公開讀出「家庭:致全世界文告」。

興格萊夫婦與孫子女

「我們向父母和子女提出勸告,要將家庭祈禱、家人家庭晚會、福音研讀與教導,以及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動放在最優先的地位。」

婚姻和家庭的神聖一直都是興格萊會長教訓中的主題。他譴責任何一種形式的虐待,鼓勵父母和子女要對彼此有耐心,要彼此相愛,要互相教導,並為彼此服務。在1999年2月11日的一封總會會長團信函中,他和他的諮理說:

「我們呼籲父母盡全力以福音原則來教導及養育子女,藉此讓子女與教會保持親近。家庭是過正義生活的基石,沒有任何方式能取代其地位,或是能達成其在履行神所賦予的責任上的重要功能。

「我們向父母和子女提出勸告,要將家庭祈禱、家人家庭晚會、福音研讀與教導,以及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動放在最優先的地位。其他需求或活動,無論有多值得或多合適,也絕不可被允許來取代此項神所賦予的職責,這職責唯有父母和家庭才能充分履行。」78

主動關心新歸信者

興格萊會長樂見大批人數加入教會,但也關心這些數字底下所代表的個人。他在上任初期曾說:

「由於歸信者的數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因此我們也必需在他們找尋他們的方向時,提供更多實質上的幫助。他們每一位都需要三件事情:朋友、責任和用『神美好的話』(摩羅乃書6:4)滋養著。提供這些事情是我們的本分和責任。」79

鞏固新歸信者是興格萊會長一直不斷強調的主題。關於這項主題,傑佛瑞·賀倫長老分享了以下故事:「最近他對十二使徒談話時,一手拍著前方的桌子,一臉幽默地說:『弟兄們,當我走完今生,在我的喪禮上,我冉冉起身離開這世界時,會看著你們的眼睛,問道:「我們新成員的存留工作做得如何了?」』」80

興建聖殿

興格萊會長封砌水泥

2002年奉獻伊利諾州納府聖殿之前,興格萊會長在奠基石典禮上封砌水泥。

戈登·興格萊在1910年出生時,世上只有四座運作中的聖殿,而且全都在猶他州。到了1961年他被按立為使徒時,聖殿數量增加至12座。這樣的進步是驚人的,但對於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無法隨時進入聖殿汲取祝福這件事,興格萊長老一直表示關心。1973年,他擔任教會聖殿委員會的主席時,在日記上這樣寫道:「教會可用〔興建〕一座華盛頓聖殿的費用,來蓋〔許多小型〕聖殿,這樣就能使聖殿離我們人民更近,而不是讓他們長途跋涉去聖殿。」81

他在1995年被按立為總會會長時,運作中的聖殿數量增加到47座,不過他希望有更多聖殿的心意仍然堅決。他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每個有需要的地方蓋一座聖殿,這樣我們的人民無論在哪裡都不用做太大犧牲,就可以來到主的殿執行教儀,並有機會為已逝者執行替代教儀。」82

在1997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興格萊會長宣布了一項劃時代的計劃:教會即將開始在世界各地興建小型聖殿。83他後來說:「我相信小聖殿的概念就是一個直接的啟示。」84他在1998年宣布要蓋30座新聖殿時,那時還有其他已規劃或興建中的聖殿,也就是「除了目前運行的51座聖殿以外,一共增加了47座新聖殿」。所有聽到消息的人極為歡喜,興格萊會長接著補充說:「我認為我們最好再增加兩座,以便在本世紀末,也就是『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在肉身中來臨後』(教約20:1)2,000年時達到100座的整數。」然後他應許,「還會有更多的新聖殿」。85

興格萊會長於2000年10月1日奉獻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聖殿,這是第100座運作的聖殿。西元2,000年結束前,他又奉獻了這兩座聖殿。他於2008年逝世時,教會共有124座運作中的聖殿,並且又宣布了13座聖殿。興格萊會長參與了這些聖殿絕大部分的規劃與興建過程,他親自奉獻了其中的85座聖殿,並重新奉獻了13座(其中8座也是他之前奉獻的)。

會議中心

會議中心

興格萊會長於2000年10月總會大會奉獻了這座會議中心

在1995年10月總會大會上,興格萊會長提了一個他心中的想法。他在聖殿廣場上的大會堂演講時,說:「這座大會堂似乎每年越來越小了。我們在某些地區大會中聚集一堂的成員就比這還多得多。」86興格萊會長在1996年4月總會大會上,又說了一些他的想法:

「我很遺憾今天早上有很多人想到大會堂裡來和我們一同聚會,可是卻進不來,很多人……待在外面的廣場上。我們的先驅者為我們建了這座獨一無二、宏偉美好的會堂,奉獻作為崇拜主之用,可讓大約六千個人舒服地坐在裡面。各位在硬板凳上坐了兩個小時,有人可能會質疑舒服這兩個字。

「我心中總是想到那些想進來、卻因會堂容納不下而進不來的人。大約一年前,我向總會的弟兄建議,也許時候已經到了,我們應該研商另建一所崇拜屋宇的可能性;要建得比這裡大很多,足以容納比大會堂裡的人數多三到四倍的人才行。」87

1997年7月24日,也就是先驅者抵達鹽湖谷的第150週年紀念日,教會在聖殿廣場近北面的區塊為一棟新建築物——將稱為會議中心——舉行了動土儀式。結果不滿三年,即使尚未完全竣工,教會便在此舉行2000年4月總會大會的第一場大會。興格萊會長於2000年10月總會大會上奉獻了這座會議中心。在獻上奉獻祈禱文之前,他站在取材自他家後院由他栽種長大的黑胡桃樹講台上,說:

「今天,我們要將它奉獻為崇拜神永恆的父及其獨生子——主耶穌基督的一所屋宇。我們希望,也祈求我們能從這個講台繼續將見證和教義、對活神的信心,以及對我們救贖主偉大贖罪犧牲的感恩,傳播到世界各地。」88

對耶穌基督的見證

2000年1月1日,興格萊會長和他在總會會長團的諮理以及十二使徒定額組,發表了一份標題為「活著的基督:使徒的見證」文告。關於救主,他們宣告:「再沒有其他人對曾活在世上和將活在世上的人有如此深遠的影響。」89

再沒有其他人對戈登·興格萊會長的生命有如此深遠的影響。他擔任耶穌基督之名的特別證人超過46年。興格萊會長和他的同工弟兄發表「活著的基督」幾個月後,他站在後期聖徒面前,說:「今天早上有一件事情是我特別想要表達感激的,那就是耶穌基督活著的見證,祂是全能之神的兒子,和平之君,神的聖者。」90

考驗與希望

在2004年4月總會大會即將閉會之時,興格萊會長說:「現在請容我有個不情之請,用片刻時間抒發一下個人的情感。你們有些人已注意到興格萊姊妹並未出席總會大會;我擔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46年以來,這是她第一次在總會大會上缺席。……我們〔一月從非洲〕打道回府,也就在那時她整個人累得病倒了。自此之後,她的健康狀況就很差。……我想我們生命時鐘的發條已鬆落,卻不知如何再上緊發條。

「對我而言,這是段晦暗灰澀的日子。這個月我們就結褵滿67年了,她是我們5個才華洋溢、能力又強的孩子的母親,是25位孫子女的祖母,也是人數一直增加的曾孫子女的曾祖母。這些年來,我們肩並肩,一同度過了狂風暴雨、也歷經了和煦的陽光,我們是平等的夥伴。她曾在世界各地對人們宣講此一事工的見證,她宣揚愛、帶來鼓舞、感激與信心。」91

兩天後,也就是4月6日,瑪喬麗·興格萊過世。深愛她的善心、機智和堅定信心的數百萬民眾,與興格萊會長一同哀悼她的離去。他感激從世界各地湧進、表達他們支持與愛的信件,他說,這些致意問候「在我們哀痛之時,為我們帶來幾許溫柔的慰藉。」92許多人更以興格萊姊妹的名義捐款到永久教育基金。

興格萊會長雖然不捨瑪喬麗離去,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有些衰退,但仍繼續埋首於教會事工中。他開始帶著柺杖,有時他會用柺杖支撐自己,不過他更常用柺杖來向教會成員揮手致意。多馬·孟蓀會長回憶有次與興格萊會長醫生的談話,這位醫生很擔心興格萊會長使用——以及不用——柺杖的方式。醫生說:「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他跌倒,摔斷了髖關節,或是發生更糟的情況。他走路時不用柺杖,反而用它來四處揮舞。請告訴他,柺杖是醫生給他的處方,他需要按柺杖的功能使用。」孟蓀會長回答說:「醫生,我是興格萊會長的諮理。你是他的醫生。來告訴他!」93

2006年初時,95歲的興格萊會長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他在那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說:「主允許我繼續活著,我不知道會再活多久,但不論時間長短,我都會繼續竭盡所能地履行職務。……我覺得健康良好,身體相當硬朗。但是當需要下一位繼任者的時間來到,一切都會按照祂的旨意,順利交接,因為這是主的教會。」94

一年後,興格萊會長在2007年10月他最後一次出席的總會大會上,說:「我們期待明年四月與各位再相會。我今年97歲,但我希望參加下一次的總會大會。我們謙卑、誠摯地祈求天上的祝福在這段期間與各位同在,奉我們的救贖主,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95

興格萊會長和興格萊姊妹的女兒維吉尼亞形容,興格萊姊妹過世後的那四年是興格萊會長人生的「顛峰之年」。她接著回想他在過世的一個星期前,也就是2008年1月20日,為鹽湖城一座重新整修的教堂所做的奉獻祈禱:

「在那祈禱中,他很不尋常地以先知的身份為自己祈求。他懷著感謝祈求,說:『從約瑟·斯密的時代開始,您就揀選和指派先知,帶領這群人民。我們感謝您,並懇求您按照他的需求和您偉大的目的,安慰、支持並祝福他。』」96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興格萊會長第一次感到無法參加每週與總會弟兄在聖殿的會議。孟蓀會長在接下來的星期日,1月27日,在亨利·艾寧會長和培道·潘會長的協助下,給了他一個聖職祝福。那日稍晚,戈登·興格萊會長便在五個孩子和他們配偶的圍繞下,安然在家中離世。

幾天後,數以千計的民眾來到停放興格萊會長靈柩的會議中心先知館,瞻仰他的遺容。其他教會的領袖以及政經界的領袖也紛紛致函弔慰,對興格萊的影響力和教導表達感謝。

喪禮在會議中心舉行,並轉播至本教會在世界各地的教堂。摩爾門大會堂合唱團在喪禮上唱了一首新聖詩,曲名是「死為何物?」這首聖詩的歌詞乃興格萊會長所寫,也是他對視他為先知的朋友們獻上自己對耶穌基督的最後見證:

死為何物,

讓生命悄然結束?

非是終點,卻是起步,

更大的榮光,更好的國度。

神啊,我錐心傷痛,求您撫慰,

我恐懼擔憂,求您平息。

信心希望,更見純淨,

不覺悲傷,得享您賜之力量與平安。

原來死亡已不存在,其真正面貌乃是改變;

此項恩賜,來自神子,

祂深愛世人,償付了代價,

並已得勝。97

註:

  1. See Steve Fidel, “A Temple to Be Built in Ghana,” Church News, Feb. 21, 1998, 3.

  2. 傑佛瑞·賀倫長老,「憑信心在非洲崛起」,https://www.lds.org/prophets-and-apostles/unto-all-the-world/emerging-with-faith-in-africa?lang=zho

  3. Esther Korantemaa Abuyeh, in “Accra Ghana Temple:Commemoration of the Tenth Anniversary,”africawest.lds.org/accra-ghana-temple-commemoration-of-the-tenth-anniversary; accessed Feb. 11, 2015.

  4. Adney Y. Komatsu,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The Biography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6), 288.

  5. 羅素·納爾遜,「靈性的能力」,1998年1月,聖徒之聲,第17頁。

  6. 傑佛瑞·賀倫,「戈登·興格萊會長:勇敢堅強站定」,1995年6月,聖徒之聲特刊,第29頁。

  7. In Benjamin F. Tibby, Biographical Sketch of Breneman Barr Bitner, Hinckley and Bitner family history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see also Silas Richards Company schedule and reports, Sept. 1849, Church History Library.

  8. Bryant S.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93.根據大多數的估計,五月花號倖存者的數目略高於49人。

  9.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4.

  10.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5.

  11. 參閱戈登·興格萊,「先見約瑟」,1977年10月,聖徒之聲,第65頁;引述「讚美先知」,聖詩選輯,第15首。

  12.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45.

  13.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388.

  14.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46–47.

  15. 參閱戈登·興格萊,「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1985年2月,聖徒之聲,第23頁。

  16. 參閱戈登·興格萊,「傳道與否」,1986年7月,聖徒之聲,第32頁。

  17. 參閱傑佛瑞·賀倫,「戈登·興格萊會長:勇敢堅強站定」,第35頁。

  18. 戈登·興格萊,「不要怕,只要信」,1996年5月,聖徒之聲,第3-4頁。

  19.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2.

  20.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4.

  21.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4.

  22. Gordon B. Hinckley, in “His Mission to England Was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Deseret Morning News, Jan. 28, 2008, 11.

  23.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75.

  24. Elders’ Labor Record of Liverpool Conference of the British Mission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July 1933 to Feb. 1934;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25.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69.

  26.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1: 1995-1999 (2005), 348.

  27. Discourses of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Volume 1, 348.

  28. Heber J. Grant,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84.

  29. 關於這個經驗的其他細節,見本書第2章。

  30. Gordon B. Hinckley, letter to Parley Giles, Dec. 7, 1936;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3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51–52.

  32.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04.

  33.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9.

  34.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14–15.

  35.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3–74.

  36.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Glimpses into the Life and Heart of Marjorie Pay Hinckley, ed. Virginia H. Pearce (1999), 107.

  37. Gordon B. Hinckley, letter to G. Homer Durham, Mar. 27, 1939;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38.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26.

  39.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35–36.

  40.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43-44.

  41. David O. McKa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6.

  42.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7-81.

  43.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8, 123–24.

  44.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8, 123.

  45. Kenji Tanaka,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20.

  46. David O. McKa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234.

  47. Gordon B. Hinckley,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2, 71.

  48. See Allen E Litster,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3.

  49. Allen E Litster,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4.

  50.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15.

  51. 大衛奧·麥基會長擔任總會會長的最後幾年,也曾召喚額外的諮理到總會會長團協助他。

  52. 戈登·興格萊,「信心:宗教的精粹」,1982年4月,聖徒之聲,第5頁。

  53. 參閱戈登·興格萊,「五百萬成員——里程碑而非巔峰」,1982年7月,聖徒之聲,第74-75頁。

  54. Gordon B. Hinckley, “The Loneliness of Leadership”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Nov. 4, 1969), speeches.byu.edu.

  55. Gordon B. Hinckley, in Francis M. Orquiola, “Temple Dedication Rewards Faith of Filipino Saints,” Ensign, Nov. 1984, 106.

  56. Gordon B. Hinckley, in “New Mission Presidents Receive Instruction from Church Leaders,” Ensign, Sept. 1984, 76.

  57. Gordon B. Hinckley, in “Leadership Meetings Focus on Missionary Work, Ac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Members,” Ensign, May 1985, 96.

  58.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5.

  59. Marjorie Pay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5.

  60.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8.

  6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08.

  62. 參閱傑佛瑞·賀倫,「戈登·興格萊會長:勇敢堅強站定」,第26頁。

  63. Neal A. Maxwell,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36.

  64. 戈登·興格萊,「主啊,記得您的教會」,1996年7月,聖徒之聲,第92頁。

  65. 戈登·興格萊,「教會向前推進」,2002年7月,利阿賀拿,第4頁。

  66. Gordon B. Hinckley, in “President Gordon B. Hinckley Awarded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mormonnewsroom.org/article/president-gordon-b.-hinckley-awarded-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 accessed Sept. 21, 2015.

  67. 戈登·興格萊,「寬恕」,2005年11月,利阿賀拿,第81頁。

  68. 參閱戈登·興格萊,「這榮耀的復活節早晨」,1996年7月,聖徒之聲,第73頁。

  69. 見「戈登·興格萊擔任總會會長任內的重要事蹟」「緬懷: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2008年4月,利阿賀拿增刊),第13頁。

  70. See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553-54.

  71.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298.

  72. 傑佛瑞·賀倫,「從神那裏來作師傅的」,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27頁。

  73. 戈登·興格萊,「永久教育基金」,2001年7月,利阿賀拿,第61頁。

  74. 戈登·興格萊,「永久教育基金」,第61-62頁。

  75. 戈登·興格萊,「屈身扶助」,2001年1月,利阿賀拿,第61頁。

  76. 戈登·興格萊,「教會向前推進」,第6頁。

  77. 戈登·興格萊,「堅拒世俗的誘騙」,1996年1月,聖徒之聲,第108頁。

  78. 1999年2月11日總會會長團信函,1999年12月,利阿賀拿,第1頁。有關此一主題的更多資料,見第10章和第11章。

  79. 戈登·興格萊,「歸信者與男青年」,1997年7月,聖徒之聲,第56頁。有關此一主題的更多資料,見第22章。

  80. 傑佛瑞·賀倫,「常在我裡面」,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31頁。

  81. Gordon B. Hinckley, in Sheri L.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325.

  82.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629.

  83. 見戈登·興格萊,「聖殿、歸信者存留、傳道服務一席談」,1998年1月,聖徒之聲,第56頁。

  84. 戈登·興格萊,「總會會長團定額組」,2005年12月,利阿賀拿,第40頁。

  85. 戈登·興格萊,「新的聖殿帶來福音的『無上祝福』」,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98-99頁。欲知更多關於興建小型聖殿的靈感資料,見第23章。

  86. 參閱戈登·興格萊,「我們聚集一起」,1996年1月,聖徒之聲,第4頁。

  87. 戈登·興格萊,「這榮耀的復活節早晨」,第72頁。

  88. 戈登·興格萊,「這大好的西元2000年」,2001年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89. 「活著的基督:使徒的見證」,2000年4月,利阿賀拿,第2頁。

  90. 戈登·興格萊,「我的見證」,2000年7月,利阿賀拿,第83頁。有關此一主題的更多資料,見第8章和第24章。

  91. 戈登·興格萊,「閉會致詞」,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103-104頁。

  92. 戈登·興格萊,「我們生命中的婦女」,2004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93. 多馬·孟蓀,「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緬懷: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第30頁。

  94. 戈登·興格萊,「移山的信心」,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95. 戈登·興格萊,「閉會致詞」,2007年11月,利阿賀拿,第108頁。

  96. 維吉尼亞·皮爾斯,「女兒的悼念文」,「緬懷: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第18-19頁。

  97. 戈登·興格萊,「死為何物」,「緬懷: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