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11章


「第11章:仁愛,基督純正的愛」,總會會長的教訓:多馬·孟蓀(2020)

「第11章」,教訓:多馬·孟蓀

第11章

仁愛,基督純正的愛

「願我們……對神所有的兒女表達愛,不論他們是家人、朋友、點頭之交或是陌生人。」

多馬·孟蓀的生平

對多馬·孟蓀會長來說,愛人是一種生活方式。傑佛瑞·賀倫長老和其他人描述了他表達愛和仁愛的一些方式:

「少年多馬溫柔憐憫的心性,很快讓他體察到身邊許多比自己不幸的人。由於不願看到一位童年好友的家庭,在聖誕晚餐中只吃麥片(用熱水而非牛奶浸泡),他把自己兩只珍愛的兔子交給他們,哽咽地說:『這不是火雞,但牠們可以做成一頓不錯的聖誕晚餐。』

「事實上,幼年的經歷似乎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培養他一顆悲天憫人之心,在一生當中都能特別注意窮困之人的需要。在他擔任第六-七支會(他出生、長大成人的支會)的主教時,他的支會中有1060位成員,其中有85位寡婦,在福利援助方面的需求,是整個教會最大的。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當時年紀輕輕的孟蓀主教,每逢聖誕假期,一定犧牲一個禮拜休假的時間,拜訪他支會中八十五位寡婦。但大多數人可能知道,他頭幾年送給這些寡婦的聖誕禮物是,每人一隻他自己養和清理好的雞。……

「『〔孟蓀會長〕是低下階層的守護神』,溫得爾·艾希頓,多馬的一位老朋友如此說,……『他就好像一棵松樹高聳入天,但枝葉茂盛,低垂至地,保護那些前來尋求庇護的人。』

「『很少人知道,孟蓀弟兄是城區一帶多家養老院的特遣牧師(他自封的)』,與他在十二使徒定額組共事十五年的培道·潘長老這樣說,『即使再沒有時間,他也會在百忙中特意抽空去探望他們。』

「有一次有人出於好意告訴孟蓀會長,去拜訪那些老人家是白費力氣,因為每次孟蓀會長說了一大堆,對方卻甚少回答什麼話。『你也該省省時間和精力,孟蓀長老,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是誰。』

「『他們知不知道我是誰不重要』,心意堅定的多馬·孟蓀回答說,『我之所以和他們談話,不是因為他們認識我,而是因為我認識他們。』」1

圖像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

「愛就是福音的精髓,耶穌基督則是我們的典範,祂的一生留下愛的傳承。」

總會會長的教訓:多馬·孟蓀

1

我們應該透過言語和行為表達愛。

在今生旅程中,如果我們無法去愛同行的旅人,就無法真正愛神。同樣地,如果我們不愛神——那位全人類的父,也無法全心去愛我們的同胞。使徒約翰告訴我們:「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翰一書4:21〕。我們都是天父的靈體兒女,因此我們都是兄弟姊妹。只要我們牢記這項真理,要愛神所有的子女就變得容易多了。

事實上,愛就是福音的精髓,耶穌基督則是我們的典範。祂的一生留下愛的傳承。祂醫治患病的人,鼓舞心灰氣餒的人,拯救犯罪的人。到了最後,憤怒的暴徒奪去祂的性命。然而,各各他山丘上卻傳來這樣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這是人世間憐憫與愛的極致表現〔路加福音23:34〕。

許多品格都是愛的具體表現,像是:友善、耐心、無私、體諒和寬恕。在我們所有的人際交往中,這些及其他類似的品格都能具體表現我們心中的愛。

我們的愛通常會在每日與人的互動中呈現出來。我們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去察覺他人的需要,然後採取行動。我一直很珍惜以下這首短詩所表達的感覺:

我曾在夜裡哭泣,

只因眼光短淺,

對於他人的需要,我心盲未見;

但我從來不曾

因為對人太過仁慈

而感到絲毫悔恨。

[Author unknown, quoted in Richard L. Evans, “The Quality of Kindness,” Improvement Era, May 1960, 340]…

我希望我們一直懷有體恤之心,敏於察覺周遭之人的想法、感覺和情況。我們不要貶低或看輕他人,而要憐憫和鼓勵他們。我們必須小心,別讓不經意的言語或行為摧毀了別人的信心。……

愛可以用顯而易見的方式表達:一個微笑,一個揮手,一句好話,一聲讚美。另外有一些方式比較不明顯,像是:對別人的活動表示關注,友善耐心地教導一項原則,拜訪生病或無法出門的人。這樣的和其他許多的言語和行為,都可以傳達我們的愛。……

願我們從現在,從今天開始,對神所有的兒女表達愛,不論他們是家人、朋友、點頭之交或是陌生人。每天早上起身時,讓我們下定決心以愛心和仁慈回應一切事情。

弟兄姊妹們,神對我們的愛超乎我們的想像。 出於這份愛,祂差了祂的兒子來;祂的兒子深愛我們,願意為我們犧牲性命,讓我們獲得永生。當我們了解這份無與倫比的恩賜之後,我們的心就會充滿對永恆之父、對救主及對全人類的愛。2

你們的天父愛你們每一個人,祂的愛永不改變。不管你們的外貌如何、財產多寡、銀行存款多少,祂的愛都不受影響;不論你們的才幹和能力是高或低,祂的愛不會改變。祂的愛一直都在,無論你們悲傷或快樂、灰心失意或充滿希望,祂的愛一直都在;無論你們是否覺得自己配得上神的愛,祂的愛一直都在,祂的愛一直、永遠都在。3

2

耶穌基督向他人展現仁愛,並邀請我們也照樣行。

我的思緒轉向一條路,這條路因耶穌所作的比喻而聞名,它便是通往耶利哥的道路。聖經讓我們得以重溫這起令耶利哥道路聞名古今的難忘事件。……

「耶穌……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

「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10:30-37〕。

在塵世生活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在自己的耶利哥路上。你在這路上會有什麼遭遇呢?我又會有何遭遇?我是否不理會那落在強盜手中卻需要我幫助的人呢?你呢?我會是那個雖看見傷者,聽到他的哀求,卻繞道從旁走過的人嗎?你呢?或者,我會是那個既看見、聽見,又停下來伸出援手的人嗎?你呢?

耶穌給我們這句勸誡:「你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10:37〕。只要我們響應這項呼籲,難以言喻且無與倫比的喜悅就會在我們的永恆眼界中開展。

今日的耶利哥道路或許沒有明顯的標記,也沒有傷者喊叫的聲音;只要我們跟著那良善的撒馬利亞人的足跡行,就是走在導向完美的小徑上。

圖像
耶穌幫助受傷的人

「我會是那個看見、聽見,又停下來伸出援手的人嗎?你呢?」

注意救主所提的許多例子:畢士大池邊跛腳的人、行淫時被拿的婦人、雅各井邊的婦人、睚魯的女兒、馬利亞和馬大的兄弟拉撒路——個個都代表耶利哥路上的一樁意外,每一位都需要幫助。

耶穌對畢士大的跛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約翰福音 5:8)祂勸告犯罪的婦人:「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8:11)祂為前來打水的婦女提供「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14)祂對睚魯死去的女兒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馬可福音5:41)祂對已被埋葬的拉撒路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拉撒路出來!」(約翰福音11:43

有人或許會提出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這些都是世界的救贖主的故事;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耶利哥路上,真會發生同樣寶貴而奇妙的經驗嗎?」

我要鄭重地回答:「是的。」容我與各位分享〔一個實例〕。

許多年前,一個曾是世界上最和藹可親又受人敬愛的人過世了,這個人是路易斯·雅各森。他生前救濟窮人、協助移民找工作,他在葬禮中講道的次數要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人都多。

有一天,路易斯·雅各森心血來潮,向我說起他的童年生涯。他是個丹麥窮寡婦的兒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常常是同學們揶揄的對象。有個安息日早上,上主日學時,班上的小孩取笑他那滿是補丁的褲子和破爛的襯衫。由於自尊心強,瘦小的路易斯並沒有哭,卻衝出教堂,最後上氣不接下氣地停下來,坐在鹽湖城西三街的街道旁休息。他瞧見街邊的水溝中流著清澈的水,便從口袋裡掏出印有主日學課程綱要的紙張,熟練地折成一只紙船,放在水中。他那受傷的幼小心靈堅決地說:「我再也不回去了。」

突然,淚水盈盈的路易斯看見水中映著一位身材高大、穿著整齊的男士倒影,抬頭一望,原來是主日學〔領袖〕喬治·伯比居。這位和藹的領袖問他:「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嗎?」路易斯點頭同意。就這樣,一位良善的撒馬利亞人在路旁坐下,施助一位確實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一邊談話,一邊在水上放了好些摺好的紙船。最後這位領袖站了起來,小男孩也緊緊握住他的手,兩人一起回去參加主日學。路易斯後來還成為該主日學的會長,終其一生的服務生涯,他無時無刻不感謝那位曾在耶利哥路上救助他的人。4

3

愛是造成改變的催化劑,是醫治靈魂的膏油。

主的聲音比以往更溫柔地邀請心地誠實的人:「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啟示錄3:20)。這扇門是否有名字呢?當然有,我把它稱為「愛心之門」。

愛是造成改變的催化劑,愛是醫治靈魂的膏油。然而愛不像野草說長就長,像春雨說下就下,愛需要付出代價。「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這獨生子就是主耶穌基督,祂獻出生命,使我們獲得永生,祂對天父和對我們有非常大的愛心。

耶穌在與祂所愛的門徒告別時,溫柔而語重心長地勸告他們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約翰福音14:21)。下面這項教訓意義尤其深遠,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

我衷心讚揚那些懷著悲天憫人心懷,使饑餓者有東西吃、使無衣蔽體者有衣服穿,使無家可歸者有地方住的人。那位連麻雀掉下也不會不注意的神,豈會不注意這樣的服務?5

最近我想起自己童年時的一個經驗,我那時才11歲,我們的初級會會長梅麗莎是位年長、慈祥、頭髮灰白的女士。有一天上初級會的時候,梅麗莎叫我在會後留下來,說要跟我談一談。我們兩人坐在空盪盪的會堂裡,她把手放在我的肩上,開始哭了起來。我很驚訝地問她為什麼哭。

她回答說:「我似乎想不出辦法來幫助……男孩在初級會的開會儀式裡保持虔敬。湯米,你願意幫我嗎?」

我答應梅麗莎我願意幫忙。我覺得奇怪的是,初級會的虔敬問題從此就解決了。梅麗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也就是我,她的解決方法就是愛心。

時光飛逝,美好的梅麗莎九十幾歲時,住在鹽湖城西北區的一所養老院裡。我決定在聖誕節前去拜訪這位我敬愛的初級會會長。在前往養老院的路上,車裡的收音機播放著「聽啊!天使高聲唱:榮耀歸與新生王!」〔見聖詩選輯第130首〕。我想著多年以前,那些博士帶著黃金、乳香和沒藥去朝拜的情景。而我只帶了愛心當作禮物,渴望對她說聲謝謝。

我在餐廳找到梅麗莎。她盯著盤子裡的食物,年邁的手拿著叉子撥弄著食物,一口也沒有吃。我跟她說話,她的眼神親切卻茫然。我把叉子拿在手中,開始餵梅麗莎吃東西,跟她談起她以前在初級會擔任事工時,為男孩女孩們所做的服務。她沒有任何反應,更別說開口說話了。住在養老院裡的另外兩個老人,用疑惑不解的表情一直看著我。他們後來忍不住對我說:「別跟她說話了,她誰都記不得,甚至連她的家人都不認得。她來到這裡就從來沒說過一句話。」

午餐結束,我單方面的談話也告一段落。我起身告辭。我握著她衰老的手,看著她滿佈皺紋卻又美麗的面容,說:「願神祝福你,梅麗莎。聖誕快樂!」她突然開口說話:「我認識你,你是湯米·孟蓀,我初級會裡的男孩。我是多麼愛你!」她把我的手按在她的嘴唇上,充滿愛心地親吻著。淚水沿著她的面頰流下來,浸濕了我們緊握的手。我們的手在那天彷彿經過高天聖化,被神的恩典籠罩。6

4

我們避免論斷和批評他人時,就是在展現仁愛。

麗莎和約翰這對年輕夫妻剛搬到新的地方。有一天早上,他們在吃早餐時,麗莎從窗戶望出去,看到隔壁鄰居正在晾衣服。

麗莎嚷嚷說:「衣服沒洗乾淨!我們鄰居不懂得怎樣把衣服洗乾淨!」

約翰看了一下,但是沒吭聲。

每次鄰居在晾衣服的時候,麗莎都會說同樣的話。

過了幾個星期,有一天麗莎從窗戶看出去,她驚訝地發現鄰居院子裡晾的衣服竟然非常乾淨。她對她丈夫說:「約翰,你看——她總算學會怎麼正確洗衣服了!不知道她怎麼學會的?」

約翰回答說:「親愛的,我知道答案。你大概不曉得,今天我起了個大早,把家裡的窗戶都洗過了。」

……我要針對我們如何看待彼此,跟各位分享一些想法。我們是否透過需要加以清洗的窗戶在看別人?我們是否在未明白一切實情之前就妄下判斷?我們看別人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我們對別人做出什麼樣的論斷呢?

救主說:「你們不要論斷人」〔馬太福音7:1〕。祂也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馬太福音7:3〕。或者換個說法,為什麼認為你看見鄰居家的髒衣服,卻不想自己家的窗戶有污垢呢?

圖像
婦女站在窗戶邊

「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

我們都不完美,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任何人敢自稱自己是十全十美的。然而,不知何故,儘管我們並不完美,但我們都有一種傾向,會去指出別人不完美的地方。我們會以別人的所做所為或沒有做到的事情作論斷。

有些人可能說了或做了某些事情,讓我們覺得有理由加以批評,但我們真的無從了解人們的內心、動機或環境為何。因此,神賜給我們這條誡命:「你們不要論斷人」。……

我認為仁愛——或是「基督純正的愛」——是與批評和論斷相反。談到仁愛,……我心中想到的,我們展現仁愛的方式,是我們對人寬大為懷,寬容人們的行為;是那種寬恕的仁愛;是那種有耐心的仁愛。

我心中想到的仁愛,是會敦促我們有同情心、憐憫心、慈悲為懷,不只是在人們患病、受苦和憂傷的時刻,而且在他人軟弱或犯錯的時候也如此。

這世界極需要仁愛,去關心被忽視的人、為灰心氣餒的人帶來希望,援助受苦的人。真正的仁愛是付諸行動。到處都需要仁愛。

我們需要的那種仁愛,乃是聽到或複述別人發生不幸的消息時,絕不會從中得到滿足,除非這麼做可讓那位不幸者受益。……

仁愛是對那些令我們失望的人有耐心;是克制容易被冒犯的衝動。仁愛是接受人的軟弱與缺點;是接受別人真實的本性。仁愛是能看穿外表、直視那些不因時間而減損的內在特質;是克制把人貼標籤的衝動。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

「仁愛永不止息」〔摩羅乃書7:46〕。願……這項永恆真理,能在各位所行的一切事上指引你。願仁愛充滿你們的靈魂,並在你們的一切思想和行為中彰顯出來。7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複習孟蓀會長教導我們應該表達愛的多種方式(見第1部分)。在我們日常的互動中,有哪些方式可以表達更大的愛?我們要如何培養對他人更大的愛?知道天父對你的愛「一直都在」,對你有何幫助?

  • 沉思孟蓀會長針對我們在耶利哥路上的這趟旅途所提出的問題(見第2部分)。你曾如何因某人是你的「好撒馬利亞人」而蒙福?路易斯·雅各森和喬治·伯比居的故事可以教導我們什麼?為什麼「關心別人,忘記私利」很重要?

  • 孟蓀會長教導:「愛是造成改變的催化劑」(第3部分)。教師的愛如何幫助這位11歲的初級會男孩改變?別人的愛何時曾為你的生活帶來改變?愛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力量?

  • 我們可以從孟蓀會長所分享的鄰居洗衣的故事中,學到有關愛的哪些事?(見第4部分)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論斷或批評?我們要如何克服這些傾向?複習倒數第二段孟蓀會長對於仁愛的教導,並沉思你要如何在這些方面變得更有仁愛。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5:44-46約翰福音15:9-13哥林多前書13:1-13歌羅西書3:12-14尼腓一書11:8-23以帖書12:33-34摩羅乃書7:47-48教義和聖約121:45-46

教學輔助說明

「視你的情況而定,表達對所教導的人的愛可能意味著真心地讚美他們、關心他們的生活、仔細聽他們說話、讓他們投入在課程當中、為他們服務,或只是單純在見到他們的時候,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以救主的方式教導〔2016〕,第6頁)。

註:

  1. 參閱傑佛瑞·賀倫,「孟蓀多馬:常作主工,永不停歇」,1986年10/11月,聖徒之聲,第16-17頁。

  2. 愛就是福音的精髓」,2014年5月,利阿賀拿,第91,93-94頁。

  3. 我們的路途絕不孤單」,2013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3-124頁。

  4. 參閱「你們的耶利哥道路」,1989年9月,聖徒之聲,第2-3頁。

  5. 愛心之門」,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61,62頁。

  6. 聖誕節就是愛」 (2012年12月2日,總會會長團聖誕節祈禱會),ChurchofJesusChrist.org/broadcasts/article/christmas-devotional/2012/12/christmas-is-love;亦參閱「愛心之門」, 第63-64頁。

  7. 參閱「愛是永不止息」,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2,124-125頁。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