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總會會長的教訓:多馬·孟蓀(2020)
「第7章」,教訓:多馬·孟蓀
第7章
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
「讓我們樂享生活,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並與朋友、家人分享我們的愛。」
多馬·孟蓀的生平
多馬·孟蓀年少時的生活充滿了冒險。在學校,他最喜歡學習自然和地理。他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學習釣魚、打獵、游泳,探索周遭的世界。
身為教會領袖,他經常用自己童年的故事來教導福音原則。回想起自己10歲時玩一艘玩具小船的經歷,他教導了以下有關人生旅途的課題:
「那時候我會和一些朋友用小刀將柳樹柔軟的枝枒做成小木船,立上棉布做的三角帆後,每個人便把自己粗糙的勞作放進湍急的猶他州普柔浮河中比賽。我們會沿著河岸奔跑,看著那小小的船兒時而在激流中載浮載沉,時而在幽深的水流中順暢地航行。
「在一次特別的競賽中,我們注意到有一艘船遙遙領先,駛向我們指定的終點線。突然間,推送這艘小船的水流把它沖到一個大漩渦旁,船身於是傾斜、翻覆,不斷在漩渦裡打轉,無法回到主要的水流上。最後,小船狼狽地被青苔緊緊牽絆住,擱淺在滿是船隻殘骸的地方。
「兒時玩的這種玩具小船沒有使船身穩固的龍骨,又缺乏控制方向的船舵,也沒有動力來源,勢必會順著阻力最小的水路漂流,下游處便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
「我們已經獲賜神性品格來指引人生的旅程,這和玩具船大不相同。我們來到世上絕非為了隨人生的潮流載沉載浮,而是有能力思考、論理、有所成就。
「天父讓我們在這永恆的人生旅程中啟航,並非毫無預備方法,讓我們藉以得到祂的指引,確保能安全返航。我指的是祈禱,以及那微小聲音的低語。當然,我也不會忽略還有那記載了主和眾先知話語的神聖經文,都能幫助我們順利跨越終點線。」1
孟蓀會長教導,要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需要在付出努力時目標明確。他鼓勵將每一天填滿有意義、能帶來喜樂的活動。「幸福的生活不是找到的,」他說,「你得去創造。」2 在提出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觀點時,他教導說:「過去的已過去——從中學習;未來的還未來——好好準備;現在的就在眼前——好好把握。」3
多馬·孟蓀的教訓
1
做最重要的事,會幫助我們找到喜樂。
有時候,我們花太多今天的時間去想明天的事。昨日的幻夢和未來的期待或許都會給我們帶來安慰,但是絕對不能取代當下的生活。今天是我們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要讓今天過得充實,我們就需要做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但願我們都不拖延那些最重要的事。4
我們多多少少都曾聽過類似這樣耳熟能詳的格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改變。」
我們一生當中都必須面對改變、因應改變。有些改變我們樂觀其成,有些則不然。生活中的有些改變很突然,比方說親人意外去世、突然罹患疾病,或失去我們珍愛的物品等等。但是,大多數的改變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緩慢發生的。……
一天接著一天、一分一秒地,我們從過去的自己,變成了現在的自己。……時間從不稍作停頓,一定會持續向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也接踵而至。
而我們在世上的唯一機會——就是此時此地。我們活得越久,就越了解人生短暫。機會來了,又走了。我相信,我們在這趟短暫的人生旅程中要學習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學會分辨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我懇請各位不要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將來會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因而錯過了最重要的事情。正確的作法是,把握現在,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
……我非常喜歡音樂劇,而我最喜歡的音樂劇之一,是美國作曲家威爾森所寫的音樂人(The Music Man)。劇中的主角之一,哈洛·希爾教授,提出了一項警告,我要在此跟各位分享。他說:「如果你只為明天而活,最後只會留下許多乏善可陳的昨天」〔Meredith Willson and Franklin Lacey, The Music Man (1957)〕。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今天沒有一番作為,明天就沒有什麼值得紀念的了。
……許多年前,亞瑟·高登在一份全國性的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我要引用他的話:
「那年,我大約13歲,弟弟10歲,父親答應要帶我們去看馬戲團表演。但是,吃午飯的時候,電話響了,有一件重要的公事需要父親即刻進城處理。我們以為這回要失望了,但是我們聽到他〔在電話上〕說:『不行,我沒辦法去。等我回去再處裡。』
「他回餐桌時,母親笑著說:『你知道馬戲團是常常來的。』
「父親說:『我知道,但是童年不會再來』」〔Arthur Gordon, A Touch of Wonder (1974), 77–78〕。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長大離家,你很有可能會不時感到一陣陣失落的痛楚,也意識到自己未曾真正享受過那段時光。當然,你無法回頭,只能向前。我們不應該老想著過去,而要全力把握今天,把握此時此地,盡一切努力,使我們在未來可以有愉快的回憶。
如果各位還在養兒育女的階段,請務必知道,那出現在每個剛擦乾淨的傢俱表面上的小手印、家裡散落滿地的玩具、一堆堆待洗的衣物很快地都會消失,而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深深懷念這一切。5
時間是一件禮物,一件不能為了未來而暫停,卻必須在此刻善加利用的寶物。6
2
計劃、工作和創造的過程,會帶來持久的滿足。
〔前總會持有權柄七十員〕孟特·布勞長老提到過他小時候在猶他州藍道夫的一個夏天,他和他的弟弟麥克斯決定要在後院的大樹上蓋樹屋。他們為生平中最美妙的創作做了許多規畫。他們到附近各處撿來需要的材料,帶到打算蓋樹屋的理想場所,也就是那兩根樹枝當中。這項工程並不簡單,他們急著要把工作做完。蓋好夢想中的樹屋給了他們非常大的動力去完成此項工程。
他們整個夏天都忙著蓋樹屋,終於,到了秋天,在新學期開學以前,他們的樹屋蓋好了。布勞長老說,他永遠忘不了他們終於能夠享受辛苦工作的成果時那份欣喜和滿足之情。他們坐在樹屋裡面,花幾分鐘時間看看四周,然後從樹上爬下來,就此不曾再回樹屋去過。這個蓋好的樹屋依舊那樣美好,卻再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換句話說,讓他們得到持久的滿足和喜樂的是計劃、收集、建造和動工的過程,而不是完成的成品。7
空有願景卻不工作,就是做白日夢;光是工作卻無願景,只是在做苦工;願景和工作兼備,才能確保成功。8
神並不是給我們成品,讓我們悠閒度日;祂給我們原料,要我們自己克服挑戰。祂給了空白畫紙讓我們作畫,未譜出的曲子讓我們創作,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讓我們解決。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能夠親身體驗創造的喜悅和成就感。9
3
即使面對人生的挑戰,我們依然可以放心。
在今生的旅途上,人人不免會遇到問題和挑戰,有時候甚至會遭遇悲劇與不幸。畢竟,我們來到世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透過生活裡的這些事情來學習、有所成長。我們都知道,我們有痛苦的時候、傷心的時候,也有悲哀的時候,但是,經文告訴我們:「亞當墜落,才能有世人;成了世人,才能有快樂」〔尼腓二書2:25〕。
我們怎樣可以不擔心未來可能面對的境遇,過著快樂愜意的生活呢?我們再次從經文中讀到:「因此,放心吧,不要害怕,因為我,主,與你們同在,會站在你們身邊」〔教義和聖約68:6〕。
在這圓滿時代的福音期,教會歷史上俯拾盡是這類例子:這些人雖然飽經磨難,卻仍然堅定不移、仍然放心,因為他們把耶穌基督的福音當作生活的中心。這樣的態度能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這樣的態度不能讓我們的困難從此消失,而是讓我們有能力勇敢迎向挑戰,並且凱旋得勝。
有人因為對福音、對救主有信心而獲得所需的力量,即使遭逢困境依然能夠堅毅果決、不屈不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要跟各位分享……〔我自己家族的〕一段感人的經歷,這件事一直鼓舞著我。
我的外曾祖父母是吉布森·康迪和瑟希莉亞·康迪,原本住在蘇格蘭的克拉克曼南。他們整個家族都以開採煤礦為生,在這片自己鍾愛的土地上過著知足常樂、與世無爭的日子,有親戚好友相伴,居處舒適宜人。後來,他們聽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傳教士的信息,便心悅誠服地歸信;之後聽到前往錫安聚集的號召,知道必須加以響應。
1848 年左右,他們變賣家產,準備踏上艱險的旅程,橫渡浩瀚的大西洋。他們帶著五個年幼的孩子登上一艘帆船,全部家當就裝在一只小行李箱。 他們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航行3,000英里(4,800公里),度過八個星期漫長又疲憊的日子,引頸企盼著地平線出現;飲水和食物都很惡劣,生活所需的一切全都靠那艘小小的船。
在這備受煎熬的情況下,有個年幼的兒子病倒了。那裡沒有醫生,也沒有藥房可以買藥來減輕他的痛苦。他們只能守著他、作禱告、等待、哭泣,任由病情一天天地惡化。當他最後闔上雙眼,撒手人寰時,家人的心都碎了。更讓他們悲傷的是,他們必須遵守海洋法,把他小小的身軀用帆布包起來,繫上鐵塊增加重量,葬入海裡。船隻駛離時,只有為人父母的才能體會這種重創心靈的椎心之痛。〔adapted from Thomas A. Condie, “History of Gibson and Cecelia Sharp Condie” (1937); unpublished〕。然而由於吉布森和瑟希莉亞的堅定信念和對主的愛,使他們有信心能忍受這一切。主的這番話安慰了他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我很感謝祖先能有信心離開家園,前往錫安,他們付出的犧牲實在令我難以想像。我感謝天父,讓吉布森·康迪和瑟希莉亞·康迪帶給我及所有後代子孫這樣充滿信心、勇氣和決心的榜樣。
我們從神聖經文裡讀到:「 看啊,正義的人,以色列聖者的聖徒,就是相信〔祂〕、忍受世上的十字架,……他們必承受神國,……他們必永遠快樂十足」〔尼腓二書9:18〕。
我向各位見證,神應許給我們的祝福無法估量。雖然人生的暴風雨來臨時可能烏雲密佈,滂沱大雨會落在我們身上,但只要行事正義、遵守誡命,我們的福音知識、我們對天父和救主的愛就能安慰、支持我們,為我們的心帶來喜樂。這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擊倒我們。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不要怕,要放心,未來就像你們的信心一樣璀璨明亮。10
4
真正的喜樂來自於愛人和為人服務。
我們不可以憑著享樂及安定來衡量一個人一生的好壞。豐盛的生命並非毫無節制的享樂和揮霍無度的生活。勿把這些當作真正的快樂或幸福。
要使自己擁有真正的幸福,必須先使他人幸福。唯有懂得不斷為人類同胞服務的人,才能了解人生的真諦。為人服務與善盡職責密不可分,做到這兩點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11
無論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如何,我們都會在生活中感受到壓力。我們必須盡全力處理這些壓力,但是我們不該讓壓力妨礙了最重要的事——而最重要的事幾乎都與我們周遭的人有關。我們往往以為他們一定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但是我們絕對不可以這般認定,我們應該讓他們知道。莎士比亞寫道:「不表示愛,就等於不愛。」〔維洛那二紳士,第1幕,第2場,第23行〕。我們絕對不會後悔說了親切仁慈的話或表達了感情。相反的,如果我們在和自己最在意的那些人相處時忽略了這些,我們勢必會後悔。
把那張卡片寄給你久未聯絡的朋友吧;擁抱你的孩子;擁抱你的父母;多說「我愛你」;經常表達感謝。絕對不要把某個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你所愛的人更重要。12 朋友會搬家,小孩會長大,所愛的人會去世。等到一些人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心中感受到「悔不當初」的遺憾時,我們才會明白,擁有他們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作家海麗特·斯托說:「在墳墓前所流下最痛苦的淚水,莫過於該說的話沒有機會再說,該做的事沒有機會再做」〔in Gorton Carruth and Eugene Erlich, comps., The Harper Book of American Quotations (1988), 173〕。
1960年代的越戰期間,一位擔任飛行員的教會成員傑伊·海斯在北越上空被擊落。有兩年的時間,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在河內俘虜他的人最後終於允許讓他寫信回家,但是他不能寫超過25個字。如果你我處在相同的情況——和家人已經兩年沒有見面,而且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他們——我們會對家人說些什麼呢?海斯弟兄希望讓他的家人認出這封信是他寫的,也希望給他們一些有用的忠告,所以他寫道:「重要事:聖殿婚姻、傳教、大學。前進、立目標、寫歷史、一年拍照兩次」〔personal correspondence〕。
讓我們樂享生活,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並與朋友、家人分享我們的愛。總有一天,我們每個人將不會再有明日。13
願我們今日就下定決心讓心中充滿愛,願我們能多走一里路,敞開生命去關懷那些寂寞、消沉,或受折磨的人。願我們「鼓舞憂者,使人感覺歡愉」〔「我可曾行善?」,聖詩選輯,第135首〕。願我們如此生活,讓我們在最後蒙主召回時,心中沒有太大的悔恨,也無未完成的使命,卻能像使徒保羅一樣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7〕。14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孟蓀會長強調,需要去分辨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見第1部分)。你如何做到這點?我們有一種傾向,會拖延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要如何克服這種傾向?如果「老想著過去」,會有哪些危險?我們要做什麼,才能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
-
複習孟蓀會長分享的孟特·布勞長老和他弟弟的故事(見第2部分)。在你看來,為什麼做一件事的過程和結果可以同樣令人心滿意足?工作、努力和創造如何帶給你喜樂?
-
沉思孟蓀會長對於人生中的挑戰所教導的事(見第3部分)。我們可以從他外曾祖父母的故事中學到什麼?我們如何在即使面對逆境時,也能找到人生的喜樂?對救主的信心曾如何幫助你度過困難的時期?
-
孟蓀會長教導,要找到真正的幸福,我們必須為人服務和愛他人(見第4部分)。你何時體驗過為人服務所帶來的喜樂?複習孟蓀會長在第4部分提到的為人服務的方式。你感覺受到啟發而想要提供什麼服務?
相關經文
約翰福音16:20-22;希伯來書12:1-2;尼腓一書8:5-12;11:25;阿爾瑪書27:16-18;摩西書5:10
教學輔助說明
若要邀請聖靈參與你的教導,你可以鼓勵其他人分享他們對你所討論的真理,有哪些個人見證。只要請〔家人或〕班員分享他們對某項福音原則的感覺或經驗即可」(以救主的方式教導〔2016〕,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