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鼓起勇氣」,總會會長的教訓:多馬·孟蓀(2020)
「第8章」,教訓:多馬·孟蓀
第8章
鼓起勇氣
「願我們始終有勇氣、並且準備好維護我們的信仰。」
多馬·孟蓀的生平
多馬·孟蓀年輕時,曾在美國海軍後備部隊服役。在這期間,他和其他人往往需要鼓起勇氣,來堅守自己的信仰。他回想這樣的一次場合時,說:
「我相信我第一次憑著信念鼓起勇氣的經驗,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那時我在美國海軍服役。
「海軍的新兵訓練對我和任何曾經歷過的人來說,都是個艱苦的經驗。頭三個星期,我覺得自己隨時有生命危險。 海軍不是想訓練我,是想害死我。
「我會永遠記得第一週結束時星期日來臨的情況。士官長帶來了好消息。我們在操場上立正站好,加州涼爽的微風陣陣吹過,我們聽到他發出命令:『今天每個人都要上教堂。 每個人都要去,除了我以外,我要去輕鬆一下!』 然後,他大聲喊道:『天主教徒到德卡多營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 很多人聽命走了。然後他又大喊:『信猶太教的,到亨利營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比剛才人數少一點的一個隊伍也離開了。 他接著說:『剩下來信奉新教的在法瑞吉營的劇院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
「那時有個想法掠過我的腦海:『孟蓀呀,你不是天主教徒、不是猶太教徒,也不是新教徒。你是摩爾門,所以你站著別動!』我可以跟各位說,當時我覺得很孤單。沒錯,我很勇敢、堅定,但是很孤單。
「然後,我聽到士官長講了一句讓我非常開心的話。 他朝著我這個方向看,問道:『你們這些人是信什麼教的?』我這時才發現操場上還有別人站在我旁邊和身後。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摩爾門!』我回頭看看其他幾位水手,心中滿溢的喜悅難以形容。
「士官長搔了搔頭,臉上露出困惑的表情,最後說:『好吧,你們這幾個人去找個地方聚會,三點以前不准回來! 出列,走!」
「當我們大步前進時,我想到多年前在初級會學到的一首歌:
勇敢當個摩爾門;
勇敢捍衛正義。
勇敢持守信仰;
勇敢傳播福音。
「雖然後來的結果和我原本預期的不一樣,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話,我當時的確很樂意獨自站在那裡。
「自從那天起,有時候我身後並沒有其他人,所以我真的獨自站在那裡。我十分感激很久以前我就決定要保持堅定、忠誠,這項決定日後一直幫助我隨時準備好在必要的時候捍衛自己的宗教信仰。」1
孟蓀會長終其一生都在強調這次經歷所闡明的原則:「願我們始終有勇氣、並且準備好維護我們的信仰;假如我們在這過程中必須獨自奮戰,願我們都能勇敢地這麼做,心裡明白只要和天父站在同一邊,我們永不孤單,因而得到鞏固。」2
多馬·孟蓀的教訓
1
經文提供了勇氣的典範。
當我沉思你們今日在世界上要面對的一切時,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個字,這兩個字闡明了我們都需要具備的一項特質,……那項特質就是勇氣。3
勇氣向來都是必要的特質,聖經中有一些事蹟闡明了這項真理。雅各的兒子約瑟,被賣到埃及去的那位,就表現出堅定不移的勇氣。當時他對著企圖引誘他的波提乏的妻子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約瑟卻不聽從她」,跑到外面去了(創世記39:9-10)。
在我們的時代裡,有位作父親的把這個勇氣的榜樣,運用到他孩子的生活上,他對他們說:「你們若發現自己去到了不應該去的地方——就要走開!」
先知但以理表現了非凡的勇氣,他挺身而出維護正道,甚至在瀕臨處死的威脅之下仍然敢於作祈禱(見但以理書第6章)。
勇氣也是阿賓納代一生的特色,摩爾門經記載他寧願壯烈犧牲也不願否認真理(見摩賽亞書11:20;17:20)。
有誰會不因希拉曼2,000名青年戰士而深受感動呢?他們教導了我們,也向我們證明:我們都需要有勇氣跟從父母的教導……(見阿爾瑪書第56章)。
也許這些事蹟中最為崇高的就是摩羅乃的榜樣了,他一直到生命的終了都有勇氣堅守正義(見摩羅乃書第1~10章)。4
談到我們當遵循的典範,就一定少不了本福音期的第一位先知約瑟·斯密。年僅14歲、勇氣十足的他走進樹林,也就是後來我們稱為聖林的地方,得到了他虔誠祈禱的回答。
在約瑟和別人談起他在樹林內接受到榮耀異象的事情以後,無情的迫害就接踵而來,但即使別人對他訕笑謾罵,他仍屹立不搖,他說:「我看見了異象;我知道,我知道神也知道,我不能否認,也不敢否認」〔約瑟·斯密——歷史1:25〕。
縱使敵對者接二連三地出現,主的手仍不斷地帶領著他,就這樣一步步地,約瑟組織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他的作為在在展現出勇氣。
生命臨近尾聲時,他和哥哥海侖被人帶往卡太基監獄,他清楚知道將要發生的事,卻仍勇敢面對,最後他用自己的血印證了他的見證。
我們面對人生的考驗時,希望都能努力仿效約瑟·斯密先知所表現的大無畏勇氣。5
我們每天的生活也都需要勇氣——不只在重要的時刻需要勇氣,在作抉擇、或當下要反應的時候,往往更需要勇氣。蘇格蘭詩人暨小說家羅伯特·史蒂文森說:「日常的勇氣,少有人見; 但即使沒有人為你敲鑼打鼓,也沒有群眾歡呼你的名,你的勇氣還是一樣高貴」〔in Hal Urban, Choices That Change Lives (2006), 122〕。6
2
依義而行和捍衛正義時,往往需要勇氣。
我們生活在一個道德價值觀大量淪喪、罪惡大行其道的世界,四周盡是要我們偏離那條窄而小的道路的誘惑。我們所面臨的不斷壓力和險惡勢力不僅企圖毀滅高尚事物,更試圖以膚淺的哲學和世俗社會的作法取而代之。……
……我們勢必需要捍衛我們的信仰。我們是否有勇氣這樣做呢?……
勇氣有很多種。基督徒作家查爾斯·司溫道說:「勇氣並不限於戰場……也不限於勇敢地捉住闖入家裡的竊賊。勇氣的真正試煉要安靜多了, 是一種內心的試煉,就如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依然保持忠信,……;就如在遭人誤解時,孤獨地堅定不移」〔Growing Strong in the Seasons of Life (1983), 398〕。我想補充一點,這種內在的勇氣還包括即使我們感到害怕,也會做對的事情;儘管可能遭人譏笑,仍然會捍衛我們的信仰;即使遭受威脅,可能失去朋友或社會地位,也會維護自己的信念。 凡是為對的事而堅定不移的人,有時必須冒著遭人反對或者不受歡迎的危險。
我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於美國海軍服役,看到很多英勇的事蹟、實例和榜樣。 其中我最難忘的,是一個與我們不同信仰的18歲水手表現出的沉默勇氣。他不是一個驕傲得不作禱告的人。在那個250個人的隊伍裡,他是唯一一個每天晚上跪在床邊禱告的人,有時還招來一些惡霸和不信的人嘲弄。但他總是低下頭,向神禱告,從來沒有動搖,沒有猶豫;他很有勇氣。……
我們都會面臨恐懼、經歷他人嘲笑,也會碰到阻力。讓我們——所有的人——有勇氣不畏懼世俗洪流,有勇氣堅守原則。能夠獲得神悅納的,是勇氣,不是妥協。我們若將勇氣視為不僅是願意英勇地死去,更願意下定決心高尚地活著,勇氣便能成為一種源源不絕且吸引人的美德。當我們勇往直前,努力按照應有的態度生活,必能獲得主的幫助,也能從祂的話語中找到安慰。」7
要有勇氣堅守真理與正義。因為今日的社會潮流已經偏離了主所賜給我們的價值觀和原則,你們幾乎都受到呼籲,要挺身捍衛自己的信仰。除非穩穩地紮下見證的根基,否則很難抵擋質疑你信仰的人的嘲弄。若穩固地紮下根基,你對福音的見證、對救主和天父的見證就會影響你一生的作為。敵對者最樂於見到的,莫過於讓你受到嘲弄教會的言論和批評所影響,而對教會產生質疑和懷疑。只要不斷地滋養見證,你的見證就會使你平安無虞。
請跟我一起回想李海生命樹的異象。他看見很多人緊握鐵桿,努力前進、穿過黑霧,最後抵達生命樹旁,吃到樹上的果子,然後他們「舉目向四周望去,好像很難為情」〔尼腓一書8:25〕。李海不明白他們難為情的原因。當他四處張望時,「看到那條有水的河另一邊有一座巨大的廣廈,……
「而那裡擠滿了人,有老的和少的,有男的和女的,他們的服飾非常講究;而他們都是一副嘲弄的模樣,用手指著那些……正在吃果子的人」〔尼腓一書8:26-27〕。
李海異象裡的廣廈代表世上嘲弄神話語的人,他們嘲弄接受神的話語、愛救主和遵守誡命的人。那些在遭受嘲弄時覺得難為情的人後來如何呢?李海告訴我們:「他們嘗了果子後,覺得很難為情,因為那些人正在嘲笑他們;他們就偏離而走入禁途失蹤了」〔尼腓一書8:28〕。
……願你們因堅定的信念而鼓起勇氣,能與使徒保羅一同宣告:「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人」〔羅馬書1:16〕。
恐怕各位覺得無法勝任未來的任務,我要提醒各位記住使徒保羅另一句振奮人心的話,我們或許能從中汲取力量:「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 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7〕。……有了祂的幫助,你們會有勇氣面對面前的一切。8
3
我們要有道德的勇氣,成為他人的一道光芒。
我們的周遭充斥著世人的學說。今天,罪惡的面孔往往會用寬容的面具來做掩飾,切勿受騙上當,因為隱藏在那張面具之後的是心痛、悲慘與痛苦。你們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那些偽裝無論多麼吸引人,都無法改變其事實;違誡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如果你們所謂的朋友慫恿你去做明知是不對的事情,那麼你就要做個維護正義的人,即使是孤單一人亦然。要有道德勇氣去成為一道光芒,讓他人來跟從。任何友誼都比不上你自己無愧的良心、道德清白來得寶貴;能知道自己在擔當的角色上保持潔淨,而且充滿自信地知道自己能配稱擔當這些角色,那是多麼光榮的感受啊!9
這些電視、電影或其他媒體所傳達的信息,往往與我們期望孩子去接受及珍視的事物相抵觸。我們不但有責任教導孩子,要在靈性和教義上穩固健全,更有責任幫助孩子,無論面臨任何外在壓力,都要保持堅定。這需要我們付出許多時間和努力——並且為了幫助他人,我們自己更需要有靈性勇氣和道德勇氣,來抗拒那無所不在的邪惡。10
幾年前,我在加拿大擔任傳道部會長。在加拿大安大略,我們有兩位傳教士在一個寒冷的雪天下午挨家挨戶地敲門傳教,卻一無斬獲。他們之中有一個傳教士很有經驗,而另一個則是新手。
他們兩人敲到了艾爾麥·波拉先生的家。波拉先生很同情這兩位幾乎凍僵的傳教士,於是請他們進入屋內。他們介紹完信息之後,問他是否願意一起禱告。他答應了,條件是由他來作禱告。
他所作的禱告令傳教士們大吃一驚。他說:「天父,請您祝福這兩位不幸被誤導的傳教士,帶領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去,不要再浪費時間告訴加拿大人民這麼不可思議的信息,而且他們對這信息懂得太少了。」
他們起身後,波拉先生告訴傳教士們不要再到他家去了。他們離去時,他嘲弄地說:「反正你們也無法告訴我,你們真的相信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 」然後便砰然關上門。
傳教士們走了一小段路,小同伴怯生生地說:「長老,我們並沒有回答波拉先生的問題。」
大同伴回答說:「我們被拒絕了,繼續工作吧!」
因為這位傳教士小同伴很堅持,兩人又回來敲波拉先生的門。波拉先生來應門,很生氣地說:「我想我告訴過你們這兩位年輕人不要再來了!」
於是小同伴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說:「波拉先生,我們離開你家的時候,你說我們並不是真的相信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波拉先生,我要向你作證,我知道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他藉著靈感翻譯了一本神聖的紀錄,叫做摩爾門經;而且,他的確見過父神和子耶穌。」傳教士們說完,便走下階梯。
我在一次見證聚會上,聽到這同一位波拉先生講述那難忘的一天。他說:「那天晚上,我輾轉反側,整夜難以入眠,腦海裡一再聽到『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這點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他們留了一張印有信條的小卡片給我,我按照上面的資料打電話給傳教士。他們又來我家,這一次,我和妻子及家人都懷著真誠尋求真理的人所應有的態度,來上傳教士課程。結果,我們都接受了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將永遠感謝兩位勇敢謙卑的傳教士所帶給我們的真理的見證。」11
請容我……談談有勇氣克制自己不論斷人。喔,你們或許會問,「這真的需要勇氣嗎?」我會回答,我相信很多時候要克制自己不論斷人的確需要展現勇氣,而說閒話、批評他人當然都和論斷人是同一類行為。
可惜的是,有些人覺得有必要去批評和貶低他人;你們一定都跟這樣的人相處過,未來也會如此。……我們並未被撇下、得自行思索在這類情況下該有怎樣的言行表現。……〔救主〕勸誡我們:「停止彼此挑剔」〔教義和聖約88:124〕。當你身處同儕之中,感受到有人施壓要你也加入這種批評或論斷的行為時,確實需要具備真正的勇氣來克制自己不加入這種行為。……
……我請求各位會有勇氣,能克制自己不論斷及批評周遭的人,也會有勇氣確保每個人都受到接納,感受到關愛和敬重。12
4
我們需要勇氣在人生的挑戰中持守下去。
持守是什麼意思?我很喜歡這個定義:勇敢忍受。為了要相信,你們可能需要有勇氣;有時候,服從也需要有勇氣。如果要持守到離開今生的那天,勇氣更是不可或缺。13
我很喜歡女詩人伊拉·威爾考斯所寫的這些話:
生命行進如同樂章,
愉悅有何困難;
但困難重重時,還有笑容,
才是最有價值。
〔“Worth While,” in Ella Wheeler Wilcox, Poems of Sentiment (1906), 11〕
保羅·丁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保羅在一個良好的後期聖徒家庭長大,曾在德國為主光榮地傳教。七十員第一定額組的布司·波特長老曾是他傳教時的同伴。波特長老說,丁其長老是他所認識的傳教士中,最專注、也最成功的其中一位。
傳教結束後,丁其長老返鄉,完成他的大學學業,和他的女朋友結了婚,一起撫養小孩。他曾擔任主教,事業也很有成就。
後來,沒有什麼預警的,一種令人恐懼的疾病侵襲了他的神經系統,即多發性硬化症。患病之後,保羅·丁其英勇地搏鬥了一番,但後來還是被困在一間看護機構裡渡過餘生。他在那裡鼓舞憂傷的人,使每個人都感覺歡愉〔見「我可曾行善?」,聖詩選輯,第135首〕。每當我到那裡參加教會聚會,都因保羅而感到精神一振,就像他也提振了其他每個人的精神一樣。
當鹽湖城舉辦2002年全球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保羅獲選在特定的一段路程,傳遞奧運聖火。當這件事在那間看護機構中宣布時,聚集的病人當中響起了一陣歡呼,各個廳堂也此起彼落地迴響著熱忱的鼓掌喝采聲。我向保羅道賀,他用他有限的說話能力說:「希望火炬不會從我手上掉落!」
……奧運聖火並沒有從保羅·丁其手上掉落。不但如此,他終其一生都勇敢地拿著那把交付到他手中的生命火炬,直到他離開人世。
靈性、信心、決心、勇氣——這一切保羅·丁其都有了。14
想一鼓作氣達成滿心渴望的目標,需要勇氣,然而,萬一跌倒需要再接再厲時,就需要更大的勇氣。
要下定決心好好努力,專心一志地朝著值得努力的目標前進,以勇氣面對勢必來臨的挑戰,並且再接再厲。15
生命的旅程並不是行駛在高速公路,沒有障礙陷阱,而是行駛在時有岔道彎路的公路上。我們會不斷面臨許多決定。要作出明智的決定,就需要有勇氣:有勇氣說不,和有勇氣說願意。抉擇確實決定命運。16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相關經文
約書亞記1:5-7;詩篇27:14;31:23-24;馬太福音5:10-12;約翰福音14:27;摩賽亞書17:8-10;阿爾瑪書53:18-21;教義和聖約3:6-8;128:22
研讀輔助說明
「很多人發現,經過一夜休息,……清晨是研讀的最好時光。……有些人則喜歡在一天的工作和煩憂之後,找個安靜的時間研讀。……或許,排出固定的時間研讀要比什麼時間研讀更為重要」(參閱豪惠·洪德,「閱讀經文」,1980年3月,聖徒之聲,第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