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行善的機會
2011年4月


2:3

行善的機會

但是主援助困苦者的方式向來都是靠著人們出於愛而奉獻自己和一切所有,去為神服務和推動祂的事工。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今天的信息其目的在於推崇及讚揚在援助神世上兒女中的貧困者方面,主在過去和現在所做的一切。主愛祂貧困的兒女,也愛那些願意伸出援手的人。祂用了許多方式來造福需要幫助的人和願意提供協助的人。

天父垂聽祂兒女在世界各地的祈禱,聽到他們祈求能有食物可吃,能有衣服蔽體,也祈求有能力養活自己,保有尊嚴。從主把男人和女人帶到世上那時起,祂就聽到這樣的懇求。

我們在所住的地方和世界各地都看到這樣的需求,內心常泛起無限同情。看到有人到處找不到工作,我們會想要幫忙。進入寡婦家中,發現她沒東西可吃,我們會想要幫助。看到小孩坐在遭地震或大火摧毀的家園廢墟哭泣的照片,我們也會想要幫助。

主聽到他們的呼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他們的深切同情,因此祂從太初起就為提供了許多方法, 讓祂的門徒可以幫助他人。祂邀請祂的兒女奉獻時間、資源和個人, 和祂一起去為人服務。

祂的援助方式有時稱為獻納律法,有時稱為合一體制,在近代則稱為教會福利計畫。

運作的名稱和細節會根據人民的需要與情況而有所變更。但是主援助困苦者的方式向來都是靠著人們出於愛而奉獻自己和一切所有,去為神服務和推動祂的事工。

祂邀請和命令我們要參與祂的事工,去扶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在洗禮的水中及神的神聖聖殿中都立約要這麼做。我們在星期日領受聖餐時,就是在更新這項聖約。

我今日演講的目的,是要說明主給了我們哪些機會去幫助貧困者。我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一講完,但我希望你們能重振和強化決心去採取行動。

有一首聖詩談到主邀請我們去做祂的事工,這首歌我從小唱到大。小時候,我比較留意這首歌輕快的旋律,比較少注意歌詞所蘊含的力量。我祈求今天各位會在心中感受到這些歌詞的力量。讓我們再次聆聽這些歌詞:

今日我可曾在世界上行善?

可曾幫助困苦的人?

可曾鼓舞憂者,使人感覺歡愉?

若未為此乃我失敗。

可有人因我願為他分憂,

感覺今日負擔減輕?

病患與勞苦之人,可有人扶持?

需要我時,我願幫忙?

要警醒,更動手工作,

不可徒架空中樓閣。

為善是真正快樂,歡欣不可言喻,

乃是愛心所得賞賜。1

主經常向我們每個人發出提醒的聲音。有時候,可能是突然對某個需要幫助的人感到非常同情。父親看到孩子跌倒,膝蓋破皮時,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母親在夜裡聽到孩子害怕的哭聲時,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兒子或女兒在學校看到有人傷心或害怕時,也可能有這樣的感覺。

甚至對於陌生人,我們也會起惻隱之心。舉例來說,你看到新聞報導,得知日本地震所引發的巨浪越過太平洋而來時,你們會關心受災的人。

聽到澳洲昆士蘭發生水災時,成千上萬的人都起了惻隱之心。雖然新聞報導主要是談到有多少人受災,但是你們許多人對於這些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在澳洲,有1,500多名教會成員響應了主的呼召,去提供幫忙和慰藉。

他們把同情心轉化成決心,依照聖約採取行動。我看到困苦者得到祝福,同時看到把握機會去提供協助的人也得到祝福。

明智的父母會從其他人的需求中,看到機會可以把祝福帶進兒女的生活中。最近有三個小孩帶著裝有美味晚餐的盒子來到我家門口。他們的父母知道我們需要幫忙,便給孩子機會來為我們服務。

這對父母樂善好施的服務造福了我們家庭。他們選擇讓子女來參與服務,讓祝福延伸到了未來的孫子女身上。這三個小孩離開我們家時臉上的笑容,更讓我確信必會如此。他們會告訴子女為主服務的喜悅。我小時候,父親曾要我幫鄰居除草,至今我仍記得除完草時,心中的那份滿足感。每次我受邀去提供協助時,我都會想起和相信這段歌詞:「美哉神工,吾神吾君」。2

我知道這些歌詞是在描述安息日崇拜主所獲得的快樂,但是帶著食物來到我家門口的那些小孩,在平日就感受到了做主事工的快樂。他們的父母看到了行善的機會,也看到了把快樂傳給後代子孫的機會。

主照顧貧困者的方式為父母提供了另一個機會,來造福自己的子女。某個星期天,我在教堂看到了這樣的例子。主教在聖餐聚會前進入會堂時,有個小孩把裝著他們家奉獻的信封交給主教。

我認識這個家庭和那位小男孩。他們聽說支會中有人需要幫助。那位父親慷慨地在信封中放了比平時還要多的禁食捐獻,告訴這位小男孩:「我們今天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作禁食祈禱。請把這個信封交給主教。我知道他會用來幫助比我們更有需要的人。」

那位男孩不會記得那個星期天挨餓的情形,但是他會記得他在那一天所感受到的溫暖與快樂。我可以從他的笑容以及緊握信封的模樣看出來,他感受到父親非常信任他,才會讓他拿著要去幫助貧困者的捐獻。等他成為執事後,他會記得這一天,或許永遠都會記得這一天。

許多年前,在愛達荷州,我看過為主而去幫助的人臉上流露出相同的喜悅。堤頓水壩在1976年的6月5日星期六潰堤,造成11人喪生,數千人被迫在幾個小時內離開家園。有些房子被洪水沖走。數百棟房子需要投注很多心力和金錢才能修復,而這些都超出屋主們的能力所及。

聽到這個不幸事件,大家深表同情,有些人覺得有責任去幫忙。鄰居、主教、慈助會會長、定額組領袖、家庭教導教師和探訪教師都離開家門,放下工作,去協助清理其他人遭洪水淹沒的房子。

有一對夫妻到外地渡假,洪水過後才剛回到瑞克斯堡。他們沒有回家查看,反而去找主教,詢問那裡需幫忙。主教派他們去幫助一戶受災的家庭。

過了幾天,他們回去查看自己的家。他們的房子被大水沖走了。他們走路回去找主教,問他說:「現在你希望我們做什麼?」

無論你們住在何處,一定都看過將同情化為無私行動的奇蹟。這樣的奇蹟不一定都是嚴重天災帶來的結果。我曾在聖職定額組中看過有弟兄站起來說,某某弟兄或姊妹需要找工作來養活自己或家人。我感覺到教室裡充滿同情的氣氛,後來有人提到一些名字,說這些人可能會僱用那位需要工作的人。

在那個聖職定額組裡所發生的事,以及在愛達荷州遭洪水淹沒的房子裡所發生的事,都顯明了主所用的方式來幫助遭遇極大困苦的人自立。我們深感同情,並且也知道如何用主的方式去幫助他人。

我們今年慶祝教會福利計畫施行75週年。這計畫當初就是為了幫助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失去工作、農地,甚至家園的人而推動的。

天父的兒女在屬世上需要極大的幫助,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是如此。教會福利計畫的基本原則不但適用於一時一地,更能跨越時空,放諸四海。

這些都是屬靈的永恆原則。因此,我們若能了解這些原則並牢記心中,那麼,無論主在何時何地向我們提出邀請,我們就會看到機會,並且把握機會伸出援手。

當我想用主的方式去幫助他人,以及當我接受他人的幫助時,以下是我遵循的一些原則:

首先,每個人有能力供應自己和家人所需以後,再去幫助別人,就會更快樂,也會更有自尊。

我很感謝曾經幫助我解決困難的人,我更感謝在這些年來幫助我自立的人。而我最感謝的,是那些讓我知道如何運用我多餘的物資去幫助他人的人。

我學習到,家裡若要有餘,就要花得比賺得少。運用這些多餘物資的經驗讓我學到,確實施比受更有福。原因之一就是:當我們以主的方式施助時,祂就會祝福我們。

墨林‧羅慕義會長這樣提到福利事工:「你們不會因為投入這事工而變得窮困。」他引用他的傳道部會長密文‧培勒的話,說:「任何人即使向主奉獻些微事物,也都會獲得很大的酬賞。」3

我的人生經驗發現這的確是真實的。當我慷慨地對待天父受困的兒女時,祂也會慷慨地對待我。

指導我從事福利事工的第二項福音原則,就是合一的力量和祝福。當我們攜手為有困苦者服務時,主會使我們的心凝聚在一起。小路賓‧克拉克會長這樣說:「各行各業的弟兄們併肩一起在福利農場或其他福利計畫中工作時,這樣的付出⋯⋯會培養出同甘共苦的弟兄情誼。」4

接受者和施予者彼此間確實會感受到更密切的弟兄情誼。我曾經在瑞克斯堡幫助一位男士清除他家中洪水留下的爛泥。到今天,他仍覺得我們之間有一股特別的情誼。他因為已經盡力照顧自己和家人,而感到大有尊嚴。要是我們兩個人各做各的,就不會獲得這項靈性祝福了。

這也帶出指導我從事福利事工的第三項行動原則,也就是請家人和你們一起參與,讓他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習彼此關懷。兒女如果可以和你們一起為有需要的人服務,他們將來就更有可能在有需要時互相幫助。

我在擔任主教時學習到教會福利事工的第四項寶貴原則;這是我按照經文中的命令去找出貧困者時學到的。主教有責任找出並幫助那些已竭盡所能,而仍然需要幫助的人和家庭。我學到,以主的方式照顧窮人就和尋找真理一樣,主會派遣聖靈讓我們能夠「尋找,就尋見」。5 但是我也學到,尋找時要將慈助會會長納入,因為她可能會比你更早獲得啟示。

你們有些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會需要這樣的靈感。為了記念教會福利計畫75週年,世界各地的教會成員都受邀參與一項服務日的活動。教會的領袖和成員都需要尋求靈感和擬訂服務計畫。

在各位擬訂服務計畫時,我要提出三項建議。

首先,要在靈性上準備好自己與你所領導的人。只有在我們的心被救主的贖罪軟化後,我們才能清楚看到這些計畫的目標是要在屬靈和屬世方面造福天父的兒女。

我的第二項建議是,選擇服務對象時,要選那些他們的需求會感動施助者的人,無論這些人是在神國或社區之中。他們服務的對象會感受到他們的愛。正如歌詞中所保證的,你們的愛可能會比單單滿足他們的屬世需求更讓他們感覺愉快。

最後一項建議就是要計畫如何讓家庭、定額組、輔助組織,以及社區人士通力合作。團結合一的感覺可以使你們的服務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會和社區彼此間團結的精神會逐漸發酵,在服務計畫結束許久之後,成為一種長久的傳承。

我要藉這個機會表達我對各位的感謝。由於各位在事奉主時所付出的愛心服務,你們幫助過的人在世界各地見到我的時候,都還會向我致上謝意。

各位用主的方式施助時,就會有辦法提升他人。像各位這樣的救主的謙卑門徒,在服務時把糧食撒在水面,而接受到你們幫助的人,就給了我一整條感恩的麵包作為回報。

我從和你們共事過的人身上也感受到這同樣的感激之情。記得有一次,我站在泰福‧彭蓀會長身邊,和他談到在主的教會中的服務事工。我很驚訝看到他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活力地振臂說道:「我熱愛這項事工,這才叫工作!」

我要代替夫子向各位致謝,感謝你們為天父的兒女服務。祂認識你們,看到了你們的努力、勤奮和犧牲。我祈求祂賜福給你們,讓你們看到自己工作的果實,看到你們所幫助的人及和你們一起為主服務的人是多麼快樂。

我知道父神活著,祂傾聽我們的祈禱。我知道耶穌是基督。你們和你們所服務的人都可以藉著事奉祂和遵守祂的誡命而被潔淨和鞏固。你們和我一樣,可以藉著聖靈的力量知道,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他復興了這所真實而活著的教會。我見證多馬‧孟蓀會長是神在世上的先知。他是效法主周流四方行善事的絕佳典範。我祈求我們都會把握機會去「扶起垂下的手, 堅固無力的膝」。6 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我可曾行善」,聖詩選輯,第135首。

  2. 「美哉神工」,聖詩選輯,第86首。

  3. 「福利服務──救主的計畫」,1981年4月,聖徒之聲,第134頁。

  4. J. Reuben Clark Jr.,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43, 13.

  5. 見馬太福音7:7-8;路加福音11:9-10; 尼腓三書14:7-8。

  6. 教義和聖約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