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路加福音10:25-37


路加福音10:25-37

好撒馬利亞人

The painting depicts the Good Samaritan administering to the beaten and injured man stripped of his clothing. A camel rests behind to the right. The scene takes place in a rocky desert setting reminiscent of the Holy Land.

有一個律法師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路加福音10:29),救主說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作為回答。本課能幫助你效法救主的榜樣,去愛你的鄰人。

在經文中劃記和加註。十二使徒定額組李察·司考德長老(1928-2015)曾邀請青少年「將重要的經文劃記下來,並且常常溫習」(獲得家中的平安,2013年5月,利阿賀拿,第30頁)。找機會請學生在他們的經文中劃記和加註。鼓勵他們以對他們有意義的方式這樣做,而非指示他們以特定的方式進行。

學生準備:請學生閱讀 路加福音10:30-35 ,從比喻中找出,哪一個人展現了基督般的特質。要他們在比喻中,也找出自己是像其中哪一個人。

可進行的學習活動

若能以一堂以上的課來研讀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學生會因此而獲益。

本課的「補充學習活動」有額外的學習活動建議。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請學生在研讀日記中記錄他們對以下問題的回答。不妨分享你個人的經驗,再請幾位願意的學生也分享他們的經驗。

幫助有需要的人

想一想過去曾有人在你需要時幫助你的經驗。

  • 你認為這個人為什麼要幫助你?

  • 你對這個人所做的事,有什麼感受?

沉思你會不會願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及你為什麼願意或不願意幫助他們。在你研讀時,找出你學到關於耶穌基督的真理,那會增加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的渴望。

一個比喻

有一天,在耶穌基督教導時,有個律法師問耶穌,他需要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救主教導,我們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我們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見 路加福音10:27 ),才可以承受永生。律法師接著問了另一個問題。

閱讀 路加福音10:29 不妨將律法師對耶穌提出的問題劃記下來。

  • 你會如何回答律法師的問題?

耶穌在回答那位律法師的問題時,講了一個比喻,也就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研讀這個比喻時要記住,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通常彼此鄙視,往往都不相往來。猶太人無法接受撒馬利亞人的一個原因是,撒馬利亞人部分是猶太人,部分是外邦人,他們混合了兩者的宗教信仰。

在比喻中看見救主

閱讀 路加福音10:30-35 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不妨觀看影片「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5:11),一邊對照著看經文。此影片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

研讀這個比喻時,想想那個撒馬利亞人如何象徵耶穌基督。

5:2

問以下問題之前,不妨展示一張耶穌基督的圖片:

  • 我們可以從這個比喻,學到哪些跟耶穌基督有關的事?(不妨在研讀日記中列出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安德森長老教導:

Official portrait of Elder Neil L. Andersen of the 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2010, August.

救主是我們的好撒馬利亞人,蒙差遣「醫好傷心的人」〔 路加福音4:18 ;亦見 以賽亞書61:1 〕。祂在別人冷漠經過的時候幫助我們。祂心懷憐憫,在我們的傷口上塗抹醫治的膏油,又包紮起來。祂背起我們,祂照顧我們。

(尼爾·安德森,「傷痛」,2018年11月,利阿賀拿,第85頁)

  • 救主在經文中做了哪些安德森長老描述的事,可作為例子?

  • 救主什麼時候就好像是你的好撒馬利亞人?

不妨分享你個人體認到救主的憐憫,以及祂願意幫助所有在靈性上受傷之人的經驗。

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

最偉大的教師耶穌基督,教導了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後,祂問律法師學到了什麼,並請他展開行動。閱讀 路加福音10:36-37 ,找出救主對律法師提出的邀請。

  • 你要如何將救主的邀請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 關於救主對天父所有兒女的感受,這則邀請教導了你什麼?

當我們身處許多不同的場合時,例如在家、在學校、在網路上、在我們的支會或分會中,以及在人群中,我們有很多機會來跟隨救主「你去照樣行吧」的忠告( 路加福音10:37 )。

不妨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討論以下問題。將上一段所列出的一個或多個場合分別指派給每個小組,請他們就該場合回答這些問題。

  • 你可以採取哪些具體方法來效法救主的榜樣,在這個場合中展現你對鄰人的愛?

  • 什麼事會讓你難以在這個場合上,對鄰人展現你的愛?

  • 如果有人難以在這個場合上對他們的鄰人展現愛,你可以教導他們哪些有關耶穌基督的事,也許會有幫助?

在學生討論完後,每一組請一位自願者來分享一些他們的回答。

請學生想想他們在本課學到的事。不妨給他們時間,在研讀日記中寫下他們的想法及感受。也可以給學生機會分享,他們因今天所學的內容,而受靈提示要去做哪件事?

  • 今天所研讀的內容,讓你覺得受靈提示要去做哪件事?

注釋及背景資料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如何象徵我們通過今生的旅程?

十二使徒定額組江文漢長老教導:

Official Portrait of Gerrit W. Gong. Photographed in 2018.

在前往耶利哥的路上,塵土飛揚,我們遭到襲擊,受了傷,被棄置一旁,痛苦呻吟。

雖然我們理應互相幫忙,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為了某些原因,從路的一邊過去了。

然而,好撒馬利亞人卻動了慈心,停下腳步,用酒和油,清洗和包裹我們的傷口。酒和油是聖餐及其他教儀的象徵,指引我們到耶穌基督裡,尋求屬靈的醫治。好撒馬利亞人扶我們騎上祂自己的驢子;有些彩繪玻璃則記述,祂把我們扛在祂的肩上。祂帶我們到客店,客店可代表祂的教會。在客店裡,好撒馬利亞人說:「你且照應他;……我回來必還你」〔 路加福音10:35 〕。好撒馬利亞人,象徵著我們的救主,答應會再回來,但這次將在威嚴和榮耀之中歸來。

(江文漢,「客店裡有地方」,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24-25頁)

救主為什麼選用一位撒馬利亞人而非猶太人,來作為幫助傷者的人?

十二使徒定額組羅素·培勒會長說明: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M. Russell Ballard of the 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2004.

在基督的時代,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之間互相仇視,平常都不相往來。如果落在強盜手中的人為猶太同胞所救,這仍不失為一則發人深省的好比喻。

祂刻意選擇用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顯然是在教導:我們大家都是鄰舍,應該彼此相愛,互相尊重並彼此服務,不受彼此間極大的差異,如宗教、政黨、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影響。

(羅素·培勒,「接納的教義」,2002年1月,利阿賀拿,第40頁)

當幫助他人的機會在我不方便之際出現時,我應該怎麼做?

十二使徒定額組代理會長羅素·培勒會長教導: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M. Russell Ballard of the Quorum of the Twelve Apostles, 2004.

我們曾立約要以有意義的方式服務他人,這樣的機會也很少在我們方便的時刻來到。依照方便與否來過生活是無法產生靈性力量的;這種力量只有在我們遵守聖約時才能獲得。

(參閱羅素·培勒,「像熊熊不熄的火焰」,1999年7月,利阿賀拿,第95頁)

多馬·孟蓀會長(1927-2018)提醒我們: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Thomas S. Monson, 2008.

絕對不要把某個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你所愛的人更重要。

(多馬·孟蓀,「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86頁)

補充學習活動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與救恩計畫的相似之處

請學生閱讀 路加福音10:30-35 ,找出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如何能象徵救恩計畫。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從耶路撒冷往下行:離開前生,來到世上

一個人:我們

撒馬利亞人:耶穌基督

前往耶利哥的路上:這個塵世旅程

請學生討論,關於今生和回到天父身邊,這個比喻教導了哪些教訓?提出後續追蹤問題,例如:人生在世,會造成我們靈性受到傷害的方式有哪些?你曾否有過救主為你包紮傷口的經驗?

關於這個比喻能象徵救恩計畫的其他方式,見約翰·威齊,「好心的撒馬利亞人:被遺忘的象徵」,2007年2月,利阿賀拿,第26-33頁。

從祭司和利未人的視角來研讀這個比喻。

不妨請學生從祭司和利未人的視角來研讀這個比喻。請他們想想,祭司和利未人沒有停下來幫助那位需要幫助的人的幾個可能原因。

請學生將這些可能的原因與自己對服務機會的反應,作一比較。請學生沉思,他們要如何去克服妨礙自己去愛和服務鄰人的阻礙。

在我們來到主的客店(教會)時學習

十二使徒定額組江文漢長老將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中的客店,比作主的教會(見「客店裡有地方」,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24-25頁)。他提出,當我們來到祂的客店時,我們會學習到有關我們自己和耶穌基督的幾個重要教訓。不妨從這篇演講選出部分內容,請學生研讀,以進一步了解自己要如何透過邀請他人加入救主的教會,來幫助他們經歷救主提供的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