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特別照顧你的家庭」


「特別照顧你的家庭」

教約118126

Old photograph of a woman wearing a dress with a bonnet covering her dark hair.

1833年瑪麗安·安琪兒在嘉德蘭認識百翰·楊。瑪麗安在1832年受洗,是早期歸信摩爾門經的人。她見證「聖靈向她見證……摩爾門經的源起是真實的;這見證強烈到事後完全不容她懷疑。」1她很快就出發到嘉德蘭,在1833年抵達。2

百翰·楊的第一任妻子米利暗·華克斯一年前因結核病去世,他的好朋友禧伯·甘的妻子,維蕾特·甘在百翰和禧伯出去傳播新的信仰時,照顧百翰兩名失去母親的幼女。1833年時百翰到嘉德蘭定居。

不到幾個月,百翰和瑪麗安就成為好朋友。她聽到他講道時,就「覺得深深被他所吸引」;他聽到她作見證,也深受感動。3他們在1834年初結婚。百翰後來寫道,瑪麗安「教養我的孩子,操持我的家務,為我的家庭和神國的利益努力工作。」4

「離開你的家庭去吧」

復興的福音徹頭徹尾改變了百翰,他一心想要宣講這福音。他後來回憶道:「我想以雷鳴怒吼的聲音向列國宣講福音,這渴望如燃燒的烈火,無法抑止。」5雖然這需要經常在貧窮、疾病和惡劣的氣候中出外,百翰仍樂此不疲。他後來說:「從被召喚宣講福音的第一天到現在,只要主說:『離開你的家庭去吧』,我從來都是義無反顧的。」6

瑪麗安也是義無反顧,即使結婚的頭五年,百翰有一半的時間在外傳教或為教會服務。婚後不久,他隨錫安營離家四個月,10月回來時,剛好趕上第一個孩子出生。1835年初他剛被召喚為使徒,就離家五個月去傳教。1836年開始的幾個月他都在家,但一直忙於監督嘉德蘭聖殿油漆和配置玻璃窗的工作。聖殿奉獻典禮後不久,他就離家從事另一次傳教,從四月一直傳到九月。1837年,他傳教兩次,一次在春天,一次在夏天。百翰不在家的時候,瑪麗安需要擔負沉重的家務,除了裡裡外外的工作,還要照顧越來越多的人丁:百翰前妻生的女兒伊利莎白和維蕾特、1834年出生的兒子約瑟,以及1836年出生的雙胞胎瑪麗安和小百翰。

百翰的家書表達了他的愛,也表達了他對家中艱困景況的了解。1837年3月,他從麻薩諸塞州寫信道:「瑪麗安,我都在為你祈禱,「我可以在腦海中看到我的家人,只要職責許可,我都想和他們一起。」77月時,他談到當時的心願就是秋天回家時,終於能夠「支付買房子的錢」,並整修一下房子,「這樣我再離開家人時就能放心了。」他要瑪麗安「找些木料、木材或石塊,有機會時就買些建材。」8

不過到了秋天百翰回來時,嘉德蘭暗潮洶湧,因叛離和衝突而分崩離析。他對約瑟·斯密忠誠不二,因而成為反對教會之人的標靶;十二月時,他為了逃生,被迫離開家人。叛教的暴徒把瑪麗安和孩子都嚇壞了,他們經常來家裡搜查,不時以「威脅和惡劣的言語」恐嚇他們,使她飽受驚嚇,甚至危害到健康。瑪麗安在1838年春天終於和百翰在密蘇里州遠西城會合,百翰看到她的情況大吃一驚。他告訴她說:「你看起來好像奄奄一息了。」9

兩項啟示

楊家庭抵達後不久,約瑟·斯密獲得一項未出版的啟示,指示百翰不要再離開家人,「直到他們不虞匱乏。」10但在1838年7月給十二使徒定額組的一項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118篇中—顯示這段喘息的時間多麼短暫。九個月後,十二使徒在1839年4月26日離開遠西城,到英國傳教。11

那九個月卻過得一點也不平靜。密蘇里州的聖徒被驅離家園,百翰·楊再次身處險境,成為到處被人通緝的教會領袖之一。楊家庭舉家逃難,每走一小段路,就停下來等候百翰回頭協助其他窮困的聖徒。瑪麗安回憶說他們安全抵達密西西比河對岸的伊利諾州前,曾在三個月內先後住過11個不同的地方。12她還身懷六甲。

跋山涉水到彼岸傳教

聖徒開始在克貿斯周圍,也就是後來改名伊利諾州納府的地方聚集時,楊家庭在密西西比河對岸的愛阿華州蒙特羅斯找到居所,也有許多聖徒住在附近被棄的軍營裡。儘管被迫遷移,還要建立一個新的社區,十二使徒仍決心履行神的吩咐,前往英國傳教。

1839年7月2日,十二使徒和總會會長團在百翰·楊的家開會。會長團「按手」在在場一些人,包括瑪麗安·楊的頭上,「在他們離開前往其他國家時,祝福他們和他們的家人。」總會弟兄蒙得應許,會回到「〔他們〕家人的懷裡」,也會帶領「很多靈魂歸信,成為〔他們〕事工的印記。」13

兩個月後,在1839年9月14日,百翰·楊再次向瑪麗安告別,啟程到英國傳教。很難想像還有在比這更糟糕的情況下啟程出發。他回憶道:「我們被驅離密蘇里州,一無所有,一貧如洗。」14他的衣著「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傳教士」,帽子是用「寬管褲」做的,外套則是用「一條厚重的小百納被」做的。15

和當時許多聖徒一樣,他也染上瘧疾,發燒並且不停發抖。他病得這麼嚴重,他回憶道:「如果沒有人扶著,我連100公尺都走不到。有人扶我到密西西比河岸,再由人揹著過河。」不過他「已經決定去英國,寧死也要一試。」16

不是只有百翰一個人受苦。瑪麗安10天前剛分娩,家裡現在有七個小孩,他們都「生病而無法彼此照顧。」儘管如此,瑪麗安還是渡河,從愛阿華州到伊利諾州,為丈夫送行。17百翰和同樣生著病的禧伯·甘乘馬車離開禧伯在納府的家時,百翰和他的朋友虛弱地從乘坐的馬車上站起來,高呼「以色列萬歲」,想讓那些留下來的人開心一點。18

養家活口

百翰離開兩個月後,家裡的食物都吃完了。瑪麗安仍然身染瘧疾,卻不得不採取行動,想辦法為家人充飢。在一個「寒冷且風雨交加的11月天」,她用一床破舊的毯子裹著自己和小嬰兒愛麗絲,划著小船渡過密西西比河。途中風浪拍打著他們,她和嬰兒全身都濕透了。到了納府,她去一個朋友的家,這位朋友回憶道,「楊姊妹來到我家,……懷裡抱著小嬰兒愛麗絲,飢寒交迫,全身濕漉漉地,快要昏厥。」瑪麗安不願意應朋友的邀請在那裡過夜,她堅持說:「家裡的孩子也很餓。」張羅到「幾個馬鈴薯和一點麵粉」後,瑪麗安「搖搖晃晃地走到河邊」,划船回家。她經常渡河,「只為取得聊以維生的必需品」,有時「遇上的風暴讓沒有非凡勇氣的婦女卻步。」19

就在這段時間,瑪麗安被迫搬出那老舊的軍營。她在蒙特羅斯找到一個馬廄棲身,20整個冬天就靠著為人「縫紉和洗衣」,賺取微薄的工資養家。21到了春天,她在納府得到了一塊地,開始種菜。整個夏天,瑪麗安就這樣划過密西西比河照顧她的菜園,然後「到了晚上,事情做完了,再〔划船〕回去。」22

除了在菜園工作,瑪麗安還開始在那塊地上蓋一棟木屋。1840年9月,百翰離家傳教一年後,她和家人搬進納府的新家。維蕾特·甘說那個房子「連避難所都稱不上,」但至少省了她經常來來回回划船渡河。23她的侄子後來回憶說那房子「家徒四壁」,只是將毯子掛在門窗上,擋風遮雨。24

雖然瑪麗安大可抱怨連天,但她從沒有讓百翰知道她的困境。百翰從旁聽到她的考驗之後,在1840年11月寫信給她說:「請相信當我了解你為了孩子,也為了讓我可以去做主需要我去做的事情,而付出所有,並心甘情願過著安貧樂道的日子時,我的心為你而糾結。」25

1841年4月,準備迎接百翰從英國回來時,瑪麗安告訴他,她真希望能有「更好的房子給〔他〕住」,但是她還是「感謝有個舒適的避難所,可以躲避暴風雨。」她解釋說「工作實在很難找,所以我沒辦法把房子做到我想的那樣。」她「已經竭盡所能」,她感謝「天父給我的所有祝福,祈求主繼續憐憫我們。」26

1841年7月1日,離家22個月回到納府之後,百翰才了解到瑪麗安和孩子的生活是多麼貧困。他馬上開始工作,改善他們的情況。當不「需要做約瑟弟兄吩咐的事情或為教會服務時,」百翰說:「我把〔時間〕都花在排水、築籬笆和耕地、蓋一個臨時的牛棚、填土或把房子完工上。」27在此同時,他開始建造目前仍聳立在納府的那幢紅磚屋,儘管他的家庭等到1843年5月才搬進去。28

「你的獻祭是可接納的」

1841年7月9日,百翰返家一星期後,約瑟·斯密到他家拜訪。瑪麗安可能也在場。有關那天的談話或情況都沒有紀錄可查,但約瑟顯然親眼目睹楊家庭犧牲的證據和後續的需求。他當場口述一項啟示,就是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126篇。29上面提到:「親愛而十分喜愛的弟兄,百翰·楊,……現在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你離開你的家庭了,因為你的獻祭對我而言是可接納的。」他得到指示要「從現在起特別照顧你的家庭,從今直到永遠。」30雖然這是給百翰的啟示,但無可諱言地,這也肯定了瑪麗安的犧牲和忠信的支持。百翰從英國回來六個月後在日記上寫道:「今天晚上是這麼多年來我和妻子第一次坐在火爐邊,」反映出他回到家裡後,夫妻感受到的欣慰。「我們享受這一刻並想要讚美主。」31

百翰·楊服務時,這則啟示略有改變,但幅度不大。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三次離家從事簡短的傳教,但仍將所有的時間奉獻來事奉主。瑪麗安繼續支持他,並為她的信仰犧牲,包括接受多重婚姻的原則,並歡迎新的妻子來到家裡。還有更多的艱困接踵而來。聖徒被迫遷出納府時,有人說瑪麗安「仁慈熱情到極點,」慷慨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建議和協助」。32她一生都在為家人、朋友和聖徒同工服務,並協助建立神的國度。

  1. E. B. Wells, “Heroines of the Church: Biography of Mary Ann Angell Young,” Juvenile Instructor, vol. 26, no. 1 (Jan. 1, 1891), 17.

  2. Leonard J. Arrington, Brigham Young: American Mose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5), 37.

  3. Wells, “Heroines of the Church,” 17; Arrington, Brigham Young, 37.

  4.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 The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vol. 25, no. 29 (July 18, 1863), 454.

  5. Brigham Young, “Discourse,” Deseret News, Aug. 24, 1854, 1.

  6. Arrington, Brigham Young, 54.

  7. 百翰·楊給瑪麗安·楊的信函,1837年3月24日,由Dean C.Jessee引述,“Brigham Young’s Family: Part I 1824–1845,” BYU Studies, vol. 18, no. 3 (1978), 316

  8. 百翰·楊給瑪麗安·楊的信函,1836年7月21日,Jessee引述,“Brigham Young’s Family,” 315

  9. Wells, “Heroines of the Church,” 19. 威爾斯將這些事件的日期誤植為1836-1837,比實際發生的時間早了一年。

  10. 給百翰·楊的啟示,1838年4月17日,約瑟·斯密,“History, 1838–1856, vol. B-1 [1 September 1834–2 November 1838], 790, josephsmithpapers.org.

  11. “Revelation, 8 July 1838–A [D&C 118],” in Joseph Smith, Journal, March–September 1838, 54–55,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約118:4-5.這則啟示指出十二使徒要在1839年4月26日從遠西城的聖殿預定地啟程到英國傳教(見教約第118篇),得到啟示時一切平和。到了那一天,武裝暴徒將聖徒驅離密蘇里州。儘管如此,百翰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其他成員認為需要回到密蘇里州以應驗啟示。教會的敵人知道啟示提到明確日期,他們立誓絕不會讓啟示應驗,希望藉此證明約瑟·斯密不是先知。雖然有些人爭辯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會認為「有這樣的心意就好了」,但是百翰和其他人認為需要憑「信心向前邁進,完成這件事」(Wilford Woodruff,「Discourse,」Deseret News, dec.221869年日,543)。雖然面對死亡或囚禁,教會領袖仍在黎明前聚集在聖殿預定地,應驗了啟示。暴徒領袖深信教會領袖畏懼他們的威脅,根本不會按原訂的啟示聚集,因此完全沒有派人守衛。

  12. Wells, “Heroines of the Church,” 19.

  13. Wilford Woodruff journal, July 2, 1839, in Wilford Woodruff’s Journal: 1833–1898, Typescript, 9 vols., ed. Scott G. Kenney (Midvale, Utah: Signature Books, 1983–85), 1:342.

  14. Brigham Young, “Discourse,” Deseret News, Aug. 3, 1870, 307.

  15.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 The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vol. 25, no. 43 (Oct. 24, 1863), 679; Brigham Young, “Sermon,” Deseret News, Sept. 17, 1856, 219.

  16. Brigham Young, “Discourse,” Deseret News, Aug. 3, 1870, 307.

  17.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 The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vol. 25, no. 41 (Oct. 10, 1863), 646.

  18. President Heber C. Kimball’s Journal: The Faith-Promoting Series, no. 7 (Salt Lake City: Juvenile Instructor Office, 1882), 100.

  19. E. B. Wells, “Heroines of the Church: Biography of Mary Ann Angell Young,” Juvenile Instructor, vol. 26, no. 2 (Jan. 15, 1891), 56–57. 威爾斯在故事中只指出瑪麗安的朋友是「楊姊妹在嘉德蘭認識的好朋友。」

  20. Historian’s Office General Church Minutes, Jan. 31, 211,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21. Joseph Holbrook, Autobiography and journal, 23,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22. Joseph Watson Young autobiography, 23.

  23. Vilate M. Kimball letter to Heber C. Kimball, June 30, 1844,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24. Joseph Watson Young autobiography, 23.

  25. 百翰·楊給瑪麗安·楊的信函,1840年11月12日,Jessee引述,“Brigham Young’s Family,” 319

  26. 瑪麗安給百翰·楊的信函,1841年4月15,17和30日,Jessee引述,“Brigham Young’s Family,” 322

  27.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Deseret News, mar. 10, 1858, 3

  28. See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 Deseret News, Mar. 17, 1858, in Jessee, “Brigham Young’s Family,” 324.

  29. “History of Brigham Young,” The Latter-day Saints’ Millennial Star, vol. 26, no. 5 (Jan. 30, 1864), 71.

  30. “Revelation, 9 July 1841 [D&C 126],” in Book of the Law of the Lord, 26, josephsmithpapers.org; punctuation modernized; 亦見教義和聖約126:1-3。

  31. Brigham Young journal, Jan. 18, 1842, image 37, Brigham Young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32. Wells, “Heroines,”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