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警告之声
2017年5月


警告之声

虽然先知对于警告的责任感受特别深刻,但是其他人也负有同样的责任。

先知以西结大约出生在李海一家离开耶路撒冷的二十年前。公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俘虏了许多人到巴比伦,25岁的以西结也在其中,就我们所知,他在那里度过了余生。1他属于亚伦祭司家系,并在30岁的时候成为先知。2

耶和华在委派以西结的时候,用了守望人这个隐喻。

「〔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那地,若吹角警戒众民,

「凡听见角声不受警戒的,刀剑若来除灭了他,他的〔血〕就必归到自己的头上。」3

另一方面,「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血〕。」4

接着,耶和华直接对以西结说:「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们。」5这项警戒就是要人远离罪恶。

「我对恶人说:『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血〕。

「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救自己脱离了罪。」

「再者,我对恶人说:『你必定死亡!』他若转离他的罪,行正直与合理的事:……

「他所犯的一切罪必不被记念。他行了正直与合理的事,必定存活。」6

很有意思的是,这项警戒也适用于义人。「我对义人说:『你必定存活!』他若倚靠他的义而作罪孽,他〔的一切正义行为〕都不被记念。他必因所作的罪孽死亡。」7

神为了恳求祂的儿女,便告诉以西结:「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8

我们的天父和救主并非急切地想要定我们的罪,祂们为我们的幸福着想,恳请我们悔改,因为祂们全然知道「邪恶绝非〔也永远不会〕幸福。」9因此以西结与他前前后后的每位先知,都全心全意地宣讲神的话,警告所有愿意远离灵魂的敌人撒但,并「藉着全人类的伟大中保……选择自由和永生」10的人。

虽然先知对于警告的责任感受特别深刻,但是其他人也负有同样的责任。事实上,「每一个被警告过的人,应当警告他的邻人。」11我们已获得对伟大幸福计划的知识——以及要履行的相关诫命——就应该渴望去分享这份知识,因为它会使生命全然改观,无论是今生或永恒。如果我们问道:「谁是我该警告的邻人?」答案肯定可以在一个比喻中找到,那比喻的开头是这样的:「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12,这般描述下去。

思考好撒马利亚人这项比喻的前后背景,提醒我们记得「谁是我的邻人?」这个问题与两大诫命是息息相关的:「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13提高警告之声的动机是爱,亦即对神和对同胞之爱。警告是关心的表现。主指示我们,「要温和、谦卑地」14提出警告,要「藉着劝说、恒久忍耐、温和……,和不虚伪的爱」15提出警告。警告可能是迫切的,像是警告孩子不要用手去碰火的时候,那警告必须清楚,有时也必须很坚决。有时候,「当被圣灵感动时,」16会以训诫的方式提出警告,但永远都是以爱为基础。例如,我们都亲眼目睹激励传教士去服务和付出牺牲的那种爱。

的确,爱会驱使父母去警告他们最亲近的「邻人」,也就是他们的子女。这意谓着要教导他们福音真理,并为福音真理向他们作见证。这意谓着要教导子女了解基督的教义:即信心、悔改、洗礼和圣灵的恩赐。17主提醒为人父母者:「我已命令你们在光和真理中教养子女。」18

父母在负起警告的责任时,有一项很关键的要素就是,不仅要描绘罪恶会带来令人沮丧的后果,也要讲述服从诫命所带来的喜乐。想想以挪士说的话,是什么促使他去寻求神,获得罪的赦免,进而归信:

「看啊,我到森林去打猎,而那些我常听到父亲讲的,关于永生和圣徒的喜乐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中。

「我的灵魂饥饿;我跪在造物主前,用热烈的祷告与祈求……向祂呼求。」19

由于耶稣无与伦比的爱,也由于祂关心其他人和他们的幸福,因此祂毫不迟疑地发出警告。在开始尘世圣工时,「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20由于祂知道并非任何一条路都能通往天国,因此祂命令: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引到生命,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21

祂把时间花在罪人身上,说道:「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22

至于文士、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耶稣却毫不妥协地谴责他们假冒为善。祂的警告和命令是直接的:「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23当然,没有人会指控救主不爱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毕竟祂受苦、死亡也是为了拯救他们。但就是因为爱他们,祂不能让他们陷入罪中,而没有清楚地纠正他们。有位评论家写道:「耶稣教导门徒去做祂所做的事:要欢迎每个人,但也要教导什么是罪,因为爱人就必须警告人们,让他们知道什么会伤害他们。」24

有时候,提高警告之声的人会被认为是在论断,因而不被人理会。然而矛盾的是,声称真理是相对的、道德标准是个人喜好问题的人,往往会对那些不接受当前「正确思考」规范的人提出极严厉的批评。有位作家称这种现象为「耻感文化」:

「在罪感文化里,你是藉由自己的良知来知道自己是好或坏。在耻感文化里,你是藉由人们对你的评论,藉由这些评论是在赞赏或排斥你,来知道自己是好或坏。……〔在耻感文化里,〕道德生活不是建立在是非对错上,而是在人们的接纳或排斥。……

「……在以接纳和排斥为基础的道德体系里,每个人永远都不会有安全感,因为没有恒久不变的标准,而是根据群众一直在改变的判断。这是一种过度敏感、过度反应、时常引发道德恐慌的文化,在这种文化里,每个人都感觉不得不随众附和。…… 

「……罪感文化可能是严厉的,但至少你可以痛恨罪,而仍然爱罪人。现代的耻感文化声称很重视接纳与包容,但是对那些意见相左和格格不入的人,却出奇地残酷无情。」25

与此相反的是「救赎主这块磐石」,26这磐石是公义与美德的根基,稳固且永久。拥有神不变的律法,使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比被社群媒体暴徒难以捉摸的潜规则和愤怒所挟持,确实好太多了。认识真理比「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27确实好太多了。悔改并努力奉行福音的标准,比假装没有对错,在罪与懊悔之中衰弱不振,确实好太多了。

主已宣告:「警告之声将藉着我在这末世拣选的门徒的口,传给所有的人。」28身为守望人和门徒的我们,不能对这条「更妙的道」29保持中立。就像以西结一样,我们不能看着刀剑临到这地,却「不吹角。」30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大力地敲邻居的门,或是站在公众场所大喊「悔改吧!」想想看,我们确实有复兴的福音,那是人们内心深处真心渴望拥有的。所以,警告之声通常不只是用彬彬有礼的口吻,而且以诗篇作者的话来说,那是「欢乐〔之声〕」。31

德撒律新闻(Deseret News)的社论编辑哈尔·培道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保持沉默本身所隐含的伤害。他写道,虽然婚姻的概念在美国社会菁英份子之间仍是「知识辩论」上的议题,但对他们而言,在实际执行面上,婚姻本身并不是拿来辩论的。「这些菁英会结婚,维持婚姻关系,而且会确保他们的孩子享有稳固的婚姻所带来的益处。……然而问题是,〔他们〕往往不会宣扬自己在做的事。」他们不想把这些事「强加」于那些确实能因他们在道德方面的领导而受益的人身上,但「大概是时候了,那些受过教育、有稳固家庭关系的人,请不要再假装中立,要开始宣扬他们在婚姻和亲子教养方面实际在做的事,……〔并且〕帮助其他美国同胞接受这样的做法。」32

我们相信,特别是你们新生的一代,会在公开场合及私底下支持福音的教导和教会的标准;在未来的日子里,主必须仰赖你们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来成就祂的事工。不要丢下那些会接受真理的人,任由他们因无知而陷入困境和失败。不要屈服于错误的宽容观念,也不要因害怕而退缩——怕不方便、怕不被赞同,甚至怕受苦。要记住救主的应许: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33

到头来,我们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所过的生活向神负责。救主宣告:「父派遣了我,使我得被高举于十字架上;我被高举于十字架后,才能吸引所有的人接近我,我怎样被世人举起,世人也要照样被父举起,站在我面前,按照他们行为的好坏受审判。」34

我知道主是至高无上的,我要用阿尔玛的话作请求:

「现在,我的弟兄〔姊妹〕们,我非常担忧,甚至因担忧而痛苦,我发自内心最深之处希望你们……抛弃罪恶,不要拖延你们悔改的日子。

「希望你们在主前谦抑自己,呼求祂的圣名,不断警醒,不断祷告,使你们不至受到超过你们所能承受的试探,使你们能由神圣之灵带领,……

「对主有信心、抱着将获得永生的希望、心中常怀神的爱,使你们在末日得被高举而进入祂的安息。」35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大卫一样对主说:「我未曾把你的公义藏在心里;我已陈明你的信实和你的救恩;我在大会中未曾隐瞒你的慈爱和诚实。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36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