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祷告似乎没有得到回答,该怎么办?
2022年7月


仅提供电子版

祷告似乎没有得到回答,该怎么办?

思考这七个建议,以进一步了解天父如何答覆每一个正义的祈祷。

跪在床边祷告的人

保罗·麦恩绘

我们在经文中不断读到这项应许:「求问神;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约瑟·斯密译本,马太福音7:12)。有了这项应许,当我们感觉自己的祷告、恳求和渴望得不到答覆时,该如何继续下去?

有些人的自然反应,可能会怀疑神是否真的聆听或回答我们的祈祷,或者可能会想:「祂回答所有人的祈祷,却不回答我的。」但还有其他的反应,会帮助我们找到力量和希望,以便能凭信心向前迈进,或认出天父可能已经用许多方式回答我们的祈祷。

每一种反应都可以从对神有信心开始,祂是「真理之神,不可能说谎」(以帖书3:12;亦见提多书1:2)。我们只要记得这项教义,就不需怀疑神是否会回答我们的祈祷,反而可以在生活中把精力集中在寻求祂的手和指引,知道祂回答每一个祈祷。这七种方法遵循许多重要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我们看到如何在生活中,接受和辨认天父的祝福和答覆。

1.信赖神,相信祂希望你得到最好的一切。

我们记得天父一直在为我们的益处着想时,我们凭信心前进的能力就会大为增强。正如十二使徒定额组李察·司考德长老(1928-2015)所教导的,祂不会用我们想要的方式回答每一个祈祷,祂怀着慈悲「回答祈祷的方式和时机,始终都是为了我们永恒中的最佳益处。」1

当我们学会信赖天父,相信祂确实会以最好的方式回答我们时,即使祈祷没有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回答,我们仍会获得平安并心怀感激,而不会因此感到失望。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地做一切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期待「祂的臂膀显露」(教义和圣约123:17),期盼更令人喜悦的祝福。

2.仔细研究并寻求明确的指示。

纳尔逊会长教导我们,「主喜爱努力。」2如果我们不愿意付出努力,就不能期待得到答覆。奥利佛·考德里没有得到所寻求的祝福时,主提醒他(和我们):

「看啊,你还不了解;你以为不用思考,只要向我祈求,我就会给你。

「但是,看啊,我对你说,你必须先在意念中仔细研究;然后求问我那是否是对的,如果那是对的,我会使你胸中燃烧;这样,你就必觉得那是对的」(教义和圣约9:7-8)。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笼统的问题,却期待得到明确的答覆,那么我们可能要改变方式,先加以研究,再提出明确的问题,然后寻求证实。比方说,如果我们祈求想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但除了祈求指引以外,却没有采取额外的行动,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先确定自己已思考各种可能性,仔细地衡量,并按照福音原则选出最佳方案,然后向主提出这个方案,以确认那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3.敞开心胸,接受多种可能性。

记住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以赛亚书55:9;亦见第8节),这会帮助我们敞开心胸,接受天父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回答我们的祈祷。举例来说,司考德长老教导,祈求被治愈的答覆方式有很多种:「祂的医治可以包括痊愈、减轻重担,或是了解事情值得耐心忍受,明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神需要勇敢的儿女,他们愿意在符合祂旨意的智慧中接受磨练。」3

针对我们所祈求的事,研读相关的主题经文和先知的教导,可以帮助我们辨认出天父可能以哪些形式答覆我们。这么做能帮助我们避免近视4,也能敞开心胸,接受神的旨意和知识。

4.谦卑地接受「不」的答案。

有时候,「为了〔我们〕永恒中的最佳益处」,就是接受「不」的答案。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从纳尔逊会长的这项忠告中找到力量,帮助我们认出神的爱和慈悲:

「并非所有的祈祷都会按照我们的希望获得回答。答覆有时是『不』,那时我们不应惊讶。世间慈爱的父母也不会对孩子的每一项要求说『好』。……

「我们应当依照天父的旨意祈祷。天父希望考验我们、增强我们、帮助我们发挥全部的潜能。先知约瑟·斯密被囚禁在利巴地监狱时,恳求能获得释放。天父回答他的祈祷时,向他解释:『这一切事情都将给你经验,对你有益处。』〔教义和圣约122:7〕」5

接受到的答案是「不」时,我们可以寻找从自身的情况所获得的成长、经验和益处,而得到不同的力量。

5.记住神尊重选择权。

我们祈求的答覆,可能需要先运用选择权,凭信心行动,才能获得回答。十二使徒定额组大卫·贝纳长老教导,以色列儿女需要渡过约旦河时,他们一直到踏进河里之后,才看到水分开(见约书亚记3:15-16)。如同他所教导,「真正的信心要以主耶稣基督为中心,而且总是能促成行动。」6

尽管没有获得回答,我们是否愿意凭信心采取行动,并信赖神的应许和教导?如果愿意,我们可能会发现天父正等着「〔我们〕的信心受到考验」(以帖书12:6),然后就回答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采取的行动可能与寻求的渴望没有直接关联,反而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来准备好获得答覆。

例如,请注意谦卑和教义和圣约112:10所应许的祝福有关:「你要谦卑;主,你的神必亲手领导你,答覆你的祈祷。」我们可以思考,谦卑会如何帮助我们运用选择权去寻求并获得天父想要赐给我们的祝福。7我们也可以研读神的话语,找出可以培养的其他品格,使我们有资格获得所寻求的一些祝福。

又或者,我们祈求的某些答覆可能需要其他人运用选择权来采取行动。例如,我们可能祈求某人能在教会中完全恢复活跃、改变一种行为,或者给我们一个我们想要的机会。上述情况中,都牵涉到另一个人的选择权。由于天父很重视选择权——「天庭的争战就是为了护卫我们的道德选择权而战」8——重要的是要记住,祂不会为了回答我们的祈祷,而剥夺别人的选择权。

如果我们的祈求似乎没有得到回答,是因为必须仰赖他人的行为,那么与其只是祈求另一个人改变,不如祈求能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来增加与人相处时的爱或耐心,克服自身的弱点(见马太福音7:3-5),或改进技能来帮助我们有资格获得新的机会。

6.要「配称获得启示」。9

如果我们很难获得祈祷的回答,就要确使自己配称享有圣灵经常为伴。纳尔逊会长教导:「若有事物使我们无法敞开大门,接受天上的指引,我们可能需要悔改。悔改让我们能敞开大门,更频繁、更清楚地听到主的话。」10

这包括控管我们的情绪。司考德长老教导:「圣灵启迪人心的影响力,有可能会被愤怒、仇恨、情欲、恐惧或骄傲等强烈的情绪所掩盖或遮蔽。当这样的影响力出现时,就好像在吃墨西哥辣椒的时候又想品尝葡萄的甜美滋味一样。两种味道都存在,但是其中一种会完全掩盖住另一种;同样的,强烈的情绪也会掩盖圣灵细腻的提示。」11

阅读纳尔逊会长的「逐渐了解启示的原则」,和司考德长老的「获得属灵的指引」,学习如何能更完全地洁净自己的生活,以便获得来自天父的指引。

7.继续祈祷并持守信心。

不论做什么,都不要停止祈祷。司考德长老教导:「要祈祷,即使在不想祈祷的时候也要祈祷。」12在此时,要更加努力巩固你的灵性基础。

十二使徒定额组尼尔·安德森长老教导,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面临信心的试验时,不论各位想怎么做,就是不能离开教会!让自己在信心受试验时远离神的国度,就像是在龙卷风逼近时走出安全的地窖一样危险。」13

如同七十员雅各·马提诺长老提醒我们:「如果你们『曾觉得要唱救赎之爱的歌,我要问,你们现在还能有这种感觉吗?』〔阿尔玛书5:26〕。如果你现在没有这种感觉,只要照着尼腓的忠告去做〔在尼腓一书15:10-11〕,就能再次拥有这种感觉。要服从,回想过去你曾感受到圣灵的经验,并藉着信心求问。答覆必会来到,你会感受到救主的爱与平安。祈祷的答覆或许不会来得那么快,也或许不是照你想要的方式来,但答覆必会来到。不要放弃!永远不要放弃!」14

十二使徒定额组杰佛瑞·贺伦长老教导,当「祈祷……似乎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又没有答案,……你需要信心。」这样的信心,他说道,必须是「强而有力的信心,在此时此刻不断地支持着我们,而不只是在审判日或在高荣荣耀的某个地方支持我们。」15

注:

  1. 李察·司考德,「善用来自天上的恩赐——祈祷」,2007年5月,利阿贺拿,第11页。

  2. 罗素·纳尔逊,摘自乔依·琼斯,「一项特别崇高的召唤」,2020年5月,利阿贺拿,第16页。

  3. 参阅李察·司考德,「得到医治」,1994年7月,圣徒之声,第7页。

  4. 见罗素·纳尔逊,「让神得胜」,2020年11月,利阿贺拿,第92-95页。

  5. 罗素·纳尔逊,「祈祷的甜美力量」,2003年5月,利阿贺拿,第9页。

  6. David A. Bednar, “Exercise Faith in Christ” (video), ChurchofJesusChrist.org/media.

  7. 亦见「经文指南」中关于「祷告」的条目,以了解谦卑如何帮助我们使自己的意志与天父的旨意一致,并除去许多所谓祈祷方面的困难。

  8. 昆丁·柯克,「个人的平安是正义的酬赏」,2013年5月,利阿贺拿,第32页。

  9. 罗素·纳尔逊,「逐渐了解启示的原则」,2021年1月,利阿贺拿,第8页。

  10. 罗素·纳尔逊,「逐渐了解启示的原则」,第8页。

  11. 李察·司考德,「获得属灵的指引」,2009年11月,利阿贺拿,第8页。

  12. 李察·司考德,「善用来自天上的恩赐——祈祷」,第8页。

  13. 尼尔·安德森,「信心的试验」,2012年11月,利阿贺拿,第40页。

  14. 雅各·马提诺,「转向神,答覆必会来到」,2015年11月,利阿贺拿,第59页。

  15. Jeffrey R. Holland, “A Saint Through the Atonement of Christ the Lord”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address, Jan. 18, 2022), 4, 5, speeches.b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