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我們效法那位施助大師
2024年10月


「我們效法那位施助大師」,2024年10月,利阿賀拿

我們效法那位施助大師

耶穌基督是我們用愛心施助每個人的完美榜樣。

圖像
耶穌基督雕像側面圖

完美的基督,作者:海勒姆·鮑爾斯,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博物館為紀念羅夫·克羅斯·詹森而購置

我去參加教會各地的支聯會大會時,都有美好的機會陪同支聯會會長,去拜訪和施助個別的成員和家庭。在這些施助拜訪中,我有時會不知道該說什麼和做什麼,特別是當我拜訪的人正經歷困難的挑戰。但我發現,在施助他人時,與其專注於自己可以說什麼或做什麼,不如專注於那位施助大師——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對我最有幫助。

在所有良善的事情上,祂都是我們完美的榜樣。當我們離開家,走出舒適圈,像救主那樣施助周遭的人時,祂會在我們付出努力時引導我們。這樣,我們的施助就會變得比我們自己所說或所做的任何事情更有意義。

不要繞過去

當有人問「誰是我的鄰舍呢?」(路加福音10:29),耶穌便利用這機會分享了一個比喻。祂說,有個人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在路上「落在強盜手中」;他們搶劫他並把他打個「半死」後(路加福音10:30),就丟下他走了。

很快地,有一個祭司路過;這個祭司肯定看到那人情況危急,不過他並沒有停下來幫忙,而是從路「那邊過去了」(路加福音10:31)。接著,一個利未人「看見」那人傷勢嚴重,也照樣「過去了」(路加福音10:32)。之後,來了個撒馬利亞人。耶穌說,這個撒馬利亞人做了祭司和利未人沒有做到的事:撒馬利亞人對那人「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0:33),並且「上前……〔包裹〕他的傷處……照應他」(路加福音10:34)。

圖像
好撒馬利亞人幫助受傷男子的雕像

好撒馬利亞人,法蘭索瓦·西卡德繪

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不只是在說祭司、利未人或撒馬利亞人,實際上更是在說我們。我們有弟兄姊妹在人生的道路上受了傷,被丟在一邊。他們可能是任何人——朋友、家人、鄰居、社群成員,甚至是星期日與我們一起坐在教堂裡的人。我們是否看見他們,卻繞「過去了」?還是我們會像那個好撒馬利亞人一樣,用愛心施助他們?我們看見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可見的傷口,許多人都默默承受著痛苦,未尋求幫助。唯一確定可靠的方式,就是像那撒馬利亞人那樣,用愛和憐憫去對待他人。基督般的施助意味著要憐憫所有的人

祈求能看見他人的需求

耶穌有次走過人群時,有個因血漏而受苦12年的婦人懷著信心向祂求助。當她觸摸耶穌衣服的下擺時,耶穌感覺到有股力量或「能力從〔祂〕身上出去」。耶穌轉身對那婦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見路加福音8:43-48)。

當「一個癱子」被朋友從屋頂帶到耶穌面前時,耶穌先從靈性上醫治這個癱子。祂說:「小子,你的罪赦了。」對此,文士指控耶穌褻瀆。耶穌為了幫助在場的人了解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便告訴那個癱子:「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立刻「當眾人面前」「起來」(見馬可福音2:3-12)。基督醫治病人身體的能力,和祂用來醫治靈性疾病的能力一樣。

這兩個例子——以及其他許多例子——顯示出救主完全了解他人屬世和屬靈的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來施助他們。我們可以向祂看齊。雖然我們無法像救主那樣完全看見他人的需求,但我們可以祈求能看見那些需求,並獲得指引來回應這些需求,而成為他人祈禱的答案。

我們一旦看見,也必須懷著愛心採取行動。因為要是什麼都不做的話,看見又有什麼意義呢?看見卻沒有行動,就會失去靈性視力。隨著我們的行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方式,我們也會獲得更多救主的光,能更清楚看見周遭之人的需求並施助他們。

陪伴他們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去施助他人。我們可能會擔心他人會有何反應,或是他們接受的程度如何。我就遇過這種情況。在這種時候,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陪伴他們和愛他們。同樣地,救主是我們完美的榜樣。

就在復活的救主向尼腓人顯現之前,他們經歷了許多災難和極深的黑暗,因而非常渴望得到救援。救主本可從天上對他們說話,告訴他們需要聽到的事就好(見尼腓三書第9~10章),但是祂向他們顯現,來到他們當中。祂教導他們,與他們一同祈禱,並為他們祈禱。(見尼腓三書第11~19章。)

救主還問他們:「你們之中有沒有患病的?帶他們到這裡來;你們有沒有跛足的、失明的、有缺陷的、殘廢的、患痲瘋的、乾枯的、耳聾的或有任何病痛的?帶他們到這裡來,我必醫好他們,因為我憐憫你們,我內心充滿了慈悲。……

「事情是這樣的,祂這樣說了後,全體群眾,都一起帶著……有任何病痛的,走上前去;祂醫好每個被帶到祂那裡的人」(尼腓三書17:7,9)。

如果你對施助他人感到不確定或焦慮,不要太擔心該說什麼或做什麼,就從陪伴開始。羅素·納爾遜會長曾教導:「好的靈感要以良好的資訊為基礎。」你陪伴他們的時候會認識他們,知道何時去探病,何時提供和給予聖職祝福,何時聆聽和「承擔彼此的重擔,使重擔減輕」,「與哀者同哀,……安慰需要安慰的人」(摩賽亞書18:8-9),並且與歡欣的人同歡欣!不要猶豫。你在施助時會受到啟發,知道救主需要你說什麼和做什麼。

效法祂的樣式

救主向尼腓人顯現時採取的第一個行動,是告訴他們要「起來,到〔祂〕這裡來,用手探入祂肋旁,……感覺〔祂〕手上和腳上的釘痕」(尼腓三書11:14)。

救主不希望他們只有看見祂而已。他們已經親眼目睹祂「從天而降……站在他們中間」(尼腓三書11:8),然而,祂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歸向祂,去感受和認識祂,並且知道祂為全世人所做的事。「他們一一走上前去,直到每一個人都上前去」(尼腓三書11:15)。

祂也召喚了十二位門徒,「賜給他們施洗的權力」(尼腓三書11:22),並教導洗禮的教義(見尼腓三書11:23-27)。祂接著命令尼腓人要停止一切紛爭。「看啊,煽動人心彼此激怒敵對,這不是我的教義;而這是我的教義,就是要消除這種事」(尼腓三書11:30)。

從許多方面來說,摩爾門經中救主的施助都可作為我們施助的樣式。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弟兄姊妹歸向耶穌基督,鼓勵他們接受洗禮並獲得救恩所需的其他教儀,並且像先知所教導的那樣去愛他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

有時候,主動關懷他人並不容易。我們甚至可能會發現自己也身處於考驗中,使得我們更難有動力去以救主的方式施助。救贖主在施助時也曾遭遇考驗和困難。當我們承受祂的名,作祂的證人(見摩賽亞書18:9),就會被要求去效法祂的言行,主動去關心、去愛那些與我們有所接觸的人。

如果我們願意效法耶穌基督——這位施助大師——並像祂那樣去施助他人,祂就會鞏固我們,並賦予我們能力。透過施助,我們不僅能造福他人的生活,也能為自己找到平安和喜樂。◼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