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29日。以挪士书~摩尔门语:祂启发我去行祂的旨意」,来跟从我——供主日学使用:摩尔门经2020年(2020)
「3月23-29日。以挪士书~摩尔门语」,来跟从我——供主日学使用:2020年
3月23-29日
以挪士书~摩尔门语
祂启发我去行祂的旨意
备课时,请阅读以挪士书~摩尔门语,并拟定授课计划(见以救主的方式教导,第19页)。本大纲提供的各项建议和教义也可给你一些想法。
记录灵感启发
邀请分享
为了给班员机会分享他们在家中所学到的事,可以将他们分成几组,然后指派各组研读以挪士书~摩尔门语的其中一章。请他们建议全班应该讨论该章中的哪几节经文。在白板上列出这些经文,并挑选几节来讨论。
教导教义
只要我们运用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就可以得到罪的宽恕。
-
在研读以挪士书1:1-17时,可以邀请班员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我们从以挪士的经验学到如何得到罪的赦免?以挪士如何表现出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这个经验对以挪士有何影响?又如何影响他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方式?
发自内心的祈祷必蒙回答。
-
为帮助班员加深对祈祷的了解,可以将他们分组,然后请各组研读以下以挪士书第1章中的经文:第2-8节,第9-11节,或第12-17节。邀请各组教导班上其他人,分享他们从受指派的经文中学到哪些有关祈祷的事。例如,可以邀请他们分享有哪些词句描述以挪士如何祈祷。
-
除了学习以挪士如何祈祷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以挪士为哪些事祈祷,学到许多事。或许班员可以从以挪士书1:4-17中找出以挪士为谁或为哪些事祈祷。根据这几节经文,为什么以挪士渴望为其他人祈祷?我们从以挪士身上学到其他哪些关于祈祷的真理?
只要我们遵守诫命就必昌盛。
-
雅龙和奥姆乃书的作者写到尼腓人的国家,但他们的信息也适用于个人。我们从雅龙书和奥姆乃书学到正义如何会带来昌盛?(例见雅龙书1:7-12和奥姆乃书1:5-7,12-18。)请班员利用字典和经文来找出昌盛的定义(例见阿尔玛书37:13;48:15)。比较世人的定义和主的定义有何不同?主用哪些方式帮助祂的人民昌盛?
-
尼腓人的先知勤奋工作教导人民各项诫命,后期时代的先知和他们一样,也教导我们诫命。班员在研读雅各书1:9-12之后,可以讨论最近教会领袖有哪些教导启发他们去遵守诫命。可以帮助班员的一个方法,是请他们利用教会杂志或福音图书馆应用程式,复习最近的总会大会信息。他们也可以复习巩固青年中的标准。若有需要,可以参考「其他资源」中所列的信息。遵守诫命如何使我们的生活「昌盛」?
主带领许多民族到应许地。
如果我们服从神的指引,祂会透过我们做事工。
-
讨论摩尔门语时,可以邀请一位班员事先准备好分享为何摩尔门受到启发,要将小片(尼腓一书~奥姆乃书)纳入摩尔门经中。这位班员在准备时可以阅读摩尔门语和其他的资源,例如教义和圣约10:8-19,39-45;来跟从我——供个人和家庭使用中的本周大纲,和圣徒,第一册的第5章。鼓励这位班员将摩尔门经116页手稿遗失的相关细节纳入分享中,并说明为什么需要用小片来取代遗失的手稿。关于主如何透过世人做事工,班员从这个经验中学到哪些真理?班员觉得摩尔门语1:1-8有哪些部分启发了他们,让他们在即使不完全了解原因的情况下,仍愿意遵从神的指示?
-
摩尔门遵从圣灵对小片(见摩尔门语1:7)的提示,因此造福了数百万人的生活。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班员了解,只要他们努力成为神手中的工具,并遵从圣灵的提示,他们也可以造福其他人的生活。神如何透过摩尔门做事工?班员和其他人在听从圣灵并努力成就神的旨意时,看到主透过他们完成哪些事?「其他资源」中多马·孟荪会长的故事提供了一个例子,可帮助班员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鼓励在家中学习
由于总会大会和复活节即将在几周后到来,鼓励班员注意聆听总会会长团和十二使徒定额组成员分享他们对耶稣基督特别的见证。
其他资源
有关以挪士的摩尔门经影片。
可以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或福音图书馆应用程式里的摩尔门经影片选集中,找到描写以挪士书的记事的影片。
关于遵守诫命的总会大会信息。
「与每一位儿童握手。」
多马·孟荪会长在十二使徒定额组服务时,在萨摩亚的某个村庄对一群初级会儿童演讲。演讲结束后,圣灵提示他要亲自向在场的247位儿童问好。但是他发现时间不够,因此就试着把向儿童问好这个想法抛诸脑后,可是却办不到。
最后他转身对这些儿童的教师说:「我很想和每个男孩、女孩握手,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位教师面露微笑,用萨摩亚语向儿童说话,他们都热切地点头同意。这位教师后来告诉孟荪长老,当他知道有一位十二使徒要来拜访萨摩亚时,他答应这群儿童,如果他们用信心真诚地祈祷,孟荪长老就会拜访他们的村庄,并受到圣灵提示与每位儿童握手(see Thomas S. Monson, “Friend to Friend: Talofa Lava,” Friend, May 1972,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