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生的歸信過程:在真理的原則中不斷進步
「我們的宗教應該和我們融合成一體,成為我們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朗卓‧舒的生平
朗卓‧舒在1836年6月接受洗禮和證實。他後來回想自己逐漸增長的見證時說:「我相信他們〔後期聖徒〕有真正的宗教,所以我加入了教會。當時我的歸信只是基於理性。」1他回憶道:「我很滿意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作了明智的決定。」2雖然這種想法讓他滿足了一段時間,但是他很快就開始渴望能有聖靈的特殊顯示。他說:「我尚未獲得任何顯示,不過我很期待。」3
他回憶說:「聖靈的顯示並未如我預期的那樣在受洗後隨即出現。不過,時間雖然延後了,但我總算如願獲得了聖靈的顯示,這遠比我原本滿心期待的更為完美、具體和奇妙。我受洗兩、三個星期後,有一天在研讀的時候,開始想到自己還沒有獲得此一事工真實性的知識,也就是我還沒體驗到『遵著〔我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見約翰福音7:17〕的這個應許,於是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我放下書本,走到屋外,帶著沮喪、沉悶、壓抑的心情在田野間徘徊,內心鬱悶得彷彿有一團烏雲包圍著我。我向來習慣在一天結束時到離家不遠的樹林裡作私下的祈禱,但是此刻我卻一點也不想這麼做。
「祈禱之靈已離我而去,諸天似乎完全封閉。最後,我察覺到平常私下作禱告的時間已到,我決定不放棄我晚間的祈禱,於是,我一如往常,慎重其事地在老地方跪下來,但是當時我一點也沒有平常的那種感覺。
「就在我要開口作祈禱的剎那,我聽到頭頂上方有一個聲音,像是絲袍摩擦的沙沙聲,立刻有神的靈臨到我身上,從頭到腳籠罩著我整個人,噢,我是多麼喜悅快樂啊!心靈上黑暗的烏雲,瞬間轉為光與知識的燦爛光明,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那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我就這樣得到一個完全的知識,知道神活著,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神聖的聖職和圓滿的福音已經復興。
「那是一次徹底的洗禮──實質地浸沒在上天的原則或元素中,也就是聖靈裡面;比水的浸沒更真實且更實際地影響著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永遠地掃除了歷史上流傳下來,就理智和記憶所及,所有可能產生的疑慮和恐懼,知道那位『伯利恆的嬰孩』真的是神的兒子;知道祂現在給人類兒女的啟示和所傳達的知識,都與使徒時代一樣。我真的是太滿足了,因為我的期望不僅實現了,而且我想我可以說,是在一種無窮盡的程度上實現了。
「我不知道自己沉浸在這種幸福的喜悅和神聖的靈光中有多久,約莫幾分鐘後,環繞我的高榮景象才漸漸退去。此時雙膝跪地的我站起身來,內心充滿了對神不可言喻的感激,我感覺到──我知道祂已賜給了我唯有無所不能的神能賜予的一樣東西──這比世界能給予的一切財富和尊榮更有價值。」4
朗卓‧舒一直忠於他那天得到的見證,勤奮努力去增進自己的屬靈知識,而且也幫助他人這樣做。他說:「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努力使自己生活配稱,不要失去聖靈,而要一直受到聖靈引導,努力摒棄自私的態度和任何不當的野心,盡心盡力去完成祂的目的。」5他宣告:「只要我記憶猶在、理智尚存,一定要讓人們聽見我獲得的這項有力見證及知識。」6〔見第68頁的第1項建議。〕
朗卓‧舒的教訓
對後期聖徒而言,獲得見證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你我的信心是建立在一個既宏大且榮耀的基礎上。這是我親身的體會。我加入這個教會不久後就成功獲得了最完整的知識,知道有一位神,也有一位神子,亦即耶穌基督,而神表明約瑟‧斯密是祂的先知。這並非世人傳授的知識,而是來自全能者的一項啟示。對後期聖徒而言,這項知識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也是任何一個有心在這道路上邁進的人遲早需要知道的。他在某些情況下會特別需要力量,而那力量來自於他知道他所走的道路能引導他實現最高尚、最美好的願望。7
弟兄姊妹們,有些事情是你我都應該想一想的。時候已到,每個男女都有必要知道自己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上。我們都應該更努力接近主。我們都有必要不斷精進,對於我們應該更充分了解的事物有完備的知識。這是每一位後期聖徒的特權。8〔見第68頁的第2項建議。〕
我們可以增進信心與屬靈知識。
不論男女,人人都可以增進他們的屬靈知識,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9
我覺得後期聖徒正在進步,一直在接受教育。我們越來越往上提升,不斷進展到一種更好的狀態和世界,一種更高的境地,並且由於我們所受的教育,世人的智慧和隨之而來的學識,以及各種錯誤的教義和原則,都無法影響後期聖徒,因為他們能超脫人類提出的學說和推論,在提升心智、增進理解的真理中翱翔,並且越來越能在這些生命和榮耀的真實原則中紮根。我們的心中充滿了這些真理,雖無法說明是在哪一天、哪個時刻增進信心的,但是當我們回想上個星期、上個月或去年的情況,便能感覺到我們的信心增加了,對於信心和神之能力的知識也增進了;我們知道自己與神更接近,也感受到與我們的父神的關係密切。10〔見第69頁的第3項建議。〕
如果我們想要增進信心和屬靈知識,就必須付出努力。
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去憑靠自己的知識;他不能依賴鄰人;每個人都必須獨立;他必須完全靠自己去學習仰賴神。他是否能頂住如浪潮般襲來的困難煩憂,克服人生道路上阻礙他前進的重重險阻,端賴他自己。人可以藉著聖靈的作用來獲得資訊,然後憑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來接近神、增進信心。11
〔除非〕我們運用推理能力,並以正確的方式去努力,否則絕無法在真理的原則上增進、增加對上天的知識。教義和聖約中記錄的一個有關奧利佛‧考德里對事情有所誤解的例子,正說明了這個原則。主應許要賜給他翻譯古代紀錄的恩賜。正像今日的許多人一樣,他對如何運用這項恩賜有錯誤的認知。他以為,神已經應許要賜他這項恩賜,他就可以不花心思、不費力氣地等著這恩賜自動發生作用。但是,當紀錄放在他面前時,他沒有接受到任何信息,紀錄還像原來一樣是封住的,因為翻譯的能力並沒有降臨到他身上。
雖然翻譯的恩賜已經被授與,他卻無法完成工作,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沒有在神前為培養自己內在的恩賜而努力;他變得十分失望,而主在良善與慈悲中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祂這樣說──
「看啊,你還不了解;你以為不用思考,只要向我祈求,我就會給你。但是,看啊,我對你說,你必須先在意念中仔細研究;然後求問我那是否是對的,如果那是對的,我會使你胸中燃燒;這樣,你就必覺得那是對的」等等〔見教約第9篇。〕
我們在面對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希望能進步,希望眼前的工作有所進展,並最終得到那些恩賜和榮耀,得到我們期望的超升狀態,我們就必須思考、反省,我們就必須努力,發揮最大的能力。12
我們應當自己……獲得聖靈,而非以走在他人光芒的庇蔭下為滿足;我們應該讓聖靈與我們的靈融合在一起。……
剛開始學吹長笛的人會發現要吹出音符並不容易,若要正確吹出一首歌,必須勤加練習並且非常有耐心。他必須一直吹奏、暫停下來,然後回頭重新開始。但是,假以時日,經過許多努力,他就能精通那首曲子了。之後,當受邀表演那首曲子時,不需要回想手指該怎麼放,就能自然地吹奏出來。剛開始學的時候很生疏,需要很有耐心、努力練習之後,才能輕鬆自然地吹奏整首曲子。
對於屬神的事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努力,經過一個個的恩典,讓行動的律法深植我們的身心,好讓我們能自然而然地做到被要求去做的事情。13〔見第69頁的第4項建議。〕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屬神的事並保持忠信,我們的宗教就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自滿於表面的進步是很危險的,因為那種進步是膚淺的。我們談到在靈的光中行走,感受到靈在我們身上起作用,但是我們要如何使這些事發生呢?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屬神之事,將基礎建立在那磐石上,進而獲得活水──那在我們內心永不乾涸的永生泉源。14
我們當中有些人曾經受到全能者之靈豐沛地灌注,他們的意念曾經和天使的意念一般良善、純潔,他們與神立約要在任何情況下事奉祂,並遵守祂的誡命。……但是那些長老現在怎麼了?如今他們不再有相同的想法。他們眷戀著主使他們獲取的世俗事物上,他們現在要等到被召喚了之後才做事,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接受召喚,多半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身分地位而非真心喜愛被召喚去從事的工作。
所有放縱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追逐世俗事物的人都是如此,不論他們一開始的時候有多忠信配稱。這種情況是一項無法辯駁的明證,顯示出一個人愛世界勝過愛主和祂在世上的事工。由於我們已獲得永恆福音的光、領受了國度的美好事物,並且身為以色列的後裔和偉大榮耀應許的繼承人,我們應當忠誠、勤奮地工作,去完成神要藉著我們完成的事工;我們應當成為忠信、有能力、行善的男女,在發覺自己有一絲漫不經心或冷漠的心態時,就足以知道要改正自己的態度,重新負起責任。15
有人認為我們可以像脫掉外套或衣服那樣割捨自己的宗教,這想法多麼愚不可及啊。我們無法割捨宗教,除非連自己的生命也割捨。我們的宗教應該和我們的生命融為一體,成為我們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真的可以割捨宗教,在他這麼做的那一刻,就是讓自己進入全然陌生的境界,受黑暗的勢力管轄,他到了不該去的地方,跟他毫不相干的地方。以色列的長老如果說粗話、說謊、喝醉,那真是自甘墮落,他們應該不屑這類的事。讓我們拋棄一切邪惡,靠神口裡所出的每句話而生活〔見教約98:11〕。讓我們有此抱負和活力堅守每個指派給我們的責任,以便能有神的靈,也就是耶穌基督的真理和啟示之光,與我們同在。16
要堅守在錫安的船上。即使有其他船隻靠近,誇示華麗的色彩並保證美好的前程,我們也要留在船上,絕不可以下船,登上其他的船去靠岸。如果這艘船上有人心術不正,利用你或不善待你,要記得,船本身沒有問題。我們不應該因為船上的人對我們做的任何事而變得尖酸刻薄、心懷怨恨;船沒有問題,船上的長官也沒有問題,如果我們堅守在船上,我們也不會有問題。我要向各位保證,這艘船一定會帶領大家進入榮耀之地。17
我要〔提出〕一個例子,說明如何帶來聖靈,如何讓靈與我們同在,並深植在我們心中,使我們在遇到狂風暴雨的時候不被吹離航道。如果我們把一根黃瓜泡在一桶醋裡,這在第一個小時,甚至前12個小時都不會對黃瓜產生什麼作用。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只有黃瓜的外皮有點變化,因為醃漬黃瓜需要更長的時間。一個人受洗加入教會,對他會造成影響,但並不是徹底浸潤的影響。正義和責任的律法不會在洗禮後的最初12個小時或24個小時在他心中生根;就像黃瓜泡在醋裡面一樣,他必須留在教會,直到他受到正義的靈徹底的浸潤,直到他被「摩爾門主義」和神的律法徹底浸潤為止;我們必須讓這些事充分融入在我們的身心當中。
……弟兄姊妹們,我……要把這個主題留給各位仔細地去應用、考慮和思量,祈求我們祖先的主神會將祂的靈傾注在祂的人民身上。主已經揀選各位要在祂的面前榮耀祂,願主祝福你們,讓你們充滿祂的靈,也願你們的眼睛能夠清楚明辨關乎各位救恩的事物。如果還有任何人尚未完全清醒,願這時刻及早到來,讓聖靈和聖靈的力量能臨到他們身上,教導他們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事物,並且藉著主的襄助,將正義和真理的原則種植在他們內心,讓他們為將要來臨的暴風雨作好準備。18〔見第69頁的第5項建議。〕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研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ⅴ—ⅶ頁。
-
複習第59,61–62頁所記載的朗卓‧舒的經驗。你如何知道自己的見證是千真萬確的?不妨考慮與一位家人或朋友(例如你家庭教導或探訪教導的對象)分享你的經驗。
-
舒會長說,獲得見證是「後期聖徒一個很好的起點」(第63頁)。為什麼獲得見證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
在第63頁下方開始的單元中,舒會長將世俗教育和主所提供的「更高」的教育作了比較。我們要如何獲得這項「更高」的教育?你在接受這更高等的教育後,得到了哪些祝福?
-
閱讀從第64頁開始的單元。你有過哪些必須「憑靠〔你自己〕的知識」的經驗?父母和教師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兒童和青少年憑靠他們自己的知識?
-
複習舒會長在本章最後單元(第66–68頁)的忠告。你認為「深入研究屬神之事」是什麼意思?你認為讓我們的宗教「和我們融為一體」是什麼意思?
相關經文:尼腓二書31:20;摩賽亞書5:1–4,15;阿爾瑪書12:9–10;尼腓三書9:20;摩羅乃書10:5;教約50:24
教學輔助說明:「教會中有相當多的教導太過死板,都在作演講。我們對在教室裡滔滔不絕的演講沒什麼反應。我們會在聖餐聚會和各種大會上作演講;但是教導可以是雙向的,所以你可以提問題。你可以在課程中輕鬆地鼓勵提問題。」(培道‧潘,「教導與學習的原則」,2007年6月利阿賀拿,第55頁)。
「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屬神之事,將基礎建立在那磐石上,進而獲得活水──那在我們內心永不乾涸的永生泉源。」
朗卓‧舒在接受洗禮和證實後不久,聖靈悄然向他顯示,從此改變了他的生命。
「不論男女,人人都可以增進他們的屬靈知識,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