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6神的恩賜和能力


第6章:「神的恩賜和能力」,聖徒:後期時代耶穌基督教會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

第6章:「神的恩賜和能力」

第6章

神的恩賜和能力

墨水瓶

1828年夏天,約瑟回到哈茂耐,摩羅乃再次向他顯現,取走了頁片。天使摩羅乃說:「如果你充分地謙卑、悔改,九月二十二日你就能再次取得頁片。」1

約瑟心中籠罩著一片陰霾,2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輕忽神的旨意,將手稿交給了馬丁;如今,神不再將頁片或譯具託付給他。約瑟覺得,無論上天給予他什麼懲罰,都是他罪有應得。3

約瑟背負著罪惡和悔恨,跪下來坦承所犯的錯,祈求寬恕。他反省自己做錯的地方,想著如果主再次讓他翻譯,自己該如何改進。4

七月的某一天,約瑟步出家門不遠,摩羅乃又向他顯現。這位天使把譯具交給約瑟,約瑟在其中看到一則來自神的信息:「神的事工、設計、目的絕不會挫敗,也不會落空。」5

這些話令人寬慰,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責備,主說:「給你的誡命是何等嚴格,你不該怕人甚於怕神。」祂命令約瑟要更謹慎處理神聖事物,金頁片上的紀錄比馬丁的名聲或約瑟想取悅人的渴望,都來得更為重要;神預備它來更新祂古代的聖約,並教導所有的人信靠耶穌基督來得到救恩。

主敦促約瑟要記住祂的慈悲,並且命令他:「悔改你所做……之事,這樣你仍是被揀選的。」祂再次召喚約瑟擔任祂的先知和先見,但警告他要留意祂的話。

祂說:「除非這樣做,你必被捨棄,變得像其他人一樣,不再有恩賜。」6


那年秋天,約瑟的父母南下到哈茂耐去。自從約瑟離開他們曼徹斯特的家以後,將近兩個月過去了,至今音訊全無,他們擔心夏天發生的那樁慘事,使約瑟從此一蹶不振。短短幾個星期,約瑟失去了第一個孩子,妻子又差點不保,而且還遺失了手稿,他們想要確定他和愛瑪都平安無事。

老約瑟和露西離目的地不到兩公里,就看到約瑟站在前方路上,看起來十分平靜、快樂,讓他們喜出望外。約瑟把自己失去神的信任,悔改罪和接受到啟示這些事,都告訴了他們。主的斥責刺痛了約瑟,但他還是像古代的先知那樣,把啟示寫下來,供人閱讀,這是他第一次將主賜給他的話記錄下來。

約瑟也告訴父母,摩羅乃當時把頁片和譯具還給了他;約瑟描述說,天使摩羅乃看起來很喜悅,「他告訴我,主喜愛我的忠信和謙卑。」

現在,紀錄安全地存放在家中,藏在衣箱裡。約瑟告訴他們:「現在是愛瑪為我抄寫,但天使說,主會派遣另一人來為我抄寫,我相信會是這樣。」7


隔年春天,馬丁·哈里斯帶著壞消息來到哈茂耐,他的妻子向法院提出訴狀,指控約瑟設下騙局,佯裝在翻譯金頁片。馬丁現在等著被傳喚出庭作證,他必須宣稱約瑟騙了他,否則也會被露西控告詐欺。8

馬丁催促約瑟提供更多證據,證明這些頁片是真實的,他要告訴法院一切有關翻譯的事情,但是擔心別人不相信他。畢竟,露西搜過斯密家,從來沒找到紀錄,而且,馬丁雖然替約瑟抄寫過兩個月,但也從來沒有看過頁片,無法作證他確實擁有頁片。9

約瑟為這個問題求問主,並為馬丁得到了答案。主不會告訴馬丁要在法庭上說什麼,在馬丁選擇謙抑自己並運用信心之前,祂也不會提供給他任何更多的證據,祂說:「如果他們不相信我的話,即使你能把我託付給你的全部東西給他們看,他們也不會相信你,我的僕人約瑟。」

然而,主應許,如果馬丁像約瑟在去年夏天那樣,謙抑自己、信賴神,並且從錯誤中學習,主就會慈悲對待他。主說,在適當的時候,會有三位忠信的證人將看到頁片;如果馬丁不再尋求世人的認可,就有機會成為其中一人。10

結束之際,主發出宣告,祂說:「如果這一代不硬起他們的心,我必在他們中間建立我的教會。」11

馬丁抄寫這項啟示時,約瑟也思考著這些話,然後和愛瑪一起聽馬丁覆誦啟示,以確認抄寫得正確無誤。他們唸的時候,愛瑪的父親正好走進房間,也跟著一起聽。唸完後,他問道,那些是誰說的話。

約瑟和愛瑪解釋:「是耶穌基督的話。」

以撒說:「我認為這整件事實在荒唐,別再搞了。」12

馬丁不理會愛瑪父親的話,帶著他抄寫的啟示搭上驛馬車回家。馬丁來到哈茂耐,是為了找尋有關這些頁片的證據,而當他離開時,他得到了一項啟示,見證頁片是真實的。他無法將這項啟示用在法庭上,但他回到拋邁拉的時候,已經曉得主是知道他的。

後來,馬丁站在法官面前,作了簡單、有力的見證,他舉起一隻手朝天,為金頁片的真實性作證,聲稱自己捐給約瑟五十元美金做主的事工。沒有證據能證明露西的指控,因此法院駁回此案。13

在此同時,約瑟繼續翻譯,他祈求主會很快派另一位抄寫員過來。14


在曼徹斯特這邊,一位名叫奧利佛·考德里的年輕人正住在約瑟的父母家中。奧利佛比約瑟小一歲,1828年秋天,他開始在斯密家農場南方約兩公里的學校教書。

當時的老師常常寄宿在學生的家中,當奧利佛聽到關於約瑟和金頁片的傳言,就詢問是否能住在斯密家。一開始,他無法從這家人的口中打探出任何詳情,失竊的手稿加上當地的流言蜚語,讓他們非常謹慎小心,不敢多說什麼。15

不過1828年到1829年之間的那個冬天,奧利佛都在教導斯密家的孩子,也因此贏得了這家人的信任。大約就在此時,老約瑟結束哈茂耐之行返家,帶回來一項啟示,說主即將展開一件奇妙的事工。16那時,奧利佛的表現已證明他是個誠心尋求真理的人,於是約瑟的父母便和他談起約瑟的神聖召喚。17

他們所說的事情令奧利佛深深著迷,他渴望能夠協助翻譯。奧利佛和約瑟一樣,對現代的教會並不滿意,也相信奇蹟之神仍會向人們顯明旨意;18但約瑟和金頁片離他那麼遠,如果他待在曼徹斯特,也不知道如何幫得上忙。

春季的某一天,大雨滂沱,重重打在斯密家的屋頂上。奧利佛告訴這一家人,學期結束的時候,他要去哈茂耐幫助約瑟。露西和老約瑟敦促他去求問主,看看他的渴望是否是對的。19

上床就寢前,奧利佛私下祈禱,想知道他所聽到關於金頁片的事情是否屬實。主顯明一個異象,讓他看到金頁片和努力翻譯的約瑟,平安的感覺臨到他,於是他知道自己應該毛遂自薦,擔任約瑟的抄寫員。20

奧利佛從未跟別人提過他的禱告,但學期一結束,他和約瑟的弟弟撒母耳就開始動身,步行前往160多公里外的哈茂耐。春雨使得這條路溼冷泥濘,在他們抵達約瑟和愛瑪的家門之前,奧利佛就凍傷了一個腳趾。但他還是很急切地想要認識這對夫婦,親眼看看主如何透過這位年輕的先知行事。21


奧利佛一抵達哈茂耐,感覺就好像他一直住在那裡似的。約瑟和他聊到深夜,聆聽他的故事,並且回答他的問題。顯然地,奧利佛受過良好的教育,約瑟立即就接受他的請求,讓他擔任抄寫員。

奧利佛抵達後,約瑟首先的任務就是找到可以工作的場所,他要奧利佛草擬一紙契約,約瑟在契約裡承諾,會為他和愛瑪住的小木屋,以及穀倉、農地和鄰近的泉水,付錢給他的岳父。22愛瑪的父母掛念女兒的福祉,於是同意契約的條款,並且承諾會協助安撫鄰居對約瑟所產生的恐懼。23

與此同時,約瑟和奧利佛開始了翻譯,他們合作無間,一工作起來就連續好幾週,愛瑪常常待在同一房間裡,進行她的日常工作。24約瑟翻譯的方式有時是注視譯具,然後用英文將頁片上的文字讀出來,

但他常常發現,使用單獨一顆的先見石更為方便。約瑟會把先見石放進帽子裡,接著將臉埋入帽中遮擋光線,然後看著先見石。先見石會在黑暗中散發出光來,顯示出一些文字,然後由約瑟口述,奧利佛則迅速抄寫下來。25

約瑟在主的指示下,沒有嘗試重新翻譯他遺失的部分,相反地,他和奧利佛繼續往下翻譯紀錄。主向他揭示,撒但已引誘惡人拿走手稿,篡改內文,以此質疑翻譯的正確性。但主向約瑟保證,祂早已啟發古代的先知,當初在準備頁片時,納入另一部包含遺失手稿內容的詳盡紀事。26

主告訴約瑟:「我好使那些更改我話語的人羞愧。我要讓他們知道,我的智慧勝過魔鬼的狡猾。」27

擔任約瑟的抄寫員,讓奧利佛興奮不已,他日復一日聽著約瑟這位朋友口述尼腓人和拉曼人兩大文明錯綜複雜的歷史。他知道有多位正義和邪惡的國王,也知道有一群人陷入了束縛又被拯救出來,還知道有一位古代的先知利用先見石翻譯了從遍地骸骨的曠野中重新出土的紀錄。就向約瑟一樣,那位先知也是蒙福獲得神的恩賜和能力的先見和啟示者。28

這個紀錄一再為耶穌基督作見證,奧利佛看到先知如何帶領古代的教會,以及平凡的男女如何完成神的事工。

然而奧利佛對於主的事工仍有許多問題,並且渴望獲得答案,於是約瑟透過烏陵和土明為他尋求啟示,主在答覆時,說:「你們若向我祈求,你們就必得到;如果你求問,你必知道偉大而奇妙的奧祕。」

主也敦促奧利佛,要記住他來到哈茂耐之前獲得的見證;這件事奧利佛從未告訴別人。主問道:「關於這事,我不是將平安的感覺放進你腦海中嗎?你還能有什麼證明比來自神的證明更大的呢?我若告訴你沒有人知道的事,你難道不是獲得了見證嗎?」29

奧利佛感到很震驚,他立刻告訴約瑟他從未透露的那次禱告,以及他獲得的神聖見證。他說,除了神以外,沒有人會知道那件事,如今他知道這事工是真實的。

他們繼續翻譯工作,此時奧利佛開始想知道,自己是否也能夠翻譯。30他相信,神可以藉著先見石之類的工具來行事,他過去偶爾也使用神杖來找出水源和礦物,但是他不確定,神杖是否是藉著神的能力來運作的。啟示的過程對他而言仍是個謎。31

約瑟再次向主提出奧利佛的問題,主告訴奧利佛,只要他憑信心祈求,就有能力獲得知識。主也證實,奧利佛的神杖是藉著神的能力來運作的,就像舊約時代亞倫的杖一樣。接著祂教導奧利佛更多有關啟示的事。祂說:「我將藉著……聖靈,在你的意念和心中告訴你。看啊,這是啟示之靈。」

祂也告訴奧利佛,只要憑藉信心,他就能像約瑟那樣翻譯紀錄。主說:「記住,若無信心,你什麼事都做不成。」32

獲得這項啟示之後,奧利佛很興奮地想要翻譯,他遵照約瑟的榜樣,但是遇到翻譯不順利的時候,他變得又沮喪、又困惑。

約瑟看到這位朋友的糾結,深表同情。約瑟是花了一些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思意念,才開始翻譯工作的;但奧利佛似乎認為自己很快就能夠進入狀況。光有屬靈的恩賜是不夠的,還必須加以培養、發展一段時間,才能用於神的事工。

奧利佛很快就放棄了翻譯,並且問約瑟,為什麼他做不到。

於是約瑟求問主,主回答說:「你以為不用思考,只要向我祈求,我就會給你。你必須先在意念中仔細研究;然後求問我那是否是對的。」

主指示奧利佛要有耐心,祂說:「你現在不宜翻譯。你被召喚去做的事工,是為我僕人約瑟抄寫。」祂應許奧利佛,以後會有其他翻譯的機會,但是目前他擔任的是抄寫員,而約瑟是先見。33

註:

  1.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9].

  2. 教義和聖約10:2(Revelation, Spring 1829,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3. See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5]–[7].

  4.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8]–[9].

  5. 教義和聖約3:1 (Revelation, July 1828,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8]–[9];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0, in JSP, H1:246 (draft 2).

  6. 教義和聖約第3篇 (Revelation, July 1828,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6], in JSP, H1:16;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8]–[9].

  7.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5, 138;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8]–[11].

  8. Preface to Book of Mormon, circa Aug. 1829, in JSP, D1:92–94; “Testamoney of Martin Harris,” Sept. 4, 1870, [4], Edward Stevenson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5];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Revelation, Mar. 1829 [DC 5], in JSP, D1:14–16.

  9. “Testamoney of Martin Harris,” Sept. 4, 1870, [4], Edward Stevenson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6, [9]; book 8, [5].

  10. 教義和聖約第5篇(Revelation, Mar. 1829,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11. Revelation, Mar. 1829 [DC 5], in JSP, D1:17.

  12. Isaac Hale, Affidavit, Mar. 20, 1834, in “Mormonism,” Susquehanna Register, and Northern Pennsylvanian, May 1, 1834, [1]; “considered” in original changed to “consider.”

  13.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6]–[7].

  14.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11].

  15.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12]; “Mormonism,” Kansas City Daily Journal, June 5, 1881, 1; Morris, “Conversion of Oliver Cowdery,” 5–8.

  16.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12]; Knight, Reminiscences, 5; 教義和聖約第4篇 (Revelation, Feb. 1829,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see also Darowski, “Joseph Smith’s Support at Home,” 10–14.

  17.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12].

  18. Oliver Cowdery to William W. Phelps, Sept. 7, 1834, LDS Messenger and Advocate, Oct. 1834, 1:15.

  19. 教義和聖約第6篇 (Revelation, Apr. 1829–A,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7, [12]; book 8, [1].

  20.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5, in JSP, H1:284 (draft 2); 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6], in JSP, H1:16;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1]; 亦見教義和聖約6:22-23 (Revelation, Apr. 1829–A,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21.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3]–[4]; 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6], in JSP, H1:16.

  22.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4];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 in JSP, H1:276 (draft 2); Agreement with Isaac Hale, Apr. 6, 1829, in JSP, D1:28–34; Oliver Cowdery to William W. Phelps, Sept. 7, 1834, LDS Messenger and Advocate, Oct. 1834, 1:14.

  23.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8, in JSP, H1:296 (draft 2).

  24.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5, in JSP, H1:284 (draft 2);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4]; Joseph Smith III, “Last Testimony of Sister Emma,” Saints’ Herald, Oct. 1, 1879, 290.主題:第一代後期聖徒的日常生活

  25. 摩爾門經翻譯」,福音主題,topics.lds.org;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5, in JSP, H1:284 (draft 2); Oliver Cowdery to William W. Phelps, Sept. 7, 1834, LDS Messenger and Advocate, Oct. 1834, 1:14; Joseph Smith III, “Last Testimony of Sister Emma,” Saints’ Herald, Oct. 1, 1879, 290; “Golden Bible,” Palmyra Freeman, Aug. 11, 1829, [2].主題:摩爾門經的翻譯

  26. 教義和聖約10:45(Revelation, Spring 1829, at josephsmithpapers.org);尼腓一書9:5摩爾門語第1章教義和聖約第3篇(Revelation, July 1828,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27. 教義和聖約10:42-43(Revelation, Spring 1829, at josephsmithpapers.org)。主題:遺失的摩爾門經手稿

  28. Oliver Cowdery to William W. Phelps, Sept. 7, 1834, LDS Messenger and Advocate, Oct. 1834, 1:14; 摩賽亞書8:16-18;亦見奧姆乃書1:20摩賽亞書8:8-1328:11-15,20阿爾瑪書37:21,23;及以帖書3:24-28

  29. 教義和聖約6:5,11,22-24(Revelation, Apr. 1829–A,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30. 教義和聖約6:10-13 (Revelation, Apr. 1829–A,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教義和聖約8:4-8 (Revelation, Apr. 1829–B,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Revelation, Apr. 1829–B [DC 8], in JSP, D1:44–45; Revelation Book 1, 13, in JSP, MRB:15.

  31.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8, [1]; Paul and Parks, History of Wells, Vermont, 81;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Revelation, 1829–B [DC 8], in JSP, D1:44–45; see also Baugh, Days Never to Be Forgotten; Bushman, Rough Stone Rolling, 73; and Morris, “Oliver Cowdery’s Vermont Years and the Origins of Mormonism,” 106–29.主題:神杖

  32. 教義和聖約第6篇 (Revelation, Apr. 1829–A,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教義和聖約第8篇 (Revelation, Apr. 1829–B,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14, in JSP, H1:276–78 (draft 2); see also Book of Commandments 7:3; 以及教義和聖約8:6-7

  33. 教義和聖約第9篇 (Revelation, Apr. 1829–D,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Oliver Cowdery to William W. Phelps, Sept. 7, 1834, LDS Messenger and Advocate, Oct. 1834,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