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39新紀元


「新紀元」,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三冊,勇敢、高貴、堅定,1893-1955(2022)

第39章:「新紀元」

第39章

新紀元

瑞士聖殿

1955年9月6日星期二,海爾嘉·梅爾搭上前往西柏林的火車。她和諾布蘭登堡分會的其他成員最近得知,大會堂唱詩班即將要來西柏林開音樂會。唱詩班從八月中旬就開始在歐洲巡迴演出,從格拉斯哥到哥本哈根等各大城市,之後再參加瑞士聖殿的奉獻典禮。這是唱詩班六十年前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Chicago World’s Fair)上演出以來,最為重大的任務。對許多參加音樂會的人來說,聆聽唱詩班獻唱是一生難得的經驗。1

一直以來,帶領350多名唱詩班成員跨海演出似乎是件不切實際的事情,但大衛奧·麥基會長相信,現在正是唱詩班敢於踏上北美洲以外之地的時候了。他在宣布巡迴演唱的計畫時,說:「最能在傳道事工上發揮強大的力量,莫過於大會堂唱詩班了。」2

整趟巡迴演出是集結許多人的努力、準備工作和祈禱的結果,但唱詩班踏入西柏林此舉尤其了不起。經過美國與蘇聯兩邊的高層談判後,這群為數眾多的美國人才得以經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亦稱東德),進入西柏林。3

海爾嘉和東德其他聖徒一聽到唱詩班即將來訪,便開始爭取並取得前往西柏林的許可。唱詩班會在晚上為付費的觀眾表演,但也會在白天為東德居民及現居西德的東德難民提供免費的「彩排音樂會」。梅爾家庭沒什麼錢,但庫爾特的釣魚生意和海爾嘉的幼稚園教師工作,讓他們的收入剛好夠海爾嘉自己去西柏林,然後買一張晚間音樂會的門票。4

海爾嘉的火車一抵達西柏林,她就離開車站,直接前往舍嫩貝格的大型體育館,參加下午的免費音樂會。禮堂裡幾乎擠滿了人,但她在舞臺附近找到了一個位子。

海爾嘉、庫爾特和他們的孩子曾在許多晚上圍著收音機,聆聽大會堂唱詩班的轉播。由於這是個美國節目,他們會降低音量,這樣街上的人就不會無意間聽到那音樂,然後舉報他們。但今天她可以毫無顧忌地聽,盡情讓歌詞和音樂在她四周流淌。5

唱詩班以德國著名作曲家巴哈、韓德爾和貝多芬的音樂開場。接著,音樂會的曲目轉成大家喜愛的後期聖徒聖詩「聖哉天父」和「聖徒齊來」。海爾嘉聽不懂聖詩的英文歌詞,但是唱詩班充滿喜悅的歌聲在室內迴盪時,她的心也隨之飛揚起來。

海爾嘉領悟到,這些來自遙遠土地的人,是她的同胞。6

幾個小時後,她返回禮堂參加唱詩班的晚間音樂會。這次禮堂座無虛席,西德聖徒、美國軍人和政府官員將座位幾乎都坐滿了。這場音樂會的實況錄影將由美國贊助的西德電臺,自由歐洲電台(Radio Free Europe),轉播給住在東德、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地,以及中歐和東歐裡其他共產國家的人民收聽。7

傳入耳中的音樂再度讓海爾嘉滿心喜悅。主的靈籠罩著她,她和周遭的人頻頻拭淚,感覺彷彿置身人間天堂。

音樂會結束後,唱詩班走出會場,開始魚貫登上巴士。海爾嘉和一群德國聖徒跟著他們到外面,唱了「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他們揮舞著手帕,直到最後一輛巴士在視線中消失為止。8


幾天後,1955年9月11日星期日,麥基會長的車駛入瑞士伯恩郊區一個擁擠的停車場。過去幾年來,他一直在遠方追蹤歐洲兩座聖殿的進度。最近,他為倫敦聖殿舉行了動土儀式,今天他則是來奉獻剛完工的瑞士聖殿。9

對麥基會長來說,這是一個勝利的時刻。好幾世代以來,歐洲一直是本教會的力量來源。先知的父母都出生在歐洲的土地上。他父親的家庭在蘇格蘭加入教會,他母親的家庭也是威爾斯早期的歸信者。現在歐洲的聖徒不必再像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那樣跋山涉水、遠渡重洋,才能享有聖殿的祝福。10

伯恩已下了好幾天的雨,但今天早上迎接麥基會長的,是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外型簡單、現代的聖殿,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整棟建築物採用乳白色色調,兩側是一整排的白色壁柱,搭配著高大的窗戶。古銅色的大門往上延伸,可見由亮白色的底座支撐,高聳入天的鍍金尖塔。從聖殿廣場往遠方眺望,可清楚看見汝拉山和雄偉的瑞士阿爾卑斯山。11

麥基會長進入聖殿時,門上一行斗大的正楷德文字母隨即映入眼簾:Das Haus des Herrn。主的殿。這一行字首次以英語以外的語言出現在後期聖徒聖殿上。12

幾分鐘後,十點整,先知站在三樓會議廳的講臺上。現場觀看先知演講的聽眾約有六百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大會堂唱詩班的成員。另有九百人坐在聖殿的其他房間,一邊用擴音器聆聽大會進行。13

在唱詩班獻唱和開會祈禱結束後,麥基會長致詞歡迎所有出席的人,並告訴大家,過去所有總會會長的靈都在現場。他說,約瑟F.·斯密也在他們當中;他在半世紀以前曾在伯恩預言,有一天聖殿將會蓋在世界各國。14

下一位演講者,是剛蒙召喚為瑞士聖殿會長的撒母耳·布林赫斯特。他講述當初尋找建地的困難,接著見證主如何指引他們找到現在這塊地。15

再來是使徒泰福·彭蓀演講,他告訴聽眾他祖母露易莎·巴利夫的故事。露易莎的父母於1850年代在瑞士加入教會,之後移民到猶他州。泰福從小在愛達荷州長大,聽著祖母講述她家庭歸信的故事,以及她對祖國的感情。

「我向各位保證,」使徒說,「在我還沒看過瑞士前,我就愛上瑞士了。」

彭蓀長老接著回想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去幫助歐洲聖徒的任務。他提到去維也納和澤瓦吉的事。對於那位幫助本教會發放物資的瑞士政府官員,他依然感念他的仁慈。16

彭蓀長老坐下來後,麥基會長就回到講臺,奉獻主的殿。「神啊,我們永恆的父,」他禱告說,「在此神聖的場合,即本教會於歐洲興建的第一座聖殿完工和奉獻之際,我們獻上我們的心,並高聲向您表達讚美和感激。」他感謝主賜予復興的福音、現代的啟示,也感謝瑞士人民數世紀以來一直尊重人有按良知的指引,自行崇拜的權利。

祈禱時,對於那些現在無法傳揚耶穌基督福音的地方,先知似乎因那裡人民的不信而感到心情沉重。他懇求道:「願主祝福各國的領袖,讓他們的心能消除偏見、猜疑和貪婪,並充滿渴望獲得平安與正義。」

麥基會長在早上奉獻儀式結束時,帶領會眾進行和散那歡呼。17在儀式中,他請大會堂唱詩班的年輕女高音伊娃·哈布雷希起身高歌一曲;伊娃的祖母是德國人,也是辛辛那提分會早期的成員。

在歐洲演出時,伊娃和唱詩班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鼓掌歡迎。但是在das Haus des Herrn(主的殿)裡,一股與這場合相稱的祥和虔敬氣氛,臨到整個會堂。「祝福這屋宇,」她唱著。

祝福這裡的人民

保持純潔,遠離罪

祝福我們所有的人

主啊,能配與你同住。18


接下來的星期四,珍娜·沙里耶進入瑞士聖殿,參加九場奉獻儀式的最後一場。珍娜和其他來自法國傳道部的聖徒,包括里昂和克萊爾·法赫吉耶等一行人,很榮幸能來到主的屋宇,被算在即將訂立永恆聖約的歐洲人當中。19

麥基會長發表演講,就像在前幾個場次中做的一樣。珍娜感覺與先知有一種特別的連結,因為她在先知的1952年歐洲之行中,曾在巴黎的一場大會上見過先知。當時,她加入教會只有一年時間,被父母拒絕的痛苦仍記憶猶新。麥基會長停下腳步,問起她的洗禮,以及她受洗後的生活。他不是只和她握個手就好,反而給了她一個祖父般溫暖的擁抱,幫助她消除內心的不安。20

麥基會長致詞歡迎法國傳道部的聖徒到聖殿,他的信息由羅伯特·西蒙翻譯;羅伯特是一位資深的瑞士成員,曾在傳道部會長團服務。先知告訴聖徒:「這場奉獻典禮是本教會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從幾個方面來說,它開啟了一個新紀元。」21

他接著對那些即將接受先行禮和恩道門教儀的人說話。他希望他們能作好準備,好能在體驗聖殿教儀時,了解生命的偉大原則。

他說:「看到或想像聖殿事工的榮耀,有點像是獲得對基督事工神聖性的見證。對某些人而言,復興福音的榮耀真理立刻來到。對其他人而言,則來得比較緩慢,但也必定來到。」22

瑞士聖殿的第一批恩道門教儀場次原本預定下周才開始。不過,麥基會長在得知有多少聖徒需要在那之前返國後,便詢問戈登·興格萊他的團隊是否能連夜趕工,讓聖殿能在星期五早上就緒,執行恩道門事工。23

星期五下午,珍娜和其他說法語的聖徒回到聖殿。當天的前兩場恩道門場次都是以德語進行,對大部分的與會者而言,恩道門是個全新的經驗,因此每件事都花了比預期還要長的時間。到了法語場次開始的時候,太陽已經下山,接下來還有其他語言的場次。24

珍娜等一行法國聖徒先在聖殿會堂的特別聚會中聆聽使徒賓塞·甘的演講,之後再參與先行禮和恩道門教儀。他們一起在一個房間觀看新的法語聖殿影片,進一步了解大地的創造、亞當和夏娃的墜落,以及耶穌基督的贖罪。他們與神立約,也因而獲得今生和來生偉大祝福的應許。25

珍娜的場次結束時已是半夜。來自瑞典、芬蘭、荷蘭、丹麥和挪威的聖徒繼續接受恩道門教儀,各個場次一直持續到星期六深夜為止。26

珍娜在參與過聖殿的教儀後,明白這是一個帶來信心和希望的地方,能讓她有一天準備好回到神的面前。雖然她在世上的家庭尚未準備好聆聽福音信息,但她渴望為等待接受聖殿祝福的已逝祖先做教儀。

她在心裡想著,「沒有人會被遺忘。」27


對戈登·興格萊來說,這個星期非常特別。恩道門影片一通過海關,他就開始監督聖殿投影機和音響設備的安置事宜,讓每個語言版本的聲音與影片同步,確保它們正常運作,並訓練新任聖殿工程師漢斯·盧契爾;他在接受恩道門後,將全職負責這項工作。28

在聖殿奉獻的這五天期間,戈登和他的團隊才從忙碌的行程中解脫,暫時休息一下,但當麥基會長一宣布希望立刻開始聖殿的教儀工作,他們馬上又開始工作。

從星期五一早開始,戈登將近兩天的時間都在操作投影機和音響系統。睡覺成為多餘的。伯恩秋季潮濕的氣候讓戈登感染流感的症狀大為惡化。眼淚和鼻水一直流個不停,整個腦袋昏昏沉沉的,而且全身酸痛。29

不過,當教儀場次一小時又一小時地進行時,戈登對於恩道門影片發揮美好的效果感到驚奇。要容納這麼多不同國家的人並不容易,所幸聖殿工作人員在經歷這些新的過程時,沒有遇到太多問題。戈登看著教儀展開,意識到若是用傳統的方式,以七種語言呈現這項教儀會是多麼困難。30

最後一場恩道門教儀在星期六深夜結束時,戈登已經筋疲力盡。但撇開泛紅的雙眼和喉嚨痛不談,他感覺自己受到一股強大的靈性力量提振了精神。自從來到伯恩之後,他看到數百名來自歐洲各國的聖徒進入聖殿。他們許多人為了參加這場奉獻典禮,作了極大的犧牲。他看得出來,有些人很窮。有些人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失去了家人和其他親人。他們在接受恩道門,目睹家人永恆印證在一起時,都流下了眼淚。

戈登比以往更堅定地知道,主已啟發麥基會長,將聖殿的祝福帶給歐洲的男女。看到他們那麼快樂,讓戈登覺得過去兩年來無數個熬夜,頂著壓力工作的日子,全都值得了。31


亨利·柏克哈特和大部分住在東德的聖徒一樣,無法前往伯恩參加聖殿奉獻典禮,也無法參加第一批的恩道門場次。此時,他在父母家整理閣樓的房間;他和英格在即將舉行的婚禮後就會住進來。他已申請一間自己的公寓,但不知道政府何時或是否會批准。他決定他們可以暫時克難地住在這間沒有暖氣的小空間裡,他希望在貼上新的壁紙後,英格能稍微開心一點。

亨利和英格在訂婚後的九個月中,彼此只見過幾次面,通常是亨利來貝恩堡附近參加區會大會的時候。他們計畫在10月29日舉行民俗婚禮,並下定決心要在那之後儘快到聖殿印證。32

雖然東德政府允許其公民前往西德,但亨利和英格不能讓任何人注意到他們要一起離開東德,不然有關部門可能會認為他們要永久離開。他們在不同的城市取得前往西德的簽證,並請西柏林的傳道部辦公室幫忙取得前往瑞士的簽證。按照計畫,瑞士簽證會寄到位於法蘭克福的西德傳道部辦公室。如果簽證沒有順利送達,這對夫妻就必須返回東德,無法接受印證。33

亨利和英格在貝恩堡結婚的第二天,一路平安地前往西德,並順利取得前往瑞士的簽證。他們很快購買了前往伯恩的來回車票,並花了些時間與西德的朋友見面。無論他們到哪裡,大家都很有禮貌,也很友善。他們對於能自由地四處走動,沒有任何限制的美好感覺,大為讚嘆。34

亨利和英格在11月4日晚上抵達伯恩,他們花了為這趟旅程所存的最後一筆錢,在火車站附近租了一間小房間。隔天早上,這對夫妻踏上通往聖殿大門的臺階,進入主的殿。不久,他們就坐在聖殿的恩道門室接受教儀,他們前面的螢幕上播放著德語版影片。

教儀完成後,他們進入印證室,互跪在祭壇的一邊。他們聽著要賜給訂立印證聖約之人的榮耀應許,接著他們就永遠結合在一起了。35

亨利回憶道:「現在能永遠擁有彼此,真是非常美好!主已賜給我們許多祝福,和這份多麼重大的責任!」36

第二天晚上,亨利和英格走到火車站,準備搭車返回東德的閣樓房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想,就不需要回去那裡。他們有朋友可以幫助他們留在西德。他們甚至可以像許多其他歐洲聖徒一樣,試著移民美國。

不過,這對夫妻並不想離開家鄉。東德的生活並非總是容易,但是他們的家人都在那裡,而且神有事工要他們去做。37

很快地,火車進站了,他們上了火車。離開瑞士時,亨利和英格都不知道何時或是否能再回來聖殿。然而,他們信賴神會指引他們的未來。既然今生和永恆都已結合在一起,他們比以往更有決心去事奉祂。而且他們知道,祂永遠都不會離開他們。38

  1. Meyer, Interview [2017], 2–4; Itinerary, Aug. 13–Sept. 18, 1955, Mormon Tabernacle Choir Tour Files, CHL; Thomas, Tabernacle Choir Goes to Europe, xvii–xviii.主題:大會堂唱詩班

  2. Cornwall, Century of Singing, 102–3; Henry A. Smith, “Tabernacle Choir Will Tour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25, 1954, Church section, 7.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for that missionary work” in original changed to “for missionary work.”

  3. Henry A. Smith, “Tabernacle Choir Will Tour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25, 1954, Church section, 7; Thomas, Tabernacle Choir Goes to Europe, 45–48.

  4. Meyer, Interview [2017], 1, 4; Cornwall, Century of Singing, 130; Meyer and Galli, Under a Leafless Tree, 152; Couch, Farnsworth, and Maksymiw, Oral History Interview, 3–4; Hinckley, Oral History Interview, 9; Kuehne, Mormons as Citizens of a Communist State, 76.

  5. Meyer, Interview [2017], 3; Gregory, Mission President Journal, 43; Couch, Farnsworth, and Maksymiw,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1; Thomas, Tabernacle Choir Goes to Europe, 138; Cornwall,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Salt Lake Tabernacle Choir,” 366.主題:廣電媒體

  6. Cornwall,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Salt Lake Tabernacle Choir,” 368; Meyer, Interview [2017], 3–4.主題:聖詩

  7. Henze, “RFE’s Early Years,” 3–16; Cornwall,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Salt Lake Tabernacle Choir,” 367.

  8. Meyer, Interview [2017], 4; Cornwall, Century of Singing, 117; Cornwall, “Chronological History of Salt Lake Tabernacle Choir,” 367.

  9. Ted Cannon, “Pres. McKay Dedicates First Temple of Church in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17, 1955, Church section, 2; David O. McKay, Diary, Apr. 17, 1952, and Jan. 14, 1953 [CHL]: “Ground Broken for British Templ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3, 1955, Church section, 6–7.主題:建造聖殿大衛奧·麥基

  10. “Report Given by Pres. David O. McKay,” 8, in David O. McKay, Diary, Aug. 27, 1953 [CHL].

  11. Holmes, Journal, Sept. 11, 1955; Kirby,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in Switzerland,” 126, 130; Marba C. Josephson, “A Temple Risen to Our Lord,” Improvement Era, Sept. 1955, 58:624, 687. 主題:瑞士

  12. Ted Cannon, “President McKay Dedicates First LDS Temple in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12, 1955, 1.

  13. Ted Cannon, “President McKay Dedicates First LDS Temple in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12, 1955, 1; “LDS Opens First Temple on Continent of Europe,” Salt Lake Tribune, Sept. 12, 1955, section 2, 17.

  14. Morning Session, English language, Sept. 11, 1955, 1–2,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The Gospel of Doing,” Der Stern, Nov. 1, 1906, 38:331–32.主題:約瑟F.·斯密

  15. Morning Session, English language, Sept. 11, 1955, 2–4,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Ted Cannon, “Pres. McKay Dedicates First Temple of Church in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17, 1955, Church section, 2.

  16. Morning Session, English language, Sept. 11, 1955, 6–7, 9,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see also Dew, Ezra Taft Benson, 8–12.主題:瑞士

  17. Morning Session, English language, Sept. 11, 1955, 12–14,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主題:聖殿奉獻與奉獻祈禱

  18. Morning and Afternoon Sessions, English language, Sept. 11, 1955, 5,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Harbrecht, “Personal History of Ewan E. Harbrecht Mitton,” 1:5–7; Fish, “My Life Story,” [1]; Christian Bang Sr., “My Story,” [3]. “Bless This House” by Helen Taylor, May Brahe © 1927 by Boosey &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19. Charrier, Email Interview with John Robertson, Feb. 18, 2021; Afternoon Session, French language, Sept. 15, 1955, 2,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Nolan Olsen, “People from 14 Countries Attend Swiss Temple,” Herald-Journal (Logan, UT), Sept. 25, 1955, 3; see also Ted Cannon, “Choir Boards Trains for Date in Zurich,” Deseret News, Sept. 13, 1955, 1.

  20. Charrier, Email Interview with John Robertson, Feb. 21, 2021; Jeanne Esther Charrier, “Demeurez dans la liberté,” Liahona, Dec. 2020, Local Pages of French-Speaking Europe, 4.

  21. David O. McKay, Diary, Sept. 15, 1955 [CHL]; Afternoon Session, French language, Sept. 15, 1955, 2,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22. Afternoon Session, French language, Sept. 15, 1955, 3, Swiss Temple Dedicatory Addresses, CHL.

  23.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83; Samuel E. Bringhurst to El Ray L. Christiansen, Sept. 20, 1955, El Ray L. Christiansen Temple Correspondence Files, CHL.

  24. David O. McKay, Diary, Sept. 16, 1955 [CHL]; Kimball, Journal, Sept. 16, 1955; Nolan Olsen, “People from 14 Countries Attend Swiss Temple,” Herald-Journal (Logan, UT), Sept. 25, 1955, 3.

  25. Kimball, Journal, Sept. 16, 1955; “About the Temple Endowment,” Temples, ChurchofJesusChrist.org/temples.主題:聖殿恩道門

  26. Kimball, Journal, Sept. 16, 1955; David O. McKay, Diary, Sept. 16, 1955 [CHL]; Nolan Olsen, “People from 14 Countries Attend Swiss Temple,” Herald-Journal (Logan, UT), Sept. 25, 1955, 3.

  27. Charrier, Email Interview with John Robertson, Feb. 18, 2021.

  28. Hinckley, Oral History Interview, 5, 7;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81.

  29. Hinckley, Oral History Interview, 7, 9–10;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81–83; Paul Evans to Gordon B. Hinckley, Aug. 14, 1955, Missionary Department Executive Secretary General Files, CHL.

  30. Hinckley, Oral History Interview, 7–10;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83–84.主題:聖殿事工的調整

  31. Hinckley, Oral History Interview, 2, 9; Dew, Go Forward with Faith, 176, 182–83; Ted Cannon, “Pres. McKay Dedicates First Temple of Church in Europe,” Deseret News and Salt Lake Telegram, Sept. 17, 1955, Church section, 2, 9.主題:戈登·興格萊

  32. Kuehne, Henry Burkhardt, 41–42.

  33. Kuehne, Henry Burkhardt,42; Burkhardt, “Henry Johannes Burkhardt,” 28.

  34. Burkhardt, Journal, Nov. 11, 1955; Kuehne, Henry Burkhardt, 42.

  35. Kuehne, Henry Burkhardt, 42; Burkhard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6; Burkhardt, “Henry Johannes Burkhardt,” 28–29.主題:印證

  36. Kuehne, Henry Burkhardt, 42.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was” in original changed to “is,” and “had” changed to “has.”

  37. Burkhardt, Journal, Nov. 11, 1955; Burkhard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6–7.

  38. Burkhardt, Journal, Nov. 11, 1955; Kuehne, Henry Burkhardt, 42; Burkhardt, Oral History Interview,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