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阿賀拿
考慮中晚年再婚嗎?
2024年6月


「考慮中晚年再婚嗎?」,2024年6月,利阿賀拿

忠信地老去

考慮中晚年再婚嗎?

再婚會同時帶來挑戰與喜樂。

圖像
兩朵花

我朋友蘇珊的丈夫在結婚25年後過世了,她認為自己年紀太大,完全無法考慮再婚。她說:「我餘生就當個寡婦也不錯」。

但出乎意料的是,兩年後她再婚了。她的丈夫喬治,也是一位鰥夫。今天他們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分享共同的興趣,例如研究歷史,以及在教會和社區中服務。

喜樂與挑戰

這聽起來或許是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般的故事。但蘇珊和喬治一致同意,任何年齡的再婚都能帶來喜樂與挑戰。對於第一次婚姻是在聖殿印證的人而言,這點可能尤其真切。我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很愛我的妻子瑞琳,也珍惜我們的聖殿婚姻。結婚42年後,她意外過世,令我心痛不已。有將近整整一年,我都沉溺在自哀自憐之中。最後我在一個新城市找到一份新工作,我覺得是時候重新開始了。我考慮過約會,但那是否意味著我並不忠貞?

我和一位再婚過的朋友商量。他說:「這是個人的抉擇。你了解你已逝的妻子,她會怎麼想呢?你了解你的家人,以及他們可能會作何反應。這就像任何其他的抉擇一樣,都應該要憑著謙卑和祈禱來決定。」

另一位再婚過的朋友說:「這無關放下過去,而是要懷著信心向前邁進,不論再婚或單身皆是如此。」

所以我查考經文,常常讀到寡婦路得和她婆婆拿俄米的故事,她因為丈夫和兩個兒子過世,覺得「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路得記1:20)。波阿斯因為受到「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路得記2:11)所感動,最終娶了路得。經文中這段路得和波阿斯之間的「愛情故事」提醒了我,即使處在最黑暗的時刻,神一直都近在身邊,也能引導我們作人生的決定。

我又開始約會,最後認識了我的妻子史蒂芬妮。我們在結婚時認定,期待凡事都和我們第一次婚姻一樣,或是和以前的配偶或情況作比較,都會後患無窮。我們需要讓我們所有的子女都參與重要的決定,並把我們所有的孫子女納入新傳統中,以此來建立我們自己的「增添家庭」(bonus family)。

單身或再婚:個人的選擇

經文中有許多正義的人在配偶過世後,仍保持單身的例子。撒勒法的寡婦因她的忠信和慷慨而著稱(見列王紀上17:8-16);將兩個小錢投入銀庫的那位寡婦,救主稱讚她投入了「她一切養生的」(馬可福音12:44);詩篇作者指出,主「扶持孤兒和寡婦」(詩篇146:9)。這些例子提醒我們,主非常留意那些喪失配偶的人。十二使徒定額組江文漢長老教導:「我們在主和祂教會面前的地位,不是婚姻狀態欄中的身分,而是我們是否成為耶穌基督忠信又勇敢的門徒。」1

總會會長團第一諮理達林·鄔克司會長,在他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時,年僅七歲。他的母親終其一生都保持單身,並在教會和社區服務上成就良多,包括曾擔任普柔浮市的市長。

鄔克司會長回憶:「我深受祝福,擁有一位非凡的慈母。無庸置疑地,在這後期時代,她位居高尚婦女之列。」2

堅持福音的道路

藍迪·范克長老在擔任七十員時,提到了一些「不快樂的原因:……親人過世後的悲傷寂寞,以及因為無法確定死後的情形而感到恐懼。」作為解藥,他建議「穩妥地待在神的羊圈中而感受到內心平安」,能幫助我們度過這樣的寂寞與不確定。3

江長老指出,對於在喪失配偶後選擇不再婚的人來說,信心、遵守聖約和豐盛的祝福都觸手可及。他談到自己家族中的一位祖母,「丈夫和大兒子在短短幾天內相繼去世,留下她和五個年幼的孩子。祖母守寡47年,在當地領袖和成員的持續關愛下,把孩子養大。在那些年裡,祖母向主承諾,只要主幫助她,她就永遠都不抱怨。主幫助了她,而她也從來不抱怨。」4

圖像
花朵擺設

融合家庭

在許多婚姻中都要考慮家庭的融合,當牽涉到子女時,不論他們的年齡為何,都會別具挑戰。事實上,其中一大挑戰可能就是幫助子女接受新的關係。

父母一方過世時,子女往往成為被遺忘的的哀悼者。環境的改變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迷惘——或至少想一起商議對家庭有影響的決定。他們可能擁有一些回憶,但不再覺得自己能夠加以分享。「記不記得我們那時……」的這種對話可能令他們悵然若失,甚至想要避免。他們可能發覺,要適應在世父母的新關係是個挑戰,包括很難將愛與忠誠給予繼父母。

即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新配偶可能還是覺得自己像個外人。有一位再婚的姊妹說:「即使家人都費盡心思來歡迎你,你還是會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外人。」她有何忠告呢?「要記住,你不是在取代任何人;你只是加入了這個家庭。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愛。」

有時候,精心策劃的活動,反而不如簡單且自然發生的經驗更能培養這種新關係。這三件事可能會有幫助:

  • 參加每個孩子所注重的運動、音樂和其他個人興趣。

  • 練習深入傾聽,而不給予太多建議。

  • 分享個人的經驗和軟弱。

子女和孫子女

與其迴避與新家人的互動並袖手旁觀,「增添的」(bonus)父母和祖父母不如尋找與個別家人的共同興趣,並一起發掘新構想和方法。在我們的增添家庭中,我們會用簡訊分享親職、政治、商業投資、運動訣竅、烹飪,甚或歷史小說等主題。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開始與兩邊的新家人分別在線上見面,一起研讀來跟從我,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平衡措施

在中晚年的新婚姻中,要在休閒時間的喜好、家務,特別是家庭財務上取得平衡,可能會充滿挑戰且複雜。需要同理心、柔和以及「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彼得前書3:4),才能面對全新且時有矛盾的要求。

每對夫妻在安排家務、休閒時間和財務時,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如果能一起開誠討論各自的喜好,則大部分的差異久而久之都能消除。作為這類討論一項很有幫助的指導方針,請思考十二使徒定額組代理會長羅素·培勒會長(1928-2023)針對設立目標所給予的忠告:「設立你能夠達成的短期目標。設立均衡的目標——不太多、也不太少;不太高、也不太低。把你能夠達成的目標寫下,然後按照目標的重要性來排定優先順序。在設立目標時,要祈求神的指引。」5

第二次的婚姻就像第一次婚姻一樣,可能令人感到滿足與充實,或感到有壓力和困難。這多半取決於一對夫妻是否有能力一起處理共同的問題。許多中晚年再婚的人發現,有個人一起交談、一起歡笑,甚至在必要時能分享淚水,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再婚就像任何信心的行為一樣,需要運用耐心、寬容、寬恕、仁慈和愛等等這些基督般的品格。■

作者現居美國猶他州。

註:

  1. 江文漢,「客店裡有地方」,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27頁。

  2. 達林·鄔克司於大衛·貝納所著之「達林·鄔克司會長:遵循主的道路」,2018年9月,利阿賀拿,第16頁。

  3. 藍迪·范克,「進入神的羊圈」,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120,121頁。

  4. 江文漢,「歸屬於聖約」,2019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5. 參閱羅素·培勒,「維持平衡的生活」,1987年7月,聖徒之聲,第11頁。

列印